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新时代的松弛感”导写及范文展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新时代的松弛感”导写及范文展示

资源简介

高考模拟作文“新时代的松弛感”导写及范文展示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松弛感”现在一般指面对压力时不慌张、不焦虑、从容应对、善待自己的心理状态。2024 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中国队 00 后小将出征奥运表现出的“松弛感”引人瞩目。他们面对压力应对自如,以“新时代的松弛感”展现满满的青春自信,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比赛成绩。
同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写作解析
(梳理关系)
材料三句话之间什么关系?
第一句:界定概念“松弛感”。
其本质是一种“面对压力时”的“心理状态”。几个并列修饰词“不慌张”“不焦虑”“从容应对”“善待自己”,可以稍作整理,提炼出两个大方向“从容应对”“善待自己”。
第二、三句:以案例阐释概念。
用青年运动员在奥运会(高水平、高压力竞技)上的表现,具体解说面对压力时“松弛感”的表现(“应对自如”与“满满的青春自信”——其中“应对自如”就是第一句中“从容应对”的同义重复;“自信”是“应对自如”的内在逻辑)与结果(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比赛成绩)。

(厘清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句在“松弛感”前面加上了定语“新时代”。
从材料来看,“新时代的松弛感”并没有改变“松弛感”的内核。“新时代”三个字可以作以下解读:
第一,强调是新一代青年演绎的“松弛感”;
第二,提示“松弛感”成为当前社会话题的特殊语境——新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压力的时代。
第三,就奥运竞技而言,金牌曾是唯一的焦点,然而,随着国家进步和体育文化的普及,人们开始由“唯金牌”向体育精神回归,这是观念变化带来的“新时代的松弛感”——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联想到新时代人们对于竞争的看法与态度;此外,国家为奥运健儿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从训练团队到医疗准备,从运动装备到营养伙食——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联想到新时代国家为青年参与竞争提供了一系列的扶持与保障,这是集体对个人的托举带来的“新时代的松弛感”。总之,我们的议论不能忽略“新时代”这一背景。
(瞄准指令)
1. 限定写作者身份——新时代青年
2. 指明写作范围/要求——要联想(从青年如何面对体育竞技压力到如何面对其他竞争压力)
要体现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思维深度是决定高分的要害)
明确写作重心
就材料而言,本题松弛感“是什么”已经比较明确;那么我们应转而考虑“为什么”和“怎么办”。因为“怎么办”是基于“为什么”提出来的,所以写作的重心是分析“为什么”。
我们不妨用“追问法”来形成本文的构思。所谓“追问,就是追根究底地问,以提出问题为突破口进行思考,可以围绕立意追问原因(内因外因、表层深层)、追问相关社会现实、追问事理、追问解决方案、追问实践效果等,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论证过程。

(教材链接):
用在开头,提示论证层次
● 《六国论》的首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 这一段提出中心论点,论点鲜明且严密,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苏洵是如何做到观点严密的呢?“或曰”句的意义非同凡响。“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显然不是。那不贿赂的国家如何关涉中心论点“弊在赂秦”呢?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观点严丝合缝。并且,此句一出,自然而然将全文分成了两个分论点:贿赂的国家如何败落,不贿赂的国家又如何败亡。至此文章结构脉络也就明晰了。

用在中间,推动论证展开
l 《沁园春·长沙》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将诗歌由上阕的写景推进至下阕对人的赞颂、对同学少年的勉励,推进了诗歌的脉络发展。
l 同样,在《赤壁赋》中苏轼听到客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他正襟危坐而问:“何为其然也?”引出客人愁绪的三大原因,从而有了这次著名的主客问答,成就了苏轼的精神突围。

用在结尾,由事及理,升华思维
l 《种树郭橐驼传》中以“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将种树方法和为官治国的规律相类比。文章的真实意图通过这一问而达成。
l 《石钟山记》中的反问句“事不目见耳闻,而断其有无,可乎?”本就是观点的总结,用反问,更加强调了作者的意图。

就本题而言,我们可以追问:
1. (追问案例原因)为什么中国奥运健儿们能有“松弛感”?内因?外因?
内因:①实力强,有底气;②心态好,正确对待输赢
外因:①团队齐心托举,国家提供保障;②公众在观念上由“唯金牌”转向激扬“体育精神”
2. (追问相关社会现实)为什么青年面对竞争压力无法松弛?本质上是什么?
①实力弱,没有信心——因为不练“内功”,本质是“行动上懒惰”
②心态差,患得患失——因为不能全面认识竞争的意义,本质是“思维上狭隘”

