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适应性练习
生物
(完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小北对校园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在这一科学活动中其做法有待改进的是
A.小北利用照相机细心记录所观察到的生物
B.小北结合自身兴趣,全程在校园观察昆虫
C.小北有目的有计划、实事求是地及时记录
D.小北由整体到局部地对校园生物进行观察
2.要使观察的视野范围更大,应该选择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编号 A B C D
目镜 5× 5× 10× 16×
物镜 40× 10× 40× 20×
3.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用它进行染色时,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着色。控制台盼蓝染液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4.甘蔗的茎具有较大的韧性和硬度,与此有关的组织主要是
A.机械组织 B.保护组织 C.分生组织 D.薄壁组织
疟疾是因雌性按蚊叮咬使人感染单细胞生物疟原虫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疾病。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从植物黄花蒿叶片中提取的化合物青蒿素,能在疟疾感染早期快速杀死疟原虫,显著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请根据资料完成5~7题:
5.按蚊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
A.环节动物 B.节肢动物 C.扁形动物 D.刺胞动物
6.与疟原虫同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A.大肠杆菌 B.青霉 C.新冠病毒 D.水绵
7.按蚊和黄花蒿相比,在结构层次上多了
A.系统 B.器官 C.组织 D.细胞
8.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下列几种生物材料,其中酵母菌为
A. B.
C. D.
9.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细菌可以形成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是
A.芽孢 B.细胞壁 C.荚膜 D.孢子
10、选择恰当的材料,设计并制作模型,能直观地表征不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某兴趣小组在制作植物细胞模型时选用了下列材料:浆糊、小木箱、细纱网、鸡蛋、一小袋糖水、红色葡萄干和绿色的新鲜蚕豆。上述材料中最适合模拟细胞核的是
A.细纱网 B.蚕豆 C.葡萄干 D.鸡蛋
11.如图为正在分裂的胚胎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其形态不同
B.两个新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
C.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一分为二
D.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兴趣小组在食品制作活动中,利用鲜奶制作好酸奶后将酸奶放冰箱冷藏保存。请回答12-14题:
12.制作酸奶利用的微生物是
A.酵母菌 B.乳酸菌酸 C.醋酸菌 D.毛霉
13.制作酸奶所需微生物的生殖方式为
A.孢子生殖 B.出芽生殖 C.分裂生殖 D.自我复制
14.划线部分中食品保存的原理是
A.增加营养物质 B.低温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
C.防止水分蒸发 D.杀死细菌和真菌
15.蝙蝠外观很像鸟类,但它属于哺乳动物。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用肺呼吸 B.体内受精 C.体温恒定 D.胎生哺乳
16.鸟的足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其中适于水中划水的是
A. B.
C. D.
17.下列实验操作步骤与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步骤 目的
A 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轻轻涂抹几下 防止细胞重叠
B 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转动细准焦螺旋 使物像更加清晰
C 观察草履虫时,在液滴中加几丝棉花纤维 限制草履虫运动
D 观察青霉菌时,用放大镜观察 观察青霉菌的细胞核
18.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鲤鱼、乌龟、青蛙、鸟、老鼠归为一类,而将蚯蚓、苍蝇、水母、扇贝归为一类,他们分类的依据是
A.体温是否恒定 B.生物用途 C.体内有无脊柱 D.生活环境
19.在植物类群中,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原因不包括
A.种子生命力比孢子强 B.种子植物都高大粗壮
C.种子的寿命比孢子长 D.其受精过程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20.下列有关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海蜇经加工后可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B.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蛭素,可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
C.蛔虫与人类共生,与人类互惠互利
D.鼠患猖獗会对农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
喷瓜的花瓣呈浅黄色,果实成熟时稍被风吹动,瓜柄就会自然与瓜脱开,瓜上出现一个小孔,紧绷绷的瓜皮把浆液连同种子从小孔里喷射出去,从而完成种子的传播。请完成21~23题:
21.喷瓜花瓣的黄色色素储存于
A.细胞壁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22.划线部分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A.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能进行呼吸 D.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3.喷射出来的种子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4.下列图解中能正确表示细胞核、染色体、DNA之间层次关系的是
