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伟大的改革开放 寒假练习一、单选题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会议,重点研究部署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自觉把进一步深化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因为( )A.改革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民族复兴的根本动力B.坚持人民至上是扭转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根本政治保证C.改革开放是永无止境的事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D.改革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注入生机活力2.改革开放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巨变,在此期间,我们曾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无不显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改革创新精神。下列对改革开放的进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②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③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④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⑤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A.②-①-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C.③-②-①-⑤-④ D.③-②-①-④-⑤1978年12月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40多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已经形成。据此回答下列小题。3.以下对改革开放的意义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③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④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按时间顺序排列改革开放的节点,正确的是( )①经济特区——打开一扇新窗户 ②加入世贸——对外开放新阶段③联产承包——农业农村显活力 ④纵深推进——深化改革见成效⑤一化三改——奠定发展新平台A.③→①→②→④ B.①→⑤→③→④C.⑤→②→③→④ D.⑤→③→②→④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给出的历史的新方位。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让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为实现关键一跃奠定基础。由此可见( )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②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③全面深化改革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发展方向④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前进的动力支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二十届三中全会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下列关于改革开放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次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②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之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开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②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③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④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是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直接动力的需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高一某班要举办一期关于“党的历次三中全会中心议题”的展览,同学们收集到以下资料,其正确的顺序为( )①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A.①→④→③→② B.④→②→①→③C.①→④→②→③ D.④→③→①→②9.46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领导下,我国成功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解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表明改革开放( )①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②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③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④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可复制的成功经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国家带来了巨大变化。从1979年起,有评价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觉醒的贡献是( )①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②澄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④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事件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C.党的十八大 D.党的二十大12.1975年,德国学者托马斯·海贝勒作为社会人类学专业博士生第一次到访中国。40多年来,多次访问中国的海贝勒见证了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他说:“一切都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实施而改变。”中国的巨大变化表明改革开放( )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②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的规律③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大学生小明2024年某次放假回乡,有感于数字赋能给家乡带来的显著变化,于是想用手机拍摄一部反映家乡在当下现实情况的短视频。在他构思的镜头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特写:多位村民按下“大包干”红手印B.近景:农田作业过程的智能化、无人化C.内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动化果品加工线D.外景:村委会宣传栏滚动呈现“全面实现乡村振兴”14.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培养了一大批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人才,科学技术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初步得到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可见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①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③增强了国家实力,有力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④实现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第一次结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某同学在搜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大事记时,整理出以下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事件 评价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①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来了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④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4年5月6日,习近平在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致辞:“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当前,中国正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是基于( )①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③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中国共产党人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有着“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历史自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从“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让人民享受更多改革开放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这表明,改革开放( )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法宝 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主观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进博之约”,友谊之约,合作之约,共赢之约。2024年11月5—10日第七届进博会在上海如期举行。走进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谋世界发展繁荣”为主题的中国馆,一件件新颖的展品、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向世界各国宾客展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气象。进博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此次进博会为37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120多个免费展位,食品及农产品展区进一步扩大非洲产品专区面积,举办“全球南方的可持续发展与中非合作”分论坛……本届进博会上,中国再次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南方国家打开新的机遇之门,推动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真正做到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新征程上,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开辟合作共赢新境界,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知识,分析中国通过进博会不断扩大开放之门的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风起南海,潮涌珠江。广东的每一步“敢为人先”,每一次“破旧立新”,都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精彩缩影。2024年的新广东正展现出新的万千气象——“广东智造”的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和低空经济等新产品、新业态和新产业势头良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大湾区经济总量从10.8万亿元到突破14万亿元;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通车,车流量一直保持高位运转;第135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再创历史新高,折射出中国外贸的韧性和活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东始终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正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广东为何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必须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方法实行认真的改革;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必须加强科学和教育工作。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步入改革开放的时期。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党的工作重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包产到户”对我国农村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啊,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1)材料“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中的“春天”的到来与党的哪次重要会议的召开相关?这次会议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2)材料中“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件事?这件事有何影响?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C A C C C D A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答案 A A A B B D A18.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进博会作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实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共赢。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通过进博会推动对外开放,能够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③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进博会的举办展现了中国全面扩大开放的决心,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19.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③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工作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开辟了道路。21.(1)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