3. (追问解决方案)如何让青年松弛地应对竞争压力?
主要从自身解决,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练“内功” ②提“认识” ③善“借力”(主要针对为什么能有“松弛感”的“外因”)

4. (追问实践效果)如果青年都能以“松弛感”应对高度竞争的新时代,那会如何?
乐于竞争、敢于竞争、享受竞争,个人快速成长,民族持续兴旺。

追问,可以由自己追问,也可以借助对手、质疑者来追问(如《六国论》的“或曰”),使文章的写作具有“对话意识”。
佳作展示
有备而来 尽兴而去
2024巴黎之夏,中国00后健儿与世界近万名高水平运动员同台竞技,他们不仅创下傲人成绩,更以赛场上的“松弛感”引人瞩目。这种应战的姿态,给同为青年的我们以极好的启示,那就是,面对成长中的各种比拼,我们要找到“新时代的松弛感”。
何谓“松弛感”?它不是“夜卧松下风”的慵懒闲适,更不是“虚步蹑太清”的尘俗不关;而是面对竞争压力时从容淡静、善待自己的心理状态。而这种“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品格,谢安临敌对弈有之,守仁江西平叛有之,可以说“松弛感”自古便受人推崇。而今我们重申“松弛感”,并缀以“新时代”三字,既因为竞争是新时代的主旋律,也因为部分青年面对竞争压力,表现出慌张与焦虑。
也许有人要说:“你争我夺,很难不慌。”我们须知“松弛感”首先源自“有备而来”的底气。郑钦文鏖战三小时夺冠背后是惊人的训练量,从体能提升、技术打磨到心理调适,全方位锻造“钢铁之躯”。带领中国艺术体操队打破西方金牌垄断的教练孙丹坦言,她对“小花们”极其苛刻,不仅要确保所有配合“零差错”,还得一帧一帧抠动作,甚至要求头发丝都得有“表情”。同理,正是过硬的业务能力,让外交部欧亚司的青年外交官们能在俄乌冲突爆发时有条不紊地开展撤侨行动;正是十年“死磕”研发,让中车株洲所的青年们在遭遇国外半导体关键技术垄断时自信一笑……
无数事实表明,“松弛感”的底层逻辑是“用实力说话”。而实力淬炼于日复一日的苦干与巧干之中——此非有志者不可想,非有恒者不可成。若惰于练兵而被“全面吊打”,疏于准备而遭“乘虚而入”,“吃不到葡萄”还要宣扬“人生不妨松弛点”,这非但是拙劣的欺人,更是全然的误己。
也许有人还要说:“拼了命也卷不过,怎么办?”这就涉及到“松弛感”的第二要义:善待自己,树立正确的输赢观。我们虽要“火力全开”,但不能“自虐”地追求“必胜”与“常胜”,因为每一个体皆有局限,且事物发展永无止息。故“输赢”不会、也不能是竞争的终极目的。看巴黎奥运会:虽无缘半决赛,但将个人成绩再提0.23秒的女栏新星吴艳妮面带笑容,说这是向国际水平学习的难忘之旅;作为乒乓球混双季军,韩国小将兴奋地张罗冠军中国队和亚军朝鲜队一起自拍,这是高手对决后的惺惺相惜。
是的,突破自我、发现短板、吸取经验、收获友谊……“失”中亦有诸多之“得”!要知道,竞争的意义从不在于取胜对手,以获高人一等的优越;而在于借力对手,成就更高更快更强的自我。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更容易获得一种乐于竞争、勇于竞争甚至尽情享受竞争的“松弛感”。
放眼周遭,新时代“变局”风高浪急,青年想要获得松弛,还须练好看家本领,以“有备而来”信步人生舞台;复盘成长,“高光”与“至暗”光影交错,青年想要走出焦虑,亦得跳脱“成功学”,辨明竞争的真义,方能做到“虽不至”亦“咏而归”。
来,是横戈跃马,十年亮剑;归,是酣战淋漓,从头再越。如此“松弛”的青年才是自己的主人,是家国的希望,是民族复兴路上一道鸢飞鱼跃的壮丽风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