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标要求】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学习重难点】重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特点及历史意义。难点:一是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党的广泛建立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二是理解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三是理解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国际秩序变化的影响。【教材知识点】知识点一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背景及概况(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 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2)概况地区 事件东亚(中国) 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②1924年,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③北伐战争中,收回 的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④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东南亚 ①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 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②越南掀起了反抗 殖民统治的斗争西亚 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南亚 印度的甘地多次发起“ ”运动2.印尼民族大起义阶段 领导 结果1926~1927年 印尼共产党 领导了第一次反对 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遭到镇压1927年 印尼民族党 等人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主张: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2)方式:动员群众、运用 的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3)概况阶段 措施 结果1920~1922年 ①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②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③恢复 和不买英国布;抗税 与英国殖民当局进行斗争,1922年发生暴力事件后,宣布终止运动1930~1934年 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 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 ”,引发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甘地的部分要求1940~1942年 发动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 英印当局逮捕了甘地和 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学思之窗】愚见认为,与邪恶不合作正如与善良合作一样,都是一种责任……我尽力向我的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甘地在法庭上的书面声明》(1922年3月18日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3分册你怎么理解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解读]这段史料说明了甘地对邪恶与暴力、善良与非暴力之间关系的思考,并解释了"非暴力"的含义,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这段史料的逻辑关系是:善良与合作联系在一起,邪恶与不合作联系在一起,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责任;而邪恶又与暴力联系在一起。因此,以暴力来进行不合作,就只会增加邪恶,完全戒除暴力,就是不支持邪恶。因此,非暴力就有两层含义。其一,非暴力就是不支持邪恶,即不与邪恶合作;其二,当邪恶的暴力针对不与邪恶合作的善良的非暴力的人们时,后者甘愿因暴力而服刑受罚。而甘地正在“服刑受罚”,正在用自己的受罚即非暴力不合作,争取印度的自治或独立。甘地的哲学思想,既有印度传统宗教的影响,也受到英国改革渐进的社会改造思想的影响。答案提示其一,印度的历史发展始终离不开宗教,而印度教在印度有很大影响,也是甘地的信仰,印度教主张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等,对甘地形成其思想有很大影响。其二,理解课文中关于甘地提出的以爱、真理和非暴力来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特别是理解他的非暴力主义。甘地认为,“非暴力”思想的核心就是爱,他主张:“非暴力不但具有‘不伤害’的消极方面,而且具有‘爱’,即对犯错误者行善的积极方面。”通过非暴力的手段,即爱的方式,去感化和唤醒人的内在善性。从而使恶人弃恶从善,使犯错误者改邪归正。甘地倡导的“坚持真理”的斗争,就具其“非暴力”思想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休应用。甘地不仅把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和“文明不服从”等运动看作“坚持真理”的形式,而且他经常进行的绝食斗争也视头“坚持直理”的形式。为了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甘地曾进行过15次绝食斗争。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正是以印度教神学和伦理观为基础,结合现实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印度特有的民族主义的斗争学说,它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坚持真理"的斗争方法,对广大印度民众具有号召力和吸引力,因此在发动印度民众投身民族独立斗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知识点二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1.埃及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1)领导: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 。