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 地理试题卷满分:5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家住上海的小丽同学准备在暑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她设计了四条游览路线(如图)。读图,完成1-3题。1.四条线路中,终点所在省级行政区简称正确的是( )A.①冀 B.②陇C.③湘 D.④粤2.③线路夏季上海与终点气温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因素 B.经度因素(④)C.地形因素 D.纬度因素3.四条线路中,经过干湿区最多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读“5个省级行政区域分布示意图”和“5个城市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4-6题。4.5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共同特点是( )A.海陆兼备 B.邻国众多 C.人口稠密 D.民族自治5.读5个省级行政区域分布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乌鲁木齐地处寒带 B.呼和浩特地处平原C.拉萨位于“世界屋脊” D.银川距离海洋最远6.读5个城市气候资料统计图,有关甲、乙、丙、丁四城市气温、降水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甲—气温年较差最大 B.乙—7月平均气温最高C.丙—年降水量与甲持平 D.丁—1月平均气温高于0℃“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气温是影响桃花花期的关键,尤其是开花前30~40天的积温最为关键。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山桃花花期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7.影响图示区域山桃花花期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8.2024年我国多地山桃花花期提前,可能是( )土壤肥力增高 B.降水较往年多C.种植品种改变 D.气温较往年高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读“沿109°E线陕西省南部地形剖面图”(如图),完成9-10题。9.秦岭被尊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下列与秦岭走向一致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 B.南岭 C.祁连山 D.太行山10.秦岭北侧是有“八百里秦川”之誉的( )A.黄土高原 B.关中平原 C.汉水谷地 D.四川盆地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11-13题。11.图中序号与土地利用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旱地 B.②草地C.③林地 D.④水田12.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土地④适宜发展( )A.林业 B.种植业C.渔业 D.畜牧业13.关于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耕地大力开发房地产 B.过度放牧,增加乳畜产品的产量C.珍惜和合理利用,切实保护耕地 D.把沼泽地大规模开垦为耕地318国道东起上海,西至西藏日喀则,是中国最长的国道。318国道一路经过多种地形,拥有惊、险、绝、美、雄、壮的景观;包含了江浙水乡文化、天府盆地文化、西藏人文景观。路虽人为,景乃天造,钟自然之大美,显人文之深奥,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读318国道分布图,据此完成14-16题。14.318国道从东向西依次经过了( )A.华北平原、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B.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15.读图可知,318国道东段沿途最可能欣赏到( )A.稻花香甜,蛙声阵阵 B.雨林浓密,生物繁多C.草原广阔,策马奔腾 D.沙海浩瀚,驼铃声声16.318国道横断山附近区域的树种特别丰富,其原因有( )①纬度低,水热条件优越 ②光照时间长,热量充足③地势起伏大,垂直差异明显 ④土层深厚,土壤肥沃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24年11月20日至30日在海南三亚举行。攀椰竞速源自海南民间喜闻乐见的“摘椰子“活动,极具海南地方生产生活特点和民族特色,首次被列为竞赛项目。图为攀椰竞速、独竹漂、马术的比赛景观图。据此完成17-18题。17.攀椰竞速项目最可能源自于( )A.黎族 B.朝鲜族 C.汉族 D.维吾尔族18.独竹漂是黔北独特的民间技艺,脚踩楠竹,漂行水上;民族马术在蒙古族尤为盛行,草原驰骋,随心而动。独竹漂和民族马术分别可能源自于( )A.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C.青藏高原、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黄土高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下图是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时间轴,读图完成19-20题。19.“全面三孩”人口政策调整的目的是( )A.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B.满足人们“多子多福”的愿望C.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D.保住“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称号20.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说明( )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②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③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人口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30分,每空1分)21.读“中国的疆域”图,完成下列小题。(5分)(1)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 带,光热条件好。(2)图中ABCD为我国的四个邻国,A为 ;abcd为我国的四大临海,a为 ,它是我国的内海。(3)图中E和F是我国的两个隔海相望国,其中E为菲律宾,F为 。(4)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 。