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课程标准及学习目标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道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并结合具体事例阐述其原因。能够辨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并区分其不同形态,在生活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了解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明确哲学史上的两大派别。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的思想如:理论、理念、计划、经验 思想、 观点、感觉、方针政策、目标等主观性的东西。思维以外的一切事物、客观实在的事物。如太阳、地球、月亮、国情、磁场等可见或不可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的事物。思维存在意识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注意: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请判断下列哪些属于思维(意识)或存在(物质)?1.我们班××同学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生产力、生产关系4.十四五规划5.秦始皇兵马俑6.声音、阳光、空气存在(物质)思维(意识)存在(物质)思维(意识)存在(物质)存在(物质)2.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存在是本原思维是本原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可知论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注意:哲学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谁先谁后;谁决定谁;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谁决定谁)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能不能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总 结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从社会实践来看)(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从哲学自身研究来看)(3)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从哲学发展来看)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派别 分歧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泰勒斯:“世界的本原是水。”赫拉克利特:“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水、木、金、火、土、气、阴阳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霍布斯:“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元素、机器唯物主义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不仅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还能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理性”、“意识”支配社会历史发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 观点评价共同点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等。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②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①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②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练一练·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气者,理之依也。·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征。·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莱布尼瓷: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那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01主观唯心主义02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王守仁:“心外无物。”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柏拉图:“客观事物不过是理念的影子。”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客观唯心主义天、命、理、道、上帝、绝对精神、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基本 观点评价共同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唯心主义长期存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长期斗争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练一练·万物皆备于我。·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存在就是被感知。·未有此事,先有此理。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那种形态?1.我思故我在2.生死有命,富贵在天3.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4.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5.上帝七天创造世界6.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回答世界是什么世界的本原问题回答世界怎么样世界的状态问题从属于两个对子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意识的,意识决定物质。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什么)何者是本原有无同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为什么:1、2、3哲学史上“两个对子”基本形态根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观点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对世界状态的不同回答【课堂小结】1.辽宁考古课题组对阜新地区细河盆地开展红山文化进行专题考古调查,弥补了阜新地区红山文化发现上的不足。阜新地区发掘的积石冢,反映了陶器的制作工艺和纹饰的细节,证明了阜新地区红山文化遗存地域的独特性。这说明( )①对红山文化的发现来源于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②地域文化寓于中华文化之中,领略不同民族文化韵味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揭开了红山人创造文明之谜④通过目的性的探索活动,推动红山文化取得了新进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详解】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红山文化的发现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①说法错误。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中华文化寓于地域文化之中,②说法错误。③:对红山文化的发现揭开了红山人创造文明之谜,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说法正确。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通过目的性的探索活动,推动红山文化取得了新进展,④说法正确。2.今年春运期间,湖北罕见暴雪冻雨天气,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做好次生灾害风险防范。而面对自然灾害,古人则常举行各种祈祷仪式,寻求上天庇佑。两种不同的做法体现了(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D.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互联系C【详解】AC:面对自然灾害,现在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应对,努力化解问题,古人却祈求上天庇佑,这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没有涉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A不选,C入选。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二者不是相互影响的关系,B不选。D:材料体现的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未涉及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D不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