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苏教版●X一年级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捏泥巴》一课,旨在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泥巴的物理特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本课内容贴近生活,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方法的初步尝试,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对科学的系统认识尚浅。他们正处于从直观感知到初步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适合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来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基本能力。因此,本课教学应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核心素养分析1. 科学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泥巴是一种可塑材料,了解其基本的物理属性。 2.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泥巴在不同操作下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探究实践:通过动手捏制泥巴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对自然材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教学重点泥巴的基本物理特性及其在手工制作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泥巴的可塑性和不同处理方式对其形态的影响。教具准备泥巴(或安全的儿童陶艺泥)、塑料垫板、模具、雕刻工具、湿布、水桶、清洁刷。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泥巴制作或图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泥巴制作玩具或艺术品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泥巴的变化和成型过程。 观看视频,讨论泥巴的神奇之处,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二、讲授新课 分发泥巴和工具,示范如何安全地使用,并简述泥巴的基本特性。 介绍泥巴在传统文化(如陶艺)中的应用,展示一些泥巴艺术品图片。 分组操作,尝试捏制简单的形状,如小球、动物或字母,观察泥巴在手中的变化。 小组讨论泥巴除了玩耍外,还有哪些实际应用,每组选择一个进行简短汇报。 通过亲手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泥巴的可塑性,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泥巴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增强学习意义。三、课堂练习 1. 泥巴遇水会变软。(对) 2. 泥巴干燥后会变硬,无法再塑形。(对) 3. 泥巴可以直接食用。(错) 4. 使用模具可以快速做出复杂的泥巴形状。(对) 5. 泥巴制作的作品可以永久保存不变形。(错) 举手回答,互相讨论,加深理解。 通过判断题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课堂小结 总结泥巴的基本特性、制作技巧及生活应用。 回顾学习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泥巴的神奇之处。 帮助学生系统回顾本课知识点,加深记忆。板书设计《捏泥巴》 一、泥巴的特性: 二、制作方法: 三、生活应用: 1. 可塑性 1. 揉、搓、捏、压 1. 陶艺创作 2. 遇水变软,干燥变硬 2. 使用模具 2. 教育玩具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兴趣高涨,有效掌握了泥巴的基本特性和制作技巧。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未能充分理解泥巴的可塑性,导致作品形态较为单一,需加强个别指导。 教学建议:未来教学中,可增加更多创意激发环节,如设置主题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同时加强对泥巴特性的深入讲解和示范,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科学的深入理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