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龙岩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教学质量检查思想政治试题(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其中蕴含的道理是( )①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谱新篇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④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实现自身解放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吕氏春秋·览·孝行览》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下列诗词与上述材料所蕴涵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A.吾性自足,不假以求,我心光明,夫复何求B.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D.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3.豆包、Kimi、扣子这类自然语言处理工具,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这些工具在预训练阶段“记忆”了大量模式与规律,生成回答时,依靠这些储备提供内容,其交流方式与真人对话极为相似,且能力卓越,能够撰写邮件、编写文案、进行翻译等任务,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显著进展。此类人工智能( )①作为新的实践主体将深刻改变人类生活 ②具有主观能动性并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③作为思维工具能够模拟人类的意识活动 ④是人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创新成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木兰陂选址于溪宽流缓、受潮汐影响特殊的潮尾地带。古人根据此地的水文、地理特质,构筑起一套完备且极具实效的拒咸蓄淡系统,为当地农业丰收夯实根基。该工程至今仍保存完整并发挥其水利效用,是因为古人能够( )A.把握意识的目的性,充分发挥意识主导作用B.遵循联系的客观性,根据人们需要建立联系C.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承认运动的相对性,选址充分考虑地理环境5.2024年国庆黄金周,为接住“假日流量”,长汀县多措并举,展现魅力长汀的文旅风采:公安、城管、文旅等部门全员在岗,各新媒体平台高频次推送旅游攻略、景区实况等信息,全县人民“让路于客,让景于客,让利于客”,合力营造诚信热情、文明好客的旅游环境。这启示我们要(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②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③分析事物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把握联系的多样性④统筹兼顾,达到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的效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4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70载春华秋实,这项制度和工作在改革与创新中不断与时俱进和提质升级。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坚定不移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坚持问题导向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熟完善的关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上指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弱鸟是可以先飞、高飞的。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③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④正确意识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改造客观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下列选项中,与右图漫画体现的哲学寓意最为相近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龙岩市教育局于2024年12月14日成功举办首届中小学劳动素养大赛。大赛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和实践意义的劳动项目,以现场比赛、交流展示等多种形式,全面考察和提升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开展劳动素养大赛( )①能为学生搭建劳动教育平台,推动了劳动教育制度的创新②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进一步弘扬劳动精神③可以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④是基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通过对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集并带回的样品展开深入剖析与研究,科研团队发现月球背面特定区域的土壤矿物成分蕴含着独特的稀有元素组合,与此前认知存在显著差异,这一发现为月球形成初期的地质环境演化及物质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可见(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是存在的如实反映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③先进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探究月球的认识器官④探索月球的目的是为了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天台数字产业研究院的“新农人”科研队伍,积极研发水稻田远程智能排灌一体化装备,实现随水施肥的轻简高效智能排灌;建立数字化作物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库,为农户提供决策依据,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农人对优化农业生产力结构具有重要作用②新装备是推动农业生产关系变革的物质条件③新技术构成了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动力④新工具是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因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新期待推进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要求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②正确的价值判断要在正确的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③当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发展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是我国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传统节日。春节成功申遗( )①彰显了世界各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②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③能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扩大中华文化影响④有利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化繁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4年5月以来,新罗区精准策划“一村一色”“一厅一品”的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采取“红色+”“绿色+”“古厝+”“科普+”等新模式,打造出“院士故里”“绿美培斜”“山水白沙”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会客厅。目前开展各类服务100余场次,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上述举措( )①意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②繁荣发展本地文化产业,满足了村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③通过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④拓展了人民文化生活领域,夯实了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14年至2024年,祖国用最高礼遇迎回十一批共98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从“待我回家”到“代我回家”再到“带我回家”,70余年祖国从未忘记,人民从未忘记。用最高礼遇迎回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有利于( )①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②丰富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④弘扬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2024年夏季奥运会,从开幕式无人机表演,到官方吉祥物、赛事装备,巴黎奥运会处处都是“中国制造”,从机场用中文写了“巴黎之盼唯君来”各类指示牌,到在巴黎街头爆火的中国美食,巴黎卷起了“中国范儿”。独特而神奇的东方文化吸引着许多西方面孔,从而融入到对中国文化的探寻之中。这表明( )①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载体②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展现着自身独有的魅力③人类通过文化交融,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④中华文化超越了客观条件,具有普世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从西北边陲的茫茫沙海,到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壮阔蓝图,生态建设的步伐一路铿锵、从未停歇,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激昂乐章。材料一 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面积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环沙一周逾3046公里,风沙肆虐,生态环境极为脆弱。2024年11月28日,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绿色阻沙防护带成功“合龙”,为这片沙海系上关键的“绿围脖”。这一成果来之不易,背后是新疆地区对科学治沙理念的笃定践行。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科学治沙的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新疆各地因地制宜、以水定绿,让治沙策略落地生根;工程固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多元技术协同发力,筑起固沙防线,让沙漠边缘从往昔“沙进人退”的困局,逐步迈向如今“绿进沙退”、“人沙和谐”的新局面,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生态屏障。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加快,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与此同时,我国绿色转型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挑战。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环境约束偏紧的国情没有改变,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此外,全球绿色转型进程面临波折,环境和气候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绿色贸易壁垒升级。