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北京人 70-20万年前 打制石器 天然火 群居#元谋人 云南元谋 170万年前 目前我国已知的最早人类半坡居民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 磨制石器 定居 半地穴式 鱼纹彩陶盆 粟 河姆渡居民 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 磨制石器 耒耜 定居 干栏式 朱纹黑陶钵 水稻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反映母系氏族的社会状况: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到家畜饲养的农耕文化。炎帝 中华民族(华夏族)人文始祖之一 神农氏 原始农业(食)和医药学创始人 发明陶器 开辟集市黄帝 中华民族(华夏族)人文始祖之一 轩辕氏 发明“衣住行“中的三件:宫殿、车船、衣裳 嫘祖养蚕抽丝 下属文字历法算术音乐#传说: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黄河 筑堤堵水(鲧 “九年而不利”)和疏通河道 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禅让制(尧舜禹传说时期,部落联盟和平推选首领的制度)王位世袭制(帝王家庭世世代代继承王位的制度)从启继承禹的王位,标志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沿袭近4000年,直到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分封制 西周 巩固统治 授民授疆土 服从周王、定期朝觐、纳贡、服役 周初主要国:燕齐鲁宋卫晋吴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 商鞅 富国强兵 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和军功、推行县制 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为秦国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新兴地主阶级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秦兼并六国及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秦始皇嬴政 公元前230-221年,先后灭韩赵魏 楚燕齐,定都咸阳,建立秦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结束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割据争战局面,开创首次统一,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政治方面:开创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郡县制(郡守县令);②经济文化方面: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文字(小篆隶书);③思想方面:李斯“焚书坑儒”; ④军事方面:筑秦长城(临洮——辽东)防匈奴,修灵渠,开发南疆。 #汉武帝 统治期间,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汉武帝推行大一统(秦汉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史实 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主父偃),消弱诸侯国势力, 设司隶校尉和十三州刺史,监督百官和皇族;②思想上:“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董仲舒 ),确立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延续2000多年);在长安设太学,推行儒学教育。③军事上: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④外交上: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张骞同西域(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进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地区): 两次 公元前138年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公元前60年,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归中央统辖开始。丝绸之路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大秦(今罗马) 丝织品最多的商品 冶铁凿井造纸技术 毛皮汗血马瓜果(葡萄石榴核桃)佛教魔术舞蹈雕塑 促进中西贸易交往和文化往来,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孝文帝改革 北魏 鲜卑族 从平城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 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通婚 胡人汉服 汉人胡食 促进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北方各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封建化进程,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评判中国改革成功的标准: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推动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启示: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者要有敢于创新、勇于牺牲精神。***********************************************************************************************贞观之治 唐太宗(天可汗) 贞观新政: 虚心纳谏(魏征) 改革赋役制度 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为大唐全盛奠定基础 。开元盛世 唐玄宗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科举制 选官制度 分科考试 明经和进士 隋朝开创,唐朝繁荣,明清衰落,清末废除。 隋文帝(分科)、隋炀帝(设进士)、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殿试和武举)、唐玄宗(诗赋)。 明太祖八股取士 百日维新废除八股文 1905年废除科举制 1300多年 隋唐时期改善用人制度,便于选拔真才实学的人才;明清后采用的八股取士脱离实际,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唐与吐蕃(藏族的祖先) 唐对少数民族实行开明政策 ①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结婚,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②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和同为一家”,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唐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长安国际性大都市 天竺(今印度)和日本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印度 著有《大唐西域记》,研究7世纪印度半岛重要资料。 ②鉴真东渡日本 日本13批遣唐使 拓展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力 (日本文字、招提寺、二官八省制)。宋代南方生产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①农业: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推广,(“苏湖熟天下足”),棉花、茶树的培植;②手工业:采煤、纺织、制瓷(北宋著名瓷都景德镇)、造船(东南沿海造船业居世界首位);③商业:商业都市汴京和杭州、世界的大商港泉州、专门海外贸易机构市舶司设立、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魏晋时期开始、南宋最终完成 原因:①人口南迁增加南方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南方相对稳定,政府注重农业生产;③南北方人民发共同开发。#宋代的都市生活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娱乐兼商业的场所瓦舍和勾栏(影戏杂技说唱歌舞摔跤); 夜市和早市出现;元旦、寒食、冬至三大节日; 流行蹴鞠。***********************************************************************************************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设锦衣卫、设立廷杖,明成祖,设东厂;清雍正,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 君主专制:秦朝创建 明清加强 1911年辛亥革命废除。郑和下西洋 明朝(1405-1433年) 7次 宣扬国威不计经济利益 刘家港——东南亚30多国——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促进亚非经济文化的交流 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清的3次反侵略斗争 戚继光抗倭:明初,倭寇 戚家军 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地带 中国历史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并取得胜利 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中期荷兰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1684年清朝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康熙帝雅克萨之战:沙俄 康熙 1689年签订第一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维护国家的统一措施 西南和西北地区 恩威并重的方针 西藏: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 1727年(雍正时)设驻藏大臣;乾隆设“金瓶掣签”制 。新疆:乾隆平定新疆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闭关锁国政策. 前清对外政策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 一定程度抵御西方殖民势力 近代中国落后西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冶炼:商朝 司母戊鼎 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 最精美的青铜器地理学:#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记录1250多条大河流 确认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石油资源的国家医学: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神医华佗“麻沸散”;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医学巨著”。四大发明:文明古国标志 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 指南针西传便利新航路开辟 火药改变军事作战方式。5项伟大工程: 都江堰——李冰父子 防洪和灌溉 明长城——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防御工程 赵州桥——李春 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 大运河——隋炀帝 洛阳涿郡余杭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故宫——明清两代的皇宫 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1987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农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侧重农业技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侧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17世纪中国科技百科全书”。.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核心“仁”和“礼”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论语》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孔孟老庄墨子韩非 “仁政”“无为而治”“兼爱非攻”“法治”史学 西汉 司马迁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黄帝——汉武帝 3000多年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北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战国——五代 1300多年(战国秦汉北魏隋唐五代) 古代文学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宋词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李清照//明清小说: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水浒传》、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红楼梦》⑤#古代书法、绘画的主要成就 书法:东晋“书圣”王羲之 行书代表作《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绘画:东晋顾恺之 人物画 现存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北宋张择端描述汴京的《清明上河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