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安市广安第二中学校 2024~2025 学年度上期七年级期末
质量检测
生 物
注意事项:
1.监测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
2.学生答题前,请先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
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待监测教师粘贴条形码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
姓名、考号是否正确。
3.请将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
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监测卷上答题均无效。
4.监测结束,监测教师必须将监测学生和未监测学生的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下面对应的方框内,本
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瓦屋仙山,四季如画。春赏杜鹃夏观瀑,秋览红叶冬玩雪,人间胜景醉天下!”随着气温
的变化,瓦屋山不同海拔的树叶逐渐变黄、变红,主要反映了(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2.地球上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 )
A.陆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
3.设置对照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A.所有实验条件都相同 B.所有实验条件都不相同
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都不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
4.小明取玉米和花生的叶片进行研究,发现玉米的叶脉为平形状,花生的叶脉为网状,小
明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A.观察法 B.讨论法 C.实验法 D.测量法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述了苔藓植物大量繁殖形成的自然景观。下列有关“观察葫
芦藓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葫芦藓的叶不大,其中有叶脉,叶片较厚 B.葫芦藓的孢蒴里有生殖细胞
——孢子
C.葫芦藓的植株矮小,用放大镜可以看到花的结构 D.葫芦藓可以作为水质污染的
指示植物
6.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为了看清细胞的结构,应该将视野调得明亮一些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顺序是:擦→滴→刮→涂→盖→染→吸
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
D.观察装片时,若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7.草履虫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
A.叶绿体 B.线粒体
C.细胞核 D.叶绿体和线粒体
8.关于“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这一探究活动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草履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
B.该探究活动使用放大镜就可以了,不需要显微镜
C.草履虫会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D.草履虫对刺激能作出反应,说明个体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9.假如小明的手上有 3个细菌,每隔 30分钟分裂一次,2小时后小明的手上
细菌的个数可能是( )
A.24 B.48 C.96 D.192
10.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涡虫体内含有的干细胞可以持续
分裂,再逐渐形成身体缺失的所有类型的细胞,用以修复
身体的缺失部位。下列有关涡虫及其干细胞的说法错误的
是( )
A.涡虫与水螅的共同特征是都有口无肛门 B.干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C.干细胞经过分裂后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D.干
细胞分裂后新细胞内遗传物质与原细胞相同
11.给植物打针输液是近年来在树木移栽过程中常用的方法。输入的液体主要是水和无机盐,
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 )
A.木质部,属于营养组织 B.木质部,属于输导组织
C.韧皮部,属于营养组织 D.韧皮部,属于输导组织
12.如图为叶片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B.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④和⑧三部分
C.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都无叶绿体
D.制作叶的临时切片不需要染色
13.我国科考队发现了一株高达 83.2米的冷杉,水从该植株根部
运输到树干顶端的主要动力来自(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14.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天竺葵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步骤,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黑暗处理是为了消耗叶片中的有机物 B.b-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

C.c-盛有酒精的小烧杯用水浴加热更安全 D.d-用碘液染色,叶片遮光部分变成蓝

15.为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同学们将等量的萌发和煮熟的大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广口瓶中
密封,一段时间后打开瓶塞,观察点燃的蜡烛在瓶中的燃烧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瓶-萌发的种子、乙瓶-萌发的种子
B.甲瓶-萌发的种子、乙瓶-煮熟的种子
C.甲瓶-煮熟的种子、乙瓶-煮熟的种子
D.甲瓶-煮熟的种子、乙瓶-萌发的种子
16.《齐民要术》“正其行,通其风”蕴含着深刻的生物学意义。这句话强调了影响光合作用
效率的要素是( )
A.氧气和二氧化碳 B.光照和二氧化碳
C.光照和能量 D.氧气和能量
17.下列关于生物圈碳—氧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石油的过量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对碳—氧平衡具有破坏作用
B.缓解碳—氧平衡被破坏的有效措施是植树造林、低碳生活等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碳—氧平衡有重要意义
D.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指生物圈中一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18.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关于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蜥蜴体表有角质的鳞片,适应陆地生活
B.蚯蚓的身体分节,适于在湿润的土壤中生活
C.鱼有鳍,可用于游泳;有侧线,可感知水流速度
D.家兔牙齿的分化,提高动物的摄食能力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19.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兔的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B.蝗虫有三对足,善于跳跃
C.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呼吸
D.水螅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
20.分类单位按大小和从属关系可排列为( )
A.门、界、目、纲、科、属、种 B.门、界、目、纲、科、属、种
C.界、门、纲、目、科、属、种 D.界、门、纲、目、科、种、属
21.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下列动物的行为与“公鸡绕道取食”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鹦鹉学舌 B.黑猩猩叠木箱摘香蕉
C.小狗作算术题 D.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
22.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其学习行为越复杂,越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B.学习行为是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 由学习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无关
C.蚂蚁、狒狒等动物营群居生活,具有明显的社会行为
D.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利用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和气味来传递信息
23.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第三大自然保
护区,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物。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说
