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第六单元
分享夏日旅行中的美好

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
(
人文主题分析
)
本单元以 “夏天”为主题 ,编排了《古诗二首》《浪花》《荷叶圆圆》《要下雨了》四篇课文 ,从不 同角度描绘出夏天的特点 ; 同时 , 四篇课文由短及长 ,从古到今 ,不断构筑孩子心中的夏天世界 , 让我们感受夏天的美好 。这几篇课文中有浅显易懂的古诗 ,有想象丰富的散文诗 ,有富有趣味 的科普童话 ,语言优美而充满想象 ,行文简洁而富有韵律 ,适合儿童诵读和积累 。
(
语文要素分析
)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关于 “了解词语的意思 ”这 一 阅读能力 ,在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曾出现过 ,第三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 “联系上文了解词语的 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词语所在的句子 、段落的前后联系推断词语的意思 。在本单元中 ,《要下雨 了》一文中的泡泡语点明了要求 ,提示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学习《古诗二首》时 ,理 解古诗也要依托一些关键词 ,例如 “不解”“一道”“晴柔 ”等 ,需要借助插图以及前后语境加以理 解 ;《荷叶圆圆》的课后练习请学生连线 ,其中 “停机坪”“歌台”“凉伞”“摇篮 ”四个词语都是比喻 句中的喻体 ,需要结合语境加以理解 。
本单元的另一个语文要素是 “学习句子的多样表达 , 练习仿写 ”。《荷叶圆圆》中可以学习 “荷叶圆圆的 ,绿绿的”这类句子的表达方式 ,积累文中 “荷叶是我的摇篮”这样的比喻句 ,引导学 生练习仿说 。《浪花》中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表达方式的句子 ,体会表达效果 。《要下雨了》中 ,可 以引导学生体会 “呢 、呀 、吧 ”等语气词的表达与运用 ,感受问句和感叹句的效果 。
(
学习任务群定位
)
基于以上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分析 ,将本单元定位于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
首先 ,从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出发 ,需要先引导学生阅读一组关于夏天的课文 ,从不同角度 感受夏天的美好 ;再引导学生诵读和积累 ,进行仿写练习 ,表达独特的感受 。这个单元框架和 “文 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要求的 “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 ,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 力”“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 ,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 ,尝试创作文学作品”的学习路径相同 。
其次 ,从单元文本特点出发 ,单元选编的文本都属于文学文本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教 师教学时更要与学生生活联结 ,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 ,让学生读懂课文 ,体会童真童趣 ,感受 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而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 ,通 过整体感知 、联想想象 ,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 ,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让文本与学 习任务群相互融合 。
最后 ,从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出发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应对 “文 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的要求 ,体现了文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
语文 一年级( 下)
(
学习主题
)
基于以上单元分析 ,确定以“分享夏日旅行中的美好”为主题统摄单元 ,展开真实情境下的学 习活动 。首先 ,以 “分享夏日旅行中的美好”为话题开启任务 ,启动“诗中寻夏”“海边知夏”“荷塘访 夏”“雨中探夏”的系列学习 ,引导学生在任务群的视角下经历从读出古诗、儿童诗的韵味 ,学习句 子多样的表达方式 ,到分享阅读的乐趣 ,展开想象 ,创作比喻句 ,表达生活中的美好 ,丰富内心的情 感体验 。
(
学习目标
)
1. 认识 59个生字和 1个偏旁 ,会写 1个笔画 ,读准 1个多音字 ,会写 26个字 。
2. 能正确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好带有 “呢 、呀 、吧 ”的问句和感叹句 ; 能正确朗读句子 ,并 仿照例子把句子说具体 。
3. 能运用联系生活 、结合图片等方式理解 “摇篮 、潮湿”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 “荷叶圆圆的 ,绿 绿的”这类句子的多样表达 ,并积累文中的比喻句 ; 比较不同表达方式的句子 ,体会表达效果 ,积 累文中的拟人句 。
4. 能读出古诗的节奏和儿童诗的韵味 ;能分角色读好文中的对话 ;尝试依据课文句式相近 、 段落反复的结构特点背诵课文 。
5. 朗读 、积累气象谚语 ;和大人一起读《夏夜多美》,体会夏夜的美好和同伴互助的温暖 ,享 受共读的乐趣 。
(
任务框架
)
第六单元
(
评价指标
)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识字与写字 能认识 59个生字和 1 个偏旁 ,会写 1 个笔画 ,读准 1 个多音字 ,会写 26个字 。 ☆☆☆
阅读与鉴赏 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 能体会 “呢 、呀 、吧 ”等语气词的表达与运用 ,读好问句和感叹 句 。 3. 理解课文内容 , 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 ,体会夏天的美好 。 4. 能运用联系生活 、结合图片等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 学 习 句 子 的多 样表达 ,积累文中的比喻句 、拟人句 。 5. 能读出古诗的节奏和儿童诗的韵味; 能分角色读好文 中 的 对 话; 尝 试依据课文句式相近 、段落反复的结构特点背诵课文 。 6. 和大人一起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 ,体会夏夜的美好和 同 伴 互 助 的 温暖 。 ☆☆☆
表达与交流 1. 能用 自 己的话讲一讲古诗中描绘的景色 。 2. 愿意和爸爸妈妈一起读童话 ,能结合生活实际分享阅读童话的感受。 ☆☆☆
梳理与探究 1. 能 有 目 的 地 搜 集 、分 类 整 理 、筛 选 资 料 ,运 用 多 种 方 法 整 理 和 呈 现 信息 。 2. 能采用多种媒介阅读 ,运用资料 ,辅助表达 。 ☆☆☆
