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2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2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
1、背景:
材料一:“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醉太平小令》
材料二 元顺帝在位时挥霍浪费,国库空虚。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
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材料反映出元朝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官吏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元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经过:
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1368年在此称帝,建立明朝
元末群雄割据局面
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和歧视,纷纷拿起武器起来斗争,导致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就是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崛起于群雄之间,成就霸业的——
创业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3、明朝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
是为明太祖。
南京明孝陵
南京明城墙
汉高祖刘邦
光武帝刘秀
朱元璋像
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4、明成祖继位:
明太祖去世后,其孙建文帝继位,采取“削藩”政策。明成祖之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他就是明成祖。1421年,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迁都北京。

强化皇权
1、背景:
阅读材料,分析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洪武三年太祖曰:“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今创业之初,正当使下情通达于上,而犹欲效之,可乎?” ——《明实录》卷五十九
材料二: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朱元璋认为,
元朝的灭亡使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
2、措施——在中央:
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丞相制废除前
废除丞相之后
皇帝






丞相
皇帝






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
秦朝设立
胡惟庸案
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更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札凡1660余件,共3391事。平均算来,朱元璋每天处理批审的公文多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件,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
——《明代政治史》
秦汉 独相
唐宋 群相
明清 废相
丞相被废除以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1382年,明太祖另设殿阁大学士,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明成祖始开内阁于文渊阁,延揽大学士入内阁,明中叶后逐渐参与机要,实为内阁长官。起草诏令,代皇帝批答奏章。
说一说中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
②为分散兵权,明太祖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2、措施——在中央:
皇帝
前军
都督府
后军
都督府
左军
都督府
右军
都督府
中军
都督府
兵部
只有统兵权
只有调兵权
皇帝
都察院
(监察)
中书省
(行政)
大都督府
(军事)






军事
五军都督府
问题思考: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2、措施: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一方面巩固了皇权,加强了统治;另一方面对官民的生活进行监视,在社会上营造了一种恐怖气氛。
③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合称“厂卫”。
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东厂,明宪宗成立西厂。这几个机构合成“厂卫”
掌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明代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夜巡铜牌
①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
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民政)
提刑按察司(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政)
2、措施——在地方:
②朱元璋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王室。
初,太祖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明史》
1370年起,朱元璋将其儿子陆续分封到各地。藩王有极高的地位,拥有护卫军。朱元璋封王建藩的目的,就是要子孙共同维护朱姓天下。
2、措施——在地方:
影响:中央和地方各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费。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在实现大权独揽后,明太相立下“祖制”,明确规定子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
材料 朱元璋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终于理顺皇帝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他成了自己的国务总理,以及各级官员的授权人。
——《易中天中华史:朱明王朝》

科举考试的变化
1、措施:
1.考试范围
2.考试要求
3.答题格式:
“四书”、“五经”
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准自己随意发挥。否则,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不可能录取。
八股文
明朝科举考试说明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易经》《尚书》
《诗经》《礼记》
《春秋》
提倡尊孔崇儒,实行八股取士;
1、措施:
答题格式
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历史仅存的明代赵秉忠状元卷
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八股文结构
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
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议论的开始
起讲后入手之处
每股有两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而且要为文章的破题论点服务
提倡尊孔崇儒,实行八股取士;
2、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八股取士”的影响。
材料一: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明顾炎武《日知录》
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 45(件) 28 62﹪
隋唐 45(件) 32 71﹪
宋元 67(件) 38 57﹪
明清 472(件) 19 4﹪
①八股文形式呆板 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流弊日益严重;
②成为加强皇权,钳制读书人思想的有力武器,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不利于选贤任能。
知识拓展:
科举制的发展
3、小结——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具体措施 影响
全面改革官制 在地方
在中央
特务机构
思想措施
①废行省,设三司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①废丞相、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
“厂卫”锦衣卫(明太祖)
东 厂(明成祖)
八股取士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皇帝直接掌握军权
加强皇权
从思想文化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加强皇权
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1、措施
地区 措施
蒙古
东北
有战有和、隆庆和议、册封、通贡和互市
设立奴儿干都司;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等地和库页岛,在明朝前期就已纳入有效管理
2、影响
(1)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了民族交融;
(2)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族关系:
课堂小结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府(南京)
疆域:极盛时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蒙古:隆庆和议
政治
军事:设立五军都督府
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
文化:八股取士
明朝的
统治
明朝的建立
民族
关系
强化
皇权
东北女真:奴儿干都司
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王
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立内阁
建立者:朱元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