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写作训练:先自我反省,再以礼待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写作训练:先自我反省,再以礼待人

资源简介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训练:先自我反省,再以礼待人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阳虎曾经施暴力于匡地的人民,孔子与阳虎长得很相似。当孔子到了匡地时,匡地的士兵将孔子一行人团团围住。子路见状非常不悦,拿起兵器便要与他们决一死战。然而孔子平心静气,先检点自己有无过失,继而让子路取出琴来,用琴声表达了委婉陈情之意。这一举动,与阳虎完全不同。发怒的匡人见此人彬彬有礼,后经查证得知他是鲁国的大圣人孔子,匡人既惭愧又感动,脱去盔甲,静静地离去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佳作展示
遇事需冷静
在遭到匡地人民围攻时,孔子平心静气,冷静应对,最后和平地解开了误会。若像子路一样,以武力解决问题,不仅误会难以解除,还会两败俱伤。由此可见,遇事需要沉着冷静。
俗话说:"胜不骄,败不馁。"无论是达成目标喜悦时,还是困难来临苦恼时,我们都要做到冷静应对。
取得一定成果时,保持冷静,可以防止马失前蹄。冷静对待成果,不被喜悦冲晕了头脑,是我们脚踏实地,通往成功的阶梯。参与"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们,每一次实验取得一小步阶段性成果后,并未大肆庆祝,而是埋头继续钻研,最终才有了大漠之中升起的蘑菇云。倘若科学家们没有一颗深稳、冷静的心,每取得一点进步都向外界宣扬,想必潜心钻研的成果将不复存在。反观关羽,在得知正面战场取得胜利后,不能冷静思考.自作主张出兵北上,最后惨遭偷袭,一代武圣就此陨落。惟有在取得成果后仍平心静气,冷静看待成功,才能防止"大意失荆州”,一步一步通向更大的成功。
困难来临时,保持冷静,可以助你我披荆斩棘。遇到问题、困难不急不慌,沉着冷静,才是解决问题的法宝。孔子于匡地用琴声化解矛盾,诸葛亮于空城用琴声化险为夷。此二者,都是在面对问题、困难时能够做到冷静的人。因为冷静,孔子才让误会解除;因为冷静,诸葛亮才使魏军退兵。于危难时,冷静是我们的定心丸,做到冷静,沉着思考对策,静心处理问题,不急不慌,不悲不怒,亦可助你我“杀出”困难的重围。
在平淡的生活中,无成功之喜,无失败之悲,我们更应冷静。生活大多是平常的,在平常中我们要耐得住性子,戒骄戒躁,心怀冷静二字,充实对待每一天,成功必将到来。瓦尔迪在三十岁之前,都是混迹于英国业余足球联赛的“小球员”,但他保持冷静.没有被生活磨平棱角,每天刻苦练习.终于在职业生涯暮年登上了英超的赛场。于平淡岁月中坚持内心的平静沉着,终有一天成功会来到。
冷静,不是成功后的不思进取,也不是失败后的佛系躺平,而是沉着应对,不骄傲,不气馁。
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有一颗冷静的心,做好当下,奋发图强,为了将来为祖国做贡献打好基础。时代在召唤.青年需冷静.华鹰在试翼,吾辈当自强。让我们冷静面对发生的一切,向美好的未来迈进!
