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综合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综合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综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助力法治中国建设踏上新征程。我国先后制定和修改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说明(  )
①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②国家努力健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③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对所有法律进行修改 ④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某科技网络公司为谋取利益,使用人工智能软件自动生成虚假视频,在网络平台上编造、发布谣言,造成不良影响,公安机关依法对该公司的负责人进行处罚。这说明(  )
①法律通过建立各种社会制度维护社会和谐 ②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③法律为我们创造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 ④法律保障公民的所有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小李网购学习用品时,商家以低价宣传诱导小李购买,但实际支付价格却高于宣传价格,致使小李遭受经济损失。小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找商家索赔。这表明(  )
①法律就是为了制裁违法犯罪 ②法律是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③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的作用 ④消费者的一切权益都受法律保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对违反民法典基本原则的行为判断正确的是(  )
①某夫妇决定为刚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北燕南飞”——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②李某在某金店试戴一款首饰后,商家强行要求其购买——自愿原则 ③某快递公司以不招女性为由拒绝小美参与求职应聘——诚信原则 ④某市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中规定本市企业有优先权——绿色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充电宝是旅行中的常用物品。一些不法分子将植入木马程序的充电宝免费给路人扫码使用,以盗取个人信息。面对“免费充电宝”,我们应该(  )
A.不问来历,直接扫码使用
B.立即报警,向公安机关提起诉讼
C.盲目从众,跟随他人选择
D.保持警惕,谨防个人隐私被侵犯
6.一些不法分子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利用“AI换脸”将他人的脸替换到其他视频或图像中,以此牟取私利。“AI换脸”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
A.隐私权 B.肖像权
C.财产权 D.荣誉权
7.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
A 柴某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被判有期徒刑八年 民事违法行为
B 刘某在过年期间非法存储烟花爆竹,警方给予其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 刑事违法行为
C 某出版社未经钱某同意发表其作品,被判赔偿钱某损失三千元 刑事违法行为
D 赵某看演唱会时大声起哄并向场内投掷饮料瓶,公安机关给予其警告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8.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贵州省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王某利用影响力受贿一案,对被告人王某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王某这一违法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  )
A.行政违法性 B.应受刑罚处罚
C.民事违法性 D.严重社会危害性
9.尹某因从五楼高空抛物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下列对高空抛物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危害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②只是不道德行为 ③是缺乏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表现 ④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下列逻辑推导中符合法治思维要求的是(  )
A.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承担民事责任
B.加强自我防范→忽略严重不良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C.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遵纪守法
D.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有勇有谋地与其作斗争→做法律的坚定捍卫者
11.下列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对应正确的是(  )
A.在高铁上“霸座”——刑事责任
B.破坏铁路封闭网致火车倾覆——民事责任
C.非法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刑事责任
D.拾得遗失物拒绝归还——行政责任
12.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及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多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式实施,人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进步有了更加健全的法律保障。这说明(  )
①法律体现所有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②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 ③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我国法律体系已经十分完善 ④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有法可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4年6月1日,河南省全民健身大赛启动仪式在郑东新区市民体育公园举行。大赛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健身需求,设置了足球、篮球、乒乓球、自行车、游泳等24项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时间从6月持续至12月。相关部门积极举办这类活动,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对自己的生命和健康缺乏关爱 ②体育比赛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最好方式 ③生命和健康是我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一切权利的基础 ④生命和健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法治观念,某班开展“民事案件模拟法庭”活动。下列案件可以在模拟法庭上使用的是(  )
A.高某因违反管理规定向大熊猫投掷物品,被终身禁止进入此熊猫基地参观
B.李某因超速,被测速监控拍照并曝光在电子屏上
C.段某非法搜集军事情报,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D.王某与果农张某签订果园承包合同后,看到张某获利颇丰,遂私自毁约
15.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以下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的做法有(  )
①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②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③要学习相关法律,如民法典、专利法、商标法等 ④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时,只能忍气吞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党的二十大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安排,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任务要求。这有利于(  )
①促进各行业各领域事业发展,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秩序 ②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 ③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新时代社会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 ④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民法典确立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
①目的是通过民事法律制度重点保护私人财产和诚信企业,促进社会稳定 ②是因为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风俗维护不了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 ③是基于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 ④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对以下案例的简要分析,正确的是(  )
序号 案例 分析
① 小刘购买了一个灭火器,经专业人员鉴定,该灭火器不符合国家标准 小刘只能自认倒霉
② 中学生小李经常旷课,伙同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强行向其他同学索要钱财 从小李的经历可以得出,不良行为会发展成违法犯罪行为,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
③ 许某因犯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许某受到的处罚是刑事处罚,其中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是刑罚中的主刑
④ 周末时,中学生小强在长途客车上看到有小偷作案,于是悄悄在手机上写下“你的钱包被偷了,小偷在车门处”给失主看,最终小偷被送到了当地公安局 小强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下列对遗嘱继承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
A.法定继承优先于遗嘱继承
B.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C.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
D.按法律规定的遗产份额分配遗产
20.所谓“小微违法行为”,一般指情节轻微,不会即刻对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违法行为。如“三无”老年代步车上路、行人闯红灯、在人行道上停车等。对于小微违法行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虽是违法行为,但危害不大,以“小”视之即可 ②既违背道德,也违反法律,同样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③我们应依法自律,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大量的小微违法行为会带来巨大的治理成本和潜在风险,不容小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初中生小磊平时就有小偷小摸的习惯,老师教育他,他却顶嘴说:“我又没有违法犯罪,干吗大惊小怪!”
