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综合测试卷8(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综合测试卷8(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综合测试卷5-8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半透膜可以除去Fe(OH)3胶体中的淀粉
B.强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发生了显著的化学变化
C.直径为10-8 m的粒子一定属于胶体
D.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2.X、Y、Z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Y、Z依次为
A.Cu、、 B.C、、
C.、、 D.、、
3.下列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离子组的是
A. B.
C. D.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与溶液混合:
B.碳酸钠与足量的醋酸反应:
C.少量碳酸氢钙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氢氧化铜加到盐酸中:
5.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②是置换反应 B.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D.②中有1个Z2参加反应时,有2个电子转移
6.已知有下列四个反应:
①②③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②③④中的氧化产物分别是、、
B.根据①②③可以得到还原性:
C.不能发生反应
D.在反应④中参加反应的和体现还原性的个数比为
7.下列关于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别与水、反应,产生相同质量时,消耗水和的物质的量相同
B.等物质的量的和两种固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相同
C.把一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投入盛有溶液的烧杯中,可能观察到溶液中析出蓝色沉淀
D.经测定,某固体混合物中只含钠和氧两种元素,将其投入足量水中,产生两种气体,则该混合物只含两种物质
8.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由和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B.标准状况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C.同温、同体积的条件下,等质量的和的压强之比为
D.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9.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新制氯水中含、、、、、、等微粒
C.新制氯水光照下有逸出,需保存在棕色广口瓶内
D.新制氯水放置数天后漂白性、酸性均会减弱
10.在由、、Ba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下列对该溶液成分说法不正确的是
A.的物质的量为 B.该混合液中的物质的量为
C.溶质的质量为
D.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稀释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11.相同质量的两份铝分别放入足量的盐酸和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中铝均作还原剂 B.转移的电子数不同
C.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D.消耗的和的物质的量相同
12.能作为氯,溴,碘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的判断依据的是
A.、、的熔点 B.、、的酸性
C.、、的稳定性 D.、、的密度
13.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对于该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物质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原子个数之比为1:15
C.反应过程中转移1mol电子,则产生22.4L气体(标准状况)
D.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14.X、Y、Z、R是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其化合物常用于灭火,R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的电子式为 B.比Y周期数大2的同主族元素Q的原子序数为34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D.Z所在主族的元素统称为碱金属元素
二、填空题
15.I.回答下列问题。
(1)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例如,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不易吸收的转变为易吸收的 ,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3Cu+8HNO3=3Cu(NO3)2+2NO+4H2O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 。
II.有以下物质:浓盐酸
(3)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4)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
(5)属于酸式盐的是 (填序号),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
16.是常见的水处理剂,其原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过程a中体现 (填“氧化”或“还原”)性,氧化产物是 。
(3)过程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碱性条件下用和反应制备。配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干法制备高铁酸钠的主要反应为:,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生产的高铁酸钠,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6)根据以上净水原理,相比于,其优点是 。
17.已知六种短周期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A、D同主族,C、F同主族,A和B可形成的阳离子,C与D形成离子化合物,其中阴、阳离子的电子数相同,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1)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写出的电子式: 。
(3)元素A、B、C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4:2:3的盐,属于 (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该物质中含化学键的类型是 。
(4)元素C、D、E、F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大的是 (填离子符号)。
(5)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其右下方的主族元素有些性质是相似的,这种相似性称为“对角线规则”。根据“对角线规则”,铍(Be)的性质与上述六种元素中的 (填元素符号)相似,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与。写出氢氧化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A、C、D可形成多种二元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和中都含共价键 ②A、D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③和均能溶于,并发生化合反应
18.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可制取氯气,并用氯气与熔融金属锡反应制备SnCl4。
已知:金属锡熔点为231℃,活动性与铁相似;SnCl4的沸点为114℃,SnCl4易与水反应。
(1)装有浓盐酸的仪器的名称是 ,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装置C中的试剂为 (填名称)。
(3)装置E的作用是 。
(4)装置F中装有CaCl2固体,其作用是 。
