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统编2024七下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25年春七下历史情景教学课件嵌视频(统编2024版)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主题情境·唐诗中的民族交往与交融目录01前课回顾02学习目标03情境串新知05随堂练习04课堂小结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前课回顾1.755年,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__________”。763年平叛成功,但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2.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态势严重。______起义让唐王朝受到致命打击。907年,______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3.唐朝灭亡后,我国进入__________时期。五代指北方地区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______;十国指南方地区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加上北方的______。黄巢安史之乱朱温后周北汉五代十国1.通过地图等材料,梳理唐朝与吐蕃、突厥、回纥、渤海、南诏等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交融的史实,认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2.通