(2)方式: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街垒战等。(3)过程:①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在埃及驻军、控制 、领事裁判权等特权;②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 国家;③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④此后进行了12年的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概念阐释】华夫脱运动“华夫脱”是阿拉伯语“代表团”的音译。一战爆发后,为加强控制和奴役埃及,英国宣布埃及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埃及的保护国地位,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埃及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提出争取埃及的完全独立,得到各阶层人民的支持,1922年埃及获得独立。2.摩洛哥反抗西班牙和法国侵略(1)领导:克里姆。(2)结果:1923年,克里姆建立 ,但1926年被西班牙、法国殖民军扼杀。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1)背景: 年,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兼并埃塞俄比亚。(2)领导:塞拉西一世。(3)结果:坚持游击战争,击败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这幅绘画作品反映了法西斯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情境。这场战争又称埃塞俄比亚第二次抗意战争,战争经历了正规战和游击战两个阶段。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不宣而战,30万大军从北、东、南三面侵入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军民奋起抵抗。从战争爆发到1936年5月埃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沦陷为正规战争阶段,埃军主要以阵地防御抗击敌军。12月中旬,埃军在阿克苏姆地域对占领者实施了突然袭击,击毁意军许多坦克,使一些意大利军队陷入合围,损失惨重。自1936年1月下旬起,意大利军队利用空中优势,大规模使用飞机和毒剂。3月9日,墨索里尼宣布将埃塞俄比亚领土并入意大利王国。从此,埃塞俄比亚的抗战进入游击战争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英国军队于1941年1月对驻在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意大利军队发起了进攻。1月25日,皇帝塞拉西一世率领爱国武装从苏丹打回国内,广大埃塞俄比亚人民和游击队也积极行动向意军发起攻击。4月2日,游击队配合盟军收复首都亚的斯亚贝巴,5月5日塞拉西一世复位。随后英、埃联军追歼残敌,于同年11月27日在贡德尔的最后决战中获得胜利,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胜利结束。知识点三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1.背景:(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势的影响。(2)拉美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3)十月革命的影响。(4)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2.表现(1)概况国家 事件阿根廷 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智利 左派力量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尼加拉瓜 领导抗美斗争________ 卡德纳斯改革(2)最具代表性事件①桑地诺领导抗美斗争a.目标:“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b.结果: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史料阅读】尼加拉瓜不欠美国一分一文,而美国却欠了我们的债;自从1909年华尔街银行家把美元的祸水引进尼加拉瓜以后,我们的祖国就失去了和平。美国银行每向我国输出一千美元,尼加拉瓜就有一个人送命;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姐妹和我们的妻儿子女就要沉浸在悲伤的泪水之中。华尔街的银行家依仗手里的美元,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他们为了强迫尼加拉瓜接受我们所不需要的贷款,便利用阿道弗,迪亚斯以及其他一些堕落的尼加拉瓜人,这些尼加拉瓜人都是华尔街银行家亲手扶植的工具。银行家们物色这样一些变质分子的目的就在于要签订能够给他们以合法外衣的协定和条约,从而把尼加拉瓜“合法”地据为已有。美国海盗们知道,绝大多数尼加拉瓜人是愤怒反对美国银行家们同一小撮尼加拉瓜卖国贼签订的那个协定和条约的。因此,美国政府使尽一切阴谋诡计来稳固那些充当刽子手,杀害自己同胞的尼加拉瓜人在我国的统治。——[尼加拉瓜]A.C.桑地诺著,镜庭译:《一九二九年三月六日桑地诺给即将就职的美国总统胡佛的公开信》,《拉丁美洲丛刊》1984年第1期[注释]①那个协定和条约:是指1914年8月5日签订的《布里安—查莫洛条约》(又译为《布赖恩—查莫罗条约》)。条约规定:尼加拉瓜的事务由美国监督;美国取得在尼加拉瓜开凿运河的权利,并以99年为期;租借丰塞卡湾和加勒比海中的科尔群岛作为美国的军事基地;美国给尼加拉瓜300万美元作为"报酬"。[解读]这封信译自格雷戈里奥.塞尔塞尔著《自由人将军桑地诺》第二卷。在这封信中,桑地诺揭露了美国塔夫脱政府对尼加拉瓜实施的“金元外交”。“金元外交”的宗旨是以美国银行家的资本和金融力量取代赤裸裸的军事干预,从而扩大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战略影响。1909年10月,塔夫脱上台后不久,尼加拉瓜爆发了革命。这为塔夫脱实行"金元外交"提供了借口。总统塔夫脱和国务卿诺克斯谋划了在尼加拉瓜实施“金元外交”的具体程序,包括向尼加拉瓜植入金本位制度;建立中央银行;通过把准备金存入纽约的方式保障尼加拉瓜银行体系的稳定;通过对尼加拉瓜海关关税的管和改革使尼加拉瓜保持可靠的信贷记录,从而逐渐偿清债务。另外,桑地诺明确表示反对美国和尼加拉瓜签订的《布里安—查莫洛条约》。②墨西哥 改革a.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b.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思考点】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答案提示】其一,拉丁美洲有近20个国家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经获得独立。