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五四学制)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五四学制)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初二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之一,将大量电力输送到电力紧缺的我国东部地区。读图1为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和图2为长江干流部分区域海拔高度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长江干流从乌东德水电站到葛洲坝水电站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A. 青、川、滇、湘 B. 藏、川、滇、皖
C. 川、贵、粤、沪 D. 川、滇、渝、鄂
2.图示河段水能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落差大 B.水量稳定 C.无结冰期 D.河道宽阔
3.梯级水电站的建设对我国东部地区的有利影响有( )
①改善空气质量②增加旅游资源③缓解能源紧张④优化能源结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发源于祁连山脉,中游流经河西走廊,灌溉了沿岸大量绿洲,下游流经沙漠地区,最后注入居延海(湖泊)。居延海曾经水面宽间,水草丰茂,后来湖面逐渐缩小并最终消失。有关部门于2002年开始对黑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恢复了居延海部分水域。读图3黑河位置示意。据此完成4-6题。
4.黑河的水文特征是( )
A.无结冰期 B.航运价值高
C.夏季出现汛期 D.流量季节变化小
5.居延海面积逐渐缩小并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沙漠地区,下渗量大 B.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C.中游灌区面积扩大,引水量增加 D.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量少
6.黑河的综合治理措施包括 ( )
①上游保护植被 ②中游修建水电站
③灌区发展节水农业 ④中游退耕还林还草
⑤下游防洪防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露天矿排土场是露天矿山采矿过程中排弃物集中排放的场所,其普遍存在地形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扬尘大等问题。2023年12月25日,全国最大露天矿排土场光伏项目一期并网发电。在排土场上安装光伏板,既能提供电能又能逐步改善排土场的生态环境。 图4为露天矿排土场光伏项目景观示意。据此完成7-9题。
7.影响该项目发电量的主要因素是 ( )
A.风力 B.光照 C.地形 D.热量
8.在排土场上安装光伏板可以 ( )
A.减少扬尘发生的频率 B.增加地表水分的蒸发
C.减少矿山开采的面积 D.改善矿产资源的品质
9.该项目体现的观点是 ( )
A.工业排弃物实现循环利用 B.非可再生资源应当珍惜和节约
C.新能源可以替代传统能源 D.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
2023年冬季,哈尔滨冰雪节火遍全国,各地的冰雪爱好者竞相赶往哈尔滨,观赏冰雕、冰灯美景,体验冰雪运动。杭州的张先生乘火车前往哈尔滨进行了一次“冰雪之旅”。读图5中国铁路干线局部示意图和图6黑龙江省简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张先生事先了解到哈尔滨举办冰雪节的自然条件有( )
①河流冰层厚,冰雕原材料充足
②举办冰雪节经验丰富
③积雪厚且雪期长
④当地居民热情好客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1.黑龙江各地雪期越往北越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因素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12.张先生去哈尔滨,选择最近路线,依次经过的铁路干线是( )
A.沪昆线——京广线—京哈线 B.沪昆线——京九线——京哈线
C.沪昆线——京沪线——京哈线 D.沪昆线—京包线—京哈线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总数14.1178亿,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数13.3972亿相比,增加0.7205亿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3%。读图7我国第六、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完成13-15题。
13.如图中数据不能够说明( )
A.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多
B.10年来我国人口呈低速增长态势
C.我国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D.我国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14.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下列有关我国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和西部
②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③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④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少数民族人口稳步增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5.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突出影响是( )
A.就业困难、住房紧张 B.科技创新力增强
C.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D.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时,绘制了部分地图笔记(如图8)。据此完成16-18题。
16.地图笔记与学习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黄土高原 B.②--东北三省 C.③--塔里木盆地 D.④--青藏地区
17.将地图笔记补充完整,正确的是( )
A.甲——华北平原 B.乙————澜沧江C.丙——秦岭 D.丁——云贵高原
