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学案 | 物理学科【学习目标】1. 知道平衡的概念2. 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3. 能区分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4. 能根据平衡概念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且能列出对应的平衡方程【自主学习】一、力平衡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然而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在受力的情况下,物体有时也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物体的重力也是这个原理)二、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装置图(右图)(该装置避免不了摩擦力的影响);探究问题:(1)两个力的大小是否相等? (2)两个力的方向是否相同?(3)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4)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验证的方法:1.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不相等; 对应现象: 。2.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 对应现象: 。3.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对应现象: 。课本上这个实验装置图不能验证: 。实验升级(该装置还能避免摩擦力的影响):如右图,剪开纸片,在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作用下,两张纸片由静止变成往相反方向运动(运动状态改变了),说明了: 。实验结论: 。三、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的概念来源于之前说力是相互的这个说法,它又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总结出其特点:四、区分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补充: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分析过程【例1】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和是物体所受到的两个力,其中和属于平衡力的是( )A. B. C.D.【例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大课间和李老师在教室掰手腕,结果手臂更强杜的李老师获胜了。下列关于此次比赛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人对彼此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B.老师对同学的作用力更大C.力的大小与小臂长度有关,无法比较大小 D.在相持静止阶段,这是一对平衡力【例3】无人机在人的遥控下,能在空中自由的飞行和悬停,下图是无人机竖直方向飞行时,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图像由三段直线组成。若无人机只受升力和重力的作用,那么在( )时间段,升力和重力是二力平衡。A.只有B.只有C.只有D.整个【例4】如图所示,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惯性增大C.飞船变换角度入轨时,它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D.展开太阳能帆板的目的是保持飞船平衡【例5】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最低点B,摆向另一侧的最高点C,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到达B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B.小球到达B点的瞬间,若剪断悬线,小球将沿竖直方向加速下落C.小球到达C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D.小球到达C点的瞬间,小球受到的重力与绳的拉力平衡【例6】踢毽子起源于汉代,高承《事物纪原》记:“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如图所示,用脚踢毽子时,脚会感觉疼是因为 ;毽子被踢出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毽子到达最高点时处于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例7】利用弹簧做了如下实验。如图甲所示,小球从高处落到竖直固定的弹簧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小球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力(速度为负值时,表明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图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则据此图可知,在ab段,小球所受重力 弹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力大于重力的时间段为 。【例8】用如图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当左右两边砝码一样时,物体静止不动。若往右边多加了一个砝码,小车还是不动,此时小车处于 (“平衡”或“非平衡状态”)状态;(2)选用小车而不用木块的原因是为了减少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把小车水平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探究 ;(4)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我们把小车换成纸片,然后我们怎么做 。【例9】如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的两根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作用在小卡片上拉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两个拉力方向______。实验中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____________。小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瞬间小卡片________(平衡/不平衡)。此步骤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保持右侧滑轮的位置不变,降低左侧滑轮的高度,如图乙所示,在两细线上各挂一只钩码时,小卡片________(能/不能)平衡。(4)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0】2024年沈阳市不断完善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快速通道全程56km,限速80km/h,一司机驾驶汽车正通过这一路段,车和人的总质量为1.8t。忽略空气阻力,g取10N/kg,求:(1)全程至少需要多少分钟;(2)求人和车的总重力为多少N;(3)若该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直线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车重力的0.1倍,求此时汽车的牵引力F为多少N。【例11】高层楼房都配备电梯。图是某种升降电梯的简化结构图。电动机驱动滑轮,利用钢丝绳和滑轮间的摩擦传递动力。配重由水泥块组成,其密度为2×103kg/m3,每块体积为10dm3,空轿厢的质量为1000kg,最大载重量设定为480kg。电梯运行过程可视为匀速运动,不计钢丝绳重力和其它摩擦阻力。求:(1)某次运载,电梯从1楼上升到9楼,上升了24m,共用时12s,求电梯的运行速度为多少m/s;(2)配重块起平衡作用,按配重的总质量等于最大载重量的50%加上轿厢质量的原则计算,该升降电梯需要配重块的数量为多少块;(3)由于近期电梯日常乘坐人员较多,技术人员对电梯进行了节能改造:把配重块调整为68块,配重原则仍与(2)相同,并重新设定了各项参数。求当电梯达到最大载重量时,电动机的钢丝绳对轿厢的拉力是多少N。【课后巩固】1.4月中旬鲁能巴蜀中学顺利举办了第16届学生运动会,运动健儿们挥洒汗水展现青春的活力,以下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判断正确的是( )A.投出去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B.跳远运动员助跑是利用了惯性力的作用C.静止在水平地面的足球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实心球落地后滚动一段距离就停止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2.如图所示,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中相关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A. 谷爱凌夺冠决赛中完美旋转时,她受到惯性的作用B. 苏翊鸣完成单板转体,他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C. 武大靖蹬地加速通过弯道,是由于力改变了他的运动状态D. 柳鑫宇和王诗玥以如图造型滑行时,王诗玥相对于柳鑫宇是运动的3.2024年4月25日晚,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三名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组奔赴苍穹,成功进驻中国空间站,图是火箭发射时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停在发射台上时,重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绕地球匀速转动,运动状态不变C.火箭升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航天员入空间站,不受重力,但仍然受到惯性作用4.2024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首个分站赛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落幕,中国跳水队包揽本次比赛全部金牌。其中,女子3米跳板跳水,中国运动员陈艺文发挥稳定,顺利夺金。如图所示,有关跳水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上升到最高点时所受合力为零B.运动员在起跳腾空后仍然受到跳板的弹力C.运动员所受的弹力,是因为跳板发生了弹性形变而产生的D.跳板对跳水运动员的弹力与跳水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5.