任务发布:分享夏日旅行中的美好
学习目标
1.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夏天相关的词语 ,认识 9个生字 ,会写 “豆 、斗 ”两个生字 。
2. 通过认识食品包装识字 ,并乐于与同学分享 。
3. 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学习兴趣 。
4. 对本单元专题怎样收集资料和发布有清晰的思路 ,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
(
课前准备
)
1. 在家人的帮助下收集夏天的美食 ,收集夏天的食品包装袋 ,准备进行课堂展示 。
2. 捕捉夏天美好的景色 ,拍摄照片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 ,发布主题。
1. 夏天摄影师 。
课前让班级的小摄影师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 、拍摄生活中与夏天有关的景物等 ,现将拍到
语文 一年级( 下)
的夏天与同伴分享 。
2. 夏日美景播放 ,任务发布 。
同学们 ,从这节课开始 ,就让我们当一回小导游 ,走进美好的夏天 ,感受夏天 ,用善于发现美 的双眼 ,发现这些夏 日 的小美好 。
3. 出示单元学习图景 ,唤起学习期待 。
(二)“识字加油站”。
1. 学习词语 “北斗星”“绿豆汤”和生字 “豆 ”“斗 ”。
(1) 出示图片 ,识记生字
①炎炎夏 日 ,我们可以吃些什么解暑呢 (出示绿豆汤图片) 读一读词语 “绿豆汤 ”,你有好 方法记住 “豆 ”这个字吗
②看 ,夏天的夜空图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发现了几颗最亮的星星 这 7 颗闪亮的星星 用线连起来可以变成一个小勺子 , 它有一个非常美的名字 , 叫作 “北斗星 ”。读一读词语 “北斗 星 ”。你有好方法记住 “斗 ”这个字吗
(2) 学写生字 “豆 ”“斗 ”
①学生观察 “豆 ”“斗 ”的生字结构 , 明确 : “斗 ”是独体字 ; “豆 ”是上下结构的字 。
②教师范写 ,学生书空 。
③学生描红 , 自主练写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
④展示评议 。
2. 学习词语 “牵牛 、织女”和生字 “牵 、织 ”。
(1) 出示图片 ,仔细观察 ,讲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
(2) 记一记 “牵 、织 ”两个字 ,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两个字 。
(3) 讲解偏旁大字头 ,积累与大字头有关的生字 。
3. 自学词语 “冰棍 、西瓜 、绿豆汤 、凉席 、蚊香 、花露水 、蒲扇 、竹椅 、萤火虫 ”和生字 “棍 、汤 、 蚊 、扇 、椅 ”。
(1) 出示自学提示 :用刚才学习生字的方法 ,先读一读字词 ,再想一想应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 最后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
(2) 多种形式检查自学情况 。
(三)晒晒“夏天”。
1. 课前在家人的帮助下收集夏天的美食和食品包装袋 ,课堂展示 。
2. 制作夏日食品百科卡片 ,集体识字 ,课堂交流 。
3. 了解与夏天有关的词语和故事 。
4. 全班交流收集到的关于夏天的词语和故事 。
任务一:诗中寻夏
(
学习目标
)
1. 认识“诗 、首 ”等 12个生字 ,会写“首 、池 ”等 6个字 。
2.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 、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 “踪迹 、采 、藏 ”等字词的意思 ,初知古诗大意 。
3. 能正确朗读 、背诵古诗 。 图文结合 ,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 ,查找相关资料 。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六单元
(
教学过程
)
活动一:学习古诗 ,感受夏之趣
导入 :美丽的夏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能说一说你最喜欢夏天的哪些景色吗
是啊! 夏天的荷塘是那样的美丽 、迷人 。快看! (课件展示令人赏心 悦 目 的荷塘美景:碧绿 的荷叶挨挨挤挤 , 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 。)
看到这么美的荷塘 ,你们最想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看到这么美的池塘 、荷 花 ,多么想吟诗一首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荷塘的古诗 。
(一)揭题识字 , 了解诗人。
1. 齐读课题 ,识记生字 “首 ”。
2. 诗人白居易用一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 ,描绘了有趣的画面 。 (板书 诗题 :池上) 相机理解诗题 :荷花池上 。
3. 简单介绍作者白居易 。
(二)初读古诗 ,认读生字。
1. 教师配乐范读 。
2. 学生自由读古诗 ,圈出本课的生字 。
3.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指名拼读 。
4.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 ,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 偷 :组词法识记 。
萍 :扩词 ,看图片理解 “浮萍”的意思 。
5. 划分节奏读诗 ,读出节奏美感 。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
6. 质疑 :荷花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吟诵诗歌 ,体会意境。
1. 前两行— 小娃偷采白莲 。
(1) 过渡 :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 ,究竟有趣在哪儿呢 让我们一同走到荷 花池边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 :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
(2) 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 ,边读边想象画面 。
(3) 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
指导学生想象 :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娃 ,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 ,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 清香 ,你会想些什么 又会做些什么呢
(4) 体会小娃偷采白莲的心情 ,指导朗读 。
一个 “偷 ”字 ,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 ,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
2. 后两行— 景美童心纯 。
(1) 小娃偷采白莲 ,真的不会被发现吗 你们是从哪儿知道的 引导学生抓住最传神的词 “不解”体会 。
(2) 指导朗读后两行诗 。
3. 猜诗人的行为 、心理 。
