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第七章 力知识要点分类练 规律方法综合练 创新情境拓展练[第七章 第1节 力] 课时作业(一)D知识点 1 力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B.单独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D.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链接例1方法指导2.如图1-K-1所示,手对桌子作用一个力F1,桌子也对手作用一个力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的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桌子B.F2的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桌子C.F1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桌子D.F2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手图1-K-1A3.托起下列选项中的物体时所用的力最接近1 N的是 ( )A.两个鸡蛋 B.一箱牛奶C.一枚大头针 D.一瓶500 mL的矿泉水A知识点 2 力的作用效果4.(教材素材题)图1-K-2中的情境表明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 表明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 表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链接例2方法指导 图1-K-2丙甲、乙5.(2023广州黄埔区期中)如图1-K-3所示的四个力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图1-K-3C知识点 3 力的三要素与力的示意图6.(2024东莞月考)你注意到洒水壶有两个把手吗 如图1-K-4所示,当用洒水壶提水时,应该用 把手;当用洒水壶洒水时,应该用 把手。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链接例3方法指导 图1-K-4AB力的作用点7.如图1-K-5所示是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根弹簧的情形。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作用点有关C.力的方向有关D.以上三者都有关链接例3方法指导图1-K-5C8.(2023珠海香洲区期中)如图1-K-6所示是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篮球,请作出这个篮球对地面压力的示意图。链接例4方法指导图1-K-6[答案]如图所示知识点 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9.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的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鸟受到的力大B.飞机受到的力大C.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C10.(教材素材题)如图1-K-7所示,坐在船中的人用力向前推动另一艘船时,发现自己坐的船 (选填“前进”“后退”或“不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还可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链接例6易错警示 图1-K-7后退运动状态相互的11.(2024深圳一模)《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如图1-K-8所示,岳飞拉弓射箭时,使箭射出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弓弦B.弓臂C.地球D.岳飞图1-K-8A12.如图1-K-9所示,小红用力推车,她对车施加了一个推力,同时车对她的手也施加了一个推力。那么,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A.全都相同B.大小和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D.作用点和大小相同,方向不同图1-K-9C13.(2024惠州一模)如图1-K-10所示,在皮划艇比赛时,发令枪响,参赛选手奋力划桨,皮划艇由静止快速前进,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此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皮划艇是 的,使皮划艇前进的施力物体是 。 图1-K-10运动状态运动水14.如图1-K-11所示,使一薄钢尺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钢尺,使其发生甲、乙、丙、丁各图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那么:图1-K-11(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 和图 。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 和图 。 图1-K-11甲乙甲丙(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 和图 。 (4)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法。 图1-K-11甲丁控制变量15.[跨学科实践]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与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完成。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半年之久的太空驻留。(1)如图1-K-12甲所示为神舟十三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在绕地飞行的过程中,组合体的运动状态 (选填“改变”或“不变”),若以 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是静止的。 图1-K-12改变中国空间站(2)在“太空授课”中,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如图乙所示,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一正一反的两个像,这是由光的 产生的;舱内的灯光照到航天员衣服上发生了 反射。 图1-K-12折射漫(3)如图丙所示,出舱的航天员与轨道舱之间需要系上一根安全绳。当航天员意外飘离轨道舱时,可拉着绳子返回轨道舱。这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图1-K-12相互运动状态2.A [解析] 手对桌子作用一个力F1,受力物体是桌子,施力物体是手;桌子也对手作用一个力F2,受力物体是手,施力物体是桌子。4.