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寒假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寒假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寒假练习
一、单选题
1.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以下能直接促进共同富裕的措施是( )
①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②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③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
④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表反映了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城乡居民收支主要数据。
统计指标 收入主体 人均可支配收入 按收入来源分
工资性收入 经营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 转移净收入
收入绝对量(元) 城镇居民 41183 24869 5009 4132 7173
农村居民 16740 7750 4843 439 3708
同比名义增长 城镇居民 4.5% 4.9% 6.6% 0.2% 3.8%
农村居民 6.6% 6.8% 6.0% 6.4% 6.9%
据此可以推断出( )
①与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的财产净收入占比更高
②农村转移净收入增长较快,初次分配促公平效果明显
③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表明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具有坚实的基础
④农村人均经营净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的推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关于按劳分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②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所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③社会主义的劳动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④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财产权益是财产性收入的基础和前提,下列属于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是( )
①从社会保障中获得的收入
②通过出租房屋、土地等不动产获得的收入
③通过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动产获得的收入
④凭借自己的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某班同学分享了自己家的家庭收入: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当工人,每月有工资;妈妈负责管理家庭财产,在银行的存款和购买的国债都有收益;姐姐是一家私营企业的员工,因工资高,还开办了一家奶茶店,收入更高了;爷爷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也有一定的收入。关于该同学家的收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爸爸的工资既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又属于劳动性收入
②妈妈的收益既属于按管理要素分配所得又属于财产性收入
③姐姐的收入既有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又有经营性收入
④爷爷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又属于转移性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农业经理人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组织、技术支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管理服务的人员。某地发布人才招聘公告,决定面向全国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招聘人员实行合同管理,基本工资18万元/年(含五险一金、福利费、工会费等),另可帮助申请政府奖励;业绩特别优秀者,还可以入股经营。该地为吸引人才采取的方式是( )
①提高工资报酬,增加劳动性收入
②实行股权激励,增加财产性收入
③通过政策性补贴,增加岗位吸引力
④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拓宽收入渠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4年9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召开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授予张权权等792名同志“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对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进行表彰有利于( )
①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②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③发挥先进示范作用,强化正面激励导向
④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缩小劳动收入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下图为2024年中国经济一季报数据(部分),在居民收入、市场消费均呈稳定增长的态势中,“两个快于”尤为引人注目。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7%,快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2%,快于城镇增速0.6个百分点。
“两个快于”可推断出( )
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②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
③我国乡村巨大的内需潜力正逐步释放
④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李某是山东某县的一位普通农民。2023年,她家利用承包的山地种了10亩苹果,亩产2.5吨,纯收入超过5万元;同时她家还入股村农业合作社,每年分红1.2万元;她丈夫在镇上的一家私营企业打工,每月挣4000多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李某种苹果和丈夫打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丈夫打工和分红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③李某种苹果和丈夫打工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
④李某种苹果和分红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泉州市总工会在民营企业广泛推行“职企同心”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引导企业突出按“智”分配、按创新要素分配,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激励广大职工与企业共发展。这一举措能够( )
A.鼓励创新创造,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B.缩小员工收入差距,提高员工生活水平
C.发挥再分配机制作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D.落实按劳分配制度,增加技能人才的收入
11.下图1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及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名义增速。图2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收入来源情况,据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注:2024年上半年,我国GDP为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
①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②我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额高于城镇居民
③要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体系,推动城乡共同富裕
④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按劳分配收入是主要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劳动者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我国各地吹响“劳动号角”,给足工人“面子”和“里子”。比如设立“工匠日”,“匠心卡”可免费乘坐公交,表彰“能工巧匠”……上述做法有利于( )
①引导劳动者树立匠心,弘扬工匠精神
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积极性
③保证劳动者体面劳动,确立劳动关系
④营造尊重工匠的风尚,完善分配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商务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对个人消费者购买2级及以上能效和水效标准的8类家电产品给予以旧换新补贴,每类产品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不超过2000元。消费者获得该补贴( )
A.属于初次分配,能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B.属于按要素分配,能带动消费提质升级
C.属于第三次分配,能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
D.属于再分配,利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4.下表为2024年浙江省前三季度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主要指标(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指标 全体居民 城镇常住居民 农村常住居民
前三季度(元) 同比增幅(%) 前三季度(元) 同比增幅(%) 前三季度(元) 同比增幅(%)
可支配收入(元) 1.工资性收入 2.经营性收入 3.财产净收入 4.转移净收入 52206 28526 9412 6429 7839 4.8 3.8 6.8 4.1 6.7 60516 32634 9371 8951 9561 4.1 3.1 6.3 3.4 6.2 34539 19792 9500 1068 4179 6.0 5.1 7.7 4.5 7.0
(注: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GDP增速为5.4%;浙江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 1.75 ,比上年同期缩小 0.03 。)
据此可知,浙江省( )
①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收入分配实现了公平
②实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③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分配格局不断优化完善
④经营性收入增幅最快,是居民收入最主要来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小华爸爸在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华妈妈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管理人员,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小华的叔叔是农民,自家承包地有政策性生产补贴,农闲时间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关于小华家的收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华妈妈的股票分红属于劳动性收入
②小华爸爸的工资和奖金属于按劳分配
③小华叔叔获得的政策性生产补贴属于转移性收入
④小华叔叔经营“农家乐”获得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24年9月5日是我国第七个“中华慈善日”。各地围绕“携手做慈善,传播真善美”主题开展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
①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②反映了初次分配能够有效发挥收入调节作用
③有利于改善我国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④可以促进收入分配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始终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以下是广东省2024年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部分措施:
◆2024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为具有创业需求和培训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各类劳动者提供免费创业培训的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组织劳动者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可申领创业培训补贴。按每人1800元给予补贴。
◆农村低保标准占城镇低保标准的比例达到75%以上,城乡低保补差水平不低于当地现行水平。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
◆采取公益捐赠方式,为全省超1700家已备案托育机构统一购买在托婴幼儿意外责任保险。据统计,2024年广州市企业捐赠额占机构捐赠总额的比重为67%,企业捐赠继续保持着机构慈善捐赠的主力地位。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广东促进共同富裕的措施对我国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启示。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指出: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说明我国应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体系,改善分配格局。
19.当前,国内需求不足成为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经济工作九项重点任务首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收入差距拉大、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较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居民就业和收入稳定性欠佳,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收入预期不确定致使“预防性储蓄”增加,低收入群体占比大。
面对上述问题,你认为应如何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提振居民消费。
20.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是指生产要素的贡献由市场说了算,各类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市场交易中,通过生产要素的供求变化和价格来反映要素的稀缺度,进而评价要素的贡献。
比如,近年来,劳动力相对稀缺,市场对劳动力的贡献评价就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在提高。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对知识、技术、管理等资源的需求增加,这些要素的稀缺度提高,市场对其贡献的评价就高,其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也会相应提高。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立足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数据要素等要素的统一市场建设,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全面实现要素配置市场化。
有人担心,我国的“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会影响收入分配的公平。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破解此类顾虑与担心。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C C A B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D C C B
17.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困难群体的收入。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18.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
②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③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④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⑤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⑥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加公益慈善事业。
19.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提振居民消费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通过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③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④保护居民财产权益,拓宽收入渠道,同时大力发展经济稳定居民收入预期,从而提振居民消费。(原卷无答案,该答案仅供参考)
20.①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②这一机制可以激励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增加对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促进经济增长。 ③在这一机制下,各类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进行资源配置,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④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 ⑤此外,这一机制可以促进创新和创业,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