(1) 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 、有趣的画面 ,还藏着一个人呢! 你们猜 ,他是谁
语文 一年级( 下)
(2) 你们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 (窥视 、偷笑)
(3) 学生采访 :请问白老先生 ,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 、偷偷地乐呢
(4) 指导朗读 。
(四)想象画面 ,背诵全诗。
1. 出示与古诗内容相对应的图片 ,请同学分别说出相对应的诗句 。
2. 练习背诵 : 自 由背诵 , 同桌互相考一考 ,师生合作背 ,齐背 。
3. 引导想象 :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 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
4. 小组成员共同编一编这个故事 ,推荐 “故事大王”在全班讲一讲 。
(五)指导写字 ,拓展延伸。
1. 先让学生观察 “采 ”的字形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 。
2. 教师范写 ,讲解书写要点 。
采 :平舌音 ,共 8 画 ,上下结构 。上小下大 ,爪字头 。“木 ”的横位于横中线上 ,撇 、捺舒展 。
3. 指导学生书写 “首 ”。
(1) 教师范写 ,指导学生观察 “首 ”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
(2) 学生尝试交流书写要点 。
(3) 教师归纳 : “首 ”,翘舌音 ,9 画 ,独体字 。前两笔点 、撇短而小 ,第三笔是长横 。
4. 学生练习写并展评 。
5. 推送学习资源 :写儿童趣事的诗词还有很多 , 比如《清平乐 · 村居》《宿新市徐公店》《四时 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等 ,课后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诗 ,能背过就更好了 。
活动二:积累古诗 ,快乐迎夏
(一)情境导入。
1. 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 ,从古至今 ,不知有多少诗人赞美它 。在这个美好的夏天里 , 我们跟随诗人白居易遇到了顽皮可爱的小娃 ,而南宋诗人杨万里被一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 引了 ,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 (板书课文题 目 : 小池)
2.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教师介绍作者 。
(二)初读古诗 ,学习字词。
1. 过渡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 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吧!
2. 出示自学要求 :
(1) 自读诗歌 ,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 ,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可以读给同桌听 ,也可以读给 老师听 。
(2)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
3. 出示本诗中的会认字 :泉 、惜 、照 、柔 、荷 、露 、角 。
(1) 指名拼读生字 ,去掉拼音再读一读生字 。
(2) 教师强调 : “柔 ”“露 ”“角 ”的读音 。
4. 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相机指导 。
(1) 课件出示 “泉 ”的字理图 ,学生观察明确 : 甲骨文字形像水从泉眼里流出的样子 。本义为 泉水 。
(2) 引导学生用 “形声字”的方法识记 “惜 ”“照 ”。
(3) 引导学生用 “加一加”或 “形声字”的方法识记 “柔 ”“荷 ”“露 ”。“荷 、露 ”可以借助生活经 验组词进行复现和识记 。
(4) 出示牛角图片及 “角 ”的字理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识记 “角 ”。
第六单元
5. 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
6. 指导学生将生字代入古诗中 ,再次朗读诗句 ,读出古诗的节奏感 。
(三)深入朗读 ,体会诗意。
1. 课件出示课本插图 :仔细观察画面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
2. 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诗 ,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 ,在诗中找出来 。 (泉眼 、树阴 、小荷 和蜻蜓)
3.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
(1) 相机引导质疑 :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 “惜 ”是什么意思 谁舍不得谁 怎样理解 “爱 晴柔”
(2) 指导朗读 :一道溪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来 ,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 ,将树荫投到 水面上 ,忽明忽暗 。这么宁静的景色 ,我们该怎么读呢
(3) 指导想象 :荷叶刚露出什么 ,蜻蜓就怎样了 如果它们会说话 ,会说些什么
(4) 引导学生交流 : “才 ”和 “早 ”诗人用得非常准确 、生动 。有了这两个字 ,我们读这两句诗 时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5) 多种形式朗读 ,读出欣喜的语气 。
4. 总结 :是啊 ,清清的泉水 、茂密的大树 、娇嫩的荷叶 、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 。 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景色写下来 ,这里真是太美啦!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
(四)示范观察 ,指导书写。
1. 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 “尖 ”“角 ”“早 ”的字形 ,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正确 、 端正 ,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
2.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 ,进行范写 ,相机指导书写 。
3.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先临写 ,再自己写两个 。
4. 投影展示 ,欣赏评议 。
(五)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小的部分 ,夏天到了 ,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 ,这些 美景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 、去观赏 、去赞美 。让我们继续从古诗中去发现 、观赏 ,感受快乐美好 的夏天吧 。
