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地理试卷
(全卷两个大题,共37个小题,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非选择题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4日1时24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观看直播中,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着陆的返回舱外表“烧焦”,看起来“颜值”不是那么高。图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场景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神舟十八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主要是因为( )
A. 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 B. 遭受太阳风的袭击
C. 遭受到剧烈的太阳辐射 D. 遭受太空垃圾撞击
2. 神舟十八号返回舱在轨期间,不属于( )
A. 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3.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开展了新一轮舱外暴露实验,此类实验未利用的舱外环境是( )
A. 高能粒子辐射 B. 微重力 C. 强气压 D. 高真空
《玉海》是南宋王应麟编撰的一部规模宏大的类书,书中记载公元前165年曾出现“王”字形状的太阳黑子,这是世界上最早观测到太阳黑子的准确日期。完成下面小题。
4. 太阳黑子出现的位置及最可能再次见到黑子的日期是( )
A. 色球层公元前176年 B. 日冕层公元前160年
C. 光球层公元前154年 D. 电离层公元前143年
5. 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
A. 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B. 环太平洋地区火山爆发
C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D. 平流层中出现极光现象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被誉为“中国海林檎的故乡”,这里发现了丰富的海林檎化石,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堪称世界罕见。海林檎(下图)是一种海生底栖生物,属于棘皮动物门,现已全部灭绝。施甸县的海林檎化石主要形成于早奥陶世,距今约4.8~4.4亿年。完成下面小题。
6. 海林檎生活的地质年代属于( )
A. 前寒武纪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7. 施甸县发现大量海林檎化石,说明当地( )
A. 海林檎繁衍至今 B. 地壳未发生过变化
C. 曾经为海洋环境 D. 气候未发生过变化
8. 在发现海林檎化石的地层中还可能找到( )
A. 珊瑚化石 B. 鸟类化石 C. 恐龙化石 D. 猛犸象化石
图为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长江第一湾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关于该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一共体现出的地球圈层有三个 B. 图中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C. 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独立变化的 D. 图中所有圈层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10. 当地村民在乙地种植作物的主要条件是( )
A. 水流较缓,土壤肥沃 B. 水汽充足,降水丰富
C. 河谷地区,昼夜温差大 D. 三面环水,利于防御
11. 图中甲地月牙形地貌及成因是( )
A. 新月沙丘,风力堆积 B. 江心洲,流水堆积
C. 泥石流扇,冰川堆积 D. 三角洲,流水堆积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第五站秦岭站(左图)建成开站。在建站过程中经历了高寒、强风、强辐射等恶劣环境,特别是下降风(从南极大陆内部高原光滑的表面向四周海域俯冲下来的强风)的影响较大(右图),研究发现下降风利于南极大陆沿海地区生物数量增加。完成下面小题。
12. 秦岭站主体建筑采用底部架空设计有利于( )
A. 动物迁徙 B. 天文观测 C. 通风透气 D. 防积雪掩埋
13. 与下降风成因类似的风是( )
A. 城市风 B. 海风 C. 谷风 D. 山风
14. 下降风利于南极大陆沿海地区生物数量增加,主要原因是下降风( )
A. 提高表层水温,加快蒸发 B. 加快沿海空气流动,净化空气
C. 促进水体扰动,海水上泛 D. 带来地表营养物质,饵料丰富
河湖生态缓冲带是在水域与陆地之间一定区域内建设的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植物带,是河湖重要的生态空间。图为河岸植被缓冲带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河湖生态缓冲带未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植物蒸腾 B. 下渗 C. 地表径流 D. 水汽输送
16. 建设河湖生态缓冲带,可以( )
①减少水土流失②净化河湖水质③提高河湖水位④美化河湖景观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在海水周期性冲刷下,黄河口的泥质海滩常会“生长”出奇特的“森林”状冲沟(下图)。这里是滨海湿地的主要分布区,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也是近海生物重要栖息繁殖地和鸟类迁徙的中转站。完成下面小题。
17. 近年来该景观出镜率越来越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涨 B. 黄河泥沙含量日益降低
C. 无人机遥感技术日渐成熟 D. 河口地区鱼类资源增加
18. 奇特“森林”的形成,主要源于( )
A. 风力堆积作用 B. 月球和太阳引潮力
C. 底层冷海水上泛 D. 上游水库开闸放水
19.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该区域最适宜的发展方向是( )
A. 开采河口油气资源 B. 大规模滩涂养殖 C. 大力发展海盐化工 D. 建立自然保护区
