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招募少年旅游体验官“玩转地球”社团将招募3~5名中学生,免费参与一次环游中国旅行活动,前往哈尔滨、北京、武汉、海口、拉萨等地进行实地探索体验。招募要求1.年龄12-18岁2.会测量并计算温度值,能够阅读等温线图3.知道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能够分析其中的原因出发时间2024年1月、7月路线主题“探究中国各地气温差异”第一轮面试第二轮面试第三轮面试行前准备气温的变化行中所见最终测试招募流程通过各关卡即可成为体验官气温的分布检验成果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气温在不断变化。一、气温的变化 — 日变化行前任务一请根据课本“北京市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思考和计算。【达成目标者积 2 分】(2)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5时左右?(1)北京一天中,什么时间气温最高?什么时间气温最低?最高与最低气温相差多少?14时最高,5时最低气温日较差 = 日最高-日最低 = 23.6℃-6℃=17.6℃为什么不是中午12点太阳最高时气温最高?一、气温的日变化 — 日变化向上辐射热量加热近地面空气地面升温一、气温的变化 — 日变化行前任务一请根据课本“北京市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思考和计算【达成目标者积 2 分】(3)平均气温指某一段时间内,各次观测的气温值的平均值,请根据2:00、8:00、14:00和20:00观测的气温值,计算出北京该日平均气温。(8.7+13.2+23.6+17.4)℃/ 4 ≈15.7℃行前任务二根据课本,绘制北京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达成目标者积 2 分】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一、气温的变化 — 年变化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平均气温/℃ -4.7 -1.9 4.8 13.7 20.1 24.7 26.1 24.9 19.9 12.8 3.8 -2.7(1)北京一年中,什么时间气温最高?什么时间气温最低?最高与最低气温相差多少?(2)如何计算北京年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年最高 - 年最低(3)南半球也是1月气温最低,7月气温最高吗?为什么?7月最高,1月最低某年北京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这是真的吗?澳大利亚的圣诞老人欧洲的圣诞老人第一轮面试第二轮面试第三轮面试行前准备气温的变化行中所见最终测试招募流程通过各关卡即可成为体验官气温的分布检验成果把地图上_____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等高线120110100130120110100等温线4℃8℃12℃16℃16℃20℃24℃海拔温故知新把地图上_____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气温1280米▲1200米1000米800米600米山峰缓坡陡坡等高线地形图1.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_____2. 等高线呈闭合形状,中间的海拔数值高,表示是______3.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___,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_____相等山峰缓陡温故知新8℃12℃20℃24℃16℃4℃28℃高温中心气温差别大低温中心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图1. 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_____2. 等温线呈闭合形状,中心气温高,表示是______中心3.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_____,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_____相等高温大小温故知新二、气温的分布行前任务三全班同学按出发时间分为“1月组”和“7月组”结合课本,讨论并举手并回答下列问题。【达成目标者积 4 分】(1)读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和海口1月(7月)平均气温(2)计算哈尔滨和海口的温差(3)1月:找出我国0℃等温线,描述它大致经过的地方7月:找出我国7月气温分布的低值区,思考原因(4)试总结我国1月(7月)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 北京哈尔滨1月组二、气温的分布海口武汉中国1月平均气温行前任务三全班同学按出发时间分为“1月组”和“7月组”结合课本讨论并举手并回答下列问题。【达成目标者积 4 分】(1)读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和海口1月份的平均气温。(2)计算哈尔滨和海口的温差。(3)找出我国0℃等温线,描述它大致经过的地方。(4)试总结我国1月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20℃-4℃4℃20℃40℃北京哈尔滨二、气温的分布海口武汉7月组中国7月平均气温行前任务三全班同学按出发时间分为“1月组”和“7月组”结合课本讨论并举手并回答下列问题。【达成目标者积 4 分】(1)读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和海口7月份的平均气温。(2)计算哈尔滨和海口的温差。(3)找出我国7月气温分布的低值区,思考原因。(4)试总结我国7月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除青藏高原及个别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20℃26℃30℃28℃8℃第一轮面试第二轮面试第三轮面试行前准备气温的变化行中所见最终测试招募流程通过各关卡即可成为体验官气温的分布检验成果最终测试共6小题,以抢答形式进行,每道题答对积2分,答错扣2分。最终测试1. 右图是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能正确反映 14 时的气温状况的是( )A. A B. B C. C D. D2.研究性小组在室外测得一日内的气温如下表,据此推算,该地日平均气温是( )A.8℃ B.9℃ C.10℃ D.12℃CC时刻 2时 8时 14时 20时气温/℃ 5 7 15 13最终测试读图,完成3—4题。3.图中的低温中心是( )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4.下列关于图中气温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温差异最小的地方是丁处B.气温差异最大的地方是乙处C.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4℃D.丙、丁两处的气温一定不相同AB最终测试2023年2月18日,全国各地普遍降温。下图是小军在当天中午12 时用手机查询的两城市气温情况。据此完成 5-6 题5. 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半球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地势6. 这种差异反映了我国气温分布( )A.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B.冬季南北温差大C.冬季南北温差不大 D.海拔越高气温越低BB本次任务数量共四个,满分20分。你得了多少分呢?得分为15分者即有机会与面试官对谈,成为少年体验官。