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七年级
地理试卷(湘教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人口密度能够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分析一个大洲、地区人口密度往往要从自然环境和历史、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入手。图为世界局部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1.图中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其原因正确的是( )
A.气候温和,水旱灾害少 B.科技先进,发达国家多
C.历史悠久,农业基础好 D.经济发达,跨洲移民多
2.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会产生相应的人口问题。下列选项与图内容相符合的是( )
A.①就业困难 ②鼓励生育 B.①资源短缺 ②控制人口数量
C.①住房紧张 ②鼓励生育 D.①兵源不足 ②控制人口数量
陕北某村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具有典型的黄土景观和地域特色,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曾经的饮水井现已成为该村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图1为该村局部景观速写图,图2为该村景区及周边地区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3.该村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是( )
A.窑洞 B.土楼 C.吊脚楼 D.蒙古包
4.饮水井位于该景区(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5.图中虚线①表示( )
A.山脊 B.山峰 C.沟谷 D.陡崖
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位于三省交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该镇西部,三省人民共居一条街道,街心建有“三省石”。如图为荆紫关镇位置示意图及“三省石”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图示“三省石”背面所刻汉字是( )
A.晋 B.甘 C.秦 D.鲁
7.荆紫关镇曾是丹江水运的重要码头。在丹江行船时,从上游顺流而下,有“三日过五县”之称,主要原因是该河段( )
A.水量稳定 B.汛期较短 C.结冰期长 D.流速较快
8.关于荆紫关镇的开发建议,合理的是( )
A.积极建设石化工业园 B.拆除传统街区改建楼房
C.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D.保护古镇历史文化风貌
雨燕是北京地区典型的夏候鸟,为更好地研究、保护雨燕,科研人员绘制了“2014-2015年北京雨燕迁徙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北京雨燕7-11月迁徙出发地甲所在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10.乙地居民发现北京雨燕在图示建筑附近活动,该建筑风格与哪种宗教建筑风格一致(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11.雨燕的越冬地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明在学习了天气知识后,非常关心天气变化。下面是小明看到的某日中国局部地区天气预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日图中四城市的天气状况是( )
A.哈尔滨霾 B.北京最高气温12℃ C.武汉阴 D.广州空气质量最差
13.从图中小明无法直接获取四城市的( )
A.风向风力 B.气候特点 C.冷热变化 D.阴晴状况
14.该日四城市人们的活动与当地天气状况相适应的是( )
A.哈尔滨居民室外晾晒 B.北京工人高空作业
C.武汉学生室外研学 D.广州市民郊外爬山
2024年5月,某地理爱好者先到达莫斯科,再飞抵摩尔曼斯克,乘坐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从摩尔曼斯克前往北极考察。下图示意此次北极考察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地理爱好者到达莫斯科当天,当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长夜短 B.极夜 C.昼夜等长 D.极昼
16.从摩尔曼斯克前往北极点,该船行进的大致方向是( )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17.从北极点返回摩尔曼斯克的整个过程中,该地理爱好者观测到地理事象的变化趋势是( )
A.风沙不断增大 B.岛屿不断减少 C.冰层不断增厚 D.气温不断升高
某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处人工水塘。干季时,每天都有大量野生动物前来饮水,摄影师前往拍摄。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某自然保护区某日不同时段的气温与可拍摄到的动物
时段(时) 气温(℃) 野生动物
0~6 21~27 花豹、狮子
6~12 21~40 珍珠鸡、斑马
12~16 40~43 斑马、狒狒
16~22 28~40 黑斑羚、狮子
22~24 27~28 长颈鹿、大象
18.当日6~12时和12~16时都能拍摄到的动物是( )
A.狮子 B.斑马 C.黑斑羚 D.珍珠鸡
19.当日最低气温大致在( )
A.6时 B.12时 C.14时 D.16时
20.当日此地气温日较差为( )
A.21℃ B.22℃ C.32℃ D.43℃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科研成果,为我国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本次科考途经图为所示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科考船途经的甲海峡是( )
A.白令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台湾海峡 D.土耳其海峡
22.甲海峡沟通的海洋是( )
A.北冰洋、大西洋 B.北冰洋、太平洋 C.大西洋、太平洋 D.印度洋、太平洋
23.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进而减缓全球变暖的有( )
①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②用柴草做生活燃料 ③大规模发展重工业 ④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尼日尔和贝宁是非洲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修建的尼贝管道(起于尼日尔阿加德姆油区,止于贝宁赛美港),是推动中非能源合作的重要工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施工人员在该管道修建过程中可能看到( )
A.当地居民多为混血种人 B.连绵起伏的冰川雪山
C.生长旺盛的热带雨林 D.成群的考拉在沙漠里跳跃
25.中国和尼日尔、贝宁之间的合作属于( )
A.南北对话 B.南南合作 C.南北合作 D.申根协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26题9分,27题7分,28题10分,29题9分,共35分)
26.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5)题每空1分,(6)题2分,共9分)