学生分享积累的关于夏天的古诗词 :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 王籍《入若耶溪》
连雨不知春去 ,一晴方觉夏深 。— 范成大《喜晴》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 高骈《山亭夏日》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 辛弃疾《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柳庭风静人眠昼 ,昼眠人静风庭柳 。— 苏轼《菩萨蛮 · 回文夏闺怨》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 赵师秀《约客》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 日 南亭怀辛大》
梅子留酸软齿牙 , 芭蕉分绿与窗纱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任务二:海边知夏
(
学习目标
)
1. 认识“浪 、迈 ”等 12个生字 ,会写“玩 、眼 ”等 6个生字 。
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 。
语文 一年级( 下)
3. 借助插图和重点词语 ,感受浪花的淘气 。
4. 学习句子的多样表达 ,把句子写具体 。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 ,查找资料 。多媒体课件 。
课时安排
2课时
(
教学过程
)
活动一:学习字词 ,感受夏日大海
(一)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有趣的古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 11课 ,开启一场快乐的海边 旅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走近大海。
1. 教师范读课文 。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 , 向大海出发 。
2. 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 借助拼音自由认读生字 。
海边的沙滩上卧着一个个雪白的贝壳 ,每个贝壳里都住着一个生字宝宝 ,它们想要和同学 们交朋友呢!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 ,和它们认识一下吧 。
2. 学生开火车拼读生字 。
3. 教师相机指导识字方法 。
(1) 归类识字法 。
含有 “氵 ”的字有 :浪 、泪 、淘 。它们的字义可能都和水有关 。
(2) “加一加”“换一换”识字法
辶“吹+””换成忄““次 ”纟 +合= 给 亻 +象=像
(3) 形声字识字法 。
“虾 ”是形声字 ,声旁是 “下 ”,形旁是 “虫 ”。
(4) 组词法识字 。
“壳 ”可以组词 “贝壳”“果壳”; “娃 ”可以组词 “娃娃”“女娃”。
(四)指导书写。
1. 课件出示 : 眼 、贝 、气 。
2. 学生观察生字的关键笔画 ,思考哪些部首或笔画容易写错 。
3. 教师范写讲解 。
“眼 ”的左边是 “目 ”,不要写成 “日 ”; “贝 ”的第三笔是竖撇 ,最后一笔是点 ,不要写成捺 ; “气 ” 的最后一笔是横斜钩 ,不要写成横折弯钩 。
4. 学生书写 ,教师巡视 ,全班展评 。
(五)总结全文。
今天的海边之旅就要结束了 ,我们认识了新的生字朋友 ,收获满满 。海边之旅还会有哪些 乐趣呢 下节课我们一起继续探索 。
活动二:海边玩耍乐趣多
(一)复习导入。
1. 学习新课之前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字词 。
2. 带拼音出示生字卡片 ,学生抢答读 。去掉拼音出示生字卡片 ,学生开火车读 。
3. 这节课 ,让我们再次来到海边 ,一起快乐地玩耍吧!
(二)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找一找 ,来到海边 ,哪位新朋友向我们走来了 指名回答 。
2. 浪花一共来了几次呢 学生汇报 。
(三)和浪花的第一次玩耍。
1. 浪花一共来了两次 。浪花来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吗 浪花来了两次都做了什么呢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喜欢哪一自然段 ,就把它多读一遍 。
2. 学习感悟第一自然段 。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汇报浪花第一次是怎样来的 ,做了什么
①课件出示句子 :浪花看见了 ,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 ,悄悄地挠着我的小脚丫 。
②引导学生做动作理解 “轻轻的”“悄悄地”。
(2) 文中的 “我 ”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汇报 。
课件出示句子 :好痒啊! 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 ,它才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 。
(3)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
教师点拨 : “痒 ”“眼泪都流出来”“哗哗哗地笑着”体现出了 “我 ”和浪花玩耍的快乐 。
3. 学生多种形式读第一自然段 ,读出 “我 ”和浪花的快乐 。
(四)和浪花的第二次玩耍。
1. 不久 ,可爱的浪花又来了 。这次它是怎样来的呢
2. 学习感悟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汇报浪花第二次是怎样来的 。
①课件出示句子 :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 。
②学生做 “唱着笑着跑来”的动作 ,感受浪花的欢快 。
③课件出示句子 ,学生自己读一读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发现两句话的不同之处 , 同桌交流 。 浪花跑来了 。
浪花向我们唱着笑着跑来了 。 教师提问 :你更喜欢哪一句呢 为什么 指名回答 。
教师点拨 : “唱着笑着”把浪花跑来的样子写得更加具体生动 。
(2) 浪花 唱 得 多 高 兴 , 笑 得 多 开 心 呀 。 你 看 , 它 还 送 来 了 礼 物 呢! 浪 花 都 送 来 了 什 么 礼 物呢
学生汇报读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贝壳 、小虾的图片 。
①课件出示句子 :这次 , 它给我捧来了雪白的贝壳 、青青的小虾 。
在这句话中 ,哪个动词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浪花的可爱 指名回答 。
②发挥想象 :除了雪白的贝壳 、青青的小虾 ,浪花还有可能 “捧 ”来什么礼物呢
3. 浪花又能唱又能笑 ,还给小朋友们带来这么多礼物 ,你喜欢它吗 让我们带着欢快的语 气来读一读吧 。
(四)感受浪花的淘气。
1. 浪花一会儿跑来一会儿跑去 ,像什么呢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
语文 一年级( 下)
2. 课件出示 :浪花就像 小娃娃 。
结合第三自然段 , 在 横 线 上 填 上 恰 当 的 词 语 , 让 这 个 句 子 变 得 更 加 具 体 生 动 。 学 生 展 示 互评 。
3. 你喜欢淘气可爱的小浪花吗 让我们再去看看它吧!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
(五)学习字词句运用 ,体会表达效果。
比较了文中两个组句子的表达方式 ,让我们进一步来把句子说具体吧!