A. B.
C. D.
25.下图是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改进操作示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煮沸肉汤的主要目的是排出瓶内氧气 B.鹅颈瓶的妙处是阻挡空气中细菌进入
C.实验结果是甲组的肉汤比乙组的先腐败 D.实验结论是肉汤中的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二、非选择题:(共9大题,共50分,每空1分,[ ]内填序号,特殊标注的除外。)
26.(4分)下图为大熊猫的分类等级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表中兔狲和大熊猫的亲缘关系最近。
(2)大熊猫在分类地位上的等级单位是种。
(3)在纲这个分类单位上,表中动物同属于一个纲。
(4)大熊猫和北极熊的共同特征多于大熊猫和荒漠猫之间的共同特征。
27.(5分)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甲 图乙
图丙
(1)图甲①~④中,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图甲中步骤②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__,其操作过程是对实验材料进行__________。
(3)图乙中出现a的原因是图甲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图丙所示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图中箭头代表盖玻片盖的方向)
28.(4分)水稻所结果实即稻谷,水稻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结构相似。下图为稻谷加工形成大米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水稻种子的[ ]__________是新植物的幼体。
(2)上图所示的大米是水稻种子的[__________,大米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育成新植株。
(3)若以种子的子叶作为分类依据,水稻属于__________植物。
29.(6分)某兴趣小组在福州森林公园研学时,看到了夏腊梅、桫椤、千年古榕、葫芦藓、金佛肚竹以及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等植物。研学结束后,他们将观察到的植物编制成如下检索表,据此请回答:
1靠I______繁殖后代 2无根……………………X 2有根……………………Y 1靠种子繁殖后代 3种子外无_Ⅱ______包被…………………… 3种子外有_Ⅱ______包被…………………… 4叶片网状脉……………………………………夏腊梅、榕 4叶片平行脉………………………………金佛肚竹
(1)请将空缺位置补充完整:[I]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
(2)在兴趣小组观察到的植物中,可以用于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___________(填植物名称),水杉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 ]。
(3)和X类植物相比,Y类植物中出现了___________组织。
(4)具有无根特点且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种类包括___________。
30.(4分)古今诗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秋去冬来渐渐凉,青蛙蜥蜴急深藏”中都蕴含着生物学现象,请分析回答:
(1)“鱼翔浅底”的过程是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___________的协调作用进行的;“鹰击长空”是通过发达的___________牵动两翼产生飞行的动力。“鱼翔浅底”“鹰击长空”时它们都能利用___________的体型来减少运动时的阻力。
(2)“秋去冬来渐渐凉,青蛙蜥蜴急深藏”的原因是它们都属于___________动物,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1.(5分)青蛙和蜥蜴在进化过程中出现了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形态特征,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呼吸来看,比较青蛙和蜥蜴肺的结构模式图(如图)可以发现,蜥蜴的肺比青蛙的肺发达,___________面积大,所以蜥蜴只靠肺呼吸就能满足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而青蛙还需要用___________辅助呼吸,鸟类则需要___________辅助呼吸。
(2)从体表来看,蜥蜴的体表具有___________,起到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节肢动物中具有类似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
32.(6分)2017年,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诞生,开启了灵长类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新时代。下图是该克隆过程示意图:
(1)将A猴的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需要向培养瓶中加入糖类、蛋白质、无机盐和氧气等物质,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是糖类和_________。部分有机物进入A猴细胞后,主要在A猴细胞中的_________(填细胞结构)通过复杂的变化将有机物中的_________释放出来供细胞各项生命活动所用。
(2)从融合细胞到发育成“中中”和“华华”,主要经历细胞_________的过程。“中中”和“华华”长大后和_________最相像,原因是:_________。
