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11章 极地地区(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11章 极地地区(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课后知能演练
基础巩固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特殊,有着极高的科学考察价值。下图为北极熊与企鹅之间的对话。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自然环境特征为极地地区共有的是(  )
A.纬度位置高 B.以大陆为主
C.以高原为主 D.以海洋为主
2.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  )
A.年降水量较多 B.年平均风速更大
C.年大风日数较少 D.年平均气温更高
3.造成北极熊、企鹅栖息的大块“海冰”变少、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海洋污染加剧
C.极地风速增大 D.极地降水减少
读黄河站的位置示意图,完成4~7题。
4.黄河站的科学考察队员最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企鹅成群结队游过 B.河马在岸边晒太阳
C.袋鼠在奔跑 D.北极熊在捕鱼
5.黄河站的科学考察队员不能感受到的现象是(  )
A.太阳直射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极昼、极夜
6.最适宜科学考察队员去黄河站开展考察的时间是(  )
A.1—2月 B.3—4月
C.7—8月 D.11—12月
7.在北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采冰留作纪念 B.将生活垃圾深埋在雪下
C.制作生物标本 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南极蔬菜温室解决了新鲜蔬菜供应的难题,温室采用高脚架空、透光结构。读长城站的蔬菜温室景观图,完成8~9题。
8.南极蔬菜温室采用高脚架空设计,主要是为了减少(  )
A.干燥的影响 B.严寒的影响
C.暴雨的影响 D.地震的影响
9.南极蔬菜温室在光照不足时要启动植物生长灯,植物生长灯照明时间最长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读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分布图,完成10~12题。
10.与泰山站和昆仑站相比,长城站和中山站(  )
A.均濒临太平洋 B.纬度相对较低
C.无极昼极夜现象 D.位于南温带
11.下列关于秦岭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面向太平洋扇区 ②是我国目前纬度最高的科学考察站 ③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④位于中山站的西南方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绿色考察”理念贯穿于秦岭站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其中,新能源的使用占比超过了60%,在南极地区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新能源是(  )
A.地热能 B.风能
C.核能 D.氢能
能力提升
(2024·陕西中考)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已进入“航空时代”。科学家可利用机载冰雷达等技术装备,对南极部分地区冰下山脉、湖泊以及深部峡谷进行深入探索。据此完成13~14题。
13.我国南极科学考察进入“航空时代”,主要得益于我国(  )
A.距离南极大陆较近 B.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C.探索南极愿望迫切 D.科学技术快速发展
14.相较于地面科学考察,南极地区航空科学考察的优势不包括(  )
A.减少地面考察对南极生态的影响
B.不受南极严寒、烈风等环境影响
C.可以深入探索地面考察受限区域
D.能够获取高质量的航空科学考察数据
(2024·河南中考)2024年是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在我国发行的极地科学考察纪念币上,呈现有科学考察站位置等极地元素。读我国北极科学考察站位置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结合所学知识推测纪念币上的北极科学考察元素有(  )
①极地考察船 ②冰芯取样场景 ③企鹅 ④极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黄河站位于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17.下列关于保护极地环境,开发极地资源,做法正确的是(  )
A.大量捕捞磷虾
B.禁止人类在极地地区的一切活动
C.人类大量移民到极地地区居住
D.制定对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和协议
思维拓展
18.(选做题)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是开展科学考察和探险的宝地。2019年,我国某探险家拖拽约180千克物资,以越野滑雪的方式成功抵达南极点。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昆仑站的纬度约是        。北半球冬至日昆仑站会出现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2)科学家在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依据大陆漂移说可推测:南极大陆曾经所处的纬度位置较   ,气温较   ,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较   。
(3)列举该探险家需携带的一种防护用品并说出理由。
答案:
课后知能演练
1~3.1.A 2.B 3.A 解析:第1题,极地地区纬度位置高;南极地区以大陆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高原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第2题,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更低、年平均风速更大、年降水量更少。第3题,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导致北极熊和企鹅栖息地面积变少、变小。
4~7.4.D 5.A 6.C 7.D 解析:第4题,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故在黄河站可能看到的景象是北极熊在捕鱼。第5题,黄河站位于北极圈以北,有极昼、极夜及昼夜长短变化的现象,没有阳光直射现象。第6题,7—8月为北极地区的暖季,此时北极地区白昼时间长,气温较高,有利于开展考察活动。第7题,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只能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采冰留作纪念、将生活垃圾深埋在雪下、制作生物标本会破坏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A、B、C三项错误。
8~9.8.B 9.C 解析:第8题,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严寒、干燥、烈风,高脚架空设计离地面较高,可以减小地面降温影响,保持室内温度,减少严寒对蔬菜的影响。第9题,对于南极地区来说,一年中光照最弱的时间是南极地区的寒季,即6、7、8月,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极地区会有极夜现象,植物生长灯照明时间最长。
10~12.10.B 11.A 12.B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与泰山站和昆仑站相比,长城站和中山站离南极点更远,说明长城站和中山站纬度更低。第11题,我国目前纬度最高的科学考察站是昆仑站;秦岭站位于中山站东南方向。第12题,南极地区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有“风库”之称,风能资源丰富,故在南极地区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新能源是风能。
13~14.13.D 14.B 解析:第13题,机载冰雷达等技术装备属于高新技术产品,它的使用主要得益于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第14题,南极地区的气候并不会因为航空科学考察而发生改变,科学考察仍然会受到严寒、烈风等环境影响。
15.B 16.B 17.D
18.答案:(1)80°S(南纬80°) 极昼 (2)低 高 高 (3)特制羽绒服,因为南极地区酷寒,有烈风、暴雪,携带防护物品是为了保暖、防风雪。(答出任意一种防护物品及对应的理由即可)
解析:第(1)题,昆仑站位于南半球,其纬度约为80°S;昆仑站位于南极圈内,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第(2)题,煤是深埋在地下由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现在科学家在南极地区发现煤炭资源,说明南极大陆很久以前在气候温暖的区域,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经过大陆漂移才到现在的位置。第(3)题,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烈风、严寒、干燥;根据气候特点携带合适的防护用品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