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练习
一、单选题
1.2024年10月30日,电视专题片《放歌新时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该片聚焦从2014年到2024年这十年间,新时代文艺锚定崭新的历史方位,文艺创作呈现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文艺事业开创激浊扬清、千帆竞发的新局面。从2014年到2024年这十年间( )
①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改变
③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④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从吃不饱到吃得好,从“装不满的菜篮子”到“丰盛的饭桌子”,从将就到讲究,四十多年来,中国人经历了巨大的“食”代变迁,中国的饭碗不但端了起来,端得稳当,而且端得健康、端得精致。这( )
①得益于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②表明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共同富裕的飞跃
③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④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时间凝结厚重,岁月书写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人民必将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必将为人类和平和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折射出新时代( )
①我国能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②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③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是我国主导世界发展,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三次变化(下表所示)。
时间 内容
第一次 1956年党的八大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第二次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三次 2017年党的十九大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
①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放在首位
②提高斗争本领,推进新时代伟大斗争
③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④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最根本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 )
①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②完全侧重精神文明的现代化
③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 )
A.建立起独立比较完整工业体系时代
B.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C.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
D.消灭人类社会发展基本矛盾的时代
7.在今天的中国,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国防更坚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如此成绩的根本原因是( )
A.确定了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B.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
8.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邓小平理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建设小康社会”“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设想,指导我们党制定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在他的引领和推动下,我国开启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向经济快速发展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跨越的新局面。由此可见,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 )
①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二十一世纪
④带领党和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党带领人民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顺应“已变”,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世界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
④顺应“已变”,把改革作为新时期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23年9月25日,《这盛世如你所愿——陈延年、陈乔年烈士文物史料展》在安庆博物馆正式开幕。如果你是该活动的红色宣讲员,要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板块进行讲解,下列内容合适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发生改变
④改革开放的实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这一矛盾的是( )
①2024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40万人
②一些地方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情况
③部分地区的教育资源紧张,优质学校学位难求
④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30多年前,某西方学者曾预言西方模式将一统天下,人类政治的历史将从此“终结”。然而,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终结。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下列能反驳该学者观点的是( )
①俄国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②《共产党宣言》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④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 )
①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意味着我国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③坚定了道路自信,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完全不同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4年7月18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要小康”到“要健康”等,既有“物质富足”,也有“精神富有”。由此推知( )
①“美好生活”具有历史性并呈现出动态的发展历程
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矛盾
③“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④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实现了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使中国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下列能正确反映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是( )
①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具有普适性的现代化新发展模式
②广东省2277个相对贫困村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③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面,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
④香港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年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华民族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骄人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①国家依靠广大人民,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首创精神
②我国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④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跃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推进。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为什么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18.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根据材料,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变”与“不变”。
19.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中国空间站筑梦苍穹,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高铁飞驰神州大地,5G连通大江南北……产业不断迭代,标志着经济发展的蝶变。据此有观点认为,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丰富的“新”,正引申出深刻的“质”。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愿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在艰辛探索中找到并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这条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历史和现实雄辩的告诉人们: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就不能振奋中国人民的精神,就不能凝聚起中国人民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就无从谈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奋勇开拓中前进的,社会革命从来都是在伟大斗争中推进的。事业越发展、改革越深入,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阐明在新时代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D C B B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A B C B
17.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的历史阶段和国际地位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③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改革开放极大的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18.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没有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19.①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经济上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动能、新优势,突破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培育发展新动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有利于助力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动能、新优势,有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④丰富的“新”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原题无答案,本答案仅参考)
20.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②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不能照搬别国道路,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
③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每个人都是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④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