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练习(含解析)-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练习(含解析)-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练习
一、单选题
1.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是关乎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必须加紧采取气候适应和减缓行动,保护人类减少或免受极端天气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要重点聚焦两个方面:一是防灾减灾,二是可持续发展。材料旨在强调( )
①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②科学思维能够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③科学思维是运用逻辑思维的思维 ④科学思维能指导人们正确开展工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一天,狮子召集黑熊、猴子和兔子议事。狮子问大家:“你们说我发型帅不帅?”耿直的黑熊说:“又乱又脏。”狮子大怒,把黑熊吃了。战战兢兢的猴子说:“大王您的发型宇宙最帅。”狮子又大怒道:“你个马屁精,误国误民。”又把猴子吃了。聪明的兔子说:“大王,我患眼疾,今天看不清,明天回答您吧。”狮子无奈,只能放走了兔子。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兔子违背了同一律,不符合确定性的要求
②狮子违背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③科学思维能帮助我们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黑熊诚实不行,猴子不诚实也不行,他们违背了矛盾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人们能做到以史为鉴、以人为鉴,说明思维具有( )
①科学性
②可检验性
③间接性
④概括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下列成语典故反映出不科学思维的是( )
①未雨绸缪
②智子疑邻
③居安思危
④杞人忧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下列表述中属于科学思维结出的智慧之果的是( )
①辩证唯物主义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
③理生万物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这说明科学思维( )
①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其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③其结果具有预见性 ④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这是基于( )
①人的思想是科学思维活动后的结果 ②正确思维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③运用科学思维是提高效率的内在要求 ④科学思维能助力人们服务国家和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下列选项属于科学思维的是( )
①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②乌鸦叫丧、喜鹊叫喜
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④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中国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告诫“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的同时,亦强调“主动作为、奋发有为”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清障”。这表明思维( )
A.具有能动性的特征
B.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C.同步反映认识对象
D.具有预见性的特征
10.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世界各国求同存异、携手共创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对世界走向作出了响亮的回答。这说明( )
①实践是由思维派生的
②思维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③思维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④思维要和实践相结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这体现了科学思维的哪一个特征( )
A.能动性 B.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C.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D.结果具有预见性
12.一位科学家在研究某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时无法观察疾病在人体内的发展过程,于是他通过研究实验数据、分析历史病例和现有医学理论,最终提出可能的治疗方法。这说明,思维具有( )
①能动性
②间接性
③可检验性
④直接现实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思维,这是因为( )
①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②正确的思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③其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
④其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科学思维是( )
①以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思维
②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
③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
④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⑤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5.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首次提出教育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凸显教育事业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分量之重。这表明科学思维( )
A.有可检验性,离不开正确思想指导 B.有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C.是一种与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 D.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捍卫真理
16.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组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提出“桑树染色体断裂一融合循环”理论,打破了以往“一种生物只有一套染色体基数”的认知,为绘制桑树亲缘关系“家谱”奠定了基础,也将为桑树学科和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指导。科研人员( )
①根据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对事物完整的认识
②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通过科学实验深化对桑树染色体基数的认知,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
④提出该理论,旨在打破“一种生物只有一套染色体基数”的认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17.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是马克思对所处时代和世界进行深入考察之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深刻把握,从理论上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在实践上成为指引人们改造世界的行动依据。这些规律的揭示,不仅是我们理解过去、把握现在的钥匙,也是我们预见未来的科学指南。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的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18.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安顺,一座21℃的城市,一棵“树”的家乡,一个寓意美好的地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市抢抓“黄金十年”发展机遇,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安顺环境优美、气候得天独厚,绿色产业资源丰富,黄果树瀑布群世界闻名等实际,结合征集评选,于2020年11月2日决定将安顺城市文化宣传语定为“康养福地瀑乡安顺”,以期进一步提升安顺城市文化形象和品位,丰富安顺城市人文内涵,扩大城市影响力、吸引力,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感,增强市民认同感、归宿感。