丙 甲、乙[解析] 甲、乙两图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图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关解析5.C [解析] 熊猫攀树的力使树的形状发生变化,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人对跳板的压力使跳板被压弯,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地球对卫星的引力使卫星的运动方向改变,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弓被拉开,手对弓的拉力改变了弓的形状,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由此可知,C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6.A B 力的作用点 [解析] 力的三要素共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如图所示,当用洒水壶提水时,壶口应该向上,故应该用A把手;当用洒水壶洒水时,喷口应该倾斜,故应该用B把手。用的把手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就会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9.C [解析] 小鸟撞击飞机时,小鸟给飞机一个力,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飞机给小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故C正确。12.C [解析] 小红用力推车,她对车施加了一个推力,同时车对小红的手也施加了一个推力,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点不同。14.(1)甲 乙 (2)甲 丙 (3)甲 丁 (4)控制变量[解析] 由题知,力的大小关系为F1=F3=F4>F2。(1)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的关系时,应选择力的方向和作用点都相同,而力的大小不同的图甲和图乙。(2)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的关系,应选择力的大小和作用点都相同,而力的方向不同的图甲和图丙。(3)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的关系时,应选择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都相同,而力的作用点不同的图甲和图丁。(4)控制变量法是一个物理量有多个影响因素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观察物理量和这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所以本实验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15.(1)改变 中国空间站 (2)折射 漫(3)相互 运动状态[解析] (1)神舟十三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在绕地飞行的过程中,运动方向不断变化,因此组合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若以中国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2)在“太空授课”中,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一正一反的两个像,这是由于光在穿过水球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属于光的折射现象;舱内的灯光照到航天员衣服上时,反射光线散向各个方向,发生了漫反射。(3)出舱的航天员与轨道舱之间需要系上一根安全绳,当航天员意外飘离轨道舱时,可拉着绳子返回轨道舱。这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共15张PPT)专题训练(一) 弹力、重力的受力示意图第七章 力 类型一 弹力的受力示意图1.小女孩用80 N的力将水桶提起(如图1-ZT-1所示),画出小女孩提桶的力的示意图。图1-ZT-1[答案]如图所示2.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请在图1-ZT-2中画出该物体所受支持力的示意图。图1-ZT-2[答案]如图所示 类型二 重力的受力示意图3.(2024茂名期中)如图1-ZT-3所示,小朋友利用乒乓球训练器练习打乒乓球。请画出重为0.027 N的乒乓球在图中位置时受到重力的示意图(其中O点为乒乓球的重心)。图1-ZT-3[答案]如图所示4.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人见人爱。如图1-ZT-4所示,“冰墩墩”站在水平冰面上,请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O点为重心)图1-ZT-4[答案]如图所示5.如图1-ZT-5所示,一根均匀木棒斜靠在墙边,请在图中画出木棒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图1-ZT-5[答案]如图所示6.如图1-ZT-6所示,木棒在手指上平衡,请在图中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图1-ZT-6[答案]如图所示7.如图1-ZT-7所示,重力为500 N的小明参加跳远比赛,请在图中画出小明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图中O点为重力的作用点)图1-ZT-7[答案]如图所示8.如图1-ZT-8所示,一质地均匀的小球由a点沿轨道滚下,请画出小球运动至最高点c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图1-ZT-8[答案]如图所示9.如图1-ZT-9所示,木块和小车以相同的速度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木块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图1-ZT-9[答案]如图所示10.如图1-ZT-10所示,重5 N的小球沿轨道自由滚下。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图1-ZT-10[答案]如图所示 类型三 所受力的示意图11.如图1-ZT-11所示,一根绳子系着一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请在图中作出小球摆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小球所受绳子拉力F与重力G的示意图。图1-ZT-11[答案]如图所示12.如图1-ZT-12所示,用一根细绳拴着一个沙袋,甩起来,使沙袋绕手做圆周运动,请画出此时沙袋的受力示意图(不考虑空气对沙袋的作用)。图1-ZT-12[答案]如图所示5.如图所示相关解析[解析] 均匀木棒的重心在其中心,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用G表示。(共32张PPT)章末复习(一)第七章 力核心要点突破 教材知识纵横教材图片解读 中考真题链接一、力1. 定义:力是 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出现的。 2.单位: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表示,单位是 ,简称牛,符号是 。 