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上期期末检测八年级地理试题本试卷分A卷和B卷两部分,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内。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交回答题卡。A卷(共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我国海岸线漫长,港口众多,图1为我国青岛港和湛江港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4题。图11.青岛港濒临的海洋是(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2.两个港口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 )A.鲁、豫 B.鄂、桂 C.鲁、粤 D.湘、冀3.湛江港与青岛港冬季气温差异大,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地形类型 D.海陆位置4.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我们应该( )①积极参加国际海洋事务 ②树立海洋国土意识③加强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④大规模捕捞海洋生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图2是连霍高速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图25.连霍高速公路西段穿越的地形区有( )A.云贵高原 B.东南丘陵 C.准噶尔盆地 D.四川盆地6.从①地到③地降水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先增加后减少 B.逐渐增多 C.先减少后增加 D.逐渐减少7.图中四地夏季最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A.①地大地如画、绿意盎然 B.②地成群牛羊、水草丰美C.③地崎岖不平、雪山连绵 D.④地青稞遍野、稞香四溢图3是我国北京、广州、哈尔滨、成都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8—9题。甲 乙 丙 丁图38.北京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是( )A.甲 B.乙 C.丙 D.丁9.图中四个城市( )A.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B.丁城市气温年较差最大C.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 D.乙城市降水年际变化最大读图4“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完成10—12题。图410.影响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长短、结冰期 B.径流量、河流落差 C.河流落差、含沙量 D.径流量、河流长短11.长江被誉为“水能宝库”的河段是(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12.长江中下游河道弯曲主要是因为( )A.水流湍急 B.降水集中 C.植被茂密 D.地势低平图5为2021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总数及土地面积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图513.四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江苏省 B.湖南省 C.西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图示信息反映出我国人口( )A.数量众多 B.分布不均 C.增长缓慢 D.南多北少15.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气候 B.地形、土壤 C.土壤、矿产 D.交通、水源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凭借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投资经营。家住成都的小明策划实施了一场呼伦贝尔之旅。据此完成16—18题。16.在规划出行方式时,小明想要节省旅费、感受四川到呼伦贝尔沿途的风景变化,可选择乘坐( )A.火车和汽车 B.飞机和汽车 C.飞机和火车 D.轮船和汽车17.小明到达呼伦贝尔正好赶上当地的那达慕大会,据此推测当地少数民族多为( )A.藏族 B.维吾尔族 C.蒙古族 D.壮族18.大量外地人前来投资经营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①带来巨大的环境、资源压力 ②吸引外来资金,促进经济发展③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④增加就业岗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4年6月25日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图6为该日宣传漫画之一。据此回答19—20题。图619.该漫画反映出的耕地面积减少原因是( )A.植树造林 B.围湖造田 C.建设挤占 D.退耕还林20.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是为了( )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优化国土空间规划 ③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④撂荒和闲置耕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每年5月21日前后为小满节气,在我国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民谚。据此完成21—22题。21.“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其“渐满”的江河水主要来自(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冰雪融水22.“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半干旱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湿润地区 D.干旱地区读图7“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完成23-25题。图723.图中适合发展种植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24.与①②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分界线基本吻合的是( )A.秦岭—黄河一线 B.南岭—珠江一线 C.秦岭—长江一线 D.秦岭—淮河一线25.图中③土地利用类型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A.种植业 B.林业 C.渔业 D.畜牧业二、非选择题(50分)26.图8为我国局部温度带分布示意图,结合图中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资料卡 粮食作物: 水稻—喜温喜湿 小麦—喜温、耐旱、耐寒 经济作物: 油菜—喜温暖湿润 甜菜—喜冷凉、抗寒 果树: 苹果—喜光怕涝、喜温凉、抗寒 柑橘—喜光、喜温喜湿、不耐寒图8(1)在甲、丙两区域中选择一个区域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我选择的区域是__________,该区域位于__________(地形区),属于__________(温度带),农作物一年可以收获__________次,依据资料卡信息,应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6分)(2)在甲、乙两个区域中选择一个区域因地制宜种植果树:我选择的区域是__________,结合资料卡信息,打算种植的果树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3分)(3)丁地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密闭程度较__________(高/低),墙体较__________(厚/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7.读图9“黄河不同河段的年平均含沙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图9(1)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高原上的A__________山。(2分)(2)受纬度位置影响,黄河部分河段封冻和解冻的时间存在差异,导致河流因冰凌阻塞而水位猛涨形成凌汛,凌汛现象主要发生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易发生凌汛现象的河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代码)。(4分)(3)从黄河不同河段的年平均含沙量来看,黄河流经B__________高原时,河流泥沙含量大增,随着流速减缓,大量泥沙沉积在游河段,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__________”。(3分)(4)试分析黄河流经B高原后泥沙含量大增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建议。