判断:(  )
理由:
(2)刑法能够制裁犯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判断:(  )
理由: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发展,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当前各类间谍情报活动主体更加复杂、领域更加广泛。为了加强反间谍工作,防范、制止和惩治间谍行为,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利益,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并于2023年7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法律扩大了对间谍活动的定义和范围,并增加了惩罚力度。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修订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的价值。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①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顺应了民心和时代,聚焦了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覆盖了公民从摇篮到坟墓各个阶段的各种权利,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②民法典的创新之处在于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重要目的,确立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民事法律规范的融合,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注入强大的道德力量。③民法典是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对于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结合画线句子①和③及法律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不少于两个角度)
(2)结合画线句子②,谈谈你对民法典的创新之处的认识。
24.【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以下为《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节选。
节选一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到2025年,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初步形成。
节选二 深入推进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节选一体现了哪些观点。
(2)维护法律权威,青少年责无旁贷。学校准备开展“做遵纪守法的中学生”主题演讲活动,请你写一份演讲提纲。
(要求:列出要点,恰当运用学科知识;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书写工整。)
25.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社会和谐和国家长治久安。某中学七年级(3)班的学生以“参与模拟法庭 培养法治观念”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立案环节】
立案组收到下列案件:
①李某因争抢停车位与张某发生口角,冲动之下,李某将张某打成重伤,张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②某网站未经小晋同意,转载小晋的文章,小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③某化工厂非法向本区一条河流排放工业废水,该区生态环境局对其处以九十万元罚款,该化工厂不服处罚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上述案件分别归属哪个法庭 请将序号写在对应法庭后面的横线上。
民事审判庭:   。行政审判庭:   。刑事审判庭:   。
【审判环节】
同学们审理了李某将张某打成重伤一案,判处被告人李某行政拘留十四天,并向受害人赔礼道歉。
(2)这个判决书中对于李某的处罚是否合理 请说明理由。
【警示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刑法规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对未成年人有何警示
答案:
1.A 2.C 3.C 4.A 5.D 6.B 7.D 8.D 9.A 10.D
11.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非法出售濒危野生动物是犯罪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C项正确;A项错误,在高铁上“霸座”应当承担行政责任;B项错误,破坏铁路封闭网致火车倾覆应当承担刑事责任;D项错误,拾得遗失物拒绝归还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12.C 解析:材料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②④说法正确;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①说法错误;我国法律制度不断完善,而不是已经十分完善,③说法错误。
13.D 14.D 15.A
16.A 解析:本题考查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重点考查法律促进社会发展的内容,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体现的是法律规范公民行为,与题意不符,排除。
17.D 解析:民法典通过民事法律制度平等保护所有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促进社会稳定,①错误;民法典规定基本原则并不是因为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风俗维护不了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②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法典规定基本原则是基于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③④正确。
18.D 19.B
20.D 解析:题干中大量的小微违法行为会带来巨大的治理成本和潜在风险,既违背道德,也违反法律,同样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我们应依法自律,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②③④正确;①错误,小微违法行为虽危害不大,但仍不容小觑。
21.(1)判断:×
理由:①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②小磊平时小偷小摸绝不是什么小错误,而是属于严重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改正,就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判断:×
理由:①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②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③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22.①我国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加快推进各领域立法工作,形成并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③我国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重要领域立法,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23.(1)①民法典的通过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②民法典的实施有利于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③民法典的实施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新时代社会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社会生活的制度化、法治化。④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2)①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②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有利于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24.(1)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加快推进各领域立法工作,形成并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②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③我国积极推进重要领域立法,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2)①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②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③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言之有理即可)
25.(1)② ③ ①
(2)不合理。理由:判决中的行政拘留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的行政责任,赔礼道歉属于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的民事责任,而李某实施的是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3)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违法行为会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具有社会危害性。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那种认为自己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