先自我反省,再以礼待人
至道嘉猷,自我反省是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时闪烁的熠熠灯火,破雾指航;静水流深,以礼待人是纸砚丹青跃然于华彩青年心中的汩汩清泉,涤荡幽暗昏惑。是以,掩卷覃思,依我刍荛之见:先自我反省,再以礼待人,方能行稳致远。
孔子对待匡地的人民的态度,不同于阳虎的实施暴力,也不同于子路的决一死战,而是平心静气地反省自己有无过失再彬彬有礼地表达自己陈情之意。正是这样,才让最后的结局扭转回了好的局面,而没有导致两败俱伤。孔子也得到了应有的尊敬。由是观之,先自我反省再以礼待人的重要性可见于斯。
君曾记,学界巨擘沈从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沈从文其人,正是执笔绘就满天星斗的巨擘,亦是追索于人生之路的赤子。出身于小县城,但心有大志向。大学期间,多次被认为比他学问高的人嘲笑,但沈从文先生并没有急着去反驳对方,同对方争辩,他先是自我反省,即使他当时已是名满天下了,可他还深知自己的能力还需要提升,于是不断学习继续深造,让一江阮水,奔涌着无限的诗意与才情,映照着纤尘不染的明月,展现出现实光色,氤氲着烟火气息,让身处其中的少年越过眼前的成例与观念,为人生之远景而凝眸。而当他再次遇见嘲笑他的人时,他仍是谦卑有礼,这不正是先自我反省再以礼待人的例子吗?
内省在心以礼待人可使百灯旷照千里通明。在乱世风烟坚守自我如木,在历经风雨坎壈中抱拳拳之心——木心。三次流亡,三指尽断,半生流亡,一世蹀躞。在命运的熔炉中被烈火炙烤,却最终以保持自我反省的态度从苦难中走出,抖落了一身的皎洁月光。暮年之际,他热衷于画画,可是他的画作却遭人嘲笑,可他并没有生气,而是潜心学习,礼貌向大师求教,因此暮年名动江关。依凭我见,先自我反省再礼貌待人可见于此。
而在我们生活与学习中,这些例子可见随处。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蔺相如对待廉颇的态度不也是先自我反省再以礼待人吗?因此,吾辈青年也应学习这种精神,方能行稳致远。
不由间,思绪荡至吾辈求学的一径长途,左探是自我反省的春风涤荡,右望是以礼待人的天高云阔。一路穿枝拂叶,且行且吟,终可见那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知礼行礼,行天下矣
孔子在匡地时,因样貌与当地恶霸阳虎相似,被士兵错认而团团围住。孔子用琴声表达委婉之意,用礼节感化了匡人,最终化解了危机。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礼节的重要性,知礼行礼,方可行天下。
知礼行礼,可以保护自身安危。孔子一行人被匡地士兵包围时,若无人阻挡冲动的子路,让他拿起兵器与士兵拼命,最终势必会造成惨重的伤亡,孔子一行人也会因为与对方力量的悬殊而难逃一劫。正是孔子向士兵们展示了自己的彬彬有礼,心平气和,让士兵们发现孔子与阳虎根本上的不同,通过琴声,以礼服人。孔子的礼节护全了一行人的安危,同时让匡人惭愧离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今社会亦是如此,有多少人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发争执,又因双方互不谦让,不知礼节,采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最终酿成大祸而又悔之晚矣。因此,遇事之前不要冲动行事,要保持礼节在先,事情将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知礼行礼,可以获得他人尊重。“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发展凝结出的智慧结晶。一个懂礼貌,行礼节的人,必然会让他人肃然起敬。“礼”不仅是个人的事,它也关系到民族和国家。这一点在中国外交上有着鲜明的展现。中国如今能拥有如此之高的国际地位,掌握如此之高的话语权,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中国的“知礼行礼”。面对世界各国,中国一并用礼貌的外交手段,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赢得了他国的尊重与赞同。即使是面对个别国家不友好的行为,中国依旧坚持礼节在先,让不友好的国家无地自容。同时中国对他国的礼节,也让中国的声誉越来越好,东方大国的形象无法撼动。
知礼行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引领,需要持之以恒的坚守,需要有对自身的控制能力,以及对礼节的重视与态度。只有知礼行礼,才能正个人之身,塑民族之魂,显大国之风。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 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当今社会,我们更要学会如礼行礼,用礼节为明灯,照亮前进之路。让“礼”文化得以传承,让中华文明的智慧继续延伸,知礼行礼,行天下矣!