但西班牙、葡萄牙持续了近3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给拉丁美洲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独立后的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在政治上形成高度集权的军事独裁统治,代表大地主、大商人利益的寡头威权主义盛行,经济上存在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要特征的单一经济结构、半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和超经济剥削。其二,美国将拉丁美洲作为后院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拉丁美洲地区的国家走向真正独立的主要外部障碍。3.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 ;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 的重要因素。【问题探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的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案提示】其一,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有几个特点:一是在地区上具有普遍性,特别是在亚洲;二是运动领导具有更高的层次性,既有共产党领导,如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也有其他民族主义政党的领导,如在亚洲和非洲;三是参加者具有广泛性,社会各阶层都有参加,改变了以往主要停留在下层人民的自发起义或民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局面,参加斗争的主体更加广泛,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都参加进来,逐渐具有了全民族运动的规模;四是该运动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府的目标更高,也更为明确,“民族自决”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诉求;五是运动具有持续性,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从未间断,20年代和30年代都有高潮,即使在20年代西方国家工人运动进入低潮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从总体上说仍在继续高涨;六是由于各国各地区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不同,这一时期的运动仍然呈现不平衡性;七是影响更加深远,虽然这些运动也大多未能取得最终胜利,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学习拓展】查找资料,结合所学知识,了解共产党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中的领导作用。【答案提示】其一,一战后,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土耳其、伊朗等15个亚洲国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立了共产党。中国、朝鲜、越南等国的共产党逐步掌握了本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权。其二,苏俄/苏联,以及共产国际的作用。在中国,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在朝鲜,1925年4月17日,朝鲜共产党成立,金在凤、朴宪永等积极发动组织工人罢工、游行和集会,推动了工农运动与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革命军成为朝鲜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坚力量。在越南,1930年2月,胡志明代表共产国际东方部在中国香港九龙秘密召开会议,掀起了义安、河静两省苏维埃运动,实施了初步的民主改革。在土耳其,1920年9月,伊斯坦布尔、安那托尔和在国外活动的共产主义组织联合在巴库召开代表大会,宣告土耳其共产党成立,土耳其共产党在1918-1922年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3年,土耳其共产党被取缔,但该党始终坚持斗争。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对东方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20年9月,根据共产国际和东方许多革命组织的倡议,在土耳其巴库举行了东方各族人民代表大会,来自各国的数百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有201名伊朗代表、105名土耳其代表、40名阿富汗代表、7名中国代表、14名印度代表,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民族民主运动不仅在各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而且开始相互支持和相互鼓励。总之,各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克服了近代民族解放运动的弱点和不足,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良好的组织和明确的纲领目标,但各国共产党还处于建立初期,还不够成熟,加上帝国主义的强大,斗争多以失败告终。从整体上看,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领导力量,但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使现代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气象。【随堂测试】1.1919年3月,印度因抗议“罗拉特法”而举行总罢工;5月,中国发生五四运动;6月,埃及的开罗、亚历山大等地发生了反英暴动;7月,土耳其的凯末尔提出民族自决。这些事件的共同意义在于( )A.终结欧美列强的侵略 B.标志亚非民族意识的觉醒C.动摇殖民体系的秩序 D.导致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2.1933 年,甘地创办了印地语报纸《哈里真》周刊,并且在之后的九个月里巡游印度,发起了一场广泛的反对不可接触制运动。《哈里真》将关注点放在人民生活问题上,如村落清洁、食品营养、房屋重建等。甘地的这些做法旨在( )A.推动民族经济的独立发展 B.应对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C.为社会下层民众争取权利 D.