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变化分布日变化年变化最高:午后2时最低:日出前北半球:最高7月,最低1月南半球:最高1月,最低7月冬季夏季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除青藏高原及个别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小结附加项列举生活中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实例【每举一例可额外积1分】教学设计课 题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学 科 地理 授课教师教材分析 教材在导入部分设计了对比广州和哈尔滨春节期间不同场景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同样是在冬季,两地气温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气温的变化”方面主要采用使学生动手绘图、着手计算温度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知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气温的分布”方面同样通过观察等温线图,得出1月、7月气温的空间分布特点,并用文字解释了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原因,但并未对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做出具体讲述。 教材对于本部分的设计偏向直观简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补充强调“0℃等温线穿过地区”、“等温线图的判读”等知识点,并结合生活实例,将抽象的气温知识变成具体有用的生活常识,如日常生活中一天、一年的冷热变化感受。学情分析 【已知、未知】根据已具备的常识,学生能够大致说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但对于其具体何时最高何时最低存在一定偏差,还未能上升到理解其背后原理的层次。同时,学生经过第一章等高线地形图内容的学习,可举一反三,得出等温线的读图方法,但在运用地图结合发现规律进行分析时,仍有一定难度。 【能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气温数据资料,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计算气温日较差与日平均气温等,在知道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其背后的原理,为后期“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学习及奠定基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理解气温的影响因素并非单一,是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综合思维) 2、通过观察气温分布图,总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并理解其成因(区域认知) 3、通过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气温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会“生活无处不地理”的含义(人地协调观) 4、动手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地理实践力)重 点 气温变化曲线图的绘制与计算 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难 点 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教 学 内 容 与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与 过 程 情境导入(3min) 【导入】“招募少年旅游体验官”导入(3min): “玩转地球”社团将招募3~5名中学生,免费参与一次环游中国旅行活动,前往哈尔滨、北京、武汉、海口、拉萨等地进行实地探索体验。 明确路线主题、招募要求和出发时间,设置通过各关卡即可成为体验官的通关任务将本节课分为三轮面试环节,即将本节重点“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融入其中,最后一个环节通过习题巩固加深理解记忆。 新知讲授(30min) 气温的变化 日变化 【观察思考】根据课本“北京市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6min) (1)北京一天中,什么时间气温最高?什么时间气温最低?最高与最低气温相差多少? (2)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5时左右? (3)平均气温指某一段时间内,各次观测的气温值的平均值,请根据2:00、8:00、14:00和20:00观测的气温值,计算出北京该日平均气温。 【教师补充】① 气温日较差与平均气温的概念; ②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的原因。 年变化 【动手绘制】根据课本P68页表E,绘制北京气温年变化曲线图(6min) 北京一年中,什么时间气温最高?什么时间气温最低?最高与最低气温相差多少? 如何计算北京年平均气温 南半球也是1月气温最低,7月气温最高吗?为什么? 气温的分布 【温故知新】(3min) 回顾等温线的概念及特点,举一反三,得出等温线的概念及读图方法。 【承转衔接】 第二轮面试全班同学按出发时间分为“1月组”和“7月组”,旅行线路均为哈尔滨→北京→武汉→海口,为了提前为旅行做好充足的衣物等准备,需要提前了解这四站的气温情况。 【分组讨论】 将分好的1月组”和“7月组”结合课本P70页图G、P71页图J,讨论并举手并回答(15min) (1)读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和海口1月/7月的平均气温。 (2)计算哈尔滨和海口的温差。 (3)1月组:找出我国0℃等温线,描述它大致经过的地方。 7月组:找出我国7月气温分布的低值区,思考原因。 (4)试总结我国1月/7月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 【教师点评】① 强调0℃等温线穿过地区 ② 补充解释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差异的原因 随堂检测(5min) 共6小题,以抢答形式进行,每道题答对积2分,答错扣2分。 知识小结(3min) 以思维导图形式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加深理解记忆。 作业 以附加题形式呈现,通过“列举生活中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影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实例”,将抽象的气温知识变成具体有用的生活常识,如日常生活中一天、一年的冷热变化感受。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明确本节课学习主题及学习目标 观察并动手绘制气温曲线图,得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培养地理实践力 分组讨论并展示,得出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思考其背后的成因,培养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同时形成小组合作意识 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形成知识框架 体会气温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培养人地协调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案《气温的变化与分布》.docx 课件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