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练习-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练习-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练习
一、单选题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对后人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荀子》选集的劝学篇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一观点( )
①告诉我们“积跬步”是“至千里”的必要条件
②说明有了“积小流”,就必然能够“成江海”
③表明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
④体现出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 )
①动机强度过低时,学习效率难以提高,应坚持折中思维
②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学习效率最佳,应坚持适度原则
③动机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不断调整,应坚持动态思维
④学习动机强度决定学习成效的规律,应坚持按规律办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中正平和,执中守道”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中,强调了在人生修养、处世哲学以及社会行为等方面应秉持的中庸之道与平衡和谐的原则。以下观点符合“中和”思想的是( )
①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②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④不能说甲是有罪的,也不能说甲就没有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处理好辩证关系,关键是把握好时度效,寓活力于秩序之中,建秩序于活力之上,在动态平衡中行稳致远。这说明( )
①要坚持矛盾分析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②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③要遵循适度原则,坚持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
④要善于把握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下图漫画《传给谁?》(作者:傅晓宁)反映了非遗传承面临的一些困境。破解这一困境需要( )
①坚持适度原则,把握非遗发展的适当程度
②正确分析矛盾,推动非遗传承由危转机
③注重质的飞跃,为扩大非遗规模创造条件
④坚持辩证否定,建立非遗与时代的新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下列家庭教育的做法与下图漫画《爱是给足土壤,而不是拼命灌溉》(来自小林漫画)蕴含的哲理最相近的是( )
①坚信前途光明,支持和保护孩子的个性与需求
②遵循教育规律,营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氛围
③重视意识作用,发挥家长在育人中的主观能动性
④坚持适度原则,在质量互变中推动家庭教育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庸》以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说明“两端”者,“过”与“不及”也,循中道而行是最合宜的尺度;又以“致中和”阐述“用中”“守中”之目的,即是“致和”,达致万物各遂其性的和谐世界。这启示我们( )
①把持有度,推动事物变化发展止于至善
②采取折中的办法,避免犯极端化的错误
③树立辩证思维,继承发展中华人文精神
④用动态性思维看问题,摒弃静态性思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秋天,是吃蟹的最好季节。自古文人墨客,总喜爱在秋日邀三五好友,赋诗、饮酒、赏菊、吃蟹。中医认为,螃蟹具有滋阴清热、养血润燥的功效,对于秋季干燥的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保持皮肤水分。由于螃蟹性寒,过量食用容易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注意。这佐证了( )
①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飞跃 ②要把握好“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③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过关节点 ④适度量变利于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锁边合龙”。40多年来,新疆各族人民一代接着一代干,与干旱缺水斗,与风沙漫天斗,累计植树7000多万亩,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筑起一道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治沙人采用工程治沙、光伏治沙、生态治沙三种模式,阻止了沙漠扩张,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筑起坚不可摧的生态屏障与精神丰碑。这体现出治沙人( )
①植绿锁沙,根据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②保卫家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多种治沙模式和治沙规律
③因地制宜,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久久为功,正确地把握沙漠治理中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是“三北”工程的重要标志性战役。当地民众根据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经过反复实践创新性地形成“条田+梯田”的治沙经验。2024年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圆满完成。这充分印证了( )
①来自于实践的直接治沙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实效性
②客观事物的发展需要在渐进性与连续性统一中实现
③事物发展要在量变基础上不断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④在治沙过程中形成的治沙经验有力推进了治沙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4年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色防护带完成合龙,这条世界最长的“绿色围脖”终于织完。水资源条件好的地方就恢复植被、涵养水源;远些的地方则“种太阳”,以光伏治沙;再远的地方,中国治沙“魔方”草方格派上了用场……广袤大地上,人与沙的较量从未停歇。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绿色奇迹。这体现了( )
①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②通过把握适度原则积极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
③人们通过定性分析确定不同地方不同的治沙方法
④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考察才能把握事物本质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亿万人民为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家园而不懈努力;新征程上,更需锲而不舍、久久为功,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绘就新的绿色画卷。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一个联言判断
②“良好生态环境”与“公共产品”是属种关系
③“党带领亿万人民”中的“带领”关系为非对称关系
④“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说明要把握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自发守护石峡关长城,传承长城文化。习总书记回信勉励他们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石峡关长城”和“长城”在外延上是一致的
②“长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种属关系
③“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此处的“带动”关系为对称关系
④“接续努力、久久为功”,说明要把握好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和飞跃性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自发守护石峡关长城,传承长城文化。习总书记回信勉励他们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石峡关长城”和“长城”在外延上是一致的
②“长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种属关系
