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卷)
八年级生物
(时间 60 分钟 满分 5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15 分)
本部分共 15 个小题,每小题 1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同学们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下列几种生物材料,
其中酵母菌为()
2.蜥蜴比青蛙更适应陆地生活,主要原因不包括()
A.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运动时空气的阻力
B.体表有角质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C.肺更发达,不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D.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起保护作用
3.哺乳动物繁殖过程中后代的存活率最高,其主要原因是()
A.神经系统发达
B.牙齿有分化
C.被毛,恒温
D.胎生,哺乳
4.在制备流感疫苗时,需要先培养流感病毒毒株,可将该病毒培养在()
A.烟草榨出的汁液中
B.土壤浸出液中
C.鸡的胚胎中
D.大肠杆菌中
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某兴趣小组为了对比洗手前后手上细菌和
真菌的数量,进行了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请完成下面小题。
5.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①恒温培养;②接种;③高温灭菌;④配制培养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6.小东用手指在培养基上轻轻按压,这属于细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
A.恒温培养
B.接种
C.灭菌
D.配制培养基
7. 小叶在培养皿上贴了编号,却忘记了每组的操作。根据以下实验结果,你推
测“洗手前”组和“洗手后”组分别是()
A. ①组、②组
B. ③组、②组
c. ③组、①组
D. ②组、③组
8. 蘑菇和蕨菜都可以靠孢子繁殖后代。与蕨菜的细胞相比,蘑菇细胞最大的特
点是没有()
A. 细胞壁
B. 细胞核
C. DNA
D. 叶绿体
9. 1864 年 7 月 14 日,巴斯德在法国科学院报告厅展示了鹅颈瓶实验,如下图.
此实验的结论是,使肉汤腐败的细菌来自()
A. 肉汤本身
B. 鹅颈瓶
C. 外界空气
D. 其他用具
10.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以下四种实验
方案.四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基本相同的甲、乙两组。其中
设计最科学严谨的是()
A.甲组滴加蒸馏水后放在无菌环境中,乙组滴加蒸馏水后放在自然环境中
B.甲组灭菌后滴加蒸馏水后放在无菌环境中,乙组灭菌后滴加蒸馏水后放在自然
环境中
C.甲组灭菌后加蒸馏水后放无菌环境中,乙组灭菌后接种细菌,加蒸馏水后放自
然环境
D. 甲组直接放在无菌环境中,乙组直接放在自然环境中,随时给两组滴加蒸馏水
11. 2022 年 4 月,袁隆平团队培育的“巨型稻”在天津试种,离实现袁隆平院士
的“禾下乘凉梦”又近一步。这种“巨型稻”杂交新品种的培育方法利用了生物
的()
A. 物种多样性
B. 基因多样性
C. 环境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12.制作酸奶的顺序是()
①密封瓶口
②牛奶煮沸后冷却
③常温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④加入适量含乳酸菌的酸奶
⑤将容器清洗干净并煮沸消毒
A. ⑤②④①③
B. ⑤④②①③
C. ④②⑤①③
D. ②④③⑤①
13. 某校通过举行校园植物挂牌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
查阅资料或咨询老师,将植物名称、所属的分类等级以及生活习性等信息写在制
作好的牌子上,挂在植物适当的位置。如图为学生正在认真地给罗汉松挂牌。下
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物种就越少
B.生物的分类等级越高,不同物种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C.罗汉松属于植物界裸子植物门的植物
D.生物分类一般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作为依据
14.花馍是人工做成的各种式样的馒头面点,下列有关花馍制作及食用的叙述,正
确的是()
A 制作花馍的面粉主要来自小麦种子子叶中储藏的营养物质
B.发面时加入的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馒头喧软多孔
C.馒头越嚼越甜是因为唾液中含有蛋白酶
D. 馒头放久了长出的绿“毛”是细菌形成的菌落
15. 在生物实践活动中,小林用菌包培养平菇,并记录了平菇的生长高度(如右
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菌包只为平菇生长提供无机盐
B. 平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 平菇通过孢子进行生殖
D. 温度越高平菇生长越慢
第 II 卷 非选择题(共 35 分)
本部分共 3 个小题,其中 16 题 10 分,17 题 10 分,18 题 15 分,共 35 分。
16.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不同动物的呼吸结构或器官差异很大,但功能都