推孔子之智,赢未来之成
万世师表,鲁国之圣人——孔子,论其行,正直不屈,论其智,聪慧机智,而其成功的来源正来自于他的无数聪慧的集合。学习、推广孔子之智,赢未来之成功。
孔子智,遇险而显其静。到匡地,被围之时,孔子平心静气,不失儒雅,冷静想其对策,确保自身无事后,实施下一步想法,尽显伟人之智。遇事不慌,是成功人专属的松弛感,只有遇难保持冷静才有生的可能。中国机长遇事故时广播中的播报声音与平常无异,冷静思考对策,让飞机重驾于蓝空之中;中国神医在无数病人处于危亡之时,妙手回春,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的最后一丝金线;边疆战士在边境偶遇突发情况,修正队形,头脑清醒,最终保下祖国母亲万寿无疆……都说这是无法控制的生理上肾上腺素飙升,而强大的人在此刻更能冷静处理。
孔子智,遇险而显其慧。冷静过后拨琴代替拔刀是常人无法做出的,与其刀剑相挥,不如以最智慧,最快,最安全的方式解决问题。做事不能光靠硬力气,无头苍蝇只会在黑暗中空飞,做题讲究技巧,作战讲究策略,这是成功人的能力。怎么解决不是难题,怎么消耗最小的解决问题才是大智慧,又或是说保有情商才是最重要的。退一步,各自礼让三寸,海阔天空,委婉表达,尽显其智。古有向君主劝谏的朝廷大臣,今有向老板提意见却不让老板生气的职场达人,既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又避免了两人白红脸的怒斥相争,两全其美,又见其智慧的重要性。
孔子智,遇险而显其礼。儒家讲求礼,从而运用至今。彬彬有礼后,士兵脱去盔甲离开。往往在最危险的时候越应该守礼,不能做一个粗鲁的人。遇到误会,先拍桌愤起的人往往无法成功,被人抓住漏点;而有智之人,往往礼伴其身,显其礼度。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文明上下五千年,在国际上也凸显礼仪的绅士。作为神秘的东方儒雅的老者,怎能如孩童一般一激就怒?国际纠纷中,外交官有理有据回应,无论如何结束后都握手回礼,是强者的大度。宰相肚里能撑船,先礼后兵,在困境之中依旧以礼相待是都属中国的大度。礼节,对此对方也会给予相应的尊重从而获得成功。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传承发扬孔子之大智慧,平心静气,高洁儒雅,以礼待人,做到遇难不慌,冷静以待才能做事成功。
推孔子之智,显人生之成功,民族之富强,未来之成功,保有大智慧,通向铺满花路之未来。
以行归礼,方处事世之道
昔日孔子遭受误会,而以行为归附于礼仪,沉着应对,成功解除误会后安全离开。推究其根本,皆以礼仪之功。故曰,将行为归附于礼仪,是人生的大智慧,方为处世之道。
以思考归附礼仪,故能沉静安详。当孔子被匡地士兵包围之时,并未像子路一般鲁莽行事,而是首先考虑自己行为是否合乎礼仪,于自身处反思,源问题之根本。当明确问题并非出于自身,才从容不迫采取下一步措施。以思考归附礼仪,重视礼仪,方能处变不惊,处世安详。君不见,曹刿随鲁庄公指挥同齐师交战,与庄公的焦急慌乱相反,曹刿观察细致入微,冷静分析战场局势,使军队以一鼓作气之势战胜齐军。君又见,邹忌若非以思附礼,客观地审视自我,又何以明晓亲疏远近之理,以讽谏齐威王,换来齐国内政修明,至“虽欲言而无可谏者”的良好态势。以上所述,惟以思考附于礼仪才能做到理性客观,处事安静祥和。
以行动归附礼仪,故万事相协、融洽。孔子让子路取出琴来,而后以悠扬琴声表达委婉陈情之意,匡人因此平复下来,才正确地审视原委,最终悄然离去。试问,若非孔子以礼乐为匡人留有平复心绪与理智思考的空间,他们又怎能明了孔子并非阳虎的事实?孔子一行人又怎能轻易于士卒的围困之中轻易脱身?正是孔子以身行礼才促使局面缓和,万事和谐融洽。"最美书记孟二梅带领社区居民救助近千名滞留乘客,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让礼仪之风吹入每个人的内心,滋润人们的心田。一句话驱散冷雨,一握手温暖人心:我们赞美每一个以行动归附礼仪的瞬间,我们赞扬每一个在平淡生活之中保持礼仪本色,以行为归附礼仪的人。以身践行礼,以礼相待人,故万事和乐美好。