18.该同学记录的关键词与所学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B.②:黄土堆积 千沟万壑
C.③:雪山连绵 冰川广布 D.④:干旱宝地 绿洲农业
如图9为我国部分地区进入春耕春播的时间。读图,完成19 -20 题。
19.下列地点中,春耕春播最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 .丁
20.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B.乙地区水热资源充足,是我国水稻的集中产区
C.丙地区雨热同期,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
D.丁地区纬度较高,热量充足,是温带经济作物的产区
济南市某中学地理社团的同学们制作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片”。“名片”正面是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和行政中心,背面是省级行政区的关键词。同学们使用“名片”进行地理竞赛活动。图10为其中四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片”。据此完成21~23题。
21.轮廓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正确的是( )
A. 甲一吉林省 B. 乙一青海省 C.丙一山东省 D.丁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2.“名片”背面有明显错误的是 ( )
A. 甲:东北平原、海上米仓、漠河、冰灯 B.乙:河西走廊、兰州拉面、敦煌莫高窟
C. 丙: 黄河入海、早作农业、泰山、趵突泉D. 丁: 温带草原、畜牧业、三河马、三河牛
23.竞赛中,同学们对其他“名片”进行详细解说,完全正确的是( )
A.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科技创新中心
B.上海市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C.陕西南部有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穿过的秦岭
D.内蒙古自治区大面积种植水稻、甘蔗等农作物
气温是重要的气候要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图11为我国东部各地1月、7月平均气温及气温年较差示意图。 据此完成24-25题。
24.图中( )
A. M线表示各地1月平均气温变化
B. N线表示各地7月平均气温变化
C.纬度越低,气温年较差越小
D.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小
25.图中信息反映我国( )
A.季风气候显著
B.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小
C.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
D.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我国已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图12是我国三大国家级育种基地及部分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图13是台湾岛地形图,图14是海南岛气候资料图。
(1)油菜主产区地处 (河流)流域;大豆主产区位于 (四大地理区域)。(2分)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全国各地的农业科研人员带着他们的育种材料来到位于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在这里加速育种,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在这里得以应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被称为育种的“加速器”
(2)读图14,说明三亚成为“南繁”基地的气候优势。(4分)
(3)结合材料和图14,分析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被称为育种“加速器”的原因。(2分)
(4)据图13和图 14推测: (填“台湾岛”或“海南岛”)的森林树种更丰富,并分析原因。(3分)
27.济南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课堂上开展了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探究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探究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位于新疆博罗克努山脉和天山山脉之间的伊犁河谷是西域的绿色走廊,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地方。读图15新疆局部地形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探究伊犁河谷成为“西域湿岛”的主要原因,结合图,将框图中的内容填写完整。(7分)
(2)在伊犁河谷地区,山地南坡北坡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北坡林木葱郁,南坡草色青青。请判断该现象出现在 山脉,解释原因。(3分)
(3)请你为伊犁河谷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分)
探究二: 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
(4)甘肃古浪县政府启动易地搬迁工程,村民从山沟沟搬到黄花滩,借助科技扶贫,发展羊肚菌大棚种植,实现脱贫致富。据图16从气候角度分析古浪县种植羊肚菌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提出解决不利条件的措施。(3分)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悠悠黄河,孕育华夏。保障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让其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我们的共同期盼。图17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图18为1997--2018年黄河干流年均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图19为黄河2021年含沙量与多年平均含沙量对比图。
