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生物学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5:B,A,B,C,D
6-10:A,C,D,C,B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30 分)
11.(8 分)(1)嫁接 形成层
(2)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完全变态(只答“变态”也得分)
(3)相对性状 生殖细胞(答“精子和卵细胞”也得分)
(4)无毛 Aa
12.(7 分)(1)肱二头肌 (2) ⑥ 牢固
(3)关节头 (4)C→D→A→B(没用箭头但顺序对也得分)
(5)赛前充分热身;完赛后充分拉伸;沿途注意补充水分和营 养;注意关注身体状态;保持心情愉悦等,合理即可。(2 分)
13.(7 分)(1)哺乳 胎生哺乳 (2)梅花鹿
(3)鳃 (4)基因 (答 DNA/遗传物质不给分) 变异
(5) A
14.(8 分)(1)A 和 B,A 和 C (答案不全不得分) 保持唯一变 量(答“单一变量”也得分)
(2)A (3)促进 在三种处理方式中,A 组在 48h
后乳酸浓度最高。(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 分)
(4)菌株丙 (5) 可遗传2024 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洈水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现有维管束植物460种,其中有水杉、银杏、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园中鸟类资源极为丰富,现已发现鸟类多达132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鸳鸯、褐翅鸦鹃等11种。据此回答第1-3题。
1.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每年11月底飞来水库越冬,对中华秋沙鸭等鸟类适应飞行功能的形态结构特点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身体呈流线型—减小飞行的阻力 B.体内有许多气囊—增大气体交换面积
C.骨中空、轻薄—骨骼轻便、减轻体重 D.胸肌发达—提供充足的动力
2.下列植物中,与水杉、银杏、南方红豆杉在生物分类上同属一类的是
A.苏铁 B.卷柏 C.满江红 D.珙桐
3.洈水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材料中划线部分的数据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基因多样性 B.生物种类多样性C.生物数量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4.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下列有关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嫁接、植物组织培养、试管婴儿、克隆均属于无性生殖
B.家蚕、蝴蝶、青蛙都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完全变态发育
C.鸡卵的卵黄膜表面有一盘状小白点,称为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D.葫芦藓和水稻发育的起点都是种子
近期在荆沙城区荆襄河、湿地公园及农村沟渠等多地发现福寿螺卵。福寿螺是广州管圆 线虫、卷棘口吸虫等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食用未煮熟的福寿螺可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据此回答第5-6题。
5.广州管圆线虫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卷棘口吸虫身体呈左右对称,有口无肛门。这两种动物分别对应的生物类群是
A.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B.线虫动物、腔肠动物
C.扁形动物、线虫动物 D.线虫动物、扁形动物
6.福寿螺当初作为食物引人国内进行人工养殖,不慎流入野生环境导致泛滥,人们在有福寿 螺的水域放养麻鸭或中华鳖等进行生物防治。下列不属于生物防治的是
A.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来诱杀害虫B.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蚜
C.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 D.用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松毛虫
7.为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磨炼学生意志,荆州各地中小学开展了广播体操、跑步、跳绳等阳光体育活动。下列对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劫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B.人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C.肌肉两端的肌腱都连接在同一块骨上利于运动
D.哺乳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菌,从此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人们借助 显微镜揭示了微生物的奥秘。我们熟知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大多个体微小,几 乎“无处不在”,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复杂多样,既存在有益的一面,也存在有害的一面。据此回答第8 ~9题。
8.下列有关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的细胞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B.②和③在处于恶劣环境中时,常常会形成芽孢,进入休眠状态
C.④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依靠现有的有机物生活,是自养型生物
D.防止食物腐败的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9.吃了没有熟透或者是不干净的食物,可能会引起大肠杆菌感染.。这种细菌主要靠接触传播,老师经常提醒我们要勤洗手。用肥皂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吗?下表是探究洗手前后手上细菌数量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该实验修改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A.甲组培养皿高温灭菌,乙组不用高温灭菌B.甲组需要接种,乙组不需要接种
C.甲和乙两组接种后都需要盖上盖子 D.甲和乙两组应该放置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