若舍礼待人,便不得长久。孔子行礼至万事相协,可反观匡人与子路却并未践行以行附礼,前者不问青红皂白而围困他人,后者鲁莽急躁而一心反抗,若不加以纠正,必然会招致祸患而最终无路可走。人不行礼而举步维艰,国不重礼于是衰亡破败,民族不尊礼而后分裂消亡;世界不依礼便无所谓“文明”。不以行归礼,便无法处事合美,必定步步维艰。
昔日孔子以礼脱身困境,我辈亦可践行礼之道,以行为归附礼仪,以处世之大智慧在人生道路上行稳致远。
贤德之树长青 友善之情长存
孔子因被匡地的士兵认错成曾伤害他们的人而被阻挡其前行,他不恼不怒而是平静处理,最终和解。不难看出,拥有贤德之心可以收获友善之情。
如何拥有一颗贤德之心?愚以为,拥有贤德之心要具备以下三种能力。
首先,以和待人,遇到危机冷静处理。被困之时,子路和孔子形成鲜明对比,一人舞刀弄枪,誓要决一死战;一人平心静气,抚琴言志。在生活中,强硬态度不是解决问题的通法,以柔克刚才是抚平心绪的良药。于个人,冷静使得头脑清明,冲动使得目盲耳聋;于社会,冷静使得井然有序,冲动使得暴乱四起;于国家,冷静使得国泰民安,冲动使得战火纷飞。作为诞生于礼仪之邦的新时代青少年,我们应当学习古人这种待人对事之道,争做贤德之人,才能在成长之路上行稳致远。
其次,及时反思,及时改正。面对他人的责难,孔子没有第一时间辩解,反而先检省自己有无过失。这种精神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极为可贵。如今,无数青年缺乏反思精神,犯错推咎于人,不顺迁怒于人。成为一个个“怨妇”,只能在怨天尤人中推卸责任,从不反思自身过错,最终变为活在自己世界里的“皇帝”。假如我们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世界就会少了许多战争和摩擦;社会就会少了许多矛盾和偏见;人们就会少了许多冲突和争吵。吾侪青年必须时常反省自身,减少彼此间的冲突,争做贤德之人,齐心协力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最后,待人友善。古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阳虎却施暴于匡地的人民,可见其思想之落后。反观孔子,以琴表志,委婉陈情,深得民心。刘备三顾茅庐,言辞恳切,换得孔明毕生追随;小白不计前嫌,重用管仲,带来国家一片光明。当我们递出友善的橄榄枝,友善便自然地来到我们身边。当下,却有很多人待人冷漠,处事带有一股暴戾之气。这不仅会降低人与人之间的温度,还将使社会变成没有人情的冰冷载体。吾侪青年当用热烈的友善之情融化坚冰,追寻贤德之道,共筑国家发展的未来。
拥有以上三点能力,吾侪青年就将拥有一颗贤德之心,以应对世界万难。
时代风云变幻,而古老的精神永不褪色。贤德之树常青,友善之情长存。我们应以贤德为舟,以他人善意为棹,度过人生成长之海,最后到达理想彼岸。
以君子风度化天下之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现实生活中,被误会时,有几人能如孔子一般平心静气,彬彬有礼?我认为,吾辈青年应学习孔子遇事彬彬有礼的君子风度,以此化解矛盾。
孔子之君子风度,在于其冷静面对问题。面对匡地士兵的误解,子路非常不悦,拿起兵器便要决一死战。反观孔子,他平心静气,头脑冷静,仍能够有条有理地分析当前处境,处理突发的纷争,在日常生活中,若无孔子之风度,轻易“怒发冲冠”或自乱阵脚,又怎能完美解决问题呢?君不见,传奇机长刘传健危急关头,不慌不忙,冷静操作,才挽救了全机乘客。君不见,康辉接到临时稿件时,并未惊慌失措,而是静下心熟读,才完美应对了突发事件。孔子遇事冷静处理,平心静气的君子风度,也是吾辈青年的“必修课”。试想,若无此风度,在日常生活中怎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日后在时代的浪潮中,怎能稳立潮头之上,写好时代答卷。
