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贯彻新发展理念 寒假练习一、单选题1.先交钱后看病,一直是去医院看病的传统做法,用于保障后续治疗费用。近年来,为改善医疗服务,我国多地先后推出“先诊疗后付费”“零押金住院”等信用就医模式,备受群众赞誉。上述就医模式有助于( )①提升服务便捷性以及患者就医体验②节约看病支出,降低患者就医成本③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④缩短患者看病时间,降低欠费逃费风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黄河口地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山东某市通过实施湿地修复工程,采用人工补水、植被恢复、建立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等手段,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成功将黄河口候鸟栖息地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该市的做法( )①注重的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②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③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 ④有利于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如《管子·轻重甲》中强调“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下列观点蕴含有与之相同经济思想的是( )①《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②《周礼·地官·遗人》: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③《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④《吕氏春秋·孝行览》: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 )①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②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③实现城乡同步富裕 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5.2024年11月以来,“人民理发师”晓华走红网络。她始终坚持以顾客为中心,认真倾听顾客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怀化市政府也抓住这“泼天的富贵”,迅速行动回应人民呼声、发动人民共创福地怀化、促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晓华和怀化的走红对经济发展的启示是( )①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的各种愿望 ②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③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 ④把共享放在全局中的核心地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4年11月17日,G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方案》的通知,统筹规划区域创新体系布局,凝聚合力引导扶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攻关,共同推动“卡脖子”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材料表明G省( )①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②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③协同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④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勇于创新的社会氛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吉林市根据气象部门预报,2024年10月18日将有一大幅度降温过程,为保障广大居民温暖舒适过冬,吉林市政府决定自18日起提前开栓供热。这一惠民举措既改善了民生,更温暖了民心。上述材料体现吉林市政府( )A.坚持发展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B.坚持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C.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D.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8.40多年来,新疆依托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逐渐增添绿色。近日,塔克拉玛干沙漠喜提“绿围脖”,实现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全面锁边“合龙”,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这说明( )①把协调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②绿色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③绿色发展是发展平衡与不平衡问题的统一④绿色发展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降碳贷”主要是针对绿色低碳、碳减排效果显著的企业,在贷款利率、期限、额度、抵质押方式等方面给予差异化的优惠。2024年7月,某市首批8家银行推出“降碳贷”业务产品,为8家企业提供授信共计3.1亿元。此举( )①践行了新发展理念,助推生态文明建设②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经营利润③优化金融产品结构,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④发挥了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激励企业节能减排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4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白皮书指出:截至2023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增长到460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84.6%,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中国农村公路事业沿着服务农业、造福农村、惠及农民的发展方向,阔步前行。农村公路事业的发展( )①体现了我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农业发展②满足了农民便利出行的需求,增进民生福祉③有利于盘活农村地区的各类发展资源,赋能乡村振兴④能破解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确保农产品畅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一枚普通的银块,经过堆、垒、编、织、掐、填、錾、焊八大工艺,十几道工序,在手工艺者的巧手中,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银饰。随着非遗手工制品热度的持续上升,传统的“指尖技艺”正以更灵活多样的形式,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指尖经济”,助力手工艺者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发展“指尖经济”( )①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路径②拓宽了手工艺者就业创业的渠道③弘扬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④体现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经济制度的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 )①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行动指南②要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③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决定着我国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④全景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成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国家医保局自2018年成立以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创新药发展。截至2024年12月,国家医保局累计将149种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医保基金作为国内创新药市场的最大买方,通过医保谈判推动“量价互换”,不仅可以助力创新药的销售放量,更能加速惠及更多患者,实现“多方共赢”。国家医保局的做法( )①利用了市场机制来进行严格的市场监管②直接提升了企业的供给能力,能保障药品供给③能提高医保基金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④降低了人民用药成本,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40多年前,人们首先满足的是吃、穿、住、用,那时的马拉松是一项孤独的运动。如今的马拉松不仅有“全马”,还推出了“半马”、健康跑、亲子跑、公益跑等,成为运动健身的有效途径、积极新潮的生活方式。马拉松运动的变迁折射出( )①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②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③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已经改变④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的“黄金通道”——深中通道让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实现了跨海直连,缩短了时空距离,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畅通。深中通道建成通车的积极影响有( )①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加快大湾区一体化建设进程②实现基础设施共享,打通城乡互联互通堵点卡点③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助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④夯实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推动省域经济高速增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针对“数字鸿沟”问题,上海市民政局于2024年10月-12月,开展上海市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行动。该行动将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社会、乐享数字美好生活。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行动( )①发挥了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②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发展依靠人民③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满足老年人生活需要④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了人民至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主观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生态资源优势该如何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最新发布的武汉市《关于加快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的实施意见》指明方向。根据《实施意见》,武汉将实施三大行动加快生态产业化。实施生态赋能文旅产业行动。创建木兰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江汉路步行街、汉口里商业街、吉庆民俗街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实施生态赋能运动休闲产业行动。推进运动场地配套设施建设,发展运动休闲项目,形成环湖、滨江、绕山运动休闲带。实施生态赋能农业行动。打造洪山菜薹、蔡甸莲藕、东西湖葡萄等优质生态农特产品品牌;发展都市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以经济林果为特色的美丽村镇和休闲农庄。同时,武汉将创新绿色低碳科技,构建高能级低碳创新平台,畅通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技术通道;聚焦生态环境治理短板,创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将畅通生态资源优势转化反哺通道。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知识,说明武汉市将如何实现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全面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5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重点部署: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三、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四、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五、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结合材料,运用新发展理念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部署的依据。19.某地民主村社区曾是远近闻名的“老破小”,房子差、管网旧、污水多、配套缺,2022年初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并纳入全国有关试点,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民主村片区就在重塑中新生。社区主要有以下做法:第一,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广泛收集居民意见,真正调动群众积极性,增强群众参与感,强化社区居民主体作用。第二,解决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改善居民的出行条件,新建社区食堂质优价廉,形成了“十分钟生活圈”,生活便利。第三,办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主村片区内各种便民服务站功能齐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焕然一新,建设了专门停车场,缓解了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民主村社区的成功真正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重要论断。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民主村社区的做法是如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湖北宜昌,持续开展化工企业“关停、改造、搬迁、转型”,破解“化工围江”之困,聚力绿色发展。江苏常州高新区,统筹推进沿江生态修复和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万元GDP能耗下降21%。上海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产业投资和研发基金;浙江持续升级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23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4.3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52.5%。长三角地区发挥金融、科技、高端制造等优势,为中游地区的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中游地区为上游地区的资源开发、原材料加工提供装备和零部件;上游地区为中下游地区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协同、共同发展格局。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B C C B D C B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A D D A B17.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生态赋能文旅、休闲产业行动,让绿色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②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绿色低碳科技,推进生态产业化,筑牢武汉新质生产力的绿色本色。③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实施生态赋能农业行动,推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④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创新绿色低碳科技,畅通生态资源优势转化绿色发展的技术通道。⑤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生态环境治理短板,创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群众更公平享受绿色发展的红利。18.①坚持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经济发展。②坚持开放发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资稳外贸,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③坚持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区域发展活力。④坚持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⑤坚持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9.①发展依靠人民。民主村广泛收集居民意见,汲取智慧力量,实现社区焕新重塑。②发展为了人民。解决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改善小区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指数。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办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到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20.①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节能减排,保护长江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②坚持创新发展,提升发展动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长江经济带,通过创新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③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产业协同,促进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