1. 出示课件 : 小白兔割草 。
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 。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
2. 学生观察句子 ,发现句式结构 。
3. 教师讲解句式 。这组句子中 ,在 “谁干什么 ”的句式基础上 ,通过补充 “谁(怎么样地) (在 什么地方) 干什么”把句子说具体 。
4. 出示图片 ,学生仿说练习 ,把句子说清楚 ,说具体 。
5. 学生交流 、展示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 ,我们认识了淘气可爱的浪花 ,还学会了运用恰当的修饰词可以让句子变得更加具 体生动 。愉快的海边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 ,让我们结合字词句运用完成下面的练习 ,给这次旅 行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吧!
( ) 的大海 ( ) 的银杏叶 ( ) 的松树
枫叶就像 的火苗 。 小鸟 飞来了 。
老牛在山坡上 吃草 。
任务三:荷塘访夏
(
学习目标
)
1. 认识“珠 、摇 ”等 12个生字和一个笔画 ,会写“机 、台 ”等 6个字 。
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感受夏天的美好 。
3. 能借助插图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 “停 机 坪 、摇 篮 、透 明 ”等 词 语 的 意 思 , 通 过 做 动 作 知 道 “躺 、展开”等词语的意思 。
4. 学习并仿照 “荷叶圆圆的 ,绿绿的”的句式说话 。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 ,查找资料 。
课时安排
2课时
(
教学过程
)
活动一:了解词语意思 ,感受夏天美好
(一)情境导入。
在海边感受过浪花的淘气 ,接下来让我们移步到荷塘边, 瞧,映入眼帘的是什么呢 (课件 出示图片)
第六单元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 12课 ,开启夏日荷塘之旅 。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 赏美景。
1. 教师范读课文 。现在我们赶紧走进课文 ,好好欣赏美景吧 。
2. 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 借助拼音自由读生字 。
在荷塘里有一群生字宝宝邀请我们和它们一起欣赏美景 ,请小朋友先和它们打招呼 , 自 己 来读一读 。
2. 学生领读生字 。
3. 教师相机指导识字方法 。
(1) 形声字识字 。
“摇 、停 ”既是动词 ,也是形声字 ,编成顺口溜识记 。
(2) 组词识记 。
①出示关于“珠 ”的词语 。
一滴一滴的水叫 “水珠”,伤心了眼睛里流的是 “泪珠”,我们的眼睛里有 “眼珠 ”,一闪一闪的 是 “珍珠”。
②齐读 “水珠 、泪珠 、眼珠 、珍珠”。
(3) 结合具体语境识记生字 。
①你们听得特别认真 ,吸引来了一个小伙伴 ,小朋友仔细观察 ,蜻蜓的翅膀有什么特点呢
②齐读短语 “展开透明的翅膀”。
③出示第 3 自然段 ,指名读 ,齐读 ,认识“停 、坪 ”。
(4) 根据字理 、生活实际识记生字 。
还有两个字 ,读一读 ,“晶 、朵 ”, 出示 “晶 ”的甲骨文 ,猜猜这是什么字
春天来了 ,树上长出了一朵朵桃花 。夏 日 的荷塘里 ,小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 ,捧起一朵朵很 美很美的水花 。齐读 “一朵朵”。
