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2章 第3节 呼吸作用(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2章 第3节 呼吸作用(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 呼吸作用
课后知能演练
基础巩固
知识点一 呼吸作用的过程
1.夏天,把手伸进收获的小麦堆里,会感到热,原因是(  )
A.夏天的气温过高 B.种子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热量多
C.种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热量 D.种子呼吸作用微弱,产生的热量多
2.将下图所示的两支试管放在温暖的地方静置数小时后,试管甲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乙内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该实验能验证种子萌发时(  )
A.会释放二氧化碳 B.会吸收氧气
C.会释放能量 D.会产生水
3.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乙瓶中的蜡烛燃烧。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 (  )
A.种子萌发消耗氧气
B.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C.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种子萌发产生水
知识点二 呼吸作用的实质
4.下列物质组合,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的是(  )
①水 ②氧气 ③有机物 ④二氧化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细胞呼吸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植物体中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
A.叶绿体 B.导管
C.任何细胞 D.活细胞
知识点三 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6.(2024·黑龙江龙东中考)栽花或种庄稼都要经常松土,目的是(  )
A.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B.抑制叶的蒸腾作用
C.促进叶的光合作用 D.抑制根对水的吸收
能力提升
7.(2024·云南中考改编)下列与生产生活有关的措施,没有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A.储存粮食时保持干燥 B.农田遇到涝害时及时排水
C.储藏蔬菜需适当降低温度 D.种植作物时合理密植
8.同学们在课堂上利用萌发的和煮熟的种子(初始温度相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组
乙组
A.煮熟的种子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B.甲组温度计示数高于乙组
C.甲组蜡烛迅速熄灭,乙组蜡烛继续燃烧
D.实验可证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9.下图表示某植物在25 ℃条件下,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根据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B.同一温度下,光照强度越大,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C.曲线CD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不再增大,是因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停止了
D.光照强度为B时,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等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
10.(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下图是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三套实验装置(甲装置瓶中是萌发的种子;乙装置和丙装置中A瓶内都装有萌发的种子,B瓶内都装有与对应的A瓶等量的煮熟的种子)。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甲装置
乙装置
丙装置
(1)甲装置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放出了        。
(2)乙装置中,A瓶内的温度计示数升高,B瓶内的温度计示数不变。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出    。
(3)丙装置中,A瓶中燃烧的蜡烛立刻熄灭,B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说明A瓶中的    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
思维拓展
11.课外实践活动课上,生物学社团的同学们分成两组,同时开展了对植物呼吸作用的探究。请你一起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一)“探索者”组:选择种子作为实验材料,探究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释放能量。
同学们挑选了1 000粒饱满的黄豆种子,按下图进行操作(两个温度计的初始示数相同),12小时后再次读取两个温度计的示数。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如果每组只用3粒种子可以吗       。为什么           。
(3)你预测12小时后,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组,使瓶内温度升高的热量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分解,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的      内。
(4)小军建议把甲组的种子继续用于                 等实验。
(二)“发现者”组:选择幼苗作为实验材料,探究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发生了物质变化。同学们先培养出一些健壮的小麦幼苗,然后组装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12小时后,打开阀门,按压塑料袋,使其中的气体进入澄清的石灰水(如图2所示)。
同学们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了       。他们选用不透光塑料袋的原因是                    。
答案:
课后知能演练
基础巩固
1.B 2.A 3.A 4.B 5.D 6.A
能力提升
7.D 解析:合理密植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照,利用的是光合作用原理。
8.D 解析:甲组与乙组对照,可证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不能证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9.D 解析:由题图可知,A点没有光照,只能进行呼吸作用,AB段随着光照强度逐渐增强,二氧化碳吸收量增加,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因此,曲线AB段,植物不只进行呼吸作用,还进行光合作用,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曲线AC段,随着光照强度增大,二氧化碳吸收量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大;CD段,随着光照强度增大,二氧化碳吸收量不变,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B项错误。曲线CD段,二氧化碳吸收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此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在进行,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项错误。
10.(1)二氧化碳 
(2)热量 
(3)氧气
解析:(1)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甲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乙装置中A瓶内是萌发的种子。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旺盛,所以,温度计示数升高,说明种子呼吸作用释放热量。(3)丙装置中A瓶内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
思维拓展
11.(一)(1)种子能否进行呼吸作用(种子是否煮熟) 
(2)不可以 偶然因素可能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3)甲 线粒体 
(4)观察种子的结构、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检测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需要氧气(合理即可) 
(二)二氧化碳 用不透光塑料袋遮光,可以排除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合理即可)
解析:(一)(1)甲、乙两组实验除种子能否进行呼吸作用(是否煮熟)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故该实验的变量是种子能否进行呼吸作用。(2)若每组只用3粒种子,偶然因素可能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故不可以每组只用3粒种子。(3)甲瓶中的种子是活的,能进行呼吸作用;乙瓶中的种子已经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预测12小时后,温度明显升高的是甲组。使瓶内温度升高的热量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4)甲组的种子可以继续用于观察种子的结构、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检测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需要氧气等实验。(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了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因此,选用不透光塑料袋,可以排除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