物体对物体相互 F牛顿N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能 ,二是能 。 4.力的三要素:力的 、 、 称为力的三要素。 5.力的示意图:用一条 表示力,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 ,箭头表示力的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 。 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大小方向作用点带箭头的线段作用点方向大小二、弹力 弹簧测力计6.两种特性:物体在发生形变时表现为两种特性,分别为 、 。 7.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同一物体,弹力的大小与 有关。 弹性塑性 弹性形变程度8.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 ,弹簧的伸长量就越 。 (2)使用:①认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并将指针调零;②使用前来回轻轻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看看指针能否复位;③测量时必须使弹簧的轴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保持 ,以避免摩擦;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 。 大长一致垂直三、重力9.产生的原因: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 而产生的。 10.定义:由于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用字母 表示。 吸引 地球的吸引G11.重力的施力物体: ;重力的方向: 。 1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 ,写成公式: 。g= ,物理含义: 。地球竖直向下正比G=mg9.8 N/kg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 N13.重心(1)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作 。 (2)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 。 (3)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一块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铁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4)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在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重心几何中心上重力与质量的区别与联系物理量 重力 质量区别 符号 G m概念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 牛顿(N) 千克(kg)方向 竖直向下 没有方向(续表)物理量 重力 质量区别 性质 是地球施加给物体的力,重力的大小随物体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是物体本身的属性,质量的大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及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测量工具 弹簧测力计 托盘天平、秤联系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关系式:G=mg 命题点1 探究力的作用效果(1)如图7-F-1甲、乙所示,用力按橡皮泥,用力拉弹簧,观察到橡皮泥和弹簧的形状 (选填“变化”或“不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图7-F-1变化形状(2)如图丙所示,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着它的运动方向放置一个磁体,磁极正对小铁球,观察到小铁球的运动速度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图丁所示,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在它运动路径的侧旁放一个磁体,观察到小铁球的运动方向 (选填“改变”或“不变”)。上述现象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图7-F-1增大改变运动状态命题点2 探究物体间力的作用如图7-F-2所示,一名脚穿旱冰鞋的同学正在用力推墙,将发生的现象是 。该同学推墙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同时墙对该同学有一个反作用力,该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图7-F-2该同学离墙而去该同学墙墙该同学由此可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要有 个物体才行。 图7-F-2相互两命题点3 重力的方向如图7-F-3所示,建筑工人经常用细线把一重物悬挂起来,让重物自由下垂,制成铅垂线,以此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 。这是因为重物受到 力的作用,此力的方向是 的。 图7-F-3竖直重竖直向下 类型一 力1.(2023常德)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成语“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B.“卵与石斗,麋碎无疑”是因为鸡蛋受到的力大于石头受到的力C.“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由于水受到重力的作用D.“风吹草低见牛羊”说明风对草的力改变了草的形状B2.(2024枣庄)嫦娥六号探测器于2024年6月2日着陆月球背面阿波罗盆地进行采样,嫦娥六号探测器在降落月球实施制动减速时,要将发动机喷管朝向 (选填“前方”“侧方”或“后方”),使探测器减速的施力物体是 (选填“燃气”或“喷嘴”),此现象可以说明 。 前方燃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类型二 弹力、弹簧测力计3.(2024宜宾)如图7-F-4所示的测量工具中,属于测量力的工具的是 ( )图7-F-4A4.(2024广州)实验小组在探究弹簧伸长量(x)与弹簧所受拉力(F)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如图7-F-5所示的F-x关系图像(图线记为a)。图7-F-5(1)分析图像中的数据,得到实验结论:=常量(设为k),则比值k的单位是 ,这根弹簧k的大小为 。 图7-F-5N/cm0.5 N/cm(2)把这根弹簧截去一部分,剩余部分弹簧的k值是否会发生变化 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提出了各自的猜想:甲同学:因为是同一根弹簧,所以k不变;乙同学:因为弹簧变短了,所以k变小;丙同学:因为弹簧变短了,所以k变大。为验证猜想,他们对剩余部分弹簧进行如下探究:①把弹簧悬挂在竖直的刻度尺旁,静止时如图7-F-6(a)所示,则此时弹簧长度为 cm。 