(5)若往实验结束后的装置G中滴入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综合测试卷5-8》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B A C D A A B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A C D D
15.(1)还原性
(2)2∶3
(3)①
(4)⑤
(5) ⑦ NaHSO4=Na++H++SO
16.(1)+6
(2) 氧化 灭活细菌
(3)
(4)
(5) 和 5
(6)只有杀菌消毒作用,既能杀菌消毒,又能除去水中的悬浮杂质
17.(1)第三周期第ⅢA族
(2)
(3) 离子 离子键和共价键
(4)
(5) Al
(6)①②
18.(1) 分液漏斗 2MnO+16H++10Cl-=2Mn2+++5Cl2↑+8H2O
(2)浓硫酸
(3)冷凝收集SnCl4
(4)防止G装置中的水蒸气进入E中与SnCl4反应
(5) 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1.D
【详解】A.淀粉分子比较大,淀粉溶液属于胶体,即淀粉达到胶体粒子直径大小,因此不能利用半透膜除去Fe(OH)3胶体中的淀粉,A错误;
B.强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在胶体中会看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是光的散射产生的现象,此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没有发生化学变化,B错误;
C.直径为10-8 m的粒子达到胶体粒子直径大小,当其形成分散系时才形成胶体,若没有形成分散系,就不属于胶体,故粒子直径为10-8 m的微粒不一定属于胶体,C错误;
D.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就制得了氢氧化铁胶体,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2.C
【详解】A.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且氢氧化铜不能一步转化为铜,故A错误;
B.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直接反应生成碳单质,故B错误;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符合要求,故C正确;
D.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能生成氢气,且水不能一步转化为过氧化氢,故D错误;
答案选C。
3.C
【详解】A.都能与反应生成沉淀,与不能共存,故不选A;
B.含有的溶液呈蓝色,无色溶液中不含,故不选B;
C.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C;
D.含有的溶液呈紫色,无色溶液中不含,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不能共存,故不选D;
选C。
4.B
【详解】A.澄清石灰水与溶液混合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碳酸钠与足量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二氧化碳、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少量碳酸氢钙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D.氢氧化铜加到盐酸中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选B。
5.A
【详解】A.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故反应②不是置换反应,A错误;
B.已知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由反应中Z-为还原剂,X2+为还原产物,则还原性:Z->X2+;中A2+为还原剂,Z-为还原产物,即还原性A2+>Z-,则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是,B正确;
C.已知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由反应中为氧化剂,Z2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Z2;中Z2为氧化剂,A3+为还原产物,即还原性Z2>A3+,则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正确;
D.由题干方程式可知,②中有1个Z2参加反应时,有2个电子转移,D正确;
故答案为:A。
6.C
【详解】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所以反应②③④的氧化产物分别为、、,A错误;
B.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根据各反应可知还原性,反应①:,②:,③:,不能说明还原性顺序为,B错误;
C.还原性:Fe2+>Br-,故当Cl2和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Cl2先氧化Fe2+,则不能发生反应,C正确;
D.在反应④中,若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为6mol,则只有2molHCl化合价升高转化为氯气,体现还原性,所以在反应④中参加反应的和体现还原性的HCl个数比为1∶2,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2H2O=4NaOH+O2↑、2+2=2Na2CO3+O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相同质量的O2时消耗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A项正确;
B.根据碳守恒可知,等物质的量的和两种固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相同,B项正确;
C.将金属钠投入溶液中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产生蓝色沉淀,C项正确;
D.因为只含钠和氧两种元素,故只能为金属钠和钠的含氧化合物,又因投入水中产生两种气体,故一定有钠和过氧化钠,还可能含有氧化钠,D项错误;
故答案为:D。
8.A
【详解】A.和均只由O原子组成,混合物的质量即为O原子的质量,含氧原子的数目为,故A正确;
B.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NaClO,1mol反应转移1mol电子,为0.1mol,转移的电子数为,故B错误;
C.等质量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同温、同体积的条件下,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故C错误;
D.溶液体积未知,不能确定离子数目,故D错误;
故选:A。
9.A
【详解】A.新制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故A正确;
B.HCl是强电解质,新制氯水中含、、、、、、OH-等微粒,不含分子,故B错误;
C.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新制氯水光照下有逸出,需保存在棕色细口瓶内,故C错误;
D.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新制氯水放置数天后漂白性减弱,酸性增强,故D错误;
选A。
10.B
【详解】A.n(Na+)=1.0mol/L×0.1L=0.1mol,NaCl物质的量为0.1mol,A正确;
B.根据电荷守恒,c(Na+)+2c(Mg2+)+2c(Ba2+)=c(Cl-),c(Ba2+)==0.5mol/L,n(BaCl2)=n(Ba2+)=0.5mol/L0.1L=0.05mol,B错误;
C.n(Mg2+)=0.5mol/L×0.1L=0.05mol,n(MgCl2)=0.05mol,m(MgCl2)=0.05mol95g/mol=4.75g,C正确;
D.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Na+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D正确;
故选:B。
11.A
【分析】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在这两个反应中,铝元素的化合价都从0价升高到+3价,所以铝均作还原剂,A正确;
B.因为两份铝的质量相同,所以铝的物质的量相同。在这两个反应中,铝都从0价变为+3价,每一个铝原子都失去3个电子,由于铝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转移的电子数相同,B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2个铝原子反应都生成3个氢气分子,因为铝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相同,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C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2个铝原子与6个反应,2个铝原子与2个反应,铝的物质的量相同,则消耗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即消耗的物质的量不相同,D错误;
