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世界地形之等高线线地形图 教学设计(表格式)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世界地形之等高线线地形图 教学设计(表格式)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世界的地形——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判断坡度的陡缓,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历年中考的必考点,还是掌握世界地形特征的必备技能之一,同时还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教学内容也是联系初高中地理的重要纽带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在整个地理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不可不学的地位。
本节课教学容量大,主要包括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概念,等高线的特点,山地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估算海拔高度和判断坡度的陡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对地形的感性认识,关注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心系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结合实际了解,学生对世界地形已经有基本的认识,对海拔和相对高度等也基本掌握,为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面对的学生总体来说基础比薄弱,生源一半左右来自基础教育比较薄弱的农村,一半通过划片区摇号抽签平决定,加上刚刚接触地理和学习内容抽象难懂,挑战难度较大。好在学生刚接触地理一个多月,新鲜度还在,对地理的学习热情还在,也有了一定的地理学习基础,相信较好的完成本节课学习内容。
三、教学目标
1、 在地图上说出某点的海拔及与其它点的相对高度,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2、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关注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部位。
(二)教学难点:区别山脊和山谷等高线形态
五、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本人为主角,创设驴友爬大里尖岭情境,联系学生原有认知经验,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发现问题,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有所收获。
2.辅助教学法: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PPT课件,将文字、地图、实物照片、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学准备:PPT课件,山体模型、A4纸、铅笔
七、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驴友图片和我本人到陵水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小妹水库图片。驴友旅游探险第一是看地图选择分析路线,二就是去驴友探险的路上,提问:驴友们户外探险旅游常常选看的地图是什么样的地图呢?展示局部吊罗山森林公园等高线地形图。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等高线地形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展示驴友游吊罗山等高线地形图。吊罗山太大,图很复杂,我选择去大里尖岭打卡,老师作为资深驴友,但犯了选择路线困难症,请同学们学习本节课知识后帮老师选择一条路线。 认真观看,并思考,本节课学习的任务是什么?学生思考这么多路线,选择哪一条好?理由是什么?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兴趣,选择路线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为后面的知识学习埋下伏笔。
板书标题 世界的地形—— 学看地形图
展示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说出某点的海拔及与其它点的相对高度,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2.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并识别五种基本地形。3.关注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生齐读目标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温故 要学好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我们先来认识两个概念,海拔与相对高度。 先自学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
海拔与相对高度 展示陵水中学去吊罗山公园大里瀑布的等高线地形图。今天秦驴友就带同学们从陵水中学到大里瀑布一游,沿途我们就把要学习的内容解决。展示陵水中学海拔20米,大里瀑布300米。提问:老师从陵水中学到大里瀑布爬了多少米?这是什么高度? 根据老师的问题,进一步落实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完成学案内容任务1 首先此部分知识很基础,自主学习就能完成。其次利用陵水中学到大理瀑布一条线,串联起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线任务开始。第三,进一步落实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任务1 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制作的呢?它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思考,期待学习内容。 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知识学习
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和特征 环节一:认识山地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环节二:展示一副已经制作好的山地等高线地形简图,帮助学生认识等高线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理解等高线的特征:1、同线等高;2、同图等距;3、所有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4、等高线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1、学生认真观看,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在脑子里构建空间模型,加深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2、依据老师的问题引导,认真看图,总结等高线的特征。 1、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为后面学生自己化山地等高线地形图打下基础。2、这部分知识比较系统,且比较杂,学生自主学习难度大,花费时间多,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加上思考,就能节约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猜猜看 展示图片:利用小妹水库山区图,引导学生看图识别五部位名称。 学生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按照字母顺序,猜山区的各部位名称。 学生在平时生活或旅游中虽然看到许多山体很漂亮,但是不知道不同的部位还有不同的叫法。这是我在陵水小妹水库旅游时特拍的图片,利用实景山区图认识山体各部位名称,因为大多数学生都认识该地,比较亲切。为后面利用模具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和认识山体5个部位等高线形打基础。
任务2 小组合作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真实情境模拟,亲身体验学习。 构建任务群,按步骤推进实施,展示成果交流,相互评价
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山体各部位的形态特 教师先展示等高线各部位的图片时,强调各部位的特征,适当穿插等高线地形图的运用,如:山谷处可能有河流,有水源,山脊时分水岭,陡崖处适合极限运动攀岩,可能有瀑布等等。 让学生看图观察学生先有个形象的认识,把抽象的等高线图与实景图联系起来,建立空间感。 让学生先有个形象的认识,为后面自己画图再认识铺垫
1、展示: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步骤和要;2、进一步提醒学生怎样操作,分组下发模具和任务条;3、教师到各小组指导学生怎样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解答学生的疑问;4、寻找每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做好及时的处理;5、学生展示完成后,做好积极评价,对学生不能完成或完成不好的地方适当讲解与补充;6、展示小妹水库山区的各部位图片和实际的等高线地形图,进一步总结归纳,系统的把知识呈现给学生; 1、学生分成5各小组;2、小组长带领好本小组,按照任务条完成学习任务;3、小组做好分工,认真绘图,总结本小组所绘制的山体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态特征,并记录在白纸上;4、小组内要选好代表组织好语言,上展台分享本组的集体学习成果,对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不能解答的寻求小组内成员或教师帮助。 1、体验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主要是培养学生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和集体合作能力;3、通过小组合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4、结论总结,上台展示,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训练学生的胆量,增强自信心,找到学习的乐趣。
展示学有所成图片 学生看图对照所学,回答各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部分说出判断的理由。 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考试服务,学完新知识及时检查收获状况,以便做好及时的调整和跟进措施。
任务3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帮助驴友选路线 展示驴友路线图 小组合作,依据所需知识,帮组驴友选择路线,说出选择的原因。(如:坡度陡缓、走的部位、有无河流、景点和视野等) 1、学以致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2、感受学习地理在生活中的用处,要热爱生活,热爱家乡。
课堂总结 山高人为峰,地形在心中; 向上勇攀登,累了鞍部歇。 做人有脊梁,心中有沟壑; 海阔心无界,中国梦实现。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学好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学生齐读,体会内涵。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把它升华到爱学习、爱国家、要有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八、板书设计
世界地形——学看等高线地形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的绘制
2.等高线与等高距
3.等高线的特征
4.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二)山地等高线地形图的运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