消除抗英斗争中存在的分歧3.一战后,西方殖民国家调整南亚、东南亚殖民政策。英国实行所谓宪政改革;美国实行“菲律宾化”,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荷兰继续奉行所谓给殖民地以权力和福利的“道义改革”。这些调整( )A.基于宗主国一战后实力衰退 B.使古老亚洲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旨在以退为进维护原有统治 D.旨在破旧立新直接控制殖民地4.下表反映了一战后亚洲国家革命出现的一些新气象,这主要得益于( )国家 内容中国 1920年8月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成员有陈独秀、李达等,陈独秀为书记朝鲜 1920年,朝鲜劳动共济会作为第一个革命的工会组织在汉城(今首尔)成立越南 胡志明于1925年创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组织共产团印度尼西亚 1920年5月,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成立后,加强对工农革命运动的领导A.世界大战的直接影响 B.十月革命的示范效应C.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D.亚洲国家的经济腾飞5.印度甘地领导的“向食盐进军”运动成为世界各国新闻界关注的焦点,在全球舆论场揭露英国殖民丑恶统治的,主要是美国媒体。甘地进占达拉萨那盐场时,美国有1350家媒体进行了刊登和报道。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媒体成为印度抗英的手段 B.国大党成为美国在印度代言人C.美英在印度存在利益冲突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得到各界支持6.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申报》追踪报道了全过程,并认为革命后的墨西哥“与民国成立后吾国尤其类似之点。”“故墨西哥者,西半球之中国也。”据此,两国革命后相似的情形是( )A.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改善 B.面临列强干涉,军人干政C.颁布资产阶级宪法,实现资源国有化 D.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实现各阶层平等7.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曾这样描述拉美文化:“加勒比的历史充满了魔幻的色彩。这种魔幻现实色彩是黑奴从他们的非洲老家带来的,但也是瑞典的、荷兰的、英国的海盗们带来的。在加勒比地区集中了各色人等和各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这在世界其他地区是见不到的。”马尔克斯意在强调近现代拉美文化( )A.具有多元性和独特性 B.已丢失印第安文化元素C.移植了殖民者的风俗 D.促进了不同种族的交融8.1918年,阿根廷第一个在拉美组建了共产党,随后墨西哥、乌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先后成立了共产党。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拉美共产党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世界和平以及在反对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拉美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A.摧毁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B.标志着拉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得益于国际工人组织正确领导 D.加快了拉美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论上进一步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明确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下列民族民主运动成果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B.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共和国C.埃及总统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D.墨西哥卡德纳斯民主改革10.【民族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无法肯定我们到底属于人类哪一个家庭……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可以这么说,为了将各个阶层、各种政治观点和各种公共习俗重塑为一个整体,我们需要平等。——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的发言(1819)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墨西哥、乌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国先后成立了共产党。到1934年,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有了共产党组织,并积极领导了反帝反封建斗争。1934—1935年,巴西工人运动活跃,参加罢工的高达150万人,大多数罢工由巴西共产党领导。1932年,萨尔瓦多共产党领导了主要由农民参加的全国性人民起义,并在很多地区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虽遭血腥镇压,但在拉美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摘编自2019年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玻利瓦尔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美民族民主独立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之后,印度、中国、埃及、土耳其均爆发了反对殖民侵略的暴动或革命运动,这些运动极大的冲击了列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统治,动摇了殖民体系的秩序,故选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印度终结列强的侵略是在二战之后,排除A项;亚非民族意识觉醒是在一战之前,如中国的辛亥革命,印度提拉克建立国大党等,排除B项;亚非拉民族国家大规模独立,殖民主义体系最终崩溃是在二战之后,排除D项。2.