(5) 生字宝宝跳到荷叶上 ,开火车检查生字 。 (出示课件)
(四)学习第 1 自然段 ,感受表达的多样性。
1. (课件上生字消失 , 留下荷叶) 同学们看 ,这是怎样的荷叶 ,能不能用文中的话告诉老师 荷叶圆圆 的 ,绿绿的 。
2. 课件出示荷塘全景 ,创设情境 ,观察池塘里的其他事物 ,仿写句子 。 荷花( ) 的 , ( ) 的 。
水珠( ) 的 , ( ) 的 。
3. 仿照句式 ,夸夸苹果 。
苹果 , 。
4. 我们可以从事物的外形 、颜色 、味道来描写 ,将事物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 。用这样的方 法 ,你还想夸夸谁
(五)再读课文 ,提取信息。
1. 寻找关键信息 。这么美丽的荷塘吸引来一群小伙伴 ,快来读读第 2~ 5 自然段 ,找找荷叶
语文 一年级( 下)
有哪些小伙伴 。 圈画出来 。
2. 关于小水珠 、小蜻蜓 、小青蛙 、小鱼儿在荷叶上是怎么说 、怎么玩的 ,下节课再探索 。
(六)指导书写。
1. 不仅要夸赞美景 ,还要书写美景 。 出示 : 台 、唱 、朵 、美 。
2. 观察 “朵 ”和 “美 ”的关键笔画 。注意 “朵 ”的横折弯不要写成横折弯钩 。
3. 教师范写难写字 “朵 ”和 “美 ”。
4. 学生书写 ,教师巡视 ,全班展评 。
(七)总结全文。
今天的荷塘之旅就要结束了 ,我们学会了用叠词形象地说美景 ,和生字宝宝交朋友 ,还认识 了荷叶的几位小伙伴 ,朗诵了课文 ,练写了生字 ,荷塘还会有哪些美景和趣事呢 我们下节课继 续游览 。
活动二:荷塘奇遇记
(一)复习导入。
1. 学新课之前 ,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的生字生词 。
2. 带拼音出示生字卡片 ,学生抢答读 ;去拼音出示生字卡片 ,学生开火车读 。
3. 呼唤荷叶边的小朋友 。
美丽的荷叶吸引了很多小伙伴 ,都有谁来到了荷叶边玩耍呢 学生答 。 (教师板贴 : 小水 珠 、小蜻蜓、小青蛙 、小鱼儿的图片)
4. 这些小伙伴在又圆又绿的荷叶上做什么呢 自 己读一读课文 ,读完后和老师分享一下 , 自 己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 。
(二)奇遇一— 和小水珠一起玩儿。
1. 自己读一读第 2 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 :第 2 自然段讲的是谁把荷叶当成了什么
2. 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问题 。
(1) 小水珠在摇篮里是怎么玩的呢 再读一读小水珠这一自然段 。
(2) 指名读第 2 自然段 ,读出语气 。 (板贴:躺 、摇篮 、眨)
(三)奇遇二— 和小蜻蜓一起玩儿。
1. 出示课文插图和停机坪的图片 :这就是停机坪的样子 ,是不是很像课文中那又圆又绿的 荷叶呢 小蜻蜓立在荷叶上 ,就像一架小飞机停在了停机坪上 。小蜻蜓的翅膀是薄薄的 、透明 的 ,不能弯曲 ,所以是 “展开透明的翅膀”。
2. 你是怎样和小蜻蜓一起玩的呢 请你读一读第 3 自然段 。
3. 指名读第 3 自然段 ,读好 “停机坪”“展开”“透明”“翅膀”等词语 。
(四)奇遇三— 和小青蛙、小鱼儿一起玩儿。
小青蛙和小鱼儿也来了 ,我们去和它们玩儿吧! 请同桌之间合作 ,一位同学读第 4、5 自然 段的旁白 ,读出玩得开心的感觉 ,另外一位同学读小动物们说的话 。
(板贴:蹲 、歌台 、唱 游 、凉伞 、捧)
(五)扮演小动物 ,在荷叶边愉快玩耍。
同桌之间合作得真有默契! 老师也想和大家合作读读课文 ,现在老师读旁白 , 同学们来读 小水珠 、小蜻蜓 、小青蛙 、小鱼儿说的话吧!