(1)图中A山峰与B山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_米。
(2)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3)图中河流E的大致流向是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4)通过测量,乙地气温是9.8℃,此刻甲地气温约是_____________℃。
(5)甲丙两地图上距离约是1.5厘米,则甲丙两地实地距离约是_____________米。
(6)从乙点和丁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①和②爬到A山峰,大多数人选择路线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7.长春市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以“探究节气,相约冬至”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图1为地球公转演示图,图2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探究报告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7分)
图1 图2
学习主题:探究节气,相约冬至
“寻找冬至”
【演示】
(1)在桌面上固定光源,将地球仪围绕光源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动。地球公转的方向为_____________。
【查找】
(2)冬至位于大雪和_____________之间,与这两个节气最为接近。冬至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_____________。
“诗意冬至”
【搜集】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文来。”——《小至》唐 杜甫
(3)冬至日的日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了冬至,太阳直射点逐渐向_____________(方位)移动。
(4)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传统民居墙体厚度较_____________,窗户较小,利于防寒保暖。
2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5)题每空1分,(6)题2分,共10分)
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今天,我们就追随麦哲伦船队的足迹来认识世界。下图为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1)1519年9月,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A_____________洲的南端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继续西航,渡过_____________洋,绕过_____________B洲南端的好望角,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
(2)麦哲伦船队航行的总方向是自_____________(选填“东”或“北”)向_____________(选填“西”或“南”)。
(3)当麦哲伦船队航行至C点时,此时他们所在的纬线长度是_____________。
(4)为了改善航运条件,缩短交通运输的时间和距离,人们在D处开凿了_____________,大大缩短了两洋间的航程。
(5)当麦哲伦船队到达B洲南部时,看到当地居民的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根据船员描述的体质特征,判断当地居民是_____________种人。
(6)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后来经过科学精密测量,地球真实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特征2分,其他每空1分,共9分)
气候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气候对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也逐渐与周围的气候环境建立了良好的共存关系。
(1)从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亚洲最南是_____________气候,最北是_____________气候,亚洲南北两侧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地和乙地都被北回归线穿过,但景观却有很大差异。甲地称为“回归沙漠上的绿洲”,甲地是_____________气候,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蜂巢屋”是丙地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当地人就地取材,用泥土筑起仿巨型山坟的土塔,一般由3至4座塔相连,主要用泥土混合茅草、麦穗等材料盖成,塔的尖状屋顶利于排水,“墙厚窗小”,使室内保持恒温。站在屋内仰望仿佛置身于蜂窝中。由此推测“蜂巢屋”最可能出现在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区内,土塔的“墙厚窗小”结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小明收集到的亚欧大陆地区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示意图,产生墙壁厚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的差异 B.宗教的差异 C.气温的差异 D.降水的差异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七年级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湘教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C 2.B 3.A 4.B 5.C 6.C 7.D 8.D 9.A 10.C 11.D 12.B 13.B 14.C 15.A 16.D 17.D 18.B 19.A 20.B 21.A 22.B 23.C 24.C 25.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26题9分,27题7分,28题10分,29题9分,共35分)
26.(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
(1)68 (2)陡崖 山谷 (3)自南向北 指向标 (4)8 (5)3000
(6)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爬山容易些。(2分)
27.(每空1分,共7分)
(1)自西向东 (2)小寒 南回归线
(3)12月22日前后 昼最短,夜最长(或昼短夜长) 北 (4)厚
28.(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南美 印度 非 (2)东 西 (3)4万千米(或8万里) (4)巴拿马运河
(5)黑 (6)两极稍扁,赤道略鼓(2分)
29.(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
(1)热带雨林 寒带 纬度
(2)亚热带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分)
(3)地中海气候 使室内保持恒温或抵御高温
(4)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