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的治国安邦有要章,人民权利他主张。法律地位他最高,国家发展他护航。谜面谜底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明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了解宪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途径和做法,认可党的主张是与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责任意识:能够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的责任。健全人格:不断增强法治观念,践行法治理念,维护党的领导和宪法的尊严与权威。教学重点: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教学难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自学导航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如何确立的?P3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3-43.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44.中国共产党与宪法法律的关系?P5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P5\P82.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P5-6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正确认识人权?P82.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P8-9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据下图和历史知识绘制百年党史大事件年代史议学任务1952197820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实行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富起来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919199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1949新中国成立站起来195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021全面脱贫攻坚2021建成小康社会回望百年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发展之路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P3五四运动1954颁布五四宪法议学任务1954年9月《五四宪法》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制定的。1975年1月《七五宪法》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被称为七五宪法。1978年3月《七八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八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是我国现行宪法。我国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五次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进行修改。结合了解的法律知识,绘制《宪法》发展历程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P3议学成果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怎样确立的?P3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③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基础知识过招要求:请同学们自行选择加入党章组或宪法组,完成相应任务。宪法组党章组VS1.“宪法组”同学阅读宪法内容,完成以下问题。2.“党章组”同学观看视频,完成以下问题。议学活动《宪法》第一章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国家性质:根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宪法组”同学阅读宪法第一章第一条内容,完成以下问题“党章组”同学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完成以下问题。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最高理想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主义1.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6.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重点识记:党和国家的基础知识★议学成果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3-4①历史依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P3②宪法依据: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P4③党的优势: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P4④地位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P4道法糕有人说,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遵守党章就可以了,不必遵守宪法,党纪高于国法!请“宪法组”和“党章组”分别发表你的观点。“‘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含糊其辞、语焉不详,要明确予以回答。”理由是:“我国法律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意志,我们党依法办事,这个关系是相互统一的关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 —习近平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在我国,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全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我们党的高度自觉,也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具体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习近平①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②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议学成果3: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4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P5②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P5注:党没有立法权,不是立法机关注:党是依法执政,不是依法行政议学成果4:中国共产党与宪法法律的关系?P5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对最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阅读《宪法》条例,思考国家公职人员为什么要忠于“人民”、接受“人民”监督?① 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P5议学活动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P5②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三目)P8★议学成果5: 宪法的基本原则 P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权力即“公权力”。政治概念。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多用于国家政权方面,与服从相对应。权责统一(掌握公权要为人民服务),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和转让。通常搭配:国家权力,人民权力权力(power)权利(right)权利即“私权利”,法律概念。与义务相对应。权责统一(权利与义务是辩证统一的)。权利一般可以放弃和转让。通常搭配:公民权利。易错辨析:权力≠权利小组合作:结合教材,分析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P5)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P5)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P6)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P6)⑤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P6)议学成果6: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P5-6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宪法规定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公民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中学生作为国家的主人,要从现在做起,积极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关注国家发展、关心国家大事,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拓展知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P7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一份人权官方文件:1991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人权官方文件。它指出,中国的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权的特点写入宪法:在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中,首次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增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全面推进人权事业发展:2021年6月,国务院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历程、理念和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人权发展历程宪法小课堂:议学成果“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道法糕人权的特点: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①主体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②内容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正确认识人权(P8)选择以下身份牌,结合教材围绕“防范校园欺凌、食品安全”等学生安全问题谈谈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立法机关工作人员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监察机关工作人员讨论规则:1.1人书面记录结论要点,1人代表发言。2.小组代表发言完毕后,其他组员或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道法糕议学成果8: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P8-10①理念: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P8②立法: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P9③执法: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P9④监察: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P9⑤司法: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P10⑥普法: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P10本课课堂小结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权力属于人民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如何确立的?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中国共产党与宪法法律的关系?1. 宪法的基本原则 2. 宪法怎样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人权的内涵、特点、主体和内容?2.国家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1、阅读教材11页的拓展空间内容。思考国家为什么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归纳整理本课所学,绘制思维导图。课后任务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pptx 媒体2(课件视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