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课件+教案)课件(共26张PPT) 沪科版(2024) 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第二节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课件+教案)课件(共26张PPT) 沪科版(2024) 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平面镜成像
照镜子
认识平面镜
【讲授新课】
舞蹈室用镜子来检查动作
各式各样的铜镜
平静的水面
认识平面镜
漆面地板
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镜子、平静的水面、漆面地板、玻璃
认识平面镜
镜前的真实物体称为“物”
镜中看到的“该物体”叫做“像”
像这样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叫“平面镜”
一、认识平面镜




想一想
1、当你靠近或者远离镜面时,镜中你的像会变大或者变小吗?
2、你到镜的距离和像到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
思考: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吗?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吗?
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的大小
相等
不相等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不相等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方格纸一张、刻度尺、笔
1、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与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这里我们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蜡烛的像,这种方法叫做等效替代法。
把蜡烛放到玻璃板的一侧,从放点燃蜡烛的这一侧观察像,然后用完全相同的未点燃蜡烛放到玻璃板后,不断移动,使得未点燃蜡烛与像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2、实验过程中,我们如何找到像的位置呢?
薄玻璃板
平面镜
代替

使用平面镜成像时,我们无法看见平面镜后面的蜡烛,也就找不到像的位置,所以不用平面镜。而使用薄玻璃板成像时,可以透过薄玻璃板看到后面的蜡烛是否与像完全重合,所以使用薄玻璃板。
进行实验:改变蜡烛的位置,并用笔在方格纸上标示出来。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位置(数出方格纸中的格数),用直线将每次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接,记录表格。
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大小比较
1
2
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同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像的位置,且玻璃板要薄。
②玻璃板放置时应该与桌面垂直,否则像物无法重合。
③用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便于比较像和物大小。
注意事项
当光线经过镜面反射再进入人眼时,由于人有光的直线传播的经验,于是人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进入人眼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焦点S'发出的,S'即为S在平面镜中的像。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s
S'
物理学中,把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
把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眼睛看到的像叫做虚像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这里的S'是实像还是虚像呢?
s
S'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同
3、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1、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你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向平面镜走去时(  )
A.镜中像的位置是不变的
B.镜中像是越来越大的
C.镜中像是大小不变的虚像
D.镜中像与人是等大正立的实像
知识巩固
C
2、“叶落而知秋”意思是通过树上落下的黄叶可以判定秋天到了,当一片树叶从树上坠落到满面春风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虚像,物与像距离变小
B.实像,物和像到湖底的距离相等
C.实像,物与像距离变大
D.虚像,物和像到湖底的距离相等
A
平面镜的应用
各式各样的铜镜
新课学习
舞蹈室用镜子来检查动作
利用多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汇聚到同一位置,从而利用太阳能发电。
塔式太阳能电站
2.进入卖水果的商店你会看到正对大门的整面墙上都镶有平面镜,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让房间更明亮
B.增大房间的空间感
C.使平面镜中的“水果”更美观
D.方便人们选购水果
B
3.物体放在平面镜前,则该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  )
A.实际光线形成的实像
B.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虚像
C.有时成虚像、有时成实像
D.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会聚成的实像
B
4.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一部分,试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先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确定入射点,然后由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做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这个角平分线的垂线即可.如图所示:
课堂小结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
反射面是平面的镜叫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
像和物大小相等
平面镜成虚像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现象《平面镜成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了解平面镜成虚像。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教学重点】
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
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教学方法】
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镜子、玻璃板、蜡烛、方格纸、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个魔术视频“不会熄灭的蜡烛”。
【师】同学们观察视频,我们可以看到视频中有一个玻璃板,玻璃板后面我们可以看见有一个烧杯和一个点燃着的蜡烛,那接下来呢会有人往烧杯中倒水,大家猜猜烧杯中的蜡烛会怎么样呢?
【生】蜡烛会熄灭。
【师】播放视频。视频最后我们发现烧杯中的蜡烛并没有熄灭,这是为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平面镜成像。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平面镜
展示猫照镜子、舞蹈室镜子、各式各样的铜镜的图片,同时拿出一面镜子让同学们看一看
【师】我们生活中有一个非常常见的东西——镜子,其实就是一个平面镜。那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那些类似“镜子”的物体呢?
【生】玻璃、大理石、水面、地板
展示湖面照片、漆面地板照片
【师】那同学们想过没有,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他们的表面都十分光滑平整对吗?在物理上,我们将这些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叫“平面镜”。镜前的真实物体称为“物”,镜中看到的“该物体”叫做“像”。
展示猫照镜子照片、湖面照片让学生分辨其中的物和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师】想一想,当你远离或面镜时,你的像的大小和位置会变化吗?怎么变化呢?
(学生回答问题,给出自己的意见)
【师、生】设计实验
(1)提出问题: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吗?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吗?
(2)猜想假设:像与物的大小相等/不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不相等。
【师】展示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方格纸一张、刻度尺、笔
实验之前先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与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这里我们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蜡烛的像,这种方法叫做等效替代法。
(2)实验过程中,我们如何找到像的位置呢?把蜡烛放到玻璃板的一侧,从放点燃蜡烛的这一侧观察像,然后用完全相同的未点燃蜡烛放到玻璃板后,不断移动,使得未点燃蜡烛与像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问“为什么我们要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呢?
【师】使用平面镜成像时,我们无法看见平面镜后面的蜡烛,也就找不到像的位置,所以不用平面镜。而使用薄玻璃板成像时,可以透过薄玻璃板看到后面的蜡烛是否与像完全重合,所以使用薄玻璃板。
通过此实验可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等效替代法”。
现在我们来探究一下平面镜成像究竟有什么特点?
【实验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进行实验,按照课本P59的3、4、5实验的内容进行。
学生分析有关数据,讨论观察的实验现象,归纳结论。
实验结论:
(课件显示)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可认为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
注意事项:通过刚刚的实验,你们觉得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呢?
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像的位置,且玻璃板要薄。
②玻璃板放置时应该与桌面垂直,否则像物无法重合。
③用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便于比较像和物大小。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展示蜡烛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示意图
【师】问:我们为什么能看见平面镜中的像呢?选出两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师】问: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
分析可知: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发出的。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是虚像。
【师】问:什么是虚像呢?同学们读一下书本P59加油站的内容。
【生】物理学中,把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把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眼睛看到的像叫做虚像
【师】问:这里的S'是实像还是虚像呢?
进行实验,按照课本P59的2实验的内容进行。
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三、总结归纳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与物体是关于镜面对称。
四、知识巩固
1、你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向平面镜走去时( C )
A.镜中像的位置是不变的
B.镜中像是越来越大的
C.镜中像是大小不变的虚像
D.镜中像与人是等大正立的实像
【知识巩固】4、“叶落而知秋”意思是通过树上落下的黄叶可以判定秋天到了,当一片树叶从树上坠落到满面春风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 )
A.虚像,物与像距离变小
B.实像,物和像到湖底的距离相等
C.实像,物与像距离变大
D.虚像,物和像到湖底的距离相等
五、课堂小结
【师生交流】通过这节课,谈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