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6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66张PPT)

资源简介

(共66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03
04
01
目 录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02
06
05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天文学的发展
理学
宋词和元曲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雕版印刷术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一) 背景
雕版印刷术有何缺陷?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一) 背景
活字印刷,变死为活
活字印刷术由北宋匠人毕昇发明。
毕昇(990-1052)
泥活字
活字印刷的几道工序
胶泥
刻字
烧制
字模
排字
固版
印刷
拆版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上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又可以再次排版。
泥活字版(模型)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说说上图中人物是谁?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胶泥刻字
烧制字模
排字固版
印刷拆版
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
体会毕昇的创新“新”在哪里?
两个“变”:
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
可以再次排版
省时省力
经济快捷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字……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
这片书稿残页是 1965 年在浙江温州 的白象塔内发现的。经鉴定,书稿残页是在约1100年用活字技术印刷的,采用的是胶泥活字。这件印刷品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泥活字印刷品。
相关史事
1、宋代泥活字→木活字;
3、元朝科学家王祯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总结并创新,发明转轮排字法;
4、元中期出现了锡活字印刷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三)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2、西夏也出现了泥活字印刷


雕版
印刷术
泥活字
木活字
转轮
排字法
锡活字
隋唐时期
元朝王祯
元朝中期
按韵排序摆放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三)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宋朝毕昇、西夏
元代王祯在《农书》中系统总结木活字技术,发明转轮排字法。轮盘贮存木活字,可旋转自如,一盘放不常用字,按韵分类;一盘专放常用字,便于取字。人可坐在轮盘旁边,随意转动轮盘拣字。活字按音韵排布在轮盘上,排版时,人们只要转动放活字的轮盘,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拣出要用的字。
宋代、西夏---泥活字 宋代---木活字 元朝---锡活字
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欧洲
阿拉伯地区
朝鲜
日本
东南亚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四)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和影响
13世纪
中国
朝鲜
日本及东南亚
波斯