银杏为我国特有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秋天是观赏银杏叶由绿变黄的最佳季节:10月底至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浙江的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12月初则是在云南大学浪漫银杏大道(下图)观赏的好时节。完成下面小题。
20. 关于银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叶片为革质 B. 树冠高大浑圆 C. 落叶阔叶林 D. 叶片呈针状
21. 材料中不同地区,观赏银杏的时间不同,主要是因为( )
A. 地势的高低起伏差异 B. 土壤酸碱度不同
C. 地下水埋藏深度不同 D. 热量条件的差异
在广西百色乐业县罗妹莲花洞中,分布着200多个大大小小的“莲花盆”(左图),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而在贵州省德江县藏金洞中,科学家发现一枚类似“溏心荷包蛋”的地貌景观(右图),其中间颜色略深,如黄澄澄的“蛋黄”(硫化物沉淀),周围一圈黄色最浅,逐渐和外围的“蛋清”(碳酸钙)融为一体。完成下面小题。
22. 莲花盆和“溏心荷包蛋”的“蛋清”共同成因类似于( )
A. 孤峰 B. 石笋 C. 天坑 D. 石林
23. 与莲花盆相比,“溏心荷包蛋”的形成还需具备的条件是( )
A. 更强的侵蚀能力 B. 地下径流流速快慢的差异
C. 更加高大的洞厅 D. 内外圈沉积物性质的差异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云南某地(下图)开展了一次“土壤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学活动,他们发现考察地农民在石灰岩广布、石芽丛生的土地中种植玉米,该地土壤呈红色,土层浅薄,腐殖质较少。完成下面小题。
24. 该地区的地貌类型及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 雅丹地貌土壤沙化 B. 喀斯特地貌土地石漠化
C. 冰川地貌冰川萎缩 D. 海岸地貌海平面上升
25. 该地区土层浅薄,腐殖质较少的原因有( )
①夏季降水丰富,地势起伏大,表土流失多②风力较大,风化作用强烈
③气温高,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④地表水丰富,淋溶作用强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6. 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是( )
A. 增施化肥,提高土壤肥力 B. 开山取石,平整土地
C. 退耕还林还草,修复生态 D. 架桥修路,发展旅游
在黄河壶口瀑布两边石岸上,分布无数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窝”(图1),“石窝”是由于水涡旋带动石块或砾石的研磨作用在河流溪间的基岩河床上形成的圆洞。窝内积满水后清澈如镜,因此被称为“石窝宝镜”。图2为“石窝形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中“石窝”形成的过程是( )
A. 甲、乙、丙 B. 丙、乙、甲 C. 乙、甲、丙 D. 乙、丙、甲
28. 图示“石窝”发育过程中,“石窝”中小石块发生的变化是( )
①表面棱角分明②表面变得光滑③粒径增大④粒径变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024年1月22日,云南省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突发山体滑坡灾害,造成44人遇难,经济损失约1.45亿元。2024年9月9日,云南省金平县金河镇枯岔河村发生泥石流,因提前监测到泥石流风险,当地9月7日便开始转移村民,泥石流发生时未造成人员伤亡。完成下面小题。
29. 下列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两者的发生都必须在雨季②两者都需有一定的坡度
③两者都具有突发性的特点④两者都会引起地震发生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30. 下列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表述错误的是( )
A. 泥石流可以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滑坡则无法监测
B. 两种灾害都可以利用遥感技术确定灾害的发生范围
C. 两者发生时不能向下方逃离,要向两侧的山坡上方逃生
D. 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可以降低两种灾害发生的概率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6日2时44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沿岸近海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左图为地震波波速变化图,右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规模海啸容易诱发海底地震 B. 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破坏力强
C. 地球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活动 D. 海底地震不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
(2)右图中A为____界面,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横波____,纵波____。
(3)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当夜晚温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图为“防霜冻风扇”及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1)浙江省丘陵地区茶树种植较多,主要是因为丘陵山地坡度大,____条件好;且当地的红壤为____(填“酸性”或“碱性”)土壤,适合茶树生长。
(2)当霜冻发生时,风扇可以把高处的____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因此风扇最适宜放置的高度为( )
A.9~10米 B.7~8米 C.3~4米 D.4米以下
(3)我国北方地区农民利用燃烧秸秆的方法来防御霜冻,主要是因为燃烧秸秆增加了大气中的____,可以增加____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但燃烧秸秆也会带来____等不利影响。
33. 下图为“某海区和局部海域表层水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海峡表层洋流按成因来划分属于____流,流向为____(填“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