法错误的是( )
A.卧龙自然保护区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B.是“活的自然博物馆”,可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
C.人为因素的干扰,增强了保护区的自我调节能力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4.夏天,宾馆的厨师常常把许多做好的菜肴用保鲜膜盖好,放在冰箱中冷藏,这样做的目
的主要是( )
A.节省做菜的时间 B.抑制细菌繁殖
C.防止水分蒸发 D.保持菜肴的味道不变
25.下列不属于共生现象的是( )
A.真菌与藻类形成地衣 B.链球菌使人患扁桃体病
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根瘤 D.肠道内细菌与动物共同生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4 小题,每空 1分,共 40 分)
26.(本题 10分)蓝藻是一类原核生物,又叫蓝细菌。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
进行光合作用。早期地球大气中氧气的增加和蓝藻光合作用有关。当水体富营养化时,蓝藻
会大量繁殖,形成水华。蓝藻具有下面细菌细胞模式图中①④⑤⑦所指的结构(示例:[④]
细胞膜)。请据图回答问题。
(1)蓝藻细胞内含有的藻蓝素和叶绿素位于[ ] 中;水体中富营养化物质通过[ ]
进入蓝藻细胞;蓝藻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 ,这样的生物被称为原
核生物。
(2)番茄叶肉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有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的能量转换器
是 ;凉拌番茄中酸甜的汁液主要来自番茄果肉细胞中的 。
(3)蓝藻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 ;蓝藻可通过 生殖繁殖后代。
27.(本题 8分)亲爱的同学,番茄被称为“蔬菜中的水果”,成熟的番茄颜色鲜艳,富含维
生素 C、番茄红素、有机酸、钾、铁等多种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维持骨骼健康、
预防缺铁性贫血和心血管疾病等,有“红宝石”的美称。本期,同学们已开展或将要开展“栽
培番茄”的实践活动,在领略劳动的价值与快乐中,进一步探秘植物生命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番茄的生长发育需要物质和能量。在栽培番茄的过程中,需要适时、适量的不断浇水和施肥,
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如图甲是番茄叶肉细胞获得生命活动必需物质
和能量的过程示意图,a、b、c表示番茄的三大生理活动,A、B表示有关物质;图乙是某
同学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定的一天内某番茄种植大棚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回答
下列问题:
(1)图甲中 A代表的物质是 ,b表示的生理作用是 。在移栽番茄幼苗时,需选
择阴凉环境,目的是为了降低植株的 (用图甲中的番号表示),提高成活率。
(2)栽培番茄过程中,需为番茄生长提供充足的光照、适量的水分,请简述光照、水分与番
茄叶肉细胞获得生命活动必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小明同学在栽培番茄的过程中,
一次性施肥过多,导致番茄植株萎蔫了,请解释原因并提出补救措施: 。
(3)从图乙分析,8~11时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这是由于此时段光照强度逐渐增加,
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 ;由于大棚相对封闭,当其中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需启动气肥
装置补充二氧化碳,据图分析,应在 (填“0~8时”“8~16时”或“16~24时”)时段内
启动。
28.(本题 13分)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分别为镜头、
显微镜以及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不同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使显微镜的视野最亮,则选择的图一中的镜头组合为 (填字母)。
(2)使用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中,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图二中的[ ] ,需要调换物镜
时应转动[ ] 。若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较暗,可以调节图二中[ ] 选用较大
的光圈,然后调节[ ] 选择凹面镜。
(3)如图三是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过程中看到的图像,如果该同
学的操作步骤正确,那么以上几幅图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是:F→ (用字母和
箭头表示)。视野为图 D所示图像时,下一步的操作要点是:转动 ;视野为图 E所示
图像时,下一步操作要点是:向 移动玻片标本。
(4)观察时该同学发现视野的左下角有一个污点,先移动玻片再更换物镜,污点都没有移动,
由此推测污点所在的部位可能在 上。
29.(本题 9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对细菌、真菌非常感兴趣,于是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及查
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这些生物的结构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1)图甲的繁殖方式是 , 遇到不良环境时,细胞壁增厚,会形成休眠体 。甲
与乙、丙、丁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2)图乙能产生 ,它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类药物,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3)图丙中的 a是 ,图中生物 (填序号)都可以通过产生 a来繁殖后
代。
(4)图中的 (填序号)可以把有机物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5)以上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是大多数作为 参与物质循环;有些种类属于
生活(选填“共生”、“腐生”或“寄生”),能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括 1 小题,每空 2分,共 10 分)
30.(本题 10分)选取牵牛花植株上生长期、长势、大小相同的甲、乙、丙三片叶片开展如
图所示的光合作用的相关探究实验:
①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
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片摘取下来,
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
热,使叶片脱色。
②分别用清水漂洗后分别放入三个培
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片滴加碘液,
观察到甲叶片上遮光部位不变蓝,曝光部位变蓝,乙叶片不变蓝,丙叶片变蓝。
请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1)将此装置黑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中原有的 消耗尽。
(2)甲叶片上所进行的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 ,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
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3)乙、丙叶片所进行的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 ,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二氧
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
(4)在农业生产上常采取 的措施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5)绿色植物被称为“空气净化器”,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A B B B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D B B D B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C B B
26.(1) ⑦细胞质 ④细胞膜 成形的细胞核
(2) 叶绿体 液泡
(3) ①DNA 分裂
27.(1) 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 c
(2) 充足的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它能使植物更有效地利用二氧化碳和水来合成
有机物,并释放氧气;适量的水分则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它参与了有机物的合成过程 土
壤溶液浓度高于植物根毛细胞液浓度,根细胞吸水困难(或失水),导致植株萎蔫;补救措
施:适量浇水,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3) 降低 增多 8~16时
28.(1)ad
(2) 5物镜 4转换器 6遮光器 7反光镜
(3) C→E→A→D→B 细准焦螺旋 右
(4)目镜
29.(1) 分裂生殖 芽孢 甲无成形的细胞核
(2)青霉素
(3) 孢子 乙丙丁
(4)丁
(5) 分解者 寄生
30.(1)淀粉
(2)光
(3)二氧化碳
(4)合理密植、立体种植
(5)碳一氧平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