【答案】C【解析】据材料“将关注点放在人民生活问题上,如村落清洁、食品营养、房屋重建等”可知甘地关注的重点是人民生活问题,说明他在为下层民众争取权利,故选C项;1933年印度还是殖民地,1947年才实现民族独立,因此推动民族经济的独立发展的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经济危机主要爆发在资本主义国家,印度作为殖民地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较小,且甘地对人民生活问题的关注对于应对经济危机没有太大的作用,排除B项;“消除”的说法错误,分歧可以减少,但是难以完全消除,排除D项。3.【答案】C【解析】题干中“一战后,西方殖民国家调整南亚、东南亚殖民政策”,与纲要下册所学“一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相合,亚洲人民的反抗迫使西方殖民国家进行调整,故选C项;“实力衰退”以偏概全,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而实力增强,排除A项;“开始觉醒”不合时空,亚洲觉醒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直接控制”不合逻辑,题干提及西方殖民国家放松了对南亚、东南亚殖民地的控制,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受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纷纷成立工人阶级政党,领导工农革命,故选B项;“直接”说法错误,排除A项;亚洲殖民体系瓦解的时间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腾飞”比喻飞跃进步,一战后亚洲国家经济有一定发展,不能说“腾飞”,排除D项。5.【答案】C【解析】题干所示为在印度甘地领导的“向食盐进军”运动中,世界各地新闻媒体高度重视,而美国媒体又成为揭露英国丑恶统治的主要媒体,这都反映了当时美英在印度的争夺,故C项正确;题干所示为该运动成为印度以外的世界各国新闻媒体关注焦点,并非印度以媒体为手段抗英,A项说法和题干主旨不符,选项错误;B项说法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干主旨,选项错误;D项中“各界支持”说法欠妥,选项排除。6.【答案】B【解析】据材料“革命后的墨西哥‘与民国成立后吾国尤其类似之点”可知,革命后的墨西哥和中国革命具有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列强的干涉下,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后,美国对其进行了军事干涉,1913年革命政府被美国支持的旧军人推翻,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后的两国在短期内确实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没有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民生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与墨西哥在革命后都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墨西哥在宪法中规定了资源国有,但中国仍然是实行私有制,未实现“资源国有化”,排除C项;无论是中国的《临时约法》还是墨西哥的1917年宪法,其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未起到“实现各阶层平等”的作用,排除D项。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拉美文化特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对拉美文化来源的描述可得出拉美文化具有多元性,从拉美文化“在世界其他地区是见不到的”可得出拉美文化具有独特性,故选A项;“丢失”说法绝对化,故排除B项;C项只强调了材料的一个侧面,偏离材料的整体,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拉美文化的影响,故排除D项。8.【答案】C【解析】十月革命后,在拉美出现了阿根廷共产党,共产国际成立之后,更多的拉美国家成立共产党,并为拉美独立和民主运动以及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说明拉美共产主义运动受到了国际工人运动的鼓舞和支持,其发展得益于国际工人组织的正确领导,故选C项;世界殖民体系是在20世纪90年代被摧毁的,与题干时间不符,且世界殖民体系主要是被资产阶级革命摧毁的,排除A项;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一般在共产党成立之前,所以题干中已经提到共产党成立了,就不能再说其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了,排除B项;虽然拉美共产主义运动在不断发展,但是拉美政治经济一体化至今也并未实现,题干也并未提到其对拉美政治经济一体化作出的贡献,排除D项。9.【答案】D【解析】墨西哥卡德纳斯民主改革是一战后出现在拉丁美洲大地上的民族民主运动,不属于二战后,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领导民族解放军与法国殖民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1962年《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二战后,在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压力下,英国被迫统一印度独立,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共和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50年代,非洲大陆掀起民族独立风暴,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0.【答案】(1)评析:玻利瓦尔主张“反殖民主义,独立自主”“实行共和制”“取消奴隶制”“各阶层平等”。当时,拉美处在西、葡等国殖民统治之下,实行专制统治,奴隶制盛行。在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玻利瓦尔结合拉美实际,提出上述主张。这些主张促进了拉美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对推动拉丁美洲独立解放、建设民主共和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特点:领导阶级的多样性:既有民族资产阶级政党,还有共产党;参与的广泛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阶层广泛参与;性质多样性:既有反帝斗争、反法西斯斗争还有反封建的民主化改革。影响:打击了本国封建、保守势力,有利于发展民主政治、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对非洲和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对战后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