(4分)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技术,其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参与,产业涵盖芯片、基础软件、通用元器件的研发与制造等,广东省是全球最大的5G产业集聚区。近年,5G技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新质生产力,如在传统制造业中促进智能化管理和自动化生产,优化产品生产流程,减少材料消耗,提高产品生产精度和效率。图10为我国5G产业园和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图10(1)从海陆位置看,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共同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1分)(2)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工业基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2分)(3)5G产业属于__________(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列举一个与其类型相同的产业__________。(2分)(4)我国5G产业园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目前全球最大的5G产业集聚区位于__________(填代号)工业基地。(3分)(5)描述5G技术的应用对制造业发展的有利影响。(4分)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西藏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下游、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麓,境内山高谷深,海拔高差达7000多米,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形成了独特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并存的典型立体气候带,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4种。随着“嘎隆拉隧道”的打通,墨脱县结束了不通公路的历史。图11为墨脱公路及周边山河分布示意图。图11(1)从地形、气候与人类活动角度分析墨脱县植物种类多样的原因。(6分)(2)列举墨脱公路在修建过程中需防范的地质灾害。(至少3种,3分)(3)列举墨脱县公路建成通车,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至少2条,4分)B卷(共20分)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分。以下题目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图1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示意图”,据此回答30-31题。图1230.下列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基本吻合的是( )A.400mm年降水量线 B.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C.大兴安岭—太行山—阴山一线 D.畜牧业区与种植业区的分界线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季风①来自亚欧大陆内部,寒冷干燥 B.季风②③均来自低纬度地区,温暖湿润C.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显著特征 D.季风②③进退异常,易造成旱涝灾害四、综合题。(14分)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南水北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其东中线一期工程已全面通水10周年,累计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惠及45座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超过1.85亿。京杭大运河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输水通道,曾因水资源短缺、泥沙淤积等原因导致部分河道断流、水生态损坏、污染严重等问题。经多年治理,2022年运河再次全线通水,改善了水资源条件,为沿岸地区提供灌溉用水,使古老运河重新焕发生机。图13为“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图13(1)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流域,可缓解我国水资源__________分布不均的问题。(2分)(2)南水北调东线输水线路较西线建设难度低,主要是因为东线充分利用京杭大运河向北输水,途径区域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地势起伏__________。(2分)(3)分析北方地区水资源需求量大的原因。(2分)(4)列举京杭大运河再次全线通水的意义。(至少2条,4分)(5)请为华北平原在农业生产中节约用水与防治水污染提出合理建议。(4分)2024-2025学年上期期末检测八年级地理参考答案A卷一、单一选择题(50分)1—5:BCAAC 6—10:DADCB 11—15:ADABA 16—20:ACDCA 21—25:ACADB二、非选择题(50分)26.(12分)(1)(6分)答案1:甲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亚热带 2—3 水稻 油菜答案2:丙 东北平原 中温带 1 小麦 甜菜(2)(3分)答案1:甲 柑橘 甲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湿润地区,水热条件好,适合喜温喜湿、不耐寒的柑橘正常生长(理由结合自然环境特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2:乙 苹果 乙区域位于暖温带和半湿润地区,降水相对较少,冬季温度较低,适合喜光怕涝、抗寒的苹果生长(理由结合自然环境特征言之有理即可)。(3)(3分)高,厚,防寒保暖(御寒)。27.(13分)(1)(2分)青藏 巴颜喀拉(2)(4分)初春、初冬 ①、③(3)(3分)黄土 下 地上河。(4)(4分)原因: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稀疏;以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加之黄河中游支流较多,泥沙随雨水汇入河流,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增。(言之有理即可,2分)建议: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多植树种草、合理安排农业活动;打坝淤地、修挡土坝、新修水利设施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28.(12分)(1)(1分)沿海分布(2)(2分)①②(3)(2分)高新技术产业 航空航天、机器人制造等(只要列出的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即可得分)。(4)(3分)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科技和人才 ④。(5)(4分)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产业升级。(任答2点,言之有理即可)29.(13分)(1)(6分)纬度低,热量充足;位于迎风坡,降水丰沛;海拔高差大,形成了多种气候带;山高谷深,地形复杂;为不同种类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当地交通不便,人口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破坏小,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完好,植物类型丰富多样。(2)(3分)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雪崩、土地冻融等(任答3个)(3)(4分)改善当地交通条件,促加强对外联系与交流,带动当地特色农牧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入。(任答2点,言之有理即可)B卷三、不定项选择题(6分)31:ABD 32:ABCD四、综合题(14分)(1)(2分)长江,空间(2)(2分)平原,小。(3)(2分)工农业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生产生活需水量大。(4)(4分)提供灌溉用水,促进农业发展;利于发展航运,促进区域联系;改善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带动沿岸经济发展。(任答2点,言之有理即可)(5)(4分)节约用水:优化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采用地膜覆盖土壤,减少水分蒸发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防治水污染:培育新品种,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言之有理即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