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韶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地理
本试卷共8页,3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古代劳动人民遵循自然规律,形成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产生活方式。如图为地球上某日的光照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劳动人民遵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顺应的规律是( )
A. 正午物影长短的年变化 B. 四季的变化
C. 一年昼夜长短的变化 D. 昼夜的更替
2. 图中四地的劳动人民正迎来“日出而作”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诗词蕴含丰富的地理知识,唐代诗人刘长卿写道:“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燕子)不辞桃花寒。”如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诗句描写的景象最有可能发生在二十四节气中的( )
A. 冬至 B. 春分 C. 夏至 D. 秋分
4. 该日韶关的昼夜长短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情况是( )
A.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B. 昼夜平分且昼渐长
C. 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D. 昼夜平分且昼渐短
5. 导致韶关昼夜长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的公转运动 B. 地球的自转运动 C. 太阳的东升西落 D. 地球是一个球体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如图是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及咖啡豆主要产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关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正确的是( )
A. 等温线延伸方向大致与经线平行 B. 气温大致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C. 北半球的等温线较南半球的平直 D. 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比陆地低
7. 咖啡豆产地主要分布在( )
A. 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地区 B. 等温线密集地区
C. 年均温20℃以上的地区 D. 大陆的东部地区
8. 根据咖啡主产区的纬度位置推断咖啡生长的习性是( )
A. 喜热 B. 耐寒 C. 忌水 D. 怕光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通过引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如图为马达加斯加岛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马达加斯加岛年降水量( )
A. 分布均匀 B. 南多北少 C. 沿海向内陆递减 D. 东多西少
10. 影响该岛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海陆位置 C. 河流 D. 纬度位置
11. 马达加斯加能实现粮食自给的有利条件有( )
①所处纬度低,热量条件好
②中部、北部为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③从中国引进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
④降水丰沛,河流多,水源充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水库可以在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时间变化。如图为非洲气候类型、水库分布图及A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非洲水库主要分布在( )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热带草原气候区 C. 高原山地气候区 D. 热带沙漠气候区
13. 该区域的气候特征是( )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 全年高温,分明显干、湿两季
C. 全年高温多雨 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
14. 非洲水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 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B. 应对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C.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D. 治理水资源的污染问题
冬奥会比赛项目中,室外举行的雪上项目约占70%,天气会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发挥。欧洲西部是世界上冬奥会举办次数最多的地区,2026年2月6日至22日第25届冬奥会将在意大利米兰举办。如图为欧洲西部冬奥会举办地分布示意图、米兰气候统计图和滑雪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欧洲西部冬奥会举办地多分布在( )
A. 中部海拔200米以下地区 B. 东部海拔200-1000米山区
C. 北部海拔1000米以上山区 D. 南部海拔200-1000米山区
16. 第25届米兰冬奥会选择在2月举办,其原因是该时段气候( )
A. 寒冷干燥 B. 温和多雨 C. 高温多雨 D. 炎热干燥
17. 欧洲西部能成为世界上冬奥会举办次数最多的地区,主要是因为( )
①地处高纬度,终年严寒 ②北部、南部为山地,坡度适宜
③冬季降雪多,积雪量大 ④发达国家众多,经济实力雄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全球气候变化,将会导致海平面变化,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会影响人类生存。如图为1980-2022年日本沿海海平面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1980-2022年,日本沿海海平面( )
A. 持续上升 B. 持续下降 C. 波动上升 D. 波动下降
19. 导致日本沿海海平面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日本的填海造陆 C. 板块运动 D. 大陆漂移
20. 日本沿海海平面上升对其造成的影响有( )
①海水倒灌 ②减轻滨海城市洪涝 ③沿海滩涂增加 ④淹没沿海土地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如图为世界人口分布比重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世界人口分布比重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 )
A. 随纬度增加人口数量逐渐增多 B. 由南往北人口数量逐渐增加
C.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 D. 人口均匀分布在各纬度地区
22. 影响世界人口分布比重随纬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河流 C. 热量 D. 矿产
近日,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在西藏的日喀则地区发现了棕榈、桉树、榕树等热带植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根据资料可推测出( )