③“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此处的“带动”关系为对称关系
④“接续努力、久久为功”,说明要把握好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和飞跃性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某班在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时,展开了逻辑学讨论,其中个人观点正确的有( )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内容 个人观点
① 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这是关系判断
② 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预见性
③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体现辩证思维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④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主项和谓项都周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25年1月1日起,我国施行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以下措施与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
①以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体现了渐进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②统一规定同自愿选择相结合——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③针对男女职工分别设定改革目标——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协同推进相关配套和保障措施——恰当地处理矛盾的次要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17.快追求效率,当快则快,才能抓住时机,闯出新天地;慢要的是质量,当慢则慢,才能慢工出细活,实现高质量。慢不得,意味着要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说干就干、不等不靠,在脚踏实地中不断进取;急不得,意味着要看到任务本身的复杂性、艰巨性和事物发展的阶段性,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在循序渐进中拾级而上。某煤炭大省坚决推进节能降碳,一方面夯实传统能源保障能力,煤炭产量连续4年全国第一;另一方面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稳步提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既不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又抓紧把“新的吃饭家伙”拿到手,该省能耗强度持续下降,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要既保持历史耐心,又增强历史主动,统筹好“抓紧改”与“徐图之”,根据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逐项推进,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说明统筹好“抓紧改”与“徐图之”应如何把握好适度原则。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间万事出艰辛。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主动迎难而上、不畏艰难险阻的“自找苦吃”的精神品质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神农尝百草、卧薪尝胆等“自找吃苦”的经典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胜枚举;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西柏坡带着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命题到北京“应试赶考”,从“春天的故事”到“走进新时代”,无不证实了“吃苦精神”是实现伟大征程胜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青年时期多经历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20世纪60年代,300名青年组成实击队,迎难而上,将红旗渠渠线延伸了最艰难的616米;在工厂车间一线,青年工人争当“青年岗位能手”,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吃苦精神”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必修课”。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学生缺少在基层实践和锻炼的机会,缺少逆境中抗挫折、抗打击的能力,青年人想要成长成才,就必须补齐上述“短板”和不足,而基层的广阔天地为青年人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大舞台。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历史性机遇,青年人只有深入基层、“自找苦吃”,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青春,才能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和光荣使命。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结合材料并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这句话蕴含的智慧。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再到乡村振兴战略,党中央针对“三农”问题的思考不断深入,战略不断升级,方案不断明晰。乡村振兴既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也不能消极懈怠、坐等时机,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用智慧和行动逐步将蓝图变成现实。结合材料,运用质量互变规律,说明为什么乡村振兴既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也不能消极懈怠、坐等时机。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的《黄帝内经》中记载:“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未病”是中医特有的一种医疗理念,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等方面的内容。这就强调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
中医“治未病”的独特理念能够有效帮助人保持和恢复健康,请结合材料并运用适度原则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B C D B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D D C C
1.B
【详解】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可以转化成“只有积跬步,才能至千里”。“积跬步”是“至千里”的必要条件,①符合题意。
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④符合题意。
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积小流”是“成江海”必要条件。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由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是错误的推理结构,②错误。
③:材料中的观点没有体现分析与综合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C
【详解】①:折中思维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固定的立场,只把各种不同的思潮、理论,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在一起的思维方式,不应该坚持“折中思维”,而应该坚持适度思维,①不符合题意。
②:做到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的把持有度,应坚持适度原则,②符合题意。
③:动机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学习效率最佳,这启示我们动机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这启示我们应坚持动态思维,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调整动机水平,③符合题意。
④:“学习动机强度决定学习成效的规律”的表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④错误。
故本题选C。
3.A
