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七年级生物时间:50分钟 总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周末,老师带领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到附近的公园观察生物,下列同学们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植物时要注意植株的形态 B.观察植物时注意不要破坏植物C.只记录自己熟悉的花草和小动物 D.观察动物时要注意它们的生活环境2.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池塘里游动的小鱼,空中飞翔的小鸟都是生物。一位学生列出了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都有循环系统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繁殖3.下列有关单目显微镜对光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A.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光线较亮时使用凹面镜C.较小光圈对准通光孔 D.先放置玻片标本后对光4.《爱莲说》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检测发现,莲花池中有重金属元素,但莲花细胞中却没有发现该种物质,则细胞中起关键作用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5.下列关于熊猫和竹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们具有不同的组织 B.竹子的叶和熊猫的心脏都属于器官C.两者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D.各自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下列关于梅、草和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梅子酸甜的汁液来自液泡 B.草和蛙的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C.草在结构层次上没有系统 D.它们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7.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适应陆地生活能力较强的原因是( )A.植株更加矮小 B.具有真正的根和输导组织C.依靠孢子生殖 D.受精过程离不开水8.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时,要观察到完整的胚的实验操作是( )A.用刀片将菜豆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 B.剥去种皮,分开合着的两片子叶C.用刀片将菜豆种子从中央横向剖开 D.剥去种皮就可直接观察种子的胚9.外骨骼不仅是某些动物保护自己的“盔甲”,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下列动物中,具有外骨骼的是( )A.水螅 B.蜗牛 C.蚯蚓 D.蝗虫10.在河里捉鲤鱼时,已经捉到手的鱼往往又会挣脱,这是由于其体表有很滑的黏液。鱼体表黏液的主要作用是( )A.保护和减少运动阻力 B.预防人类捕捉 C.防止水分蒸发 D.辅助呼吸1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描写了仙鹤飞向云霄的情形,下列特点与其适于飞行生活无关的是( )A.身体呈流线型 B.前肢变成翼 C.骨骼轻、薄 D.有喙无齿12.某同学观察一块动物头骨,发现它有门齿、犬齿和臼齿具有该特征的动物是( )A.爬行动物 B.两栖动物 C.哺乳动物 D.昆虫13.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家畜是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B.有些哺乳动物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得力助手C.动物给人以启迪,成为绘画和雕塑的常客D.哺乳动物对人类有很多用途,无需对它们进行防控14.“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笔下,动物使大自然充满生机。下列关于动物的描述合理的是( )A.植食性动物对植物的生长总是不利的B.节肢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C.鸟有视觉发达、消化能力强、呼吸旺盛、心跳频率快等特征D.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15.下列关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沙蚕身体分节与身体运动灵活相适应B.海蜇身体呈辐射对称,利于感知各方向的刺激C.蟒蛇体表覆盖有角质鳞片,与陆地生活相适应D.节肢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与飞行生活相适应16.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选用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 )A.以防不小心打碎了,以备不时之需 B.一套用于采集,一套用于做空白对照C.用两套可以采集更多的细菌和真菌 D.以防一套污染了,另一套可以补上17.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分布极其广泛。关于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单细胞生物 B.不具有细胞壁C.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进行分裂生殖18.我县某乡镇大力发展蘑菇种植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下列关于蘑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 B.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D.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19.小王同学在《植物志》中检索到高粱、玉米、小麦、大豆、花生,发现它们在生物学上都属于被子植物,若想把上述植物分为两类,则分类依据为( )A.有无种子 B.胚内子叶的数目 C.有无果实 D.能否进行光合作用20.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分类单位由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科、属、种B.亚门是介于界与门之间的一个分类等级C.分类单位越高,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D.“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因此同一属的各种生物间亲缘关系最密切二、非选择题。(30分)1.如图,甲、乙是不同生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丙是单目显微竟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甲 乙 丙(1)图中_________是植物细胞,对比甲、乙两图可以看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__(填字母)。(2)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受[C]_________的控制,其内含有遗传物质。(3)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C]________________。(4)将甲、乙所示细胞置于清水中,会涨破的是图_________所示细胞。(5)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可以调节显微镜的[3]_________,使物像更加清晰。2.如图为人体的结构层次示意图,①~④表示生理过程,a~d表示不同的组织,A~C表示结构层次,请据下图回答问题:(6分)(1)图中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的_________,结果是细胞的_________增多;过程④表示细胞的_________。(2)胃能分泌胃液主要与_________组织的功能有关。(3)图中具有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作用的组织是[_________](填字母)。(4)与动物进行比较,植物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_](填字母)。3.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如图是我们所学过的几种动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A B C D E F(1)A是缢蛏,其身体柔软,具有贝壳,属于_________动物。(2)B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定期蜕皮,是因为,_________会限制其发育和长大。(3)C是很多农田害虫的天敌,号称“农田卫士”。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____呼吸。(4)E的很多特征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如身体呈_________,可以减小飞行中空气的阻力。(5)F生殖发育的特点是_________,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6)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可以把以上六种动物分成两类,其中与D属于同一类的还有_________(填字母)。4.细菌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人们对细菌的了解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6分)材料一 17世纪后叶以前,人们不知道细菌这类生物。17世纪后叶,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列文虎克看到了放大200~300倍的形状不同的细菌。材料二 到19世纪中叶,人们仍不知道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当时一些著名科学家认为细菌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发形成的(即自然发生)。1864年,科学家巴斯德展示了利用鹅颈瓶所做的实验及结果(实验过程如图),提出了不同于他人的观点。煮沸肉汤 肉汤仍澄清 打断瓶颈 肉汤变浑浊(1)细菌很小,若要用肉眼看到它们,在实验室需先_________,经高温灭菌冷却后再_________、恒温培养使其形成菌落。(2)从实验开始到一年后,肉汤仍澄清,打断瓶颈一天后肉汤变浑浊,说明肉汤中的细菌来自_________。因此,巴斯德认为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3)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假设此刻你手上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若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或其他影响细菌生活繁殖的情况下,2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_________个(设细菌均未死亡)。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答出一点即可)。5.我国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颂扬万物的诗句,如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B.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C.古道西风瘦马;D.两个黄鹂鸣翠柳;E.春蚕到死丝方尽;F.海阔凭鱼跃。请根据生物学知识和文学的联系,回答下列问题。(6分)(1)如图为部分动植物分类图,图中①②③对应生物的诗句代号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诗句和B诗句中的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____________。(3)D诗句中动物的前肢化为_________以适应飞行。(4)诗句_________(填序号)中描述的动物体温恒定。七年级生物期终测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5:CDABC 6-10:BBBDA 11-15:DCDCD 16-20:BBABC二、非选择题:1.(1)乙 BCD (2)细胞核 (3)细胞核 (4)甲 (5)细准焦螺旋2.(1)分裂 数目 分化 (2)上皮 (3)b (4)B3.(1)软体 (2)外骨骼 (3)鳃 (4)流线型 (5)胎生、哺乳 (6)CEF4.(1)配制培养基 接种 (2)空气原来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3)1600饭前便后洗手5.(1)BEC (2)种子 (3)翼 (4)C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