影响:
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文艺
复兴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舟师识路,观指南针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一)指南针:
1、发展:
①萌芽:战国-“司南”;
②形成:宋代-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指南针、指南鱼、指南龟)→罗盘;
③应用:北宋末-应用于航海。
宋代缕悬式罗盘
单击可播放视频
海船上使用指南针
指南针、罗盘
战国
宋代
北宋末年
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司南
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磁针。
人们把这种磁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罗盘。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标准)”。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这样我们就可以全天候航行啦!
海上航行可以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诸蕃志》
2.作用:
辨别方向,利于远航
3.传播及影响:
中国
阿拉伯国家
欧洲
传入
传入
没有中国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世界近代文明的突飞猛进。
——盛静《浅谈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
(1)传播:
③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2)影响:
①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②为郑和下西洋和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提供了重要条件;
(一)指南针:
指南针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战国—司南
宋代
人造磁铁
线悬、水浮
指南针
罗盘
北宋末年应用航海事业
火药火器,影响深远
③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元朝用金属作筒,发明了火
铳(chòng)
②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领域。
①唐朝时,中国人发明火药。
1、火药的发展历程
火药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
宋代火器(模型)
元代火铳
宋代火器(模型)
宋代:突火枪
元代:火铳
枪炮的始祖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二)火药:
北宋《武经总要》中就有关于火箭的记载。南宋初,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管里,制造出竹管火枪,临阵时点燃发射,烧伤敌人。南宋后期,又有人发明了在竹管里装有弹丸的突火枪,点燃后弹丸射出。突火枪是枪炮的始祖。现存最早的金属火器,是甘肃武威出土的西夏铜火炮。金的火器制作业比较发达,金军曾用火药武器打灭蒙古军的进攻。
相关史事
人们利用火药的特性,
制成爆炸性武器和管形火器。
唐朝
火铳[chòng]
宋代
元代
发明了火药、唐末
开始运用到军事
蒺藜火球、突火枪等
威力大大提升
火药战斗力高,已经广泛应用于战场啦!
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 ——脱脱等《金史》
实用性
继承性
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2、火药的对外传播
影响:我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推动战争从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火药的应用的影响
我国宋代出现的突火枪是枪炮的始祖,揭开了世界军事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
恩格斯:“火器的采用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到了变革的作用。”
欧洲火枪
欧洲火药作坊
单发步枪火铳
炼丹
欧洲火药作坊
火箭
突火枪
火铳(chòng)
唐朝
唐末
宋元
13世纪
14世纪
发明
开始用于军事
广泛用于战争
传入阿拉伯
传入欧洲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二)火药: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天文学的发展
人民敢于创新、善于总结。
隋唐时期的丰厚智慧遗产。
读书风气浓厚、重视文化教育。
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现实的需要。
对外交往频繁……
沈括 《梦溪笔谈》
郭守敬 《授时历》
记载了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是北宋时期科学创造的百科全书。
我国古代最精确和使用时间最久的一部历法,首次测量出精度极高的一年的时长,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
三、天文学的发展
1、北宋科学家沈括
(1)创制历法:沈括在北宋时期创制了先进的历法“十二气历”,统一节气与月份,有利于农事安排。
新历法的实施提高了农事活动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7
三、天文学的发展
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天文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季的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以立春为元旦,按节气定月份,大月31天,小月30天,大小月相间
(2)著作《梦溪笔谈》:著有《梦溪笔谈》一书,综合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也包括他自己的不少科学创见,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7
三、天文学的发展
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天文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3/7
三、天文学的发展
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天文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3)沈括提出了改进浑仪、漏刻等天文观测仪器。他在考察太行山地形时,发现多贝壳和砾石,推断出华北平原是由河流冲积形成的;他在陕北发现石油矿藏,预言石油在未来“必大行于世”。“石油”这一名称,就是他开始使用的。
2、北宋科学家苏颂与水运仪象台
天文仪器创制:苏颂主持创制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和报时功能于一体。
地位领先:该仪器在技术和功能上领先欧洲同类仪器数百年,展现了北宋时期的科技水平。
4/7
三、天文学的发展
3、元朝科学家郭守敬
(1) 研制简仪:郭守敬研制了简仪等近 20 种天文仪器,提升了天文观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2)主持在全国范围内天文测量,在元初编成新的历法《授时历》。
5/7
三、天文学的发展
简仪是元朝时期世界上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结构简化,精度提高。图中简仪为明朝铸造,现收藏于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
精确的天文计算:一年 365.2425 天与现行的公历几乎相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准确的时间参照。
历法的历史价值: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约 300 年,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天文学上的贡献与智慧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通过精准的历法,能够有效提高各个季节的农业管理与生产效率。
6/7
3、元朝科学家郭守敬
三、天文学的发展
参与了大运河航道沟通(元大运河)

理学
四、理学(程朱理学)
宋代儒学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理学。其中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因此理学也被称 为“程朱理学”
1、含义
(1)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
2、代表人物
认为理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他们将天理与传统的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要求人们为人行事必须遵循天理。
四、理学(程朱理学)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遵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这一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逐渐成为我国古代官方的统治思想。
(2)南宋的朱熹
2、代表人物
朱熹的思想还传到 日本、朝鲜半岛乃至欧洲。
四、理学(程朱理学)
四、理学(程朱理学)
3、影响
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但它强调封建礼教,束 缚了人们的精神追求。