【详解】①:“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出自《中庸》,意思是要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这体现了中庸之道与平衡和谐的原则,符合“中和”思想,①正确。
②:“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味着事物过度清澈或人过于精明挑剔,反而不利于和谐共处,体现了保持适度、不过分走极端的中庸思想,符合“中和”思想,②正确。
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意思是因为身处庐山之中,所以看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这句话更多是讲述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并不直接体现中庸之道,③排除。
④:“不能说甲是有罪的,也不能说甲就没有罪”这种表述模棱两可,没有明确的态度,并不符合中庸之道中的平衡和谐原则,而是一种骑墙的态度,违背了排中律的要求,④排除。
故本题选A。
4.B
【详解】①:“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说明要坚持矛盾分析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①符合题意。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②错误。
③: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属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③错误。
④:“关键是把握好时度效”,说明要善于把握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C
【详解】①: 适度原则主要强调的是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 防止过度或不及,漫画主要反映的是非遗传承面临困境, 重点在于如何解决传承困境,而不是强调非遗发展的“适度”问题,①不符合题意。
②: 非遗传承面临困境,这是矛盾的体现。 我们需要正确分析这些矛盾,找到解决办法,推动非遗传承从危险的境地转变为发展的机遇,②符合题意。
③: 漫画强调的是传承主体的困境,即传给谁的问题,而不是非遗规模的扩大。“注重质的飞跃,为扩大非遗规模创造条件”,没有针对非遗传承传给谁的核心困境,③不符合题意。
④: 坚持辩证否定,就是要对非遗传承的传统方式等进行批判继承,结合时代特点,建立非遗与时代的新联系,让非遗更符合当代人的需求,从而解决传给谁的问题,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D
【详解】①:漫画《爱是给足土壤,而不是拼命灌溉》,强调了尊重教育成长规律,没有强调支持和保护孩子的个性与需求,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漫画《爱是给足土壤,而不是拼命灌溉》,强调要遵循教育规律,营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氛围,坚持适度原则,在质量互变中推动家庭教育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③:漫画强调遵循教育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重视意识作用,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B
【详解】①:“两端”者,“过”与“不及”也,循中道而行是最合宜的尺度,这启示我们要把持有度,推动事物变化发展止于至善,①符合题意。
②:要坚持“得中”,反对折中,②说法错误。
③:“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循中道而行是最合宜的尺度,达致万物各遂其性的和谐世界,这启示我们要树立辩证思维,继承发展中华人文精神,③符合题意。
④:要坚持辩证思维,在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看待问题,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8.D
【详解】①: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故①表述错误。
②④:由螃蟹性寒,过量食用会导致腹泻可知要坚持适度原则,故②④符合题意。
③:“任何”太过绝对,坚持适度原则并非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过关节点、永远保持量变状态,积极向上符合发展趋势的事物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及时促成飞跃,故③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D.
9.D
【详解】①:联系是客观的,人可以根据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而不是根据自身需要创造联系,①说法错误。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②说法错误。
③:治沙人采用工程治沙、光伏治沙、生态治沙三种模式,阻止了沙漠扩张,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筑起坚不可摧的生态屏障与精神丰碑。这体现出治沙人因地制宜,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符合题意。
④:新疆各族人民一代接着一代干,与干旱缺水斗,与风沙漫天斗,累计植树7000多万亩,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筑起一道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体现了治沙人久久为功,正确地把握沙漠治理中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0.D
【详解】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有其价值,不能简单地说直接经验就比间接经验更有实效性,①错误。
②:客观事物的发展需要在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中实现,②错误。
③: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的完成是经过长期的治沙实践和经验积累的结果,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③正确。
④:当地民众通过反复实践创新性地形成了“条田+梯田”的治沙经验,这种经验有效地指导了治沙实践,并最终导致了工程的成功完成,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1.A
【详解】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人与沙的较量从未停歇,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绿色奇迹。这体现了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①正确。
②:材料强调了注重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没有涉及把握适度原则,②排除。
③:水资源条件好的地方就恢复植被、涵养水源;远些的地方则“种太阳”,以光伏治沙;再远的地方,中国治沙“魔方”草方格派上了用场,体现了人们通过定性分析确定不同地方不同的治沙方法,③正确。
④: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考察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规律,材料中没有强调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考察,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2.B
【详解】①:“良好生态环境既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又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一个联言判断,选项中省略了联结项,①正确。
②:“良好生态环境”是种概念,“公共产品”是属概念,“良好生态环境”与“公共产品”是种属关系,②排除。
③:党带领亿万人民,亿万人民不能带领党,“带领”关系是反对称关系,③排除。
④:“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体现要重视量的积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3.D
【详解】①:“石峡关长城”和“长城”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石峡关长城”和“长城”在外延上是不一致的,①不选。
②: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长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种属关系,②正确。
③:对称关系指一对象与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与这一对象也有这种关系,“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这里的“带动”关系不是对称关系,③不选。
④:“接续努力、久久为功”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求人们把握好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和飞跃性的关系,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4.D