(2)流经乙海域洋流根据性质判断为____流,它对沿岸城市气候的影响为____。
(3)全球大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____。
(4)①②③海区盐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列为____,图中①海域盐度季节变化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向北流淌最终汇入金沙江。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海口河。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下图示意滇池流域及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
(1)滇池水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循环,疏浚海口河主要影响的是水循环中的____环节。
(2)分析柴河入湖口形成三角洲的自然原因。
(3)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原因主要是( )
①开垦耕地,破坏了植被,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海口河多次疏浚,导致滇池水位上升
③柴河下游开挖沟渠,分散水流,流速减慢
④发展滇池航运,拓宽加深滇池码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3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1月28日上午,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于田县,随着最后宽50米、长100米沙地栽上胡杨、梭梭、红柳等固沙苗木,长达3046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色阻沙防护带全部建成。该生态工程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通过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多措并举,顺利实现“锁边合龙”。下图中甲图为“锁边”示意图,乙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某处沙丘景观,丙图为新疆和田的大型光伏发电项目景观。
(1)据乙图新月形沙丘的形态,可以判断A坡为____(填“迎风”或“背风”)坡。若在该地开展滑沙运动,则选择____(填“A”或“B”)坡比较合适。
(2)“锁边”工程中生物治沙所选择的植被特征为____。
(3)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中的光伏治沙的优势是( )
①太阳能电池板阻挡气流运动,削减风力,减轻风蚀
②太阳能电池板遮挡光照,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植被恢复
③光伏产业为当地提供太阳能资源,减少樵采,利于植被保护
④光伏产业提供较多就业机会,利于当地退耕还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6. 下图左图为我国东部某区域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某一河段(虚线表示主航道中心线),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左图中甲地貌是____,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该地貌从顶部到边缘,堆积物颗粒呈现出的分布特点是( )
A.由大到小 B.大小均匀 C.由小到大 D.杂乱无章
(2)右图的河段位于____(填“平原”或“山地”),图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线在弯曲河段偏向河流的____(填“凹”或“凸”)岸。
(3)右图中①②两地适合布局港口的是____地,③④两地中,最可能形成牛轭湖的是____地。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带着从月球上获取的月壤返回地球。下图中甲图为“理想土壤物质组成示意图”,乙图为“成熟土壤剖面示意图”。
(1)月壤与地球土壤有较大区别,甲图中月壤没有的成分是____(填序号)。
(2)乙图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填字母)层。
(3)C为____层,其形成主要基于岩石的____作用。
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地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题答案】1. A 2. A 3. C
【4~5题答案】4. C 5. C
【6~8题答案】6. B 7. C 8. A
【9~11题答案】9. B 10. A 11. B
【12~14题答案】12. D 13. D 14. C
【15~16题答案】15. D 16. D
【17~19题答案】17. C 18. B 19. D
【20~21题答案】20. C 21. D
【22~23题答案】22. B 23. D
【24~26题答案】24. B 25. A 26. C
【27~28题答案】27. C 28. C
【29~30题答案】29. D 30. A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1题答案】
(1)B (2) ①. 莫霍 ②. 消失 ③. 速度下降
(3) ①. 大气圈 ②. 水圈
【32题答案】
(1) ①. 排水 ②. 酸性
(2) ① 暖 ②. B
(3) ①. 二氧化碳 ②. 大气逆 ③. 大气污染/能见度降低,引发交通事故/引发火灾(任答一项即可)
【33题答案】
(1) ①. 密度 ②. 自西向东
(2) ①. 寒 ②. 降温减湿
(3)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
(4) ①. ③②① ②. 径流
【34题答案】
(1) ①. 海陆间大 ②. 地表径流
(2)柴河发源于滇池南部山区,入湖前流速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入湖;在柴河入湖口,地势变平缓,加上湖水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泥沙在入湖口大量沉积,形成三角洲。
(3)D
【35题答案】
(1) ①. 迎风 ②. B
(2)耐干旱##耐盐碱 (3)D
【36题答案】
(1) ①. 冲积扇 ②. 流水堆积 ③. A
(2) ①. 平原 ②. 凹
(3) ①. ② ②. ③
【37题答案】
(1)② (2)A
(3) ①. 成土母质 ②. 风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