10.如图表示细脆核、染色体、DNA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一个DH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B.②表示DNA,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C. ①表示染色体,1条染色体中一般只含有1个DNA分子
D.③表示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除标注外,年空1分,共30分)
11.(8分)“锦绣黄桃未入唇,芳香四溢口生津”,江陵三湖黄桃是湖北省荆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当地人借助优良品种“锦绣黄桃”发家致富并带动周边其同发展,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请根据题意,回答以下问题。
(1)三湖本地黄桃品种口感不佳,引进锦绣黄桃新品种后采取图一方式快速完成品种更 新,这种方式叫做 ,保证接穗成活的关键是使接穗与砧木的 紧密结合。
(2)要想黄桃产量高,防治病虫很重要。百腐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区分真酸和细菌的主要依据是 。桃食卷叶蛾的幼虫在土里结茧越冬,这种发育方式属于 发育。
(3)“三月贯花,八月品果”,当地借助黄桃基地开发赏花观光旅游项目,形成产业融合。 桃花的单瓣与重整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 。控制谈性状的基因在生殖过程中随 传递给子代。
(4)桃的果皮有毛(A)对无毛(a)为显性,将基因组成为aa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组成为 AA的桃树上,原桃树上花的花粉落到接穗上花的柱头上完成受精作用,如图二为完成受精后其子房发育成果实。其果皮表现为 (填“有毛”或“无毛”),其种子里胚的相关基因组成为 。
12.(7分)2024年3月31日上午7时30分“千年古城,‘荆’马当先”,2024荆州马拉松在荆州大学城中央公园鸣枪开跑,万名参赛者在和煦的春风中穿过“一江一湖三城”,用奔跑感受荆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古韵今风。下图为某名参赛选手的运动过程出,请据图完成下列习题。
(1)运动前热身有助于调动肌肉的兴奋性,让身体更快地进入运动状态,选手在进行热身运动时,会经常做屈肘和伸肘动作,屈肘时,图甲中的[①] 处于收缩状态,
(2)在选手比赛过程中,图乙中的 (填序号)能越少运动时两骨之间的摩擦,并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力。关节囊的作用使关节具有 性。
(3)运动时若不小心用力过猛,常会造成 (填结构名称)从⑤中脱落出来的脱臼现象。
(4)参赛选手在赛后进行拉伸时,完成一个拉伸动作,会包括以下步骤:A.相应的骨受到 牵引;B..骨绕关节转动;C.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D.骨骼肌收缩。请将以上步骤进行正确排序: (用相关字母排序)
(5)马拉松全程为42.195公里,极为考验运动员的耐力与意志力,如果你有亲友参加马拉松比赛,你会提醒他注意些什么? 。(答也两点即可)(2分)
13.(7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石首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和石
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断完善智慧保护体系,扎实守护江
豚逐浪、麋鹿漫步。目前,石首天鹅洲故道江豚种群数量由最
初的5头发展到101 头,每年以10%左右速度增长,石首麋鹿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000余头麋鹿,正以每年约15%的速度持 续增长。
材料二中华鲟起源于白垩纪,是非常古老的鱼类类群之一,在研究地球气候变化和鱼类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20世纪后期,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退化(筑坝、水污染等)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华鲟自然种群规模急剧缩小。1988年中华鲟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23年9月,长江生态环境工程 研究中心完成首个中华鲟单倍型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图谱构建,为科研人员研究中华绮 进化史及遗传育种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
(1)材料一中的白鳍豚和江豚在生物分类上属于 动物纲,它们生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是 。
(2)麋鹿因其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俗称“四不像”,它与梅花鹿同科不同属,与牛同目不同科,这三种动物中,麋鹿与 亲缘关系最近。
(3)江豚身体呈流线型,大小与中华鲟相似,但呼吸器官有所不同,中华鲟用 呼吸。
(4)材料二中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兼具软骨鱼和硬骨鱼特性,科学家通过对中华鲟DNA上相关基因的分离鉴定,研究认定中华鲟属于硬骨鱼类分支。鱼类骨骼结构 是一种性状,是由 控制的。中华鲟体色通常为黑色,科研人员在繁育工作中意外发现了一条全身金黄色的鲟鱼,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中称为 。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作为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标志性工程,长江十年禁渔今年进入第四年。长江禁渔的措施属于( )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宣传教育 D.法制教育
14.(8分)研究发现淀粉可被嗜淀粉乳杆菌分解为乳酸。为探究“嗜淀粉乳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作用”,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厨余垃圾制成培养基,取300mL平均分成三组,再分别采用表中三种发酵方法 进行处理:
步骤二:将处理后的三组培养基放置于350C无氧环境下发酵,每隔24h取样并分析乳酸浓 度,结果如下图三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 (用字母表示),步骤二对A、B、C三组的处理均相同,目的是 。
(2)据图三可知,48h后乳酸产量最高的发酵方法是: 。(用字母表示)。
(3)分析结果可知,嗜淀粉乳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有 作用(填“促进”或“抑制”),说明理由。(2分)。
为得到分解淀粉能力更强的嗜淀粉乳杆菌,对原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三种突变菌株:菌株甲、菌株乙、菌株丙。将等量的原有菌株和这三种突变菌株分别加入四组等量的淀粉中,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如图四所示。
(4)据图四可知,不同菌株分解淀粉能力差异较大,若将以上菌株应用于厨余垃圾的处理, 效果较好的菌株是 。
(5)该菌株这种变异属于 (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