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府(今南京)人物政治上:在地方上废除_______,设______。在中央废除_______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_______负责。为监视官民,_______设立_______,________设立______,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是明朝______空前强化的表现思想上:相权大地方权力大明代经济发展: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苏州是明代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商帮出现行中书省三司丞相制度皇帝明太祖时期东厂明成祖锦衣卫君主专制八股取士特点:皇权高度集中,权利分散与制衡朱元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大航海时代下的明朝对外关系和平交往冲突反抗主要指15-16世纪,世界多个国家开始通过频繁的远洋航海活动,全球联系加强一、和平交往——郑和远洋,万国来朝依据教材注释,在地图上找出“西洋”的范围。西洋何为西洋?·有勇有谋,屡建战功,深得明成祖信任;·懂兵法,有谋略,具有军事指挥才能;·具有出色的航海才能,是杰出的航海人才;·见识丰富,熟悉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郑和像人物扫描郑和,原姓马,回族,云南人。12岁丧父,在流离中被明军掳去,送进皇宫当太监。后来跟随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立下战功。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十分器重他,提拔他为内宫太监,并赐姓郑。1431年,明朝第五个皇帝明宣宗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郑和何人?为何是郑和?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以及教材70-71页,小组合作思考以下问题郑和为什么下西洋?材料中“番人”指的哪些国家?中国哪些物品会受到欢迎?这些物品主要起到了哪两个作用?通过以上问题探究,在郑和远洋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带哪些身份的随从?材料一: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材料二:和(郑和)将命绝域,三擒贼魁,威震海外,自是诸番益钦其威信,凡所号令,罔敢不服从,而番人利中国货物,益互市通商,往来不绝。”— 石 斯 同 、 王 鸿 绪 《 明 史 稿 》“以示中国富强”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送礼、贸易任务一 结合出示的材料以及教材,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极端天气、语言不通、疾病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宗教人士、厨师、医生等任务二 阅读教材,梳理郑和下西洋路线南京刘家港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在这四英里的广场内建有大汗的宫殿(元大都),其宏大的程度前所未闻。皇宫纵贯南北,中间只留一个空前院,是贵族和禁卫军的通道。宫殿只有一层,但屋顶甚高......大殿和房间都装饰雕刻和镀金的龙,还有各种鸟兽以及战争的图画屋顶也布置得金碧辉煌。——《马可 波罗行纪》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比较 航海家 时间(年) 次数 首航人数 船数 到达范围郑和 1405-1433 7 27000多人 200多艘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航程7万多海里(绕地球三圈)哥伦布 1492-1504 4 90 17艘 美洲大陆达伽马 1497-1498 3 160 4艘 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比较任务三 结合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时间早历时长规模大范围广次数多意义①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宝船郑和船队的航行和商贸活动给满刺加带来了无限商机,郑和在满刺加建立货场,储放货物,当船队分头前往各国进行贸易后,最终汇合在满刺加,等待季风到来一起回国。郑和七下西洋激发了印度洋繁盛的国际贸易,促使满刺加王国迅速兴盛起来........从“旧不称国““人多以渔为业”的渔村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海上连接东西方的国际贸易中心,有多个沙班达尔(Xabandar,即港务长)负责来自四面八方的商人。繁荣了近一个世纪,直到葡萄牙人航海东来于1511年将其灭亡。——万明《何以全球化:明代中国与世界》任务四:从满剌加的兴亡,对于中西方大航海,谈谈你的认识(从中西方航海目的思考)结合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印尼三宝庙马来西亚 三宝山泰国 三宝公庙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15世纪初的明代,一位中国著名航海家,从刘家港出发……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习近平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友好之旅 和平之旅阅读材料后,从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A.张骞出使西域B.郑和下西洋C.体现了古代的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D.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既有反抗外来侵略,也有友好往来D二、冲突反抗 ——日葡夷患,明廷自守任务五 观看视频后结合教材,完成该部分内容中国古代称日本为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 ”。为何明朝时期倭患严重?