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二十 和谐与梦想【考情分析】考点内容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2.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时每个公民的义务。 3.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考情分析 新时代、中国梦是近五年山东中考高频考点,预测可能联系百姓梦想奋斗的生活案例、社会热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或山东的发展成就等,关联考点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实干奋斗、共同富裕、责任意识、亲社会行为、奉献社会等。【知识讲解】(一)中华一家亲1.中华民族大家庭(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我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2)民族分布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3)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2.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3.民族平等(1)内涵①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2)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4.促进和巩固民族团结的意义(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2)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但中国人民“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独立。(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5.促进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必要性(1)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各民族间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2)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3)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只有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6.国家为促进和维护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措施(1)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3)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4)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7.反对分裂的要求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就要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8.“一国两制”的含义(1)一个国家①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②中国的主权不容侵犯,领土不容分割。(2)两种制度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9.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意义(1)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2)“一国两制”是实现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整体和长远利益。10.实现祖国完全统一(1)现实状况: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统一。(2)重要性(必要性):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3)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政治基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5)有利条件: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因合作而融合,因互利而双赢;两岸同胞对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有利于增进共同的福祉和亲情。(二)中国人 中国梦1.我国人民追求实现小康梦想之路(1)解放前①目标:追求薄有家财、安居度日的“小康”。②结果:难以实现(2)20世纪末,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总体小康。(3)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时间 目标第一步 到1990年 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 到20世纪末 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和国家从现实国情出发,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即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全面小康的内涵(1)全面小康具有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2)全面小康,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5.民族复兴梦(1)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3)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6.民族复兴梦的重要性梦想贯通历史 近代以来,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展开了波澜壮阔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历经艰苦探索,重新焕发活力,百年梦想插上腾飞翅膀梦想照亮未来 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7.实现中国梦的要求(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8.做中国梦的参与者当今时代是放飞梦想的时代,十三亿多中国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美好梦想,演绎自己的美丽人生。如果把中国比作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超级巨轮,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这艘巨轮上“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9.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原因和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来源: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10.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1)对国家有认同。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2)对文化有底气。一个自信的中国人,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3)对发展有信心。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坚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11.怎样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1)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2)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3)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4)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品格,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重难延伸】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解析】本题考查对台湾问题的正确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未实现完全统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故题文中的说法正确。2.“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时代精神为核心的创新精神。【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精神的相关知识,依据教材,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故判断为错误。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故题文说法错误。4.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解析】本题考查实现国家统一。依据教材知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故说法错误。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依据教材所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不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故题文说法错误。【典例题型】1.(2024·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大势。以下属于新时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措施是( )①营造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环境氛围②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③推动各民族在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均等化发展④加强现代文明教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团结的知识。①②:依据教材知识,结合题文材料可知,“营造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环境氛围”、“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都属于新时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措施,故①②符合题意;③:推动各民族在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均等化发展表述不准确,应该是推动各民族在各方面共同发展,而不是均等化发展,故③说法错误;④:“加强现代文明教育”与题干内容无关,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近年来,我国通过开展对口支援省市的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帮助西藏民族自治区成功创建6家三级甲等医院,帮带1165个医疗团队、3192名本地医疗人员,填补2219项技术空白。可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 )①促进了西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②推动西藏地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③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④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①③: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题干中,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促进了西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题干中的做法是不能推动西藏地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故②说法错误;④:题干未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新疆吉亚乡团结新村现有居民500多户,包括汉族、维吾尔 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各族群众像家人一样团结在一起,在种植、养殖过程中相互传授技能,互帮互助,携手开创幸福生活。这体现了( )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我国各族人民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建美好家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②③④:新疆吉亚乡团结新村的事例体现了我国各施人民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建美好家园,故②③④符合题意:①:材料不涉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故①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于2024年5月23日至24日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这是对“台独”分裂分子谋“独”挑衅危险信号的坚决惩戒,是对外部势力纵容支持“台独”、干涉中国内政的严厉警告。