孔子之君子风度,在于其积极反省自身。孟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省自身而不是遇事第一时间推卸责任是一种担当。被匡人误会后,孔子的第一反应是检点自身有无过失,而不是反驳,维护自身的利益,这种反省并非是对自己的不信任,而是放低姿态的谦虚。连鲁国的大圣人孔子都能时刻自省,平凡的我们又有何理由不检点自身过失呢?在浮躁的现代社会,“自省”是一剂良药,它使我们不断优化自身,在面对顺境时,冷静下来,再接再厉,在面对困境时,吸取经验,越挫越勇。
孔子之君子风度,在于其彬彬有礼,以柔克刚,面对冷冰冰的盔甲和刀剑,子路选择以暴制暴,而孔子却选择用委婉陈情的琴声卸去愤怒的匡人的心防,这一举动取得了成效,匡人既惭愧又感动,脱去盔甲,静静地离去了。孔子真正做到了“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度,感化天下之民,在他们心中种下和谐的种子,这种扎根于中华文明血脉中的和谐的态度,至今也是一张亮丽的名片。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加剧的今天,中国坚持和而不同,以对话解决争端,与实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他国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正在成为“一股清流”。我们也相信,这种态度会感化天下黎民百姓,将和平与发展的口号传遍全球每个角落。
愿吾辈青年传承弘扬孔子之君子风度,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彬彬有礼,方可服人
孔子被错认,却并不恼怒,以守礼之行还自己清白,是当代青年学习的榜样。身处礼仪之邦,吾辈青年应以彬彬有礼之行传承中华美德,方可以理服人。
以平心静气之心播撒礼仪之种。君不见,曾晳听到孔子问话,平心静气,舍瑟而作之后回答,此为彬彬有礼之行;君不见,朱冲被污蔑偷了一个人的牛,仍平心静气,将自己的牛送给那人,最终证实自身清白,此为彬彬有礼之行;君不见,颜回向孔子提问,多次不得回应,仍平心静气,将自己的牛送给那人,最终证实自身清白,此为彬彬有礼之行;君不见,颜回向孔子提问,多次不得回应,仍平心静气,侍立孔子身旁,终解开疑惑,此亦为彬彬有礼之行。平心静气之心如一盏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平心静气之心如一把利剑,斩断冲动易怒之荆棘;平心静气如一汪清泉,涤荡我们急躁的灵魂。吾辈青年亦应持平心静气之心,面对他人的误解之时不急不躁,方能做到彬彬有礼,以礼服人。
以反省自身之思呵护礼仪之花。且看,晏子受到越石甫指责后,反省自身,认识到自己没有守礼,更加注重礼仪;且听,曾子一天之内多次反省自己,方使自身做到“克己服礼”,为人称道;且思,唐太宗以人为鉴,注重反省自身,以身作则,成就礼仪之邦。若无反省自身之思,何来晏子与越石甫交往传为佳话?若无反省自身之思,何来曾子彬彬有礼,被尊为圣贤?若无反省自身之思,何来唐太宗明礼守礼,礼仪之邦传扬天下?吾辈青年亦应常怀反省自身之思,时刻反省自己有哪些地方犯下无礼之过,方能笃行彬彬有礼之路,以礼明志。
以委婉陈情之举培育礼仪之实。忆往昔,面对客人的贿赂,羊续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将客人所送鲜鱼悬于屋檐,待客人再来时一并归还,以委婉之举既遵守礼仪,又维护清廉;看今朝,面对外国记者的尖锐提问,周总理以语言艺术巧妙应对,以委婉之举既恪守礼仪,又保护国家安全。反观当下,多少人不懂得委婉陈情,以心直口快为由,出口伤人,蛮横无理?多少人不懂得委婉陈情,拒绝他人之时不符礼仪,疏远了与他人的关系?委婉陈情之举可使人方便达到目的;委婉陈情之举可使人做到彬彬有礼。吾辈青年亦应学习委婉陈情之举,方可做到以理服人,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
我国自古以来即为礼仪之邦,吾辈中国青年更亦以平心静气之心,反省自身之思,委婉陈情之举,传承中华民族礼仪文化,方可做到彬彬有礼,以礼服人!