故选A。
12.C
【分析】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详解】A.单质熔沸点是物理性质与元素非金属性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不能通过比较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B不符合题意;
C.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C符合题意
D.单质密度是物理性质与元素非金属性无关,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3.D
【详解】A.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硝酸钾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硝酸钾是氧化剂;叠氮化钠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叠氮化钠是还原剂,A错误;
B.叠氮化钠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硝酸钾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被氧化的氮原子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原子个数之比为,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转移电子,会生成氮气,反应过程中若转移电子,生成氮气的物质的量为,则产生气体,C错误;
D.是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中存在共价键,D正确;
故选D。
14.D
【分析】X、Y、Z、R是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R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R为Al元素;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其化合物常用于灭火,则X为C元素、Y为O元素;Z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则Z为Na元素。
【详解】
A.二氧化碳是只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正确;
B.比氧元素周期数大2的同主族元素是子序数为34的硒元素,故B正确;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则氢氧化钠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铝,故C正确;
D.氢元素和钠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ⅠA族,氢元素不属于碱金属元素,故D错误;
故选D。
15.(1)还原性
(2)2∶3
(3)①
(4)⑤
(5) ⑦ NaHSO4=Na++H++SO
【详解】(1)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维生素C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2)该反应中,铜是还原剂,硝酸是氧化剂,8个硝酸中,其中2个硝酸作氧化剂,其他6个生成盐,则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2∶3;
(3)氧化铁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碱性氧化物,故答案为①;
(4)二氧化硫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故答案为:⑤;
(5)硫酸氢钠可以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是酸式盐,故答案为:⑦;其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
16.(1)+6
(2) 氧化 灭活细菌
(3)
(4)
(5) 和 5
(6)只有杀菌消毒作用,既能杀菌消毒,又能除去水中的悬浮杂质
【详解】(1)高铁酸钾()钾为+1价,氧为-2价,根据化合价规则,铁为+6价;
(2)过程a中铁元素有+6价降低为+3价,体现氧化性;
活性菌被氧化失去活性,氧化产物是灭活细菌;
(3)过程b是铁离子生成胶体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碱性条件下用和反应制备。铁元素由+3价升高到+6价,氯元素由+1价降低到-1价,依据电子得失数目相等即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中的铁由+2价升高到+6价;过氧化钠中的氧化合价由-1升高到0价,还原剂是:和;
根据以上方程式,生成2mol高铁酸钠的同时生成1mol氧气,共转移10mol电子,故生产的高铁酸钠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5mol;
(6)根据以上净水原理,氧化性杀菌消毒,生成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去除悬浮杂质。相比于,其优点是:只有杀菌消毒作用,既能杀菌消毒,又能除去水中的悬浮杂质。
17.(1)第三周期第ⅢA族
(2)
(3) 离子 离子键和共价键
(4)
(5) Al
(6)①②
【分析】短周期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则A为H;A和B可形成BA的阳离子,则B为N;A、D同主族,则D为Na;C与D形成离子化合物D且阴、阳离子的电子数相同,则C为O;C、F同主族,则F为S;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E为Al。
【详解】(1)E为Al,位于第三周期第ⅢA族;
(2)
BA为NH,电子式为:;
(3)A、B、C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4:2:3的盐,为NH4NO3,铵盐属于离子化合物,铵根与硝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铵根、硝酸根内部存在共价键;
(4)N、O、Al、S形成的简单离子中,S2-核外有3个电子层,其余离子均为2个电子层,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最大的是S2-;
(5)根据“对角线规则”, 铍(Be)与Al处于对角线位置,两者相知相似;氢氧化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A、C、D分别是指H、O、Na,则A2C2和D2C2分别是指H2O2和Na2O2,H2O2是共价化合物,Na2O2离子化合物,但过氧根离子内含有共价键,则两种化合物中都含有共价键,①正确;
A、D是指H、Na,A、D形成的化合物氢化钠是离子化合物,②正确;
D2C和D2C2分别是指Na2O和Na2O2,A2C是指H2O, Na2O2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③错误。
18.(1) 分液漏斗 2MnO+16H++10Cl-=2Mn2+++5Cl2↑+8H2O
(2)浓硫酸
(3)冷凝收集SnCl4
(4)防止G装置中的水蒸气进入E中与SnCl4反应
(5) 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分析】装置A中制备氯气,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水蒸气,B装置中装有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含有的氯化氢气体,C中的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干燥的氯气进入D装置中反应生成SnCl4,E装置中冷凝得到SnCl4,F装置的作用是防止G装置中的水蒸气进入E中,与SnCl4反应,G吸收多余的氯气,据此分析。
【详解】(1)装有浓盐酸的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可生成Cl2,反应中KMnO4作氧化剂被还原为MnCl2,浓盐酸作还原剂被氧化为Cl2,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O+16H++10Cl-=2Mn2+++5Cl2↑+8H2O;
(2)由分析可知,C装置中用浓H2SO4除水蒸气,装置C中的试剂为浓硫酸;
(3)由于SnCl4的沸点较低,装置E的作用是冷凝收集SnCl4;
(4)由于SnCl4易与水反应,F装置的作用是防止G装置中的水蒸气进入E中与SnCl4反应;
(5)G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Cl2,会生成NaClO,故加入浓盐酸会生成Cl2,观察到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试卷第1页,共3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