如图是运动员在赛跑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跑鞋对地面的压力是由于鞋的弹性形变产生的B.加速阶段如果一切力都消失,运动员将继续加速C.运动员冲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受到了惯性的作用D.加速过程中,脚蹬地的力和脚所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6.如图所示,电热水壶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壶受到的支持力与水壶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水壶的重力与桌面对水壶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桌子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和桌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7.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叠放着A和B两个物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A对B的压力大小等于A的重力C.A所受的重力与B对A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B受到平衡力的作用8.足球运动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头顶足球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踢足球时,足球受到的踢力是由于足球发生的形变产生的C.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重力与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踢出去的足球能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足球受到了惯性作用9.如图甲所示,缆车在索道的作用下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关于该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缆车的运动状态是变化的B.缆车所受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缆车的惯性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D.绳索对缆车的摩擦力与缆车受到的牵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10.如图所示,升降机以1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升降机对人的支持力为50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降机静止在十楼时对人的支持力小于500NB.升降机以1.5速度匀速上升时对人的支持力大于500NC.升降机以2速度匀速下降时对人的支持力等于500ND.升降机以1速度匀速下降时对人的支持力小于500N11.如图甲所示,一个重10N的物体M,其上表面通过测力计与电梯顶部相连,电梯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测力计在不同的时间段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梯在此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为选项中的( )A. B.C. D.1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实验小组的同学准备了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为了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套实验装置。图甲中当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 (选填“直线”或“物体”)上,物体才能平衡。13.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实验中(图甲)选择轻质卡片的目的是 ,小华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卡片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14.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1)实验中需要通过调整 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F1、F2的大小,该探究方案中的研究对象是 ;(2)小组将相同质量的砝码放在左右两盘后,把小车转过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到小车转动一定角度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才能平衡;(3)某次实验中,当左盘砝码质量大于右盘时,小车两边的拉力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但小车仍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小车受到的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小车受到 的影响;(4)为尽量减少以上影响,小敏提出将甲装置中的小车换成小卡片,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小敏下一步操作是 :A.左右各加一个钩码 B.把卡片剪成两半 C.把卡片扭转一个角度(5)如果将小车换成轻质弹簧测力计,如图丙所示,在左右两盘各放入重4N的砝码,忽略盘重和绳重,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1.如图甲所示,小球从某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到竖直放置的弹簧上。在刚接触弹簧的瞬间,如图乙所示,小球速度为5.0m/s。小球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如图丙所示,此过程的小球速度v和弹簧缩短的长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其中A为曲线的最高点,该弹簧每受到1N的压力就缩短5cm,且轻弹簧在全过程中都在弹性限度内,忽略弹簧重力和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乙到图丙的过程中,小球一直减速B.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小球处于平衡状态C.通过图丁可计算出小球的质量为4gD.整个过程中,弹簧弹力的最大值为12N2.如图所示,A、B两个物块的重力分别为6N、4N,弹簧的重力不计,整个装置沿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这时弹簧的弹力F=4N,则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压力有可能是( )A.天花板所受的拉力为6N,地板受的压力为0NB.天花板所受的拉力为2N,地板受的压力为0NC.天花板所受的拉力为6N,地板受的压力为8ND.天花板所受的拉力为2N,地板受的压力为8N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徐与小鸿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所示。(1)小鸿(乙)的实验方案与小徐(甲)的相比 ;A.有效地克服了研究对象与支撑面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有效地克服了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弊端D.有效地减小了研究对象的质量对实验的影响(2)小鸿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乙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3)大冰在做实验时,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在相同的高度,你认为大冰的装置 进行实验(选填“能”或“不能”);(4)几位同学完成实验后又对图甲实验的仪器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当在左边挂100g的砝码,右边挂200g的砝码时,物块M恰好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现保持左右两边原有的砝码不变、要使物块M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应在 (选填“左”或“右”)再挂 g的砝码。【课后评价】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力平衡的概念: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二、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 小车向砝码质量大的那边移动;2. 小车静止;3. 小车转回扭转前的方向 (3)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一对平衡力需要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实验结论:(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4)作用在同一直线。【例1】B 【例2】A 【例3】D 【例4】A 【例5】C【例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运动状态 非平衡【例7】大于 t2~t4【例8】(1)平衡;(2)摩擦力;(3)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能平衡;(4)用剪刀把小卡片从中间剪开【例9】(1)绳子(细绳) 相反 拉力大小 小卡片的重力远远小于砝码的重力;(2)不平衡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3)能;(4)用剪刀将小纸片剪开【例10】(1)42min;(2)1.8×104N;(3)1.8×103N 【例11】(1)2m/s;(2)62块;(3)3600N课后作业基础过关1. C 2. C 3. C 4. C 5. A 6. D 7. A 8. A 9. B 10. C 11. C12. 甲 物体13. (1)不考虑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相反 钩码的个数;(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相同大小的力能否平衡;(3)A14. (1)砝码的个数 小车;(2)同一直线;(3)不相等 是 摩擦力;(4)B;(5)4能力提升1. D 2. D3. (1)A;(2)弹簧测力计有自重的影响、读数时存在误差、调零时出现误差等;(3)能;(4)左 200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