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姓名 准考证号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地理(湘教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6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1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包含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024年10月15日,我国发布首个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涉及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地外生命探寻,太阳系考古等发展方向备受关注。下图示意太阳系。据此,完成1~3题。
1.在太阳系中,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 )
A.金星和火星 B.火星和木星 C.水星和金星 D.木星和土星
2.宜居星球出现生命应具备的条件有( )
A.有天然卫星规律性环绕 B.星球表面经纬网相互交织
C.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 D.与其他天体公转方向相反
3.我国太空探索取得一系列成就,其中包括( )
①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②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建成天宫空间站 ④发射水手4号探测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某地理小组将相同体积、相同温度(18℃)的沙石和水装入容器置于室外,并分别记录14时和20时各自的温度值(如下图)。据此,完成4~6题。
4.实验现象表明( )
A.白天沙石升温快 B.白天水升温快 C.夜晚沙石降温慢 D.夜晚水降温快
5.该实验表明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人类活动 D.海陆分布
6.该实验原理可以解释的生活现象是( )
A.夏季人们到海边避暑 B.登高山需要携带厚衣物
C.东北人冬季去海南过冬 D.冬夏季路灯开关时间不同
甲村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景点,助力乡村振兴。下图为甲村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向东 D.自北向南
8.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
A.380米 B.420米 C.530米 D.610米
9.该地区拟开发乡村旅游资源,规划合理的是( )
A.沿①线修建山谷栈道 B.在②处开展攀岩活动
C.在③处设置峡谷漂流 D.在④上空架过山索道
世界的年降水量分布很不均衡,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下图示意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据此,完成10~12题。
10.图中甲地的降水量约为( )
A.200毫米以下 B.200—500毫米 C.1000—2000毫米 D.2000毫米以上
11.乙地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险峻 B.过于湿热 C.高寒缺氧 D.极端干旱
12.下列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纬度地区大陆沿岸降水少,内陆降水多
B.北半球各地降水多于南半球
C.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D.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多,东岸降水少
2024年12月6日,晋东南首趟满载国产品牌汽车的中欧班列从山西省长治市出发,经阿拉山口出境,向俄罗斯莫斯科驶去,此次铁路运输较海运节省约20天时间。下图示意此次中欧班列线路。据此,完成13~15题。
13.此次中欧班列从阿拉山口出境后( )
A.途经苏伊士运河 B.一直向东驶向莫斯科
C.途经安第斯山脉 D.沿途穿越亚欧大陆分界线
14.与海运相比,此次中欧班列铁路运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
A.运费更低 B.速度较快 C.运量更大 D.运输贵价物品
15.晋东南首趟中欧班列的开通,有利于( )
①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②助力“山西制造”走向世界 ③调整莫斯科能源结构
④缩短两地的空间距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3个小题,共35分。)
16.(12分)【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金砖十国
课题资料:
资料一 2024年1月,沙特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埃塞俄比亚正式参与金砖国家合作,金砖成员国数量由5个增加到10个。2024年10月22日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在俄罗斯喀山举行,这也是金砖国家大扩员后的首次峰会。金砖国家持续合作,为全球经济稳定发展贡献了金砖力量,成长空间巨大。
资料二 金砖国家分布示意图。
课题思考:
(1)新成员国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金砖十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它们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 ▲ 。(2分)
(2)说出俄罗斯喀山与我国北京最先迎来日出的城市,并说明理由。(3分)
(3)金砖十国占世界人口数量比重较高,且部分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举例说明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带来的问题。(2分)
(4)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请你将下列两个金砖成员国的信息填写完整。(2分)
国家 主要人种 主要语言
沙特阿拉伯 白色人种 ① ▲
中国 ② ▲ 汉语
(5)金砖国家扩容是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简述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3分)
17.(12分)【地理实践】
实践名称: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
实践背景:气候是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为帮助学生学习气候知识,某中学地理课堂开展了以“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为主题的地理实践活动。
任务一 探究规律
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但是它们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同学们通过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探究气候的分布规律。
(1)请完成上面地区气候类型分布框图。(2分)
任务二 比较差异
同学们发现地区间气候类型不同,自然景观也不相同。我国哈尔滨冬季冰雪覆盖,白雪皑皑,吸引了来自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游客前来赏冰玩雪。因为这些国家长夏无冬,常年绿意盎然,枝繁叶茂。
月份 6 7 8 9
气温/℃ 19.6 22.5 20.3 15.0
降水量/毫米 90.1 150.4 125.7 65.0
哈尔滨气温、降水资料
(2)根据哈尔滨气温、降水量资料,将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补充完整。(4分)
(3)分别说出哈尔滨和曼谷的气候类型,并举例说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4分)
(4)请根据右图为游客播报哈尔滨某日的天气情况。(2分)
哈尔滨冬季某日天气预报
-24~-10℃
18.(11分)【探究发现】
探究名称:绿色之国——新西兰
探究资料:
资料一 新西兰四面临海,自然风光秀丽,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特色的传统民居。当地多山地地形,森林资源丰富,传统民居以一层或两层的木结构房屋为主,底部不用墙而用柱子支撑,“漂浮”在地面上,屋顶具有尖顶、坡度大的特点。
资料二 新西兰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在近十年来,发生5.0级以上地震70多次。
资料三 世界主要板块及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图1)、新西兰位置及首都惠灵顿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2)、新西兰传统民居图片(图3)。
图1 图2 图3
探究思考:
(1)新西兰位于 ▲ (南/北)半球、 ▲ (东/西)半球,东临 ▲ 洋。(3分)
(2)说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2分)
(3)简述新西兰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4分)
(4)随着社会发展,很多传统民居正在默默“消失”。请举例说明保护传统民居的有效措施。(2分)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地理(湘教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B A D A C B D A B C D B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3个小题,共35分。)
16. (1)苏伊士运河“南南合作”
(2)北京。 北京位于喀山东面;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位置越偏东的地方越早迎来日出。
(3)大气污染,环境恶化;工业建设,占用耕地;人口增长,饮水紧张;砍伐森林,水土流失;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过度捕捞,渔业枯竭;等等。
(4)①阿拉伯语 ②黄色人种
(5)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提升全球治理水平;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国际关系;等等。
17.(1)温带大陆性 热带沙漠
(2)如图所示:
(3)哈尔滨为温带季风气候;曼谷为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影响交通,降水多的地区河运较发达;气候影响饮食,在海岛上生活的居民,日常生活中食用海鲜比较多;气候影响农作物,东南亚气候长夏无冬,可种植热带水果;气候影响人们服饰,生活在热带的人们,终年只穿单衣,生活在寒带的人们,终年要穿厚重的衣物,生活在温带的人们,穿衣多少随季节变化;等等。
(4)小雪天气;最低气温为-24℃,最高气温为-10℃(或气温为零下24℃到零下10℃);有四级西北风;等等。
18.(1)南 西 太平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3)新西兰森林资源丰富,建造木结构房屋便于就地取材;当地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多,底部用柱子“漂浮”在地面上有利于防潮;屋顶采用尖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多山地地形,房屋多依山而建;等等。
(4)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合理修缮;保留民居特色,传承地域文化;加强宣传,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制定相关制度和保护措施;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