①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②明朝国力衰弱,海防松懈;倭国倭寇“倭奴借华人为耳目,华人借倭奴为爪牙,彼此依附,出没海岛...... ”——郑晓《今言》倭患《凯歌》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qian),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继光《止止堂集》思考: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①抗倭斗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②广大军民的英勇奋战;③戚继光的卓越领导才能;④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⑤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时间 葡萄牙侵略史 中国抗争史1518-1522 抢占屯门,修筑炮台,抢劫百姓,掠买人口 1521-1522年,明军先后两次击败入侵的葡萄牙人1553年 葡萄牙人借口上岸晾晒货物,趁机入居澳门 海盗海道副使汪柏接受贿赂,允许葡萄牙人上岸,搭棚建房1569- 1573年 1569年葡萄牙殖民者 在澳门修筑城墙 1573年明朝政府责令居留澳门的葡萄牙人缴纳地租金1748年 葡萄牙人打死两个中 国人 清高宗谕示两广总督,外夷在内地贸易也应遵守法纪1887年 签订 《中葡会议草 约》 清政府被迫承认葡萄牙占领和治理澳门的事实1999年 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问题1: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发生在哪一年?这时候澳门的主权仍然属于中国吗?问题2:中国的抗争从胜利到失败又到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3:结合戚继光抗倭和本子目内容,在中国的对外抗争史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任务六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53年 是综合国力是维护主权的利器,要不断提高综合国力,落后就会挨打大航海时代下的明朝对外关系和平交往冲突反抗下西洋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郑和戚继光时间:1405-1433年 支持者:明成祖目的:示中国富强路线:从刘家港出发,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特点:时间长、规模大意义:①②倭患严重的原因:①②戚继光抗倭准备抗倭结果:台州九战九捷,东南沿海倭患基本解除抗倭胜利原因:①②③④⑤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澳门居住权课堂练习1、“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人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这句话表明A、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郑和下西洋加强了同亚非国家友好关系 D. 郑和下西洋传播了和平和友谊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 实现“海波平”的英雄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祥3.《广东通志》中记载一个故事:1553年,有一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得到允许后就此上岸。这个故事结局是 ( )A.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歼灭倭寇 B.岳家军在郾城大败敌军主力C.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D.寇准力主抗敌说服皇帝亲征DCC课堂练习材料一: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材料二:在宋元时期中国的造船业就有很好的发展。因海外事业、漕运和海防等方面的需要明初是整个明朝造船业的顶峰时期。——孔远志、郑一均《东南亚考察论郑和》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思考郑和下西洋能够成功的原因物质前提:明朝国家强盛统一,政治清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客观因素:明朝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及航海图的利用为航海创造了条件。个人因素: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人能力。其他因素:统治者的支持。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倭奴借华人为耳目,华人借倭奴为爪牙,彼此依附,出没海岛,倏忽千里,莫可踪迹。 -郑晓《今言》材料二(倭寇)焚治所,掳掠子女财帛不可胜数。 -谢杰《虔台倭纂》(1)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倭患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材料三 继光至浙时...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戚家军”名闻天下。.....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倭大举犯福建....复檄继光剿之.....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明史·戚继光传》(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戚家军”为什么能够平定倭患。原因: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东南沿海抢劫猖獗危害:烧毁民居、劫掠百姓和财货,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原因:反侵略战争具有正义性;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招募新兵;进行严格训练;军队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课后作业1、必做作业:完成本课历史填充图册2、活动作业(二选一)A4纸,小四字体活动一:查阅资料,找到戚继光的“抗倭神器”(武器),要求图文并茂活动二:查阅资料,结合澳门离开和回归祖国的过程,谈谈你感想《明朝对外关系》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本节课设计多个任务环节,需要学生来完成简单、基础性的环节,较难部分有教师解读引导,引导在旧有知识上去理解明朝的对外交往时代性。