这( )①展现了我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核心利益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②彰显了我们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零容忍、不姑息③表明了我国对外来干涉敢于斗争的严正立场④体现了我国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中国力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维护国家统一、台湾问题、反对分裂。①②③:题文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于2024年5月23日至24日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展现了我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核心利益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这是对“台独”分裂分子谋“独”挑衅危险信号的坚决惩戒,彰显了我们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零容忍、不姑息,是对外部势力纵容支持“台独”、干涉中国内政的严厉警告,表明了我国对外来干涉敢于斗争的严正立场,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正确,题文中未涉及我国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中国力量,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5.(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央视频道播出的《航拍中国》是中国纪录片史上首个从空中覆盖全国、记录当下中国真实面貌的大型系列纪录片。第四季“台湾篇”带领我们飞越台湾海峡,沿着先人足迹,参加了一场延续300多年的古老祭奠:从澎湖列岛到360多年前郑成功登陆并收复台湾的台南鹿耳门港……最后停留在金门岛上。金门岛虽小,但可以久久凝视眼前的大陆。还时常远眺宝岛台湾。它的眼里有光,因为举目皆是同一个中国。该纪录片( )①反映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②记录了两岸同胞同文同种,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④昭示了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台湾问题。 ①: 虽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但题干中并未直接体现。故①说法不符合题意; ②:题干中描述的金门岛凝视大陆、远眺台湾,以及金门岛眼里有光,因为举目皆是同一个中国的情景,深刻体现了两岸同胞同文同种,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故②说法符合题意; ③: 通过展示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和自然风光,以及强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传达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故③说法符合题意; ④:题干中通过金门岛凝视大陆、远眺台湾的描述,以及金门岛眼里有光,因为举目皆是同一个中国的表达,明确昭示了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故④说法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模拟训练】1.(2024·四川资阳·一模)2023年11月1日,我国第22个自贸试验区——新疆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我国在西北沿边地区设立的首个自贸试验区。未来,新疆将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新疆自贸试验区的成立有利于( )①进一步激发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②促进新疆地区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③巩固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④提高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①②④:新疆自贸试验区的成立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新疆地区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巩固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故③错误;故本题选B。2.(2024·福建宁德·一模)2024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和百万农奴解放65周年,也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15周年。截至2024年,已有10批、近1.2万名干部人才支援西藏。“十三五”期间,17个省市规划安排援藏项目达1260个,完成总投资200亿元。对口援藏活动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西藏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上述材料说明了( )A.西藏事业蓬勃发展主要依靠外省市支援B.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C.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D.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正在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处理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B:对口援藏活动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西藏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说明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故B符合题意;A:西藏的蓬勃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国家政策支持、西藏人民的自身努力等,故A说法错误;C:题文未体现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故C不符合题意;D: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3.(2024·云南怒江·一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下列行为不符合该理念的有( )A.与班级少数民族同学和睦相处,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生活习惯B.在所有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宣传中华优秀文化,消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C.在有少数民族同胞的学校和社区等场所,与各民族同胞平等友好相处D.学习相关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维护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不会消除,故B说法错误;ACD:题干中,各族人民要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启示我们要与班级少数民族同学和睦相处,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生活习惯;在有少数民族同胞的学校和社区等场所,与各民族同胞平等友好相处;同时学习相关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故ACD说法正确;本题为逆向选择,故本题选B。4.(2024·河北沧州·三模)4月1日至11日,马英九先生率台湾青年到广东、陕西、北京等地寻根、交流,参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等活动并参访,同时也携同青年学子访问了广东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两岸学子进行了交流。此次交流活动有利于( )①促进包括两岸青年交流在内的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②加强两岸青年的交流,可以杜绝“台独”势力发展③推动两岸在文化与血缘上的认同与融合,消除文化差异④增进两岸同胞相互了解和心灵契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台湾问题。①④:根据题干描述可知,马英九先生率台湾青年到广东、陕西、北京等地寻根、交流,同时也携同青年学子访问了广东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有利于促进包括两岸青年交流在内的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相互了解和心灵契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故①④说法正确;②:“杜绝”说法太绝对,夸大了交流活动的作用,故②说法错误;③:文化差异无法消除,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5.(2024·内蒙古鄂尔多斯·三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要求( )①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③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④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民族地区的战略性和重要性,维护国家安全这一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②③:题干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是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故②③符合题意;①:“一国两制”是我国的制度,不是基本国策,故①说法错误;④:题干未涉及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共41张PPT)专题二十 和谐与梦想考情分析知识回顾重难讲解典例题型目录01020304directory05模拟训练考情分析part one考情分析考点内容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2.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时每个公民的义务。3.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考情分析 新时代、中国梦是近五年山东中考高频考点,预测可能联系百姓梦想奋斗的生活案例、社会热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或山东的发展成就等,关联考点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实干奋斗、共同富裕、责任意识、亲社会行为、奉献社会等。知识回顾part two1.中华民族大家庭(1)形成:我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2)分布特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3)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一)中华一家亲2.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1)内涵①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2)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3.民族平等4.促进和巩固民族团结的意义(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2)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但中国人民“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独立。(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1)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各民族间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2)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3)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只有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5.促进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必要性6.国家为促进和维护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措施(1)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3)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4)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7.反对分裂的要求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就要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8.“一国两制”的含义(1)一个国家①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②中国的主权不容侵犯,领土不容分割。(2)两种制度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9.