两年多来。安顺市加强社会综合改革和治理,通过“旅游+”融合发展,唱响“康养福地瀑乡安顺”品牌,通过一个个年度“十件大事”,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从过去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到2020年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再到荣膺2023年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十大秀美之城”,见证了安顺的发展和飞跃,极大提升了安顺的形象和安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根据材料,结合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的知识,分析“康养福地瀑乡安顺”定位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征。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中国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亟须解决,智慧农业或将成为这一问题的重要答案。中国不少地方开展的智慧农业探索,已深入到组织模式、产学研贯通各环节。浙江省打造的“乡村大脑”,贯通省市县三级,日均访问量超120万次。在杨梅产地台州市仙居县,数据可精确到每一户、每一株杨梅,为保险、贷款等服务提供了依据。
不过,智慧农业发展也面临基础设施、数据质量、“智慧”人才供给等难题。针对基础设施问题,可在补短板的同时,优先在基础设施完备地区发展智慧农业。为实现涉农数据精准有效积累,可探索企业与农户数据分红机制,建好国家涉农数据共享平台,加快农业数据安全立法。为培养跨学科人才,可锚定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创新跨学科培育方式。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发展智慧农业的。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不要小瞧‘基本功’,苦熬出来的内力,往往是科研路上最坚实的支撑。”新晋欧洲科学院院士时玉舫教授谈及自己的科研观,向记者分享“传奇”求学经历。学习期间,他创造性地发现了“激活诱导的T细胞凋亡(AICD)现象”,由此建立了全新的免疫学理论构架。“那原本是一个很普通的细胞实验,不过吃个午饭,再一看,发现悉心培育的细胞‘死’了。”时玉舫回忆,当时他以为是自己吃过的面包里的酵母菌浸入、污染了细胞,当时他就想,完了,实验失败了。然而导师却提出了另一种设想:细胞或许不是真的“死”了,也许是受了免疫系统的“调控”,实验再往下做做吧!“用免疫学的思维,去看待一个生物现象,居然还有这样的角度。”时玉舫的思路一下子通了。在后来的实验、学习中,他常用生物学的思维,解决免疫学的难题,一路披荆斩棘,创新关键点“屡屡告破”。
结合材料说明学习科学思维有什么思维素养意义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D B A D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D D B C
1.D
【详解】①:材料强调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并没有强调思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①排除。
②④: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指出,必须加紧采取气候适应和减缓行动,保护人类减少或免受极端天气的影响,其中重点聚焦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由此可见,科学思维能够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指导人们正确开展工作,②④正确。
③:科学思维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③排除。
故本题选D。
2.C
【详解】①:兔子只是没有回答问题,并没有逻辑错误,①不符合题意。
②:狮子否定发型帅和发型不帅,违背了排中律,②符合题意。
③:兔子用逻辑思维发现了狮子的本质,无论回答什么都是死,所以它拒绝回答问题,成功逃过一劫,说明科学思维能帮助我们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符合题意。
④:黑熊诚实不行,猴子不诚实也不行,他们是不同的主体,也就是不同的思维过程,所以并没有违背矛盾律,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3.D
【详解】①②:科学思维具有可检验性,并且思维不具有科学性特征,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①②不合题意。
③④:“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以人为镜”乃指以人为借鉴。即将其成败得失,引以为鉴,以免重蹈覆辙。这说明了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D
【详解】①③: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是科学思维,①③不符合题意。
②④:智子疑邻、杞人忧天均是主观臆想的思维,②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B
【详解】①④: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辩证唯物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科学思维,①④正确。
②③:“物是观念的集合”和“理生万物”属于唯心主义,不属于科学思维,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6.A
【详解】①②③④:滚动的球体掉到低凹处就停止了,流言蜚语传到智者耳里就停止了,这说明谣言经不起检验,表明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其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7.D
【详解】①:人的思想有的是科学思维活动的结果,有的则不是,①说法错误。
②:该说法强调思维的来源,无法与题干构成因果关系,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运用科学思维是提高效率的内在要求,能助力人们服务国家和社会,因此,要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8.B
【详解】①③: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符合认识规律,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辩证的思维,属于科学思维,①③符合题意。
②:“乌鸦叫丧、喜鹊叫喜”是主观臆想的思维,②不符合题意。
④:“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一种僵化的思维,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9.A
【详解】A:习近平总书记在告诫“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的同时,亦强调“主动作为、奋发有为”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清障”,说明思维具有能动性的特征,A符合题意。
B: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B错误。
C: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不一定是同步反映,C错误。
D:思维的特征是概括性、间接性、能动性,而预见性是科学思维的特征之一,D错误。
故本题选A。
10.B
【详解】③④: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同时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了认识对象,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材料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同时又对世界走向作出了响亮的回答,③④符合题意。
①:思维是由实践派生的,而不是实践是由思维派生的,①错误;
②:思维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但不能决定实践,②错误。
故本题选B。
11.C
【详解】A:任何思维都具有能动性,且材料所强调的重点不是能动性,A不符合题意。
BD: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和结果具有预见性都是科学思维的特征,但材料体现的是科学思维的客观性,BD不符合题意。
C: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是指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C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2.A
【详解】①②:一位科学家在研究某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时无法观察疾病在人体内的发展过程,于是他通过研究实验数据、分析历史病例和现有医学理论,最终提出可能的治疗方法,这表明思维具有能动性和间接性,①②符合题意。
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材料也未体现,③不合题意。
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3.D
【详解】①:无论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思维都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①错误。
②:正确的思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属于思维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不是设问的原因,②与题意无关。
③: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这里所说的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思维,这是因为其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③正确。
④: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相对立。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 面僵化的思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思维,这是因为其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4.D
