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利与弊——高中语文 2025届高考模考作文导写及范文展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科技的利与弊——高中语文 2025届高考模考作文导写及范文展示

资源简介

科技的利与弊——2025届高考模考作文导写及范文展示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电视机诞生时,人们曾有过“信息过剩”的顾虑;互联网推出各种游戏,人们担忧游戏会毁掉下一代;克隆技术出现,人们担心人伦观念会被摧毁;ChatGPT 升级版本出来了,人们产生了未来职业危机的恐慌……科技发明除了给人以震撼,还经常使我们陷入新的忧虑。
对此,校园杂志社拟开设专栏展开讨论,请积极思考并参与投稿。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首先列举了电视机、互联网游戏、克隆技术、ChatGPT等等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并且,从语句表述来看,材料侧重于展现这些新兴科技给人带来的问题与忧虑。由此,第二句点明科技使人们获得新的东西,让人们为新发现而震撼,但也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陷入新的忧虑。材料的关键句是第二句话,考生应紧扣这句话,阐明科技发展的利与弊并展开感悟与思考。科技的辅助极大地提升了生活的便利性,并极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的认识。正是工业革命下机械的产生带动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方使更多人获得赖以为生的生活必需品,也正是交通工具的发展方使世界文明得以沟通流动。恰如荀子所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有了科技的辅助,人们方得以提升自我,达到更为高远的目标。然而,在得到科技所给予的便利后,也不可忽视科技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比如:环境污染,人心的隔阂,科技犯罪等。写作时当扣住科技的利弊展开论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创造人类的幸福提供了空前无限的能力和广阔美好的前景;另一方面又为破坏自己的生存基础,造成自我毁灭提供了条件,给人类的未来笼罩上阴影。这就是说,科学技术既是福星,又不是福星;既是祸患,又不是祸患。科技是利是弊,由人类自己决定。因此,我们需要适当使用科技,让科技成为福星而不是祸患。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善假科技之利,规避科技之弊。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科技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二、科技不是万能的,不能、也不该涉足所有的领域,比如说,克隆人是各国明令禁止的科技活动,它会损害人的本质和价值。所以,我们可以思考科技创新的底线和界限何在。最后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科技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既要学会客观的看待科技发展的利与弊,也要明白人类只有正确的控制和掌握,学会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科技才能刚能更好的造福人类。
【参考立意】
1.善假科技之利,规避科技之弊。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好用但容易割手。3.科技普及为便民,人文关怀是底色。
【范作展示】
让科技为生活赋能 ,让你我为科技赋能
自赛因斯先生步入国门,科学与技术便如影随形,相伴你我左右。如今,我们早已不用再高喊赛先生这洋味十足的名衔追赶他人的步伐,我们欣慰地看到,科技已在祖国生根发芽,渗透进生活的点点滴滴。
但是,我们却也看到,ChatGPT让学生的作业效率大大提高,却也容易产生学术欺诈;一些智能绘图软件可以根据个性化需求进行创作,但也令许多设计师倍感行业危机……人们享受着诸如ChatGPT等人工智能科技发展的成果时,也在被动接受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亡羊补牢中奔忙不已。
科技是天使还是魔鬼?实际上,技术的革新总会给人们带来某些困惑。比如,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进了电气时代。福特汽车发明的生产流水线,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应用到各个领域,推动了技术革新。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也一直沿用至今。然而,生产的高效化却带来了人的工具化,流水线上的工人长期重复从事一种简单劳动,像机器的附属物。但是,在中国发展史上,我们却也能看到,“两弹一星”的国之重器,是科技;万物互联的宏伟蓝图,仍是科技。“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梦想的实现,靠的是科技;“稻下避暑,禾下乘凉”,民生的保障,还是离不开科技。毋庸置疑,科技正为生活的各个角落“赋能”,为“复兴号”列车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放眼整个赛区,风驰电掣的清洁能源汽车,由“工业巨兽”华丽转身的国家大跳台,这是巴赫所称贺的“科技真正的潜力”。而这份潜力,正由新时代的我们不断挖掘与开发,为你我赋能,为中国赋能。
然而,站在更深远的视角眺望,科技为我们的生活赋能,其背后却是一个个大写的“人”,在为科技“赋能”,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延续着文明的血脉。“给文明以岁月”,反观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不止息,其中最为基础与客观的一点便是科学的存续;而科学的薪火,正是靠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传递至今的。从赵爽弦图到杨辉三角,从《天工开物》对中华科技火种的坚守到祖冲之、祖暅“碾压式”领跑世界的学术成就,没有人能否认是这些巨擘为科技注入了无限能量,默默地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
如今,中华科技炽热的接力棒已然传递到你我的手中。“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出之”,这是对科学精神的最佳诠释,也是向新时代的你我提出的使命与要求。正如《三体》所言,“弱小和无知从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我们应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科学姿态,挺进在时代的旗帜下。
科技为你我生活赋能,而新时代的你我,则应循着“赛先生”的足迹,用双手,为科技赋能。也许,在新时代的百花园里我们并不耀眼,可若干年后回首,我们定会为自己在文明长河里发过的光而骄傲。让我们一同,借科技之力,给文明以岁月,给岁月以文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