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意义(1)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2)“一国两制”是实现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整体和长远利益。(1)现实状况: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统一。(2)重要性(必要性):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3)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政治基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5)有利条件: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因合作而融合,因互利而双赢;两岸同胞对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有利于增进共同的福祉和亲情。10.实现祖国完全统一1.我国人民追求实现小康梦想之路(1)解放前①目标:追求薄有家财、安居度日的“小康”。②结果:难以实现(2)20世纪末,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总体小康。(3)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二)中国人 中国梦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时间 目标第一步 到1990年 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 到20世纪末 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和国家从现实国情出发,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即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全面小康的内涵(1)全面小康具有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2)全面小康,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5.民族复兴梦(1)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3)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6.民族复兴梦的重要性 梦想贯通历史 近代以来,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展开了波澜壮阔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历经艰苦探索,重新焕发活力,百年梦想插上腾飞翅膀 梦想照亮未来 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7.实现中国梦的要求(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8.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原因和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来源: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1)对国家有认同。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2)对文化有底气。一个自信的中国人,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3)对发展有信心。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坚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9.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10.怎样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1)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2)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3)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4)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品格,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重难讲解part three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点拨】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未实现完全统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故说法正确。2.“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时代精神为核心的创新精神。【点拨】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故说法错误。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点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故题文说法错误。4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点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故说法错误。典例题型part four1.(2024·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大势。以下属于新时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措施是( )①营造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环境氛围②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③推动各民族在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均等化发展④加强现代文明教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2.(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近年来,我国通过开展对口支援省市的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帮助西藏民族自治区成功创建6家三级甲等医院,帮带1165个医疗团队、3192名本地医疗人员,填补2219项技术空白。可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 )①促进了西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②推动西藏地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③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④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3.(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新疆吉亚乡团结新村现有居民500多户,包括汉族、维吾尔 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各族群众像家人一样团结在一起,在种植、养殖过程中相互传授技能,互帮互助,携手开创幸福生活。这体现了( )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我国各族人民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建美好家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4.(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于2024年5月23日至24日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这是对“台独”分裂分子谋“独”挑衅危险信号的坚决惩戒,是对外部势力纵容支持“台独”、干涉中国内政的严厉警告。这( )①展现了我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核心利益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②彰显了我们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零容忍、不姑息③表明了我国对外来干涉敢于斗争的严正立场④体现了我国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中国力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5.(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央视频道播出的《航拍中国》是中国纪录片史上首个从空中覆盖全国、记录当下中国真实面貌的大型系列纪录片。第四季“台湾篇”带领我们飞越台湾海峡,沿着先人足迹,参加了一场延续300多年的古老祭奠:从澎湖列岛到360多年前郑成功登陆并收复台湾的台南鹿耳门港……最后停留在金门岛上。金门岛虽小,但可以久久凝视眼前的大陆。还时常远眺宝岛台湾。它的眼里有光,因为举目皆是同一个中国。该纪录片( )①反映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②记录了两岸同胞同文同种,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④昭示了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B模拟训练part five1.(2024·四川资阳·一模)2023年11月1日,我国第22个自贸试验区——新疆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我国在西北沿边地区设立的首个自贸试验区。未来,新疆将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新疆自贸试验区的成立有利于( )①进一步激发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②促进新疆地区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③巩固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④提高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2.(2024·福建宁德·一模)2024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和百万农奴解放65周年,也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15周年。截至2024年,已有10批、近1.2万名干部人才支援西藏。“十三五”期间,17个省市规划安排援藏项目达1260个,完成总投资200亿元。对口援藏活动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西藏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上述材料说明了( )A.西藏事业蓬勃发展主要依靠外省市支援B.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C.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D.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正在形成B3.(2024·云南怒江·一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下列行为不符合该理念的有( )A.与班级少数民族同学和睦相处,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生活习惯B.在所有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宣传中华优秀文化,消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C.在有少数民族同胞的学校和社区等场所,与各民族同胞平等友好相处D.学习相关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B4.(2024·河北沧州·三模)4月1日至11日,马英九先生率台湾青年到广东、陕西、北京等地寻根、交流,参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等活动并参访,同时也携同青年学子访问了广东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两岸学子进行了交流。此次交流活动有利于( )①促进包括两岸青年交流在内的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②加强两岸青年的交流,可以杜绝“台独”势力发展③推动两岸在文化与血缘上的认同与融合,消除文化差异④增进两岸同胞相互了解和心灵契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D5.(2024·内蒙古鄂尔多斯·三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要求( )①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③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④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民族地区的战略性和重要性,维护国家安全这一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D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二十 和谐与梦想(讲义)——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备考.docx 专题二十 和谐与梦想(课件)——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备考.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