【详解】①:“石峡关长城”和“长城”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外延上不一致,①错误。
②:从中华文明的角度看,“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其外延小于“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的外延,“长城”是种概念,“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属概念,二者是种属关系,②正确。
③:对称关系指一对象与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与这一对象也有这种关系,“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这里的“带动”关系不是对称关系,③错误。
④:“接续努力、久久为功”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求人们把握好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和飞跃性的关系,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5.C
【详解】①: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是联言判断,不是关系判断,①错误。
②: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调了通过团结奋斗可能会出现的结果,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预见性,②正确。
③:辩证思维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是指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新时代的伟大成就的取得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这体现辩证思维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③正确。
④:主项“中国式现代化”断定了其全部的认识对象,是周延的;谓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肯定判断的谓项,没有断定其全部的认识对象,是不周延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6.C
【详解】①:以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体现了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①错误。
②:统一规定同自愿选择相结合,统一规定体现了共性,自愿选择体现了个性,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正确。
③:针对男女职工分别设定改革目标,是因为男女职工存在差异,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正确。
④:协同推进相关配套和保障措施体现了坚持统筹兼顾,系统优化的方法,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7.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统筹“抓紧改与“徐图之”要“得中”而处。紧急关键问题“抓紧改”,复杂长远任务“徐图之”,把握二者“分寸”。依据不同阶段情况,灵活把握二者时机与力度,在动态中运用适度原则,实现能耗与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积小胜为大胜。
【分析】背景素材:某煤炭大省坚决推进节能降碳
考点考查:适度原则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说明统筹好“抓紧改”与“徐图之”应如何把握好适度原则,从适度原则的定义、要求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快追求效率,当快则快,才能抓住时机,闯出新天地;慢要的是质量,当慢则慢,才能慢工出细活,实现高质量→从适度原则的定义角度来分析在处理问题时需要把握好“分寸”,既要追求效率,抓住时机,又要注重质量,慢工出细活。
有效信息②:统筹好“抓紧改”与“徐图之”,根据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逐项推进,不断积小胜为大胜→从适度原则的要求角度来分析:统筹“抓紧改与“徐图之”要“得中”而处;要在动态中运用适度原则。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8.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并抓住时机促成飞跃。我们要学会“自找苦吃”,深入基层,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努力拼搏,一步一个脚印,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②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和间断性的关系。青年人在成长的道路上,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正视逆境,不惧艰苦的基层条件,不惧困难和挑战;要坚定信心、百折不挠,不断开拓进取(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分析】背景素材:弘扬“吃苦精神”
考点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可联系教材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关键词②: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学生缺少在基层实践和锻炼的机会,缺少抗打击的能力,而基层的广阔天地为青年人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大舞台→可联系教材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和间断性的关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9.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乡村振兴的蓝图要变成现实,需要坚持不懈,用智慧和行动逐步实现,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顽强拼搏,不能消极懈怠、坐等时机。
③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正确观点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和间断性的关系。所以乡村振兴既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也不能消极懈怠、坐等时机。
【分析】背景素材:乡村振兴
考点考查:质量互变规律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设问要求分析为什么乡村振兴既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也不能消极懈怠、坐等时机,需要调用质量互变规律的有关知识,知识限定具体明确,可以知识为线索,检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坚持不懈,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可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②:顽强拼搏,用智慧和行动逐步将蓝图变成现实;不能消极懈怠、坐等时机→可联系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③:既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也不能消极懈怠、坐等时机→可联系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和间断性的关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0.(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要保持我们所需的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2)“治未病”理念从疾病未产生时就强调要注意防护,通过控制致病因素的发生和积累来减少疾病的产生;在疾病产生后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防止疾病因不断加重而产生病变,从而有效帮助人体恢复和保持健康。
【分析】背景素材:中医的医疗理念
考点考查:理解质量互变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是说明中医“治未病”的独特理念能够有效帮助人保持和恢复健康,需要调用适度原则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可联系教材知识适度原则要求。
关键词②: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可联系教材知识度和含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