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重要性)。(P49)2.为什么要传承核心思想理念?(P50)★3.我们应如何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P51~P53)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49-53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3分钟学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建了文化长廊,展示了以下名句:生活观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生活观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司马迁《史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生活观察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生活观察这些名句蕴含着什么思想理念?生活观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 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 体系,在2016 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雨惊春清 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首耳熟能详的二十四 节气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卓越的观察力 和创造力。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 常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形成了 一种与大自然感应的诗意浪漫。探究与分享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道法自然”出自先秦著名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本义是大道以自 己本来的样子为法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日渐深入人 心,人们更多的是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 然生命共同体的意义上理解“道法自然”。相关链接“天人合一”。“天”的含义十分丰富,当代人一般将其理解为自然、自 然规律;“人”,主要指人、人类社会。一方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致力 于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即“与天地合其德”;另 一方面,人还应致力于促进万物的发展与宇宙的和谐,即“赞天地之化育”。相关链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这种精神为后世 所推崇,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945 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指出: “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相关链接湖南岳麓书院讲堂檐前悬挂的“实事求是”匾额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 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 久。”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春秋时期,孔子到卫国去,弟子冉有驾车。孔子看到卫国人丁兴旺,感叹 道:“人真多呀!”冉有问:“人口增加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孔子回答:“让人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起来之后,又该怎么办呢?”孔子回答: “发展教育。”这就是孔子倡导的“庶、富、教”的治国思想。探究与分享谈谈你对孔子“庶、富、教”思想的理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 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课堂小结谢谢聆听(共23张PPT)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6.2 做核心理念的传承者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地位(P54)2.我们如何传承核心思想理念?(P54~P56)?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53-57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3分钟“千万雪花,竞相开放,万千你我,汇聚成一个家。雪花,雪花,开在阳光下, 在故乡,在远方,都一样闪亮。”在北京2022 年冬奥会上,“雪花”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开幕式上,写有参赛国家和地区名 字的引导牌像一片片小雪花,不 断汇聚,组成一朵大雪花,成为本届冬奥会的火炬台。闭幕式上,伴随着主题歌《雪花》,国家体育场上空用烟花打出“天下一家”的字样。生活观察北京2022 年冬奥会火炬台生活观察北京2022年冬奥会既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会。“雪花”这 一设计中,你体会到什么思想理念?生活观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 程中逐渐凝结为具有主导性、根本性意义的核心思想理念。今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孔子将仁的含义概括为“爱人”,主张尊重人、关心人,把人当人看,要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后世将仁爱从社会人伦推广到宇 宙万物,提倡“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地万物一体之仁”,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息息相通,共处于一个家园,故见到同类危难而有恻隐之心,见到鸟兽哀鸣 而有不忍之心,见到草木摧折而有悯恤之心,见到瓦石毁坏而有顾惜之心。探究与分享“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仁爱的理解。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更好地践行仁爱?探究与分享讲仁爱,要求我们“亲亲”“仁民”“爱物”,即爱自己的亲人,爱全社会的人,爱天地万物。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实现由爱亲、爱他人、爱人类到爱万物的扩展。重民本,要求我们遵循“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 训,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爱民保民利民。赢得人民的支持,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应当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荀子》中说:“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 舟。’”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 没。这句话后来演变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习近平多次引用这句古语,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相关链接守诚信,要求我们做到真实无欺、言行一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我们应当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探究与分享 文天祥战败被俘后,面对各种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最后从容就义。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为后世所传颂。探究与分享北京文天祥祠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先贤坚守道义的理解。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坚守道义、弘扬正气?探究与分享崇正义,要求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做符合道义的事。“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实现 社会的正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弘扬社会正气,坚守民族大义,才能让每个人有尊严地生活。在面对个人利益选择时,我们应当将道义置于优先位置,让我们的言行合乎道义。尚和合,要求我们追求和谐,强调多样性统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只有多样性的东西相互作用并达到平衡,即“和”的状态,才能生 生不息,发展壮大;完全相同的东西简单相加,事物则会失去生机,难以维系。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 持多样性统一,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春秋时期,齐景公问晏子,“和”与“同”不一样吗?晏子用音乐说明 “和而不同”的含义:演奏一首美妙的音乐,既需要很多乐器,也需要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相协调,还需要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等 相配合。这就是多种因素“和”的结果。如果乐器只发出一个音调,就很难听,这就是单纯“同”的结果。甲骨文的“和”字,左半边字形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右半边为“禾”字,表示读音。“和”的本义就是乐和(甲骨文)声调和、和谐。阅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我们可以通过 书法、绘画、故事、格言、诗歌、戏曲等多种形式,正确理解和把握核心思想理 念,古为今用,守正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启思导行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展示核心思想理念的活动。启思导行课堂小结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1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课件.pptx 6.2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