是最大限度的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请结合下面的图解和有关实验分析回答
问题:
(1)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其保持湿润的目的是
▲ 。
(2)为探究鱼的呼吸特点,某兴趣小组利用 BTB 指示剂(原理:BTB 指示剂遇二氧
化碳会由蓝变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鱼口上方轻轻滴一滴蓝色的 BTB 溶
液。对图示现象的合理解释是,鱼的呼吸器官是 ▲ ,该结构主要由密布毛细
血管的 ▲ 构成。水流从鱼口进入,完成气体交换后,水中的 ▲ (填气体
名称)破少,水最终从 ▲ 流出。BTB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 ▲ 。
(3)青蛙的主要呼吸器官可能是下图中 ▲ ,并且 ▲ 可以辅助呼吸。
(4)上图中能正确表示鸟的呼吸系统的是 ▲ ,鸟肺的功能是 ▲ 。
17.小明同学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微生物作出如图一所示的分类,图二是其
中部分生物的结构图,它们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所学的知识国答问
题:
(1)请将图二中的生物名称对应写在图一中:③是 ▲ ,④是 ▲ 。
(2)在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时,染色后能观察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 ▲
和淀粉粒,因此它属于 ▲ 生物。
(3)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和被称为世纪瘟疫的艾滋病都是由 ▲ 引起的,它的
繁殖过程靠其结构中的 ▲ 指导,并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作为原料,制造出
新的病毒。
(4)细菌的分布非常广泛,与它们的特点有关,请任写两条: ▲ 、 ▲ 。
(5)青霉常常长在橘子皮上,图二中青霉的 B部分能深入橘子内部,叫做 ▲
菌丝:青霉能引起食品腐烂,但也能产生杀死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叫做
▲ 。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
18. 蔬菜经过发酵制成的泡菜,不仅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且味道酸脆可口,深受
人们喜爱。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尝试制作泡菜。
【知识储备】
同学们了解了以下发酵小知识:
(1)泡菜制作原理:制作泡菜应用了 ▲ 技术,泡菜制作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
蔬菜表面的天然菌种——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该菌种细
胞内没有 ▲ 。属于 ▲ (填“细菌”或“真菌/”),而它的生殖方式是 ▲
生殖。
【泡菜的制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分工合作,按照以下流程制作泡菜:
①称取等量新鲜的白菜、萝卜、甘蓝,洗净、切、控干水分后,分别放入三个相
同且洁净的泡菜坛中(如下图)。
②加入适量调料,将质量分数为 6%的食盐水煮沸并冷却后,分成三等份,分别
倒人三个泡菜坛中,直至淹没蔬菜(加入以前泡菜坛中的"母水"能加快发酵速
度) 。
③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以密封坛口。
④将泡菜坛放在阴凉处。
(2)步骤②中,向泡菜坛中加入“母水”(上次制作泡菜后留下的汤水),可提
高泡菜制作效率,原因是 ▲ 。
(3)步骤③中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
【探究泡菜的食用安全】
泡菜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大众喜爱,但是在腌制过程中,会生成致癌物质亚硝酸
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22)》中规定:蔬菜及其
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应不超过 20mg/kg。
(4)同学们其实同时做了两个探究:
①探究用不同蔬菜制成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差异,变量是 ▲ 。
②探究用某种蔬菜(如萝卜)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变量是 ▲ 。为了控制变量,同学们采取的措施有 ▲ (答出一点即可,2
分)。
(5)分析曲线可知,萝卜在腌制 ▲ 。天后食用比较合适,理由是 ▲ (2
分)。
(6)10 天后,某小组泡菜汁水变浑浊,泡菜表面有白色菌落,请帮忙分析制作
泡菜失败可能的原因 ▲ 。(答出一点即可,2分)。
参考答案
1-5 ACDCB 6-10 ACBCD 11-15 BBDCD
16.(1)维持正常呼吸。
(2)鳃,鳃丝,氧气,鳃,由蓝色变为黄色。
(3)甲,皮肤。
(4)丙,进行气体交换。
17.(1)大肠杆菌,噬菌体。
(2)细胞核,真核。
(3)内部遗传物质。
(4)繁殖速度快,形成芽孢。
(5)营养菌丝,抗生素。
18.(1)乳酸菌。
(2)无成形的细胞核。
(3)母水中含有大题乳酸菌,可以加快分解蔬菜中的有机物,产生乳酸,缩短
发酵时间,为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
(4)蔬菜种类,发酵时间,每天定时取样(或“每次取等量样品”)
(5)5,腌制 5天后,萝卜中亚硝酸盐含量降到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