(说出一条即可)2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5分)材料一: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中国地形类型构成图。 材料二: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1)据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可知,我国地势特点是 。根据图文材料判断,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山区面积广大。(2)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A祁连山脉—B 山脉。在阶梯的交界处,由于河流的 大,水流速度快,水能资源丰富。(3)中国山区面积广大,对发展经济有优势也有劣势,劣势 。(说出一条即可)23.近些年来,很多老人过起了“候鸟”式的生活,北方老人搭乘“越冬专列”到南方地区生活一段时间。该专列从哈尔滨出发,一路南下,直达三亚市。读我国部分城市常年入冬时间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5分)(1)北方老年人“候鸟”式生活,反映了我国冬季气温特征是 。(2)拉萨与武汉的纬度大致相同,但拉萨入冬时间早于武汉,主要原因是拉萨海拔更(高/低)。(3)“越冬专列”从哈尔滨出发,一路南下,跨越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山脉)——淮河,抵达湛江后乘船横渡 海峡,最终到达三亚市。(4)“越冬专列”,出发地哈尔滨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目的地三亚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24.某地理小组探究黄河与长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开发利用情况。读黄河、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5分)(1)长江发源于 山脉。(2)黄河中游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这使得黄河在中游 激增。(3)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为江西省的 ,下游文明发展至今,离不开其延续千年的航运。请你试着分析长江下游航运价值高的自然原因: 。(任答一点即可)25.“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是我国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关键。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和育种基地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5分)(1)我国分界线①②③中,其中 界线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一致。(填序号)(2)诗词“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插秧)”场景主要出现在甲、乙、丙、丁四个地区中的 区域。(3)种子培育需要充足的热量,图中三大育种基地中具有冬季育种优势的是 育种基地。(4)“粮安天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有( )①科技兴农,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②建设高标准农田,切实保护耕地③依靠国外,大量进口 ④节约粮食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5)大豆和油菜都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一位投资者想要开办一个榨油厂,据图所示,在仅考虑靠近原料产地的原则下,下列城市最适合建厂的是( )(单选)A.武汉 B.海口C.兰州 D.拉萨26.中国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我国大力推进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建设。读我国2020—2022年能源消费结构统计表、中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回(能源类型消费占比2020年2021年2022年煤炭56.90%55.90%56.20%石油18.80%18.60%17.90%清洁能源24.30%25.50%25.90%)答下列问题。(5分)(1)我国2020—2022年消费占比最大的能源是 ,我国清洁能源所占消费比重持续(填“上升”或“下降”)。(2)我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北部沿边地区和东部 地区。图中甲地区位于 (填地形区)。(3)我国大力发展风电的意义是 。(任答一点即可)参考答案:一.单选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B D C A A D B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D C D A C A B A B综合题21.(1) 热带 (2)俄罗斯 渤海 (3)日本(4)①领土面积大,资源丰富。②疆界长,邻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③海岸线长,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贸易。④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⑤地域差异显著,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⑥和平时期可以取长补短,实现有效内部调剂,战时可利用庞大的战略空间与敌国周旋,增强国家生存能力。(1条言之有理即可)22.(1)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 地形类型复杂多样(2)横断山 落差(3)交通不便;耕地少;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条言之有理即可)23.(1) 南北温差大 (2) 高(3)秦岭 琼州 (4)温带季风气候24.(1) 唐古拉山 (2)水土流失严重 含沙量(3)湖口 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江阔水深,航运发达。25.(1)② (2)丁(3)海南 (4)B (5)A26.(1)煤炭 上升 (2)沿海 内蒙古高原(3)改善环境质量;缓解气候变化(缓解全球变暖);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当地就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缓解能源紧张;保证能源安全等。(1条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地理参考答案.docx 调 八年级 地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