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准部署,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锚定方向。2024年8月11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系统规划总体要求、敲定主要目标、铺就实施路径,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1)结合材料一,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总结新疆地区治沙的成功经验。(9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知识,说明国家作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决策的原因。(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华龙一号”作为我国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堪称“国之重器”与“国家名片”,蕴藏着我国核电领域数十年的不懈奋进与深厚沉淀。材料一 2024年11月底,全球最大的“华龙一号”核电基地--漳州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标志着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国家能源结构优化、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新的贡献。回溯研发历程,1999年起,中核集团埋头钻研十余年,成功打造ACP1000;几乎同期,中广核集团也凭自主创新推出ACRP1000+。2013年,两大集团强强联合,以前期成果为基石,携手开发“华龙一号”。在研发团队的持续努力下,发电机、双层安全壳、蒸汽发生器、控制系统软件等关键设备及技术实现自主研发,取得里程碑式突破。2020年,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作为华龙一号全球首堆首次并网成功,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宣告我国跻身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当下,“华龙一号”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材料二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国家积极支持核电发展。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勇担使命,投身核能事业,用热血与汗水铸就辉煌。中国工程院院士徐銤,坚定“快堆是国家需要的”信念,投身快堆研发五十余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引领我国全面掌握快堆核心技术,为核能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秉持着打造中国自主核电品牌的坚定信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历经无数次试验与改进,使“华龙一号”从蓝图变为现实,实现了核电技术与设备的独立自主,推动我国核电走向世界前沿。(1)结合材料一,运用“事物发展的形式”的相关知识,分析华龙一号的研发历程。(8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诠释核工业科研工作者是如何担当使命的。(9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非遗并未因时间的流转而黯然失色,反而以其独特的魅力,为现代生活注入新活力。材料一 2024年11月,停更三年的李子柒携非遗“漆器”主题视频回归,6小时播放量破亿,多平台点赞超百万。她宛如一股清流,重燃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忱。视频里,她严守古老工艺,细抠选材至成品的每处细节,同时巧用现代拍摄手法,赋予传统内容全新视觉观感,把传统文化精髓诗意呈现,让观众沉浸式领略文化魅力。哪怕无翻译、语言不通,全球观众也能从中获得心灵慰藉,感受到她的热爱,网友盛赞其“做到西方主流媒体十年都做不到的事——赢得全世界普通人的心”。材料二 近日,龙岩老城区溪畔路非遗一条街打造工程备受瞩目。非遗一条街旨在全方位、多维度呈现龙岩本土丰富多元的非遗文化,规划涵盖非遗小吃体验店、非遗文化产品展示区、非遗文化互动体验区以及非遗文化介绍墙等多个特色板块。这一工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大部分市民表示欢迎,认为在市区具有地标特性的地方打造“非遗一条街”,可以滋养乡土文化,留住乡音乡愁,让市民感知、享受充满本土色彩的地域文化,将龙岩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但部分周边居民表示担忧,直言大量游客涌入后,会给交通、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对生活造成不便。(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李子柒是如何“赢得全世界普通人的心”的?(6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的反复性知识,回应部分周边居民的担忧。(8分)(3)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项非遗一片情。为丰富龙岩“非遗文化介绍墙”的内容,请你从民俗、饮食、戏曲、技艺等丰富多元的非遗范畴中,精心挑选一种非遗文化进行推介,条理清晰地阐述推介理由。(4分)(要求:结合所学文化相关知识,不得抄袭给定材料,字数不少于80字。)龙岩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教学质量检查思想政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A D D C A D B A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C A B D B D A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7分)(1)(9分)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提出因地制宜、以水定绿的治沙策略,走出一条符合新疆实际的防沙治沙新路子。②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治沙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科学治沙的重要指示精神,综合采用科学治沙技术,实现固沙阻沙治沙。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实现锁边“合龙”,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8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求从客观的社会实际出发。国家在综合考虑我国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环境约束偏紧的国情,以及全球绿色转型进程面临波折等因素而作出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决策。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意见》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对于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8.(17分)(1)(8分)①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形式,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华龙一号研发团队脚踏实地,重视量的积累,为华龙一号的并网成功创造条件。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研发团队通过持续努力,不断实现关键设备及技术的自主研发,最终促成5号机组并网成功,成功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④质变又为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从全球首堆到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华龙一号不断为国家能源结构优化、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新的贡献。(2)(9分)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核工业科研工作者们心怀梦想,秉持爱国信念,将个人追求与国家核能发展紧密相连,为我国核能事业不懈努力。(3分)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核工业科研工作者们在各自岗位上辛勤付出,为我国核工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了人生价值。(2分)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核工业科研工作者们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核工业的机遇,创造了重大工程的新业绩,为我国核能事业发展添砖加瓦。(2分)④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核工业人凭借顽强的意志、卓越的才能和坚定的信念,在核工业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诠释了使命担当。(2分)19.(18分)(1)(6分)①在继承与发展中展现文化魅力。李子柒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全世界观众看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吸引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关注。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播方式。她运用现代拍摄手法,赋予传统内容新的视觉体验。让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人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③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她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中华传统文化,让世界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引发情感共鸣,从而赢得了他们的心。(2)(8分)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2分)②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受到不同的立场、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在面对该工程时,由于人们受到各自立场、实践水平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不同的观点。(3分)③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该工程尚未完成,影响了人们对它的认识,周边居民的担忧有一定道理。随着项目的推进,政府会不断完善相关措施,解决周边居民的生活不便问题,居民也不必过分担忧。(3分)(3)(4分)答案示例:龙岩“采茶灯”是龙岩地域文化的生动展现。通过文化活动传承“采茶灯”,可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能带动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实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评分等级:等级水平 等级描述水平4 观点鲜明,能够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主题,深入分析;术语运用准确、贴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水平3 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紧扣主题;术语运用比较准确;逻辑比较强,有条理水平2 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问题,罗列知识;术语运用不准确;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水平1 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应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