33.(9分)肺炎是气候变化易诱发的疾病之一。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都能引发肺炎。青霉素对部分肺炎有明显治疗效果。它是从青霉菌中提取的抗生素,主要通过阻止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膨胀、破裂和融化,从而杀死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流感病毒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流感病毒按照感染细胞的不同来分类,属于_________病毒,它的结构包括[a]遗传物质和[b]_________。
(2)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肺炎链球菌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属于_________(原核/真核)生物。
(3)青霉菌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_________构成的,青霉菌之所以呈青绿色,是因为菌丝顶端生有_________,青霉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分泌青霉素。
(4)划线部分中,_________引起的肺炎不能利用青霉素进行治疗,理由是_________。
34.(7分)学校倡议学生不携带食品进入教学楼,未吃完的食品散落在教室各角落或垃圾桶,极易滋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为了让同学们遵守卫生纪律,认同学校规章制度,生物社团进行了“探究残留食品的堆积是否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① 备好9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并冷却后,均分为三组,并分别编号A、B、C。
A组 B组 C组
② 不做任何处理,用封口膜封好 置于无残留食品堆积的垃圾桶,暴露10分钟,再盖上盖子,用封口膜封好 置于有大量残留食品堆积的垃圾桶,暴露10分钟,再盖上盖子,用封口膜封好
③ 将三组培养皿均放在30℃培养箱中培养,每隔5小时观察并记录一次
实验现象 不出现菌落 出现个别菌落 出现大量菌落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社团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
(2)对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高温灭菌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根据科学探究的原则,设置A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②中将B组和C组的培养皿置于垃圾桶并暴露10分钟相当于细菌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____________。
(5)社团成员在分析实验现象的时候发现培养皿中有些菌落较小、呈光滑粘稠的白色,你判断这很可能属于____________菌落。3号培养皿中出现大量细菌和真菌菌落,说明有食品堆积的地方细菌和真菌更容易大量繁殖,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
(6)结合本实验,谈谈你将怎样更好地遵守学校卫生纪律?____________。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适应性练习
生物评分细则
一、单项选择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B B A B A A B A D D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C D C B C C B C D B
二、填空(每空1分,共50分)注:生物专有名词有错别字一律不给分
26.(4分)(1)× (2)√ (3)√ (4)√
27.(5分)(1)①④③② (2)碘液/稀碘液 染色
(3)③ A
28.(4分)(1)②胚 (序号和文字不相符不给分,相符给一分)
(2)①胚乳(序号和文字不相符不给分,相符给一分) 不能
(3)单子叶(单子叶植物)
29.(6分)(1)孢子 果皮/果实 (2)葫芦藓 Z
(3)输导组织/输导
(4)藻类和苔藓植物(写“藻类植物”不给分,两者没写全不给分)
30.(4分)(1)鳍 胸肌 流线型 (2)变温(或变温动物)
31.(5分)(1)气体交换 皮肤 气囊
(2)角质的鳞片/鳞片 外骨骼
32.(6分)(1)蛋白质 线粒体 化学能(或能量)
(2)生长、分裂和分化(至少要答出分裂和分化) A
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细胞核内有遗传信息/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33.(9分)(1)无细胞结构 动物 蛋白质外壳(蛋白质)
(2) 无成形的细胞核 原核
(3)菌丝(填营养菌丝不得分) 孢子 (4)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或无细胞壁)/青霉素对它无效果/抗生素只对细菌引起的疾病有效,对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无效(合理即可)
34.(7分)(1)残留食品的堆积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
(2)杀死原有的细菌和真菌(防止原有细菌和真菌的干扰实验/防止杂菌干扰实验)
(3)对照/作为对照/设置对照 (4)接种
(5)细菌(或细菌菌落)
堆积的食品为细菌和真菌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提供了有机物和水分(水和有机物没写全不给分)/食品食品为细菌和真菌提供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必须有“主要”两个字)
(6)拒绝携带食品进入教学楼/及时清理食品垃圾/不携带食品进入教学楼。(合理答案都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