图7-F-63.00②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某次弹簧静止时如图(b)所示,每个钩码的重力为0.5 N,则弹簧下端受到钩码的拉力F= N,此时弹簧的伸长量x= cm。 图7-F-62.52.50③多次改变悬挂钩码的数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弹簧受到的拉力F/N 0 1.0 2.0 3.0 4.0 5.0弹簧的伸长量x/cm 0 1.00 2.00 3.00 4.00 5.00④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在图7-F-5中描点,并画出F-x图像(对应图线记为b)。[答案]如图所示⑤比较图线a、b,可以判断 (选填“甲”“乙”或“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丙 类型三 重力5.(2023天津)如图7-F-7所示,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用铅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 ( )A.重力的方向B.重力的大小C.重力的作用点D.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7-F-7A6.(2024宁夏节选)运动员用力踢足球,足球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足球最终会落到地面上,是由于受到 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重7.(2024广西)请在图7-F-8中画出无人机在空中时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图7-F-8[答案]如图所示8.(2023雅安)为加快川藏铁路建设进度,建设者节假日依然奋战在一线。工地上工人师傅用叉车将质量为1000 kg的货物匀速提高1.5 m,用时5 s。求:(g取10 N/kg)(1)货物的重力。(2)货物上升的速度。[答案](1)货物的质量为1000 kg,货物受到的重力:G=mg=1000 kg×10 N/kg=1×104 N。(2)货物上升的速度:v==0.3 m/s。【中考真题链接】3.A [解析] 图A中是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工具,A符合题意;图B中是托盘天平,是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B不符合题意;图C中是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工具,C不符合题意;图D中是秒表,是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D不符合题意。相关解析(共24张PPT)第七章 力知识要点分类练 规律方法综合练 创新情境拓展练[第七章 第3节 重力] 课时作业(三)B知识点 1 认识重力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C.苹果只有下落时才受到重力作用D.上升的物体不受重力 链接例1方法指导知识点 2 重力的大小2.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强同学认为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探究:(1)如图3-K-1甲所示是他实验中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该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N,实验前,应对弹簧测力计进行的操作是 。 图3-K-10.2调零(2)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在第3次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表格中空缺处应填入的实验数据是 N。次数 1 2 3 4 5 6质量m/g 40 100 160 200 240 300重力G/N 0.4 1.4 2.0 2.3 3.0图3-K-11.6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中描出了对应点,并画出了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得出结论: 。 图3-K-1次数 1 2 3 4 5 6质量m/g 40 100 160 200 240 300重力G/N 0.4 1.4 2.0 2.3 3.0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3)探究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排除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3.(2024茂名月考)踢毽子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如图3-K-2所示,小丽同学用脚将质量为10 g的毽子踢起后,空中飞舞的毽子质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毽子最终要落向地面,这是由于受到 力的作用,这个力的大小是 N。(g取10 N/kg) 图3-K-2不变重0.1知识点 3 重力的方向4.图3-K-3中关于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链接例4易错警示图3-K-3D5.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 的;在墙上挂墙画时,可自制一个铅垂线来检查是否挂正,如图3-K-4所示,若要将墙画挂正,应将画框的下部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直至画框竖边与铅垂线重合。 图3-K-4竖直向下右知识点 4 重心6.下列关于物体重心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任何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空心足球没有重心D.人体具有重心,人体的重心会随人体的姿态而发生变化D7.(2024惠州惠阳区月考)下列物体的重力最接近3 N的是( )A.一支普通2B铅笔 B.一片树叶C.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 D.一张课桌C8.(2023揭阳揭西月考)玩具“不倒翁”(如图3-K-5所示)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这是由于 ( )A.它的重心比较高B.它的重心是变化的C.“不倒翁”受到的重力较小D.它的重心较低,歪倒时重心总在偏倒的另一侧,重力总把它拉回到原位置图3-K-5D9.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6∶5,已知甲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200 N,则乙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N。 100010.(2024揭阳惠来月考)小敏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他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的关系如图3-K-6所示,从图中信息可知,乙星球表面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比值为 。