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班级 姓名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了解现代汽车工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运造船业的发展状况,认识20世纪以来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重要意义。史料实证:了解世界航空业的发展、中国的飞机制造及航空业发展历程。家国情怀:了解现代交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建设的巨大成就。课程标准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中外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到现代各国的交通运输是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2.阅读史料分析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交通运输巨大成就的原因条件。3.归纳出现代交通新变化引起的社会生活影响知识导航一、陆海空交通的发展陆上 交通 的发 展 汽车工 业的发 展 世界 ①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是世界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 量产车,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汽车逐步成为 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 ②汽车的设计越来越科学化、人性化和精细化。汽车逐步成为现代 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 的支柱产业之一。高速公 路的发 展 世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高速公路出现;二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 展中国 ①1988年,中国大陆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 ②到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利与弊 利:提高行车速度、增强通行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交通事故、 节约土地资源等; 弊:造价昂贵、影响环境、工期较长、事故严重、运力局限等高速铁 路 世界 ①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 运营高铁。②后来,许多国家都修建了高铁中国 ①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②到2020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③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④2014年,中国在海外承建第一条高铁——伊安高铁二期建成通车20世纪 新特点 ①发展迅速、专业化、规模化、高速化、人性化;②由一国发明到各国迅速普 及;③中国起步晚、发展快,现居世界前列海上 交通 的发 展 世界航 运业 航运技术 提高 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船舶制造 进步 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海底隧道 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 铁路隧道中国航 运业 1978年前,中国造船业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1982年,中国首次建造并交付 了出口船舶;2018年,中国造船完工量的90%用于出口;2020年,国际市场份 额超过40%航空 的发 展 世界航 空 飞机时代 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 机时代开始第一条空 中航线 1914年,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开通欧洲国际 航班 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飞机技术 20世纪上半期,飞机的材质由布质和木质转变为金属,活塞式螺旋 桨飞机为喷气式飞机所代替,技术进步让飞机提升了速度、载量和 航距空中通道 20世纪70年代开始,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空中通道把 人类带入前所未有的快捷时代中国航 空 表现 ①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 股份公司,开通中苏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 ②2019年,中国民用航空迅速发展,中国民用航空共有机场238个, 飞机3818架,定期航线5521条1980年前 体制特点 从1949年到1979年的30年间,民航领导体制变动频繁。民航总体 上是一个军队领导为主、政企合一、半军事化的行业,基本实行军 事供给制大兴国际 机场意义 它是我国航空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是我国现代化的立体交通体系 的典范,在机场内部实现了公路、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城际铁路 等不同运输方式的立体换乘、无缝衔接,在外部配套建设了五纵两 横的交通网络二、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人流和物流时间缩短, 把世界成为“地球村” 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的物流业,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 资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了“地球村”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城 市经济繁荣、人口增长 及市区面积扩大 城市区的人口与资源,沿着交通路线的轴线向四周辐射扩展,从而形成了 分工明显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教育区和休闲区等,使城市居民的 工作与生活更为便捷。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严格细分的交通工具时刻表,让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时间制度的确立以及住宅区与工作区的分离,促使人们在每天近似时 段集中乘坐公共交通,导致出现成群出行、交通拥堵等现象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三、现代交通对社会发展的全面影响积极 影响 效率 人流和物流时间得以大幅度缩短,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生活效率联系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影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全球各地人们的命运更加息息 相关生活 使人们生活便利快捷,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重大变化,对时间的精准度和生活品质的 要求提高科技 加快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交流,促进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工农 代化 对农业生产和区位影响很大,推动农业走向区域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加快向 现代农业过渡进一步影响工业布局,使工厂进一步摆脱对燃料、原料、市场的依赖,分工布局更加 完善、合理,工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城市 加快人口流动和公共交通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文化 加快了人口流动,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和交融布局 促进国家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同时在对外开放、对外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消极 影响 交通拥堵、航班延误等造成经济损失、时间浪费和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加重,破坏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习题巩固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下列材料所示相关成就是( )①1958年5月,毛泽东在中南海观看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小轿车——“东风”牌小轿车 ②1960年,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下水A.我国在两极格局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成果B.我国交通事业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果C.“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激发广大人民自主创新的见证D.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结出的硕果2.现代汽车工业是从哪个国家率先起步的(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3.19世纪90年代,美国知名记者拉尔夫这样描述电车:“以极快的速度呼啸而过,因此人们可以放心地将房子建在离他们的商店或办公室五六英里远的地方,那里配有独立的花园,可以享有宽敞的空间。”据此可知,电车( )A.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减少了市政服务费用D.消除了交通拥堵现象4.济青高铁建成运营后,构成了连接济南、青岛间多个中心城市和通达沿海的烟台、威海、日照等中心城市的快速客运主通道,逐步形成省内的2小时交通圈。这表明(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B.经济版图彻底突破了地域界限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D.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5.1949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9年,我国出境游超过1.55亿人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 )A.国际环境的改善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C.高速铁路发展迅速D.人民文化水平提高6.邮票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如图邮票纪念的是1958年11月27日,中国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下水。该邮票折射出( )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B.列强对中国的水运垄断被打破C.建国初期工业建设带来较大成果D.中共八大路线体现急躁冒进倾向7.1903年成立的福特汽车公司,由于推行生产流水线,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汽车售价由1910年的950美元下降到1924年的290美元,福特汽车也迅速得到普及。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科技进步促进汽车产业发展B.汽车的设计日益人性化C.美国政府大力发展汽车产业D.垄断组织控制产品生产8.下表是1978~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分布表(单位:万人)年份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1978 81 491 149 229 23 042 230.911988 122 645 650 473 35 032 1 442表格中中国客运量数据的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改革开放促进交通运输发展B.科技发展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C.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化D.对外开放政策加速了航空业发展9.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自1964年建成开通运营以后,少数拥有高速铁路的国家都没有再出现过新的建设高潮。而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品牌”的高铁响彻世界。这反映了( )A.我国经济和技术实力领先于世界B.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高铁已成为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D.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10.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驱动福特式“创新”的是( )A.美国的劳动力严重短缺B.电力技术的广泛运用C.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D.标准化生产开始出现答案ADBDB CAA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