教学背景分析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此课属于明朝强化皇权在对外交往方面的表现,同时本课所升华的“对外和平交往理念”“戚继光抗倭精神”“葡萄牙攫取澳门的抗争史”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核又与单元标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形成呼应,所以在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情况分析在知识方面;七年级学生其实对于明朝的历史更多的来自于课外读物,对其为形成较为系统的简单认识。此节课通过郑和、戚继光等耳熟能详的人物为线索,能够较大程度上提起学生的兴趣。另外,本节课不局限于中国史,还在其中穿插了部分世界史,能够让学生初步接触全球史的冰山一角,为其八年级学习做好铺垫作用在能力方面:七年级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经大致掌握了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方法,并且形成了一定的概括归纳能力,所以本节课在基础知识方面以及简单的史料运用方面,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便于学生施展手脚。教学目标总体目标:能够认识到中国奉行和平友好外交的理念,以及认识到世界在15-16世纪所发生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并且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树立民族自豪感。能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了解到郑和下西洋的概括以及一定的认识到郑和下西洋的意义(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能通过阅读史料、观看视频了解到倭患问题由来以及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事件胜利的原因以及意义(素养目标: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能够通过表格出示的信息,小组合作探究认识到葡萄牙崛起澳门过程中,中国的抗争精神(素养目标: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过程和意义;戚继光抗倭的原因和意义,感受戚继光的抗倭精神;教学难点理解明朝对外关系其实是专制皇权的体现;理解面对外来侵略时,中华民族不变的精神内核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第15课 大航海时代下的明朝对外关系和平交往——郑和远洋,万国来朝冲突反抗——日葡夷患,明廷自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结合明朝地图以及填空设置,回顾上节课明朝强化皇权的统治措施。点明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明朝专制皇权强化背景下的对外交往篇解释标题大航海时代,以及引出本节课明朝对外交往的两大学习角度 学生填空 让学生在已有的旧知上生成,一、和平交往——郑和远洋,万国来朝 何为西洋?郑和何人?为何是郑和?任务一:出示材料,小组合作思考完成设问任务二:梳理郑和下西洋路线,穿插讲授郑和和其他国家的交易物品种类都有哪些?利用马可波罗对于元朝大都的描绘,引入地理大发现,从而对比郑和和其他航海家的航海情况,思考郑和下西洋特点。并且借此引出意义1回到航海路线图,通过满剌加的兴亡,思考中西方航海的不同点,以及结合“三宝庙”等著名的建筑,得出意义2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上的发言,引导学生认识到从西域到西洋,不变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对外交往的友好与和平方式 学生结合地图、教材思考,更多是自学预热任务类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二、冲突反抗——日葡夷患,明廷自守 过渡:在这里需要借助郑和下西洋引出朝贡贸易的发展以及明朝对于私人贸易的压制,从而认识到明朝对外交往的有限性。而朝贡贸易这种官方化的贸易方式为私人贸易打开了口子,当后期明朝国力衰弱,朝贡贸易难以为继,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私人贸易开始以难以抑制之势发展起来,躁动的海洋增加了冲突与矛盾。接下来就从东来日本与西来葡萄牙两个角度出发戚继光抗倭任务五:观看《倭寇图卷》动态版视频,结合教材,了解倭寇定义、以及倭患问题形成原因阅读教材大致了解戚继光抗倭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视频播放《鸳鸯阵》,让学生更能形象直观感受到戚继光能够九战九捷的原因结合《凯歌》,总结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葡萄牙攫取澳门过渡:回到郑和下西洋路线,刚才所学葡萄牙在1511已占领了满剌加,接下来就将目光投向了梦寐已久的中国市场,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将贸易据点继续往中国推进,目光瞅准了“澳门”通过明朝地图指出澳门在哪里通过表格整理出葡萄牙侵略史和澳门抗争史并小组讨论设问 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结合表格,小组合作思考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提取信息,发散思维能力课堂小结 总结:大家要始终铭记,无论是戚继光抗倭、还是反抗葡萄牙殖民侵略,我们中华民族无论在何时都会捍卫主权,虽然有的捍卫佷强力,有的可能伴随国力衰弱实际性行动稍弱,但在“努力”的大方向下,我们终会成功。大家想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以历史证明自古以来澳门、台湾、西藏、新疆等都是我们的固有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因为我们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以我们华夏儿女在数千年来的岁月沉淀中,骨血相融。我们拥有强大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主权意识,所以不论在对过去,还是现在、未来,我们都对我们的民族充满信心,无所畏惧。我们也相信在在民族精神指引下,我们的民族一定会持续向好,繁荣昌盛。教学反思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逻辑清晰,过渡平滑。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学生,是一堂以学生为本位的常规示范课。但美中不足的是,部分设问较难,梯队没有搭好,加之时间有限,学生不太能够自主想到情感升华类的答案。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设计《明朝对外关系》.doc 课件《明朝对外关系》.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