质量为20 kg的物体,在乙星球表面所受“重力”为 N。 图3-K-65 N/kg10011.如图3-K-7所示,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图甲),最大的鸟是鸵鸟(图乙)。若一只蜂鸟所受的重力是0.0196 N,一只鸵鸟的质量为150 kg。问:(1)一只蜂鸟的质量是多少 (2)一只鸵鸟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3)多少只蜂鸟受到的重力与一只鸵鸟受到的重力相当 图3-K-7[答案]一只蜂鸟的质量为m1==0.002 kg=2 g。(2)一只鸵鸟受到的重力为G2=m2g=150 kg×9.8 N/kg=1470 N。(3)用一只鸵鸟受到的重力除以一只蜂鸟受到的重力即为所求,即n==7.5×104只。12.[跨学科实践](2023茂名高州期中)2021年2月10日,质量为5.2 t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实施近火制动后,被火星顺利捕获,正式踏入环火星的轨道。地球上g取10 N/kg,如果物体在火星上受到的引力是在地球上受到引力的0.375,请回答下列问题。(1)火星探测器顺利实施近火制动,被火星捕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沿火星轨道运动时,火星探测器还可以通过喷射火焰适当调整轨道,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2)“天问一号”探测器上安装的全景相机可以拍摄火星表面高分辨率的彩色图像,相机的镜头是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探测器上安装的全景相机在落向火星表面的过程中,所成的火星表面的像逐渐变 。 运动状态相互的凸透镜大(3)根据学过的重力相关知识可知,物体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方向是 。 (4)质量为5.2 t的“天问一号”在火星表面上受到的“重力”是 N。 竖直向下1.95×1041.B [解析]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完全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故A错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所以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B正确。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苹果下落时受到重力作用,下落前、落到地面时同样也受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作用,所以上升的物体也受重力的作用,故D错误。相关解析7.C [解析] 一支铅笔的质量在10 g=0.01 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1=m1g=0.01 kg×10 N/kg=0.1 N,故A不符合题意;一片树叶的质量约为500 mg=5×10-4 kg,受到的重力为G2=m2g=5×10-4 kg×10 N/kg=5×10-3 N,故B不符合题意;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在300 g=0.3 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3=m3g=0.3 kg×10 N/kg=3 N,故C符合题意;一张课桌的质量在15 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4=m4g=15 kg×10 N/kg=150 N,故D不符合题意。8.D [解析] 不倒翁上小下大,重心在不倒翁的下半部,重心位置较低,其歪倒时重心总在偏倒的另一侧,重力总把它拉回到原位置。10.5 N/kg 100 [解析] 乙星球表面上物体的质量是10 kg时,其“重力”是50 N,所以重力和质量的比值为g乙==5 N/kg。质量为20 kg的物体,在乙星球表面所受“重力”为G=mg乙=20 kg×5 N/kg=100 N。(共28张PPT)第七章 力知识要点分类练 规律方法综合练 创新情境拓展练[第七章 第2节 弹力] 课时作业(二)C知识点 1 弹力1.如图2-K-1所示现象中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的是 ( )图2-K-12.(2023深圳南山区期中)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篮球,会受到地面对它向上的弹力,产生该弹力的原因是( )A.地面发生形变 B.篮球发生形变C.篮球和地面的形变 D.篮球与地面互斥链接例1方法指导A3.在图2-K-2中,A、B两球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 ( )图2-K-2B4.(2024佛山顺德区月考)下列比赛情境中,没有应用到弹力的是 ( )A.撑竿跳高B.射箭运动员将箭射出C.小球自由下落的过程D.跳水运动员从跳板上跃起C知识点 2 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5.如图2-K-3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N,分度值为 N,此时的示数为 N。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 ,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图2-K-30~50.22长6.(2023深圳南山区期中)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B.空间站上无法使用弹簧测力计C.测量力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或水平放置,不能倾斜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其最大测量值链接例4规律总结D7.为了较准确地测一个大小约为6 N的力,应选用的弹簧测力计的规格是 ( )A.量程为0~10 N,分度值为0.2 NB.量程为0~5 N,分度值为0.1 NC.量程为0~15 N,分度值为0.5 ND.量程为0~20 N,分度值为0.5 NA8.某同学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与弹簧所受拉力的关系时,利用了如图2-K-4所示的装置(弹簧固定端对准刻度尺上的零刻度线),记录相应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拉力/N 0 0.5 1 1.5 2 2.5 3 3.5弹簧长度/cm 2 3 4 5 6 8 8.7图2-K-4(1)弹簧不受拉力时的长度是 cm,弹簧受到2.5 N的拉力时,其长度是 cm,此时弹簧的伸长量是 cm。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 内,弹簧的 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比。 275弹性限度伸长量正(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拉力大于3 N后,上述结论已不再成立,原因是 (填字母)。 A.钩码不够重B.超出了弹簧的弹性限度(4)这个实验的结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 。 