宋词和元曲
(一)宋词:1、概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对仗工整
整齐划一
参差不齐
长短不一
通过对比,请你说说下述两种文学形式有何区别?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成为宋代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五代发展
宋朝顶峰
唐朝出现
五、宋词和元曲
唐诗、宋词、元曲为何会轮番登场?
唐诗
宋词
元曲
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开放、政治清明、文化交流广泛,科举制度大力提倡诗歌的创作
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
汉文人仕途不顺,考取功名无望。为排遣心中的抑郁元曲则成为了他们抒发愁绪的方式,将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以此逃避现实,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一)宋词:2、出现原因
五、宋词和元曲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五、宋词和元曲
(一)宋词:3、主要代表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他们的作品分别有何特点?属于什么派别?
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委婉,感情真挚
对山河分裂的悲痛和收复中原的壮志。
豪放派
豪放派
婉约派
(一)宋词:3、主要代表人物
五、宋词和元曲
宋代的诗也有很大成就。南宋陆游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不少作品抒发了爱国情怀。
五、宋词和元曲
(二)宋诗
曲——演百姓人生
——元曲
元朝在前代说唱、戏曲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元 曲,形式有散曲和杂剧
形成于宋代,是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元朝统一后传入南方,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吹笛 击节板
舞蹈
吹口哨
五、宋词和元曲
(三)元曲1、形成
关汉卿
关汉卿生活在金末元初。他多才多艺,了解民众疾苦,熟悉民间语言,又常与艺人交往,甚至亲自登台演出。《窦娥冤》讲述了一个与婆婆相依为命的年轻女子窦娥,遭受无赖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窦娥无处申冤,临死发出誓愿:要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她的誓愿感天动地。关汉卿用艺术的手法,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
五、宋词和元曲
(三)元曲2、代表人物
元朝最优秀的杂剧家是关汉 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 10 多种, 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著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王实甫等
《窦娥冤》描写写弱小寡妇窦娥,被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
血溅白绫
六月飞雪
天下大旱
杂剧代表人物:关汉卿
代表作品:《窦娥冤》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关汉卿
元曲四大家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年-1086年)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主持编写
体 裁
内 容
撰写目的
北宋司马光
编年体通史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六、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资治:帮助统治;
鉴:镜子,引申为警戒和教训
六、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史学两司马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我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史记》部分目录 《资治通鉴》部分目录
卷65.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卷第192 太宗 (贞观元年~二年)
卷66. 伍子胥列传第六 卷第193太宗 (贞观二年~至五年)
卷67.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卷第191 太宗 (贞观六年~十一年)
卷68. 商君列传第八 卷第195 太宗 (贞观十一年~十四年)
卷69. 苏秦列传第九 卷第196 太宗 (贞观十五年~十七年
卷70. 张仪列传第十 卷第197 太宗 (贞观十七年~十九年)
对比两本史书的目录,有何区别
人物
时间
纪传体通史
编年体通史
战国
五代
《资治通鉴》
黄帝
汉武帝
《史记》
书名称 年代 作者 体例 记述时间
《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编年体 通史 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16个朝代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纪传体
通史
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
比一比: 请从作者、生活朝代、起止年代、体例 、史学价值等方面列表对比。
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
目录
卷65·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卷66·伍子胥列传第六
卷67·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卷68·商君列传第八
卷69·苏秦列传第九
卷70·张仪列传第十
目录
卷第192 太宗(贞观元年~二年)
卷第193 太宗(贞观二年~至五年)
卷第191 太宗(贞观六年~十一年)
卷第195 太宗(贞观十一年~十四年)
卷第196 太宗(贞观十五年~十七年
卷第197 太宗(贞观十七年~十九年)
宋元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成就很高。宋代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fú)、蔡襄都很有名,他们的书法各有新意。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突出体现在山水、花鸟和风俗画的创作中。元朝著名的画家有赵孟 、倪瓒(zàn)、黄公望等。
宋元时期的书法和绘画
文化自信
青少年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①热爱中华文化,批判性的继承。
②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 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英]培根《新工具》
根据培根的评述,说一说:我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在哪些领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课后活动参考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北宋·毕昇
传播及影响
发明与发展
应用及传播
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苏轼、李清照等词及词风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与《史记》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天文学的发展
沈括十二气历、苏颂的发明
郭守敬研制简仪和《授时历》
理学
程朱理学——遵循天理
宋词和元曲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