1. 扮演小动物 ,分角色朗读 。
2. 师生合作读 ,学生自由分组演一演 。
第六单元
3. 结合板贴 ,练习背诵 。
4. 全班齐背 ,指名背诵 。
(六)拓展思维 ,发挥想象 ,与夏日池塘边其他小动物一起玩。
1. 小伙伴们在荷叶边玩得真开心啊! 这不 ,又来了几个小动物 ,它们也想和咱们一起玩 。
2. 学生学习交流 ,练习语言表达 。
(1) 小麻雀说 : “荷叶是我的小船 。”小麻雀站在荷叶上 ,在池塘里漂流 。
(2) 小蚂蚁说 : “荷叶是我的观景台 。”小蚂蚁站在荷叶上 ,看向远方 。 任务四:雨中探夏
(
学习目标
)
1. 认识 “要 、腰 ”等 14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 “空 ”的读音 ;会写 “这 、看 ”等 6个字 。
2. 能借助图片 、联系生活等方式了解 “阴沉沉 、潮湿 、闷得很”等词语的意思 。
3. 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分角色读好对话 。
4. 尝试在对话中直接提取信息 , 了解下雨前 “燕子低飞 、小鱼透气 、蚂蚁搬家 ”这些自然现象 及其形成的原因 。
课前准备
读课文 ,预习生字词 。
课时安排
3课时
(
教学过程
)
活动一:读好问句 、感叹句 ,探天气变化
(一)情境导入。
1. 夏天不仅有美丽的风光 ,还有独特的 自然现象 ,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在雨中揭秘夏天 有趣的天气现象 。
2. 导入课题 ,体会 “要 ”的意思 。
你们发现了吗 最后这个 “了 ”告诉我们这些事情已经发生了 。在前面添上 “要 ”字 ,这下意 思一样吗 (不一样 ,“要 ”表示还没有下雨 ,快下雨 了 。)
3. 齐读课题 ,突出 “要 ”。
4. 出示图片 ,创设故事情境 :你们瞧,今天要学习的故事主人公是谁 (一只小白兔) 故事发 生在一个小山坡上 。教师板画 ,介绍 “山坡”:从平地到山顶的斜坡叫山坡 。一起读词语 “山坡”。
这一天 ,小白兔正在山坡上割草…… 接下来他会遇见谁 ,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自读课文 ,识字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
2. 读句子 ,学字词 。 第一组 :空气 有空
指名读 ,读准多音字 。“空”是多音字 ,你还能用它的不同读音组词吗 (空间 空地 空闲)
第二组 : 闷得很 闷热 闷雷 闷闷不乐
这一组有四个词 , 自己先读一读 。指名读并正音 。“闷 ”也是多音字 , “闷雷 ”就是声音很沉 闷的雷 ,读第四声 ,谁来模仿一下闷雷的声音
语文 一年级( 下) 第三组 :呀 吗 呢 吧
指名读 ,齐读 。这四个字都读轻声 ,且都有口字旁 ,一般用在句尾 ,表示语气 ,读课文的时 候 , 同学们再遇到它们 ,要读好 。
3. 出示长句子 。 (课文第 1 自 然段)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 天阴沉沉的 , 小白兔直起身子 ,伸了伸腰 。
这是课文的开头 ,句子有点长 ,谁能读好 (点评 , 关注生字的读音 , 学习 “腰 ”)
理解 “阴沉沉”: “阴沉沉”的天气是什么样的 (出示图片 :蓝天 、白云和阴雨密布) 哪个是阴 沉沉的天
4. 借助插图梳理课文 。
(1) 同学们 ,课文共有三幅插图(课件出示) ,你们能不能讲一讲 ,每幅插图中小白兔看到谁 在干什么
(2) 随机板贴 :燕子低飞 小鱼透气 蚂蚁搬家
(3) 小结 :要下雨了 ,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 、小鱼透气 、蚂蚁搬家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
5. 合作朗读课文 。
(三)细读课文 ,感受语气变化。
1. 学习小燕子的部分 。
(1) 出示内容 ,请同学们读一读 ,找一找 :小白兔看见小燕子时 ,他们是怎么对话的 画出相 关的句子 。 (学生默读画句子 , 交流)
(2) 出示对话 ,指导 :
小白兔大声喊:“燕子 ,燕子 ,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
燕子边飞边说 : “要下雨 了 , 空气很潮湿 , 虫子的翅膀沾 了 小水珠 , 飞不高 。 我 正 忙着捉虫 子呢 !”
①读好小白兔的话 。
指名读 。小白兔为什么要叫两次 “燕子” (怕燕子听不见) 所以 ,他要大声地喊 。指名示范 朗读 ,再引导学生做动作 ,对着头顶的燕子喊 : “燕子 ,燕子 ,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
学习 “呀 ”:你们把这个字读得真好听! (出示 “呀 ”) 这个字读轻声 ,再读句子 。你从 “呀 ”中 感受到小白兔什么语气
拓展说一说 :如果小白兔遇到了蜻蜓呢 他会怎么喊 再读小白兔的话 ,读好问句 。
②指导读燕子的话 。
不仅小白兔会用语气词 “呀 ”,燕子的回答里也有一个语气词 ,你发现了吗 (呢) 指名读燕 子的话 。
出示图片 :燕子低飞捉虫 。
③指名读对话 ,一问一答 。男生问 ,女生答 。
2. 学习小鱼 、蚂蚁的部分 。
(1) 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 ,你还能找到用 “呀 ”来问 、用 “呢 ”来回答的句子吗 找到画下来 , 自己读一读 。
(2) 交流 :小鱼 ,小鱼 ,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
(3) 学生在说句子的时候 ,相机指导朗读 ,适时评价 。
出示句子 :小白兔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蚁 ,大声喊 :“ 。”(想象说话)
(4) 你们都用到了语气词 ,而且学会了重复叫 “蚂蚁 ”,真棒! 可是 ,课文却是这样写的—
第六单元
(出示 : 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 。他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蚁 , 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 了 蚂 蚁 。一只大蚂蚁说 : “是要下雨了 ,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5) 为什么写蚂蚁时 ,没有写小白兔问的话呢
(6) 小结 :如果都这样问 ,读起来重复 ,所以要有变化 。这时候 ,小白兔已经知道要下雨了 , 不需要再问 ,所以他告诉蚂蚁要下雨的消息 。