B弹簧测力计9.(2024深圳宝安区月考)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产生弹力B.拉力不属于弹力C.压缩的弹簧能产生弹力D.弹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10.甲、乙、丙三名同学使用同一个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张开伸直,其中甲同学体重最大,乙同学手臂最长,丙同学手臂最粗。当他们两臂张开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 )A.一样大 B.甲同学C.乙同学 D.丙同学C11.(2024深圳期中)如图2-K-5所示的弹簧原长为20 cm,1 N的力可以使该弹簧伸长1 cm,在弹簧两端各用5 N的力沿反方向拉弹簧,则此时弹簧长度为 ( )图2-K-5A.25 cm B.30 cmC.10 cm D.5 cmA12.有一个弹簧测力计,挂钩不受拉力时,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而是指在0.2 N的位置上,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 N,则手施加的拉力是( )A.4.2 N B.4 NC.3.8 N D.无法判断C13. (2024茂名月考)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先观察指针并进行 ,如图2-K-6所示测力计的示数为 N。在弹性限度内,一根长10 cm的弹簧,受到0.5 N的拉力时,伸长到12 cm,当它受到1 N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是 cm。链接例2易错警示 图2-K-6调零2.41414.有甲、乙两根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ΔL的关系如图2-K-7所示。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则应选用弹簧 (选填“甲”或“乙”);不受拉力时,乙弹簧的长度是12 cm,当乙弹簧的长度变为16 cm时,乙弹簧受到的拉力为 N。链接例2易错警示 图2-K-7甲815.(2024深圳龙岗区月考)如图2-K-8所示,物块在粗糙水平表面上向左滑动并压缩弹簧,在O点画出弹簧对物块的弹力的示意图。图2-K-8[答案]如图所示16.[开放探究](2023广州海珠区一模)小明在使用轻质弹簧的过程中,发现用力拉弹簧时,弹簧会伸长(如图2-K-9甲、乙所示)。他查资料得知:同一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大小有关。小明想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大小的定量关系,请你帮他设计实验方案。(1)实验的测量器材: 。 图2-K-9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2)写出实验步骤。图2-K-9[答案]实验步骤:①如图甲所示,将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刻度尺测出它的原长,记为L0;②在弹性限度内,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弹簧,当拉力为F时,用刻度尺测出弹簧总长,记为L;③多次改变拉力的大小,重复步骤②。(3)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答案]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弹簧的原长L0/cm 拉力F/N 弹簧的总长L/cm 弹簧的伸长量ΔL/cm 2.A [解析] 篮球对地面的弹力是由于篮球本身发生微小的形变,要恢复原状,而对地面产生的;而篮球会受到弹力的作用,是由地面的形变引起的。相关解析3.B [解析] 弹力的产生必须满足的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或拉伸)。由图可知:图A、C中两个小球都相互接触,但它们之间并没有相互挤压的作用,也就不能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不能产生弹力。图D中无法确定两个小球之间是否存在挤压,所以也就无法确定是否存在弹力。图B中两个小球相互接触并挤压,所以这两个小球都受到了对方力的作用,从而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5.0~5 0.2 2 长[解析] 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 N,分度值是0.2 N,示数为2 N;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7.A [解析] 测大小约为6 N的力,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应大于6 N,而且分度值越小读数越准确,所以应选A。9.C [解析] 产生弹力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产生形变,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能产生弹力,故A不正确;弹力包括压力、拉力、支持力等,故B不正确;弹簧压缩后发生弹性形变,能产生弹力,故C正确;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弹力方向并不一定是竖直向下的,故D不正确。11.A [解析] 1 N的力可以使该弹簧伸长1 cm,则受到5 N的拉力时伸长5 cm,那么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5 cm+20 cm=25 cm。12.C [解析] 挂钩不受拉力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2 N,受力后示数为4 N,所以拉力的实际大小为4 N-0.2 N=3.8 N。13.调零 2.4 14[解析]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调零。由图示弹簧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为0.2 N,示数为2.4 N。由题知F1=0.5 N,ΔL1=12 cm-10 cm=2 cm,F2=1 N;根据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得:F1∶F2=ΔL1∶ΔL2,则0.5 N∶1 N=2 cm:ΔL2,则ΔL2=4 cm,所以当弹簧受到1 N的拉力时,其长度为10 cm+4 cm=14 c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1 力 课时作业(一)(课件)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pptx 7.2 弹力 课时作业(二)(课件)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pptx 7.3 重力 课时作业(三)(课件)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pptx 第七章 力 专题训练(一) 弹力、重力的受力示意图(课件)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pptx 第七章 力 章末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