①世界气温曾经大幅度下降 ②青藏高原早期海拔较低
③青藏高原早期位于热带地区 ④植物化石发生了迁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4. 青藏高原曾经出现热带植物的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的有规律变化 B. 所在的大陆气温异常升高
C. 海平面大幅度的降低 D. 板块碰撞导致该地区移动并隆起
世界文化遗产萨那古城位于西亚地区,古城的楼堂屋宇用石头垒砌而成,窗户较小。如图为萨那古城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萨那古城中民居建筑的特点与自然环境特征对应的是( )
A. 屋顶平顶——气候干燥 B. 白色墙体——光照不足
C. 石头砌墙——地形崎岖 D. 窗户较小——气候寒冷
26. 面对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 )
①全部拆除重建
②大力发展商业,提高当地的收入
③适当挖掘古城多元价值,助力经济发展
④保留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完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这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但世界各国人口增长极不均衡。如图为195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率与世界总人口以及未来的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关于1950年以来世界人口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1965年左右达到了峰值 B. 总人口数量波动下降
C. 总人口数量一直增加 D. 增长率一直稳步上升
28. 针对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世界各国应该( )
A. 采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措施 B. 制定提高出生率政策
C. 确保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D. 大量接纳国外的移民
美国摄影师彼得采访了世界不同国家的一些家庭,表中记录了他们一周食物花费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 德国 美国 日本 英国 埃及 蒙古 不丹 苏丹
某个家庭一周食物 花费(美元) 500.07 341.98 317.25 253.15 68.53 40.02 5.03 1.23
29. 上述国家的家庭一周食物花费最高的是( )
A. 德国 B. 英国 C. 埃及 D. 不丹
30. 不同国家的家庭一周食物花费出现明显差异,主要是因为不同国家( )
A. 食物的价格水平高低不一 B. 居民的节俭程度差异大
C.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 D. 农业用地面积大小各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特高压输电因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占用土地少而被称为“电力高速公路”。巴西的东北部和北部的清洁能源(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能源。)丰富,但没有得到开发利用。
材料二:国际经济合作方式主要有工程承包、劳务合作、技术合作、发展援助和国际投资等。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共修建约3500公里长的线路,中国国家电网公司采用投资+总承包+运营的模式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标志着中国特高压技术、装备和工程总承包“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
材料三:图左为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工程线路示意图和图右为巴西人口密度图。
(1)列举巴西的东北部和北部的两种清洁能源。
(2)说出巴西东北部和北部能源开发利用低的原因。
(3)说出中巴在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中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
(4)分析特高压输电项目的建设对巴西的积极影响。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榴莲是一种口味独特富含营养的热带水果,经济价值高,但种植条件严苛,适宜种植在日均温大于22℃、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枝条脆弱,不耐强风,需要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中国每年从东南亚大量进口榴莲。
材料二:碳足迹是指由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排放的温室气体,用二氧化碳排放量表示。在榴莲生长周期中,耕作、灌溉、肥料和农药的施用、包装、运输等环节,均会引起碳排放。通过测算,每生产1千克榴莲,大约排放2千克二氧化碳,远高于其他水果的排放量。现通过采用改良土壤技术,建立绿色低碳种植示范基地等,尝试为榴莲碳排放“瘦身”。
材料三:图左为东南亚局部地形地势图和图右为泰国曼谷气候统计图。
(1)简述我国从东南亚大量进口榴莲的原因。
(2)分析东南亚适合种植榴莲的自然条件。
(3)说出榴莲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产生“碳排放”的环节。
(4)请你为实现榴莲的碳排放“瘦身”提出可行的措施。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地理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D 2. A
【3~5题答案】
【答案】3. B 4. B 5. A
【6~8题答案】
【答案】6. B 7. C 8. A
【9~11题答案】
【答案】9. D 10. A 11. C
【12~14题答案】
【答案】12. B 13. B 14. B
【15~17题答案】
【答案】15. D 16. B 17. D
【18~20题答案】
【答案】18 C 19. A 20. D
【21~22题答案】
【答案】21. C 22. C
【23~24题答案】
【答案】23. D 24. D
【25~26题答案】
【答案】25. A 26. B
【27~28题答案】
【答案】27. C 28. B
【29~30题答案】
【答案】29. A 30.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题答案】
【答案】(1)水能、风能。
(2)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落后。
(3)投资、工程总承包、技术合作
(4)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缓解能源分布不均,提高能源输送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32题答案】
【答案】(1)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适宜种植榴莲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榴莲的品质不高。
(2)全年高温,降水充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榴莲树种植在斜坡上,根部积水少。
(3)榴莲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运输榴莲的交通工具,排放二氧化碳;榴莲壳分解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
(4)发展科技,改良土壤,进行低碳种植;采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减少运输过程碳排放;对榴莲壳采用垃圾分类处理并科学降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