于突发事件,见人品心性
于古之不发达社会,曾有一故事而言。匡人将形似对人民施暴的阳虎的孔子误认并围住。子路反应激烈将与之战;孔子则冷静面对并解除误会;匡人经查证并表愧疚。由此可见,于突发事件中见人品心性。
于突发事件中拒子路之鲁莽激进。于医院急诊中突发加塞抢救,我们应拒子路鲁莽激进避免医闹;于日常生活中不明被人误解,我们应拒子路鲁莽激进避免口角;于学习钻研中突遇不解的题目,我们应拒子路鲁莽激进避免空白。由此可见子路之鲁莽激进的人品心性,如冰冷的炮弹在突发事件的导火线中爆发;如巨大的石头在突发事件的投掷中汹涌;如韧劲的野草在突发事件的润泽下疯长。而于我辈青年,我期待我们能从子路面对突发事件对孔子的维护中习得血性意气;于突发事件中习得其勇敢果断,摒其鲁莽激进,习其血性勇敢。
于突发事件中习孔子之沉着冷静。于家中做饭时突发溅油冒火,我们应习孔子沉着冷静拿盖盖灭;于校园霸凌时突发伤害凌辱,我们应习孔子沉着冷静报警求助;于网络信息中突发新闻轶事,我们应习孔子沉着冷静辨理分析。由此可见习孔子之沉着冷静,于危乱中稳阵脚;于无措中定心性;于混杂中辨是非。而于吾辈青年更应在突发事件中,保持孔子之沉着冷静人品心性,于学习中沉着研究效孔子之心性;于突发中冷静分析效孔子之人品;于误解中沉着冷静效孔子以证其名。
于突发事件中辨匡人之处事方法。匡人无问无查将孔子围住,看似是对百姓安危的保护,实则是对孔子的无意冒犯;看似是为百姓伸张正义,实则是不辨是非的处事方法。再观此为,其对百姓而言是以保卫安定之处事方法;其对孔子而言则是无礼误解之处事方法;其对子路而言更有至于大动干戈的影响,而纵观匡人前后的做法,吾辈青年更应先了解人物身份背景,再对其进行下一步处理;应避免此等不辨是非之举;应习其知是误解后的查证愧疚加以学习。因此,于突发事件中,明辨匡人之处事方法,习其人品心性于为人有礼,为民有安。
于青年成长之路,修其人品心性于途,面对突发事件时,以孔子之冷静有礼为榜样标杆;以子路之鲁莽激进为反面教习;以匡人之为民安定为正,不做调查为反。以史为镜,修己身,铸己性,以成有品有性之青年。
品质德行 不言自现
正是因阳虎曾残暴人民,才激起民愤;正是因孔子心平气和,才免于激战;正是因孔子身行端正,委婉表达才平息民愤。可见,品质德行,不言自现。
杜绝阳虎暴力行为,共创和谐安全社会。你看,有多少人像阳虎一样暴力行事,扰乱社会秩序,判处监束拘禁;你看,有多少人像阳虎一样性情暴躁,路堵则怒,方污言秽语,破文明社会。但是,当杜绝了阳虎之暴力行事,社会便少了伤害之事,多了友善之事;当杜绝阳虎之暴力行事,社会便没有口无遮拦之人,而是人人彬彬有礼,社会无为而治。诚哉斯言,建设文明和谐校园为我们青年所应担负的责任,因此在校园中遇到排队,应杜绝阳虎之暴力事件,耐心等待,创秩序校园;当内心不顺,应杜绝阳虎之暴躁性情,规范用语,创文明校园;当有矛盾冲突时,应杜绝阳虎之暴力行事,耐心解决,创安全校园。
学习孔子自省自检,规范自身品行德操。孔子遇匡人,却因误会而产生矛盾,孔子并没有妄下定论,而是自我检点;孔子并没有急于辩解,而是自我反省;孔子并没有拿起武器,决一死战,而是反省自身过失。这种自省自检,似清风将孔圣人形象传播扩散;似阳光将孔圣人形象映射得熠熠生辉;似潺潺溪水将孔圣人形象流向人们心间。我们高中生也亦如此,当遇到老师批评时,不应急于辩解“我没有”,而应似孔子自我检点并及时承认错误;当遇到父母责备,不应盲目冲撞,而应是似孔子自省并及时改正。
切忌子路鲁莽冲撞,心平气和创美好人生。君可见,有多少人似子路般冲撞,与人发生口角而冲动伤人,毁己前程;君可见,有多少人似子路般鲁莽,因小事而激发大矛盾,误己前程。冲动鲁莽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切记小心谨慎,而非明知故犯;冲动鲁莽是为人路上的拦路虎,应理智避让,而非横冲直撞不计后果。对于我们高中生,应杜绝子路鲁莽冲撞,以安全解决事端,创美好人生;与人发生争吵,杜绝子路冲动鲁莽,心平气和化解矛盾;当与同学发生冲突,不应似子路上纲上线,应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漫步于人生路的我们,正是需要杜绝阳虎暴力行动以创和谐社会;正是需要学习孔子自省自检以成自身模范;正是需要减少子路鲁莽冲撞以铸光明前程。