【详解】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两面性,科学思维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的思维,①排除。
②③④⑤: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相对立。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②③④⑤正确。
故本题选D。
15.B
【详解】A: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离不开实践的检验,A错误。
B:首次提出教育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说明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B正确。
C: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C错误。
D:材料没有涉及纠正逻辑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6.C
【详解】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有可能会获得对事物完整的认识,但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着的,人的认识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不一定会获得完整的认识,故①不选。
②③:材料中指出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提出“桑树染色体断裂一融合循环”理论,为绘制桑树亲缘关系“家谱”奠定了基础,也将为桑树学科和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指导,这表明科研人员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科学实验深化对桑树染色体基数的认知,可以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故②③正确。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提出该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C。
17.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马克思主义从时代和世界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道路。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分析】背景素材: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考点考查:领会科学思维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需要调用科学思维的特征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马克思对所处时代和世界进行深入考察→可联系教材知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关键词②: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深刻把握,从理论上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在实践上成为指引人们改造世界的行动依据→可联系教材知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关键词③: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可联系教材知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8.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安顺立足优美的环境、宜人的气候,特别是黄果树瀑布群等实际,将“康养福地瀑乡安顺”作为城市文化宣传语,体现了科学思维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预见性。安顺以“康养福地瀑乡安顺”的城市文化定位,能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高安顺市的知名度和美誉感,增强市民认同感、归宿感,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安顺市通过加强社会综合改革和治理、“旅游+”融合发展、年度大事的落实,极大提升了安顺的形象和安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唱响了“康养福地瀑乡安顺”品牌,体现了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
【分析】背景素材:安顺抢抓“黄金十年”发展机遇
考点考查:科学思维的特征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分析“康养福地瀑乡安顺”定位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征,属于体现类题型,需要调用“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立足安顺环境优美、气候得天独厚,绿色产业资源丰富,黄果树瀑布群世界闻名等实际,结合征集评选,于2020年11月2日决定将安顺城市文化宣传语定为“康养福地瀑乡安顺”→可联系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关键词②:以期进一步提升安顺城市文化形象和品位,丰富安顺城市人文内涵,扩大城市影响力、吸引力,提高我市知名度和美誉感,增强市民认同感、归宿感→可联系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预见性。
关键词③:安顺市加强社会综合改革和治理,通过“旅游+”融合发展,唱响“康养福地瀑乡安顺”品牌,通过一个个年度“十件大事”,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见证了安顺的发展和飞跃,极大提升了安顺的形象和安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可联系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9.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中国农村常住人口减少的客观实际出发,通过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努力把握和遵循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智慧农业的探索经过实践的不断检验,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通过对于智慧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推断出“未来”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题。
【分析】背景素材:发展智慧农业
考点考查:科学思维的特征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是措施类,要求说明我国是如何发展智慧农业的。需要调用科学思维的特征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随着中国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亟须解决,智慧农业或将成为这一问题的重要答案→可联系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关键词②:中国不少地方开展的智慧农业探索,已深入到组织模式、产学研贯通各环节→可联系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关键词③:为实现涉农数据精准有效积累,可探索企业与农户数据分红机制,建好国家涉农数据共享平台,加快农业数据安全立法。为培养跨学科人才,可锚定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创新跨学科培育方式→可联系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0.①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方 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时玉舫教授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全面地、动态地把握细胞演变的规律,经过艰难的攻关,取得了成功。
②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 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时玉舫教授在面对悉心培育的细胞“死”了的时候,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最终 建立了全新的免疫学理论构架。
【分析】本题以科学思维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新晋欧洲科学院院士时玉舫教授谈及自己的科研观为材料,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明学习科学思维有什么思维素养意义,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信息:来的实验、学习中,他常用生物学的思维,解决免疫学的难题,一路披荆斩棘,创新关键点“屡屡告破”。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在面对悉心培育的细胞“死”了的时候,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最终 建立了全新的免疫学理论构架。
【点睛】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作答时首先:定点,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回顾相关知识点。其次:联系,审读材料,在材料分析时要注意分层次,抓关键句。最后:梳理、作答。将材料信息与考察知识点对照,做到观点与材料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