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过好校园生活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过好校园生活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二单元 过好校园生活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育人评价设计
单元教学评价
单元进阶任务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目录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由第5课《老师,您好!》﹑第6课《拉拉手,交朋友》﹑第7课《上课了,好好学》﹑第8课《课余生活真丰富》四课组成。
单元概述
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前两课内容分别对应新老师相处、新同伴交往,了解和熟悉新生活中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成人群体,建立新的同学社交群体,帮助儿童以积极的心态顺利开启小学生活;后两课内容则是对学校上课与下课两种主要生活形式开展引导。其内在逻辑如图所示:
承接第一单元,本单元依然是入学适应教育,其核心内容是对学校生活内容的引导,如对新老师相处、新同伴交往、上课的要求等。建议本单元内容可与入学教育内容相整合,一方面将本校的入学教育课程化,使之有明确有效的教育目标与活动;另一方面使教材内容真正实现校本化和班本化,将本单元的教育内容与学校生活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结合起来,开启班集体生活的引导与教育。
课程标准解读
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本单元是1——2年级第一学段的入学教育单元,是学校生活起步期,主要开展适应性教育。根据学生身心不断发育成长的实际,将单元内容与入学教育内容相整合;围绕“学校生活”这一大主题展开,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实现生活﹑教学﹑发展三位一体,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不熟悉新的课堂学习规则,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和应有的规则意识,从基本的坐姿、到倾听、再到讨论发言都很陌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生活形态,这些都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因此,本单元以学校一天的学习生活为线索:观察体验﹑交流分享……一系列的真实情境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他们变得不再拘谨,熟悉、尊敬老师们,渐渐地愿意认识更多的朋友、参与更多的活动,这是他们正努力融入校园生活的表现。
学情分析
1.通过角色换位、对比感受、亲身实践等体验活动,主动认识和了解学校中的教职工,养成尊敬师长的文明礼貌习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2.通过回忆介绍、情景模拟、游戏等活动,能够学会介绍自己的名字,掌握与同伴交往的技巧。。
3.通过观察课堂、情境模拟等活动形式,了解基本的课堂学习规范,积极适应课堂常规,初步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4.通过回忆讨论、情景模拟、游戏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交流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二.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纪律,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培养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知道遇到困难可以求助教职工,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
教学重点
初步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培养爱上课、爱学习的情感;合理安排课间休息时间,感受课间游戏的快乐,懂得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的意义。
教学难点
三.单元进阶任务
1.大概念
本单元以“尊敬老师,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掌握“上课”与“下课”两种最主要的学校生活形式,实现做好上课准备,参与课堂生活与课间积极游戏的引导目的。”这一大概念进行单元内容统整。
2.大情境
以校园生活为一个大情境,学校拟定本期活动主题为“我是校园小明星”,帮助儿童以积极的心态顺利开启小学生活。
3.大任务
开展不同角色体验,开展“我是校园小明星”活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适应校园生活,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同学成为好朋友,掌握学习技巧,享受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最终成为快乐成长在校园中的小明星。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4.子任务
子任务一:我与老师的温馨瞬间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温馨瞬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子任务二:我的朋友圈大冒险
学生主动与班级中的其他同学交流,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并尝试找到共同话题建立友谊。
子任务三:我是小小学习之星
通过模拟上课场景,让学生体验并实践课堂规则开展不同角色体验。
子任务四:我的课余生活秀
组织一次“课余生活秀”,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课余爱好和特长
5.大评价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各课子任务中的参与度、合作情况及学习态度,给予及时反馈和鼓励。
成果展示:组织一次“校园小明星”成果展示会,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故事讲述展示感恩老师、与新朋友的合作成果、课堂模拟表现以及课余生活计划表,邀请家长和老师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
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成果展示,对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颁发“校园小明星”荣誉证书。
6.大作业
作业名称:“我的校园成长日记”
作业要求:
每日记录一件在校园中发生的有趣或感动的事情,用图画、文字或照片等形式记录,并简要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每周一次,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校园成长日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目的:通过持续记录校园生活的点滴,加深学生对校园生活的认识和情感投入,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反思能力。
五 .单元教学评价
(1)单元评价量表
(2)结合单元目标,以课为单位设计评价活动(每课的作业设计)
(3)设计单元学习展示活动,如情境测评、学生实践活动的形式。
A说一说 分享我与老师的温馨瞬间
B做一做 准备一张大纸作为“朋友树”的背景,让学生将自己的名字和朋友的名字写在树叶和果实上,贴在“朋友树”上,邀请家长写上寄语。
C展一展 我的课余生活万花筒
设立“课余生活展示角”,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照片、手工作品或表演才艺
六.育人活动设计
【活动提出背景】
随着一年级学生踏入小学校园,他们面临着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学习环境的改变上,更体现在人际关系的重建和学习方式的调整上。学生们需要适应新的校园生活节奏,与老师建立信任与尊重的关系,与同学建立友谊,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享受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活动方案】活动主题:多彩校园,快乐成长活动对象:小学一年级全体学生活动时间:开学第二个月内,具体可根据学校安排调整
【活动内容】
1.我与老师的温馨瞬间:通过回忆并分享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温馨瞬间,让学生尊敬、感恩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感。
2.我的朋友圈大冒险:通过模拟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交友场景,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3.我是小小学习之星:通过模拟上课场景,将课堂规则融入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纪律。
4.我的课余生活万花筒:通过设立“课余生活展示角”、开展“课余生活分享会”,展示学生真实的课余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享受课余生活的乐趣。
5.学习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整理书包、爱护学习用品等,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老师的了解与尊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感。2.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交往,学会合作与分享,建立友谊,促进同伴交往。3.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帮助学生发现课余生活的乐趣,培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提升综合素质。
【活动流程】
(一)我与老师的温馨瞬间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温馨瞬间,如老师帮助解答难题、关心身体状况等。通过角色扮演或故事讲述的形式,让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选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无处不在。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对老师的情感依赖较强,此活动有助于增进师生感情。(二)我的朋友圈大冒险
组织一次“朋友圈大冒险”游戏,学生主动与班级中的其他同学交流,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并尝试找到共同话题建立友谊。游戏结束后,学生分享自己新交到的朋友和他们的特点。
模拟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交友场景,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此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我是小小学习之星
通过模拟上课场景,让学生体验并实践课堂规则,如安静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等。同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提前预习、课后复习等。最后,评选出“小小学习之星”,以资鼓励。将课堂规则融入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系统的学习,此活动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纪律。(四)我的课余生活万花筒
设立“课余生活展示角”,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照片、手工作品或表演才艺。同时,开展“课余生活分享会”,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课余活动,如唱歌、跳舞、画画等。同时,邀请家长或老师作为观众,给予肯定和鼓励。展示结束后,学生分享自己在课余生活中获得的乐趣和收获。
展示学生真实的课余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一年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此活动有助于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享受课余生活的乐趣。
“过好校园生活”这样的育人单元学习展示活动,不仅能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还能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和社交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内容和流程,以及全面的活动评价,我们期待每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收获成长和快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