(1)黄河流域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最多的区域.据图17可知,历代古都分布特点是 (2分)
(2)黄河的水量在不同河段差异显著,兰州以上河段贡献了黄河约60%的水量,分析该河段水量大的原因。(2分)
(3)图17中甲、乙两处河段,适合修建水电站的是 。分析该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3分)
(4)读图18黄河出现了两次大“缩水”,水量都明显减少,分析第一次大“缩水”的原因。(2分)
(5)读图19黄河含沙量2021年与多年平均相比 ,变化最显著的河段是 ,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3分)
29.陕西,这片广袤的土地,因地理差异性显著,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当地人民通过合作与共赢的方式,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图20为陕西省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一山一水决定了陕西的格局,一山指的是秦岭,一水指的是渭河,把陕西一分为三……对比三个区域完成下列表格。(4分)
区域 主要城市 主要地形 河流 温度带
陕北 ① 高原 黄河 中温带、暖温带
关中 西安 ② 渭河
陕南 汉中 山地 ③ ④
引汉济渭是陕西省内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这项工程横穿秦岭屏障,从陕南汉江(长江最大支流)调水到关中渭河(黄河最大支流)。图21为关中和陕南地区经济指标与人均水资源量比较图(若人均水资源量小于 500立方米时,属于极度缺水地区)。
(2)据图 21 分析陕西修建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的主要原因。(2分)
秦岭输水隧洞是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98.3公里,综合施工难度举世罕见。
(3)指出引汉济渭工程采用秦岭隧道输水方式的好处。(2分)
陕北地区的榆林,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是全国唯一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一部分。榆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为农牧交错地带。从唐宋特别是明清以来,由于过度开垦,植被持续受到破坏。(4)榆林地区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你是否赞同该地区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请说明理由。(4分)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初 二 地 理 试 题
答 案
一、选择题
1. D 2. A 3. C 4 C 5 C 6. B 7 B 8. A 9. D 10 C
11. A 12. C 13.A 14.B 15.C 16.D 17.C 18.A 19.D 20.C
21. C 22. A 23. B 24. C 25.D
二、综合题
26.(11分)
(1)(2分)长江 北方地区
(2)(4分)1 月(冬季)气温高,1 月(冬季)日照时间长。
(3)(2分) 农作物育种周期短 ( 或生长周期短/一年三熟),提高育种效率;
吸引各地的育种科研人员汇聚,加速农业科技创新。
(4)(3分)台湾岛 台湾岛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台湾岛的海拔高,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大,树种更丰富。
27.(15分)
(1)(7分)①西北—东南;②天山;③大西洋;④暖湿;⑤地表水(河水);⑥汇入;⑦内流河;
(2)(3分)天山山脉;原因是:天山北坡位于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植被多森林;天山南坡地处背风坡处,降水少,植被多草原;
(3)(2分)伊利河谷依托山水美景,独特的民俗风情等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开发矿产资源,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等。
(4)(3分)有利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
不利条件: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烈;
采取措施:大棚覆黑膜进行遮光;
28.(12分)
(1)(2分)分布在河流沿岸
(2)(2分)大量的高山冰雪融水;有支流汇入;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人口稀少, 用水少
(3)(3分)甲处 甲处河流水量较大;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4)(2分)主要流经干旱地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汇入支流少;
流经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灌溉用水多
(5)(3分)减少 中游 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减缓河床抬高;降低洪涝威胁
29.(12分)
(1)(4 分) ①榆林或延安 ②平原 ③汉江 ④亚热带
(2)(2 分)关中地区 GDP 占全省比重 65%,经济发展好,但人均水资源只有 348m3,属于极度缺水地区,水资源供不应求(1 分); 陕南地区 GDP 占全省比重只有 10%,经济总量占比低,但人均水资源 3570m3,水资源非常充足(1 分)。所以可以修建引汉济渭调水工程。
(3)(2 分)减少水量蒸发;保障供水水质;对秦岭地区自然环境影响小;距离近;线路起伏较小,减少抽水需要的能耗。(合理即得分,任意 2 点即可)
(4)(4 分)优势条件:油气、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
不赞同,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大规模开发会加速资源枯竭;造成环境污染;采
矿、修路加剧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等。
赞同,煤炭资源丰富,大规模开发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
(任一观点均可,观点 1 分,理由 2 分。理由合理即得分,任意 2 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