(7) 引导 ,继续找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变化 ,指导朗读 。
(四)学习“字词句运用”,把握句子表达的不同语气。 出示 “字词句运用”第二部分 ,读一读 ,加标点 。
①学生朗读 ,根据句子语气判断哪句是问句 ,读出问的语气 。
②朗读比较陈述句和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
③学生互相朗读 、交流填写标点符号 。
④教师总结反馈 。
⑤学生抄写句子 ,教师强调抄写要求和格式 。学生互评 。
活动二:积累谚语 ,学做小小气象员
(一)复现词语 , 回顾故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读课题 :要下雨了 。
1. 这些词语宝宝你会读吗 出示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开火车读 ,齐读 。
2. 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 , 遇到了哪些动物朋友 ,他们在做什么呢 指名说 。 (复原上节课 板书)
3. 出示对话 ,师生合作读 ,读好语气词 。
(二)学习“日积月累”,积累谚语。
1. 原来 ,有很多动物都会提前知道要下雨了 ,并把这个消息传递给我们 。生活中 ,有许多这 样的气象谚语 。 出示 :
朝霞不出 门 ,晚霞行千里 。 有雨山戴帽 ,无雨半山腰 。
早晨下雨当 日 晴 ,晚上下雨到天明 。 蚂蚁搬家蛇过道 , 大雨不久要来到 。
2. 指名读 ,说一说它们的意思 ,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还有哪些气象谚语 。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 出示第 8、9 自然段 。师生合作读 。
2. 出示词组 :一边跑一边喊 、边飞边说 。观察这两个短语 ,你有什么发现 (都表示两个动 作同时进行 , 用 “一边…… 一边……”和 “边…… 边……”连接)
谁还会用 “一边…… 一边……”说句子
3. 齐读最后一段 。
(四)复习反馈 ,讲故事。
1. 学生读板书 ,把课文讲述的故事说一说 。
2. 引导加上时间(一天) ,地点(山坡上) ,人物和事件(小白兔割草 ,遇见燕子低飞捉虫 、小鱼 游出水面透气 、蚂蚁搬家 ,他们都说要下雨 了 ,天果然下起了雨 。)
(五)指导书写。
1. 教师范写 “这 、面 、加 、鱼 ”。
2. 学生练习书写 。
语文 一年级( 下)
3. 展示评价反馈 ,再练写 。
(六)单元总结。
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单元的学习收获 ,举行 “夏 日旅行中的美好 ”分享会 ,通过朗诵 、讲故 事 、写话 、编排戏剧 、唱歌等多种形式展示夏天的美好风光和童真童趣 。
2. 课下请你和大人一起读《夏夜多美》并完成评价 。
星级阅读
和大人一起阅读 , 能给大人完整讲述这个故事 。 ☆
能给大人讲讲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并能体会夏夜的美好和同伴互助的温暖 。 ☆☆
能继续和大人一起阅读绘本故事《夏 日 的一天》,并交流感受 。 ☆☆☆
本单元的学习 , 因涉及多媒介阅读 、搜集整理资料 , 因此需要为学生提供较为便利的资源获 取条件 ,也可以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 。例如 ,学习《池上》时 ,课后学生可以读描写儿童趣 事的诗 , 比如《清平乐 · 村居》《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等 。在教学过程中 , 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读关于夏天的古诗 ,还可推荐学生阅读绘本《夏 日 的一天》,建立联结 ,分享自 己的夏天故事 。
同时 ,为了便于学生梳理信息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整理的工具和方法 ,给予学生 一定的学习支架 。
本单元的课文既有传统文化的渗透 ,又有儿童情趣的渲染 , 旨在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 、发现 和体验夏天的特点 ,感受夏天的美好 ,建构起对夏天更丰富的认知 。所以在学习时 ,要注意与学 生的生活体验建立联结 ,将抽象的要素转化为生活情境 ,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读好 句子 ,体会情感 ,落实语文要素 。教学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理解词语意思 ,感受故事情趣。
本单元的童话中有大量人物对话 ,理解具体词句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从而读懂故事内容 ,感 受故事中的情趣 ,是契合一年级学生语言文字学习需要的 。在古诗 、散文诗和童话中 ,有很多学 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字词 , 比如 “踪迹 、晴柔 、停机坪 、阴沉沉 、闷 ”等 ,建议老师在教学中充分激活 学生的相关生活体验 , 比如在本册第三单元 “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的基础上 ,将侧重点定 位于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感受故事中的情趣 。
2. 分层指导朗读 ,体会表达情感。
鉴于教材中语文要素螺旋上升的编排形式 ,建议老师考虑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 ,将语文 要素具体转化为 :充分朗读课文 ,体会 “呢 、呀 、吧 ”等语气词表达的心情 ,准确读出问句和感叹句 表达的感情 。首先要充分朗读课文 ,在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才能进 而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其次 ,在问句和感叹句的句尾都会有 “呢 、呀 、吧 ”等语气词 ,要指导学 生把这些语气词所表达的心情与语气读出来 ;最后把问句和感叹句放回到课文情境中 ,带入角 色的情感 ,读出问句和感叹句表达的感情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