平心静气,“和”为大义
《论语》中有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显然,孔子是君子的典范。在面对匡地人民的误解时,他平心静气,委婉陈情,最终令匡人静静离去。因此我们应当学习孔子这种沉着冷静、和平有礼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这样往往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董卿曾在点评中说:“枪响之后没有赢家。”昔日阳虎施暴力于匡人,而后匡人便怀恨在心,以致见到与之长相类似的孔子时要围住报仇,可见暴力手段只会在人们心中埋下愤怒的火种。即使当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爆发,也会在导火索的加持下迸发出无穷的力量。试想那时若依子路之见,与匡人决一死战,又会死伤多少人,又会在多少人的心中埋下悲愤复仇的祸根呢?子路固然勇敢,但并不睿智。“大丈夫能屈能伸”,应在审时度势下选择最有利于双方的解决方案。
沉着冷静地解决问题不是懦弱,不是畏惧,而是在洞察是非、悲悯众生之下所做的理性抉择。而孔子面对匡人威胁时能平心静气的底气,来自于他检查自己的过失后,发现自己不曾有负于匡人,他的“无过”给予他坦然面对事情的果敢。古有诸葛亮被三顾茅庐请出山,面对刘备手下质疑时,凭借三分天下、平定巴蜀之功堵住悠悠之口;今有王菲面对媒体和网民铺天盖地的流言而保持缄默,“漫天的是非,做我的真理”。这不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份自信,一份相信自身能力、坚信自己人格的表现。
这种气度亦是华夏大地的文化基因。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和平解决问题的思维流淌在血液里,所以会有“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等俗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和谐有礼,遇到问题我们期待和平解决。国与国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便制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外交方针和策略,再到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乃至当今世界局部地区战火纷争,我国仍在极力谋求和平解决问题,互利合作发展的环境。这和平发展的几十年来之不易,得益于国家领导人沉着冷静解决矛盾的明智,得益于炎黄子孙千百年来希冀和平、渴望富强的决心,希望有一天那些觊觎中国腾飞的国家也如“匡人”般“惭愧又感动……静静离去。”
若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为之奋斗。我们拒绝暴力解决问题,但要具备暴力解决的能力,方能为和谐相处“撑腰”。愿我们都会有如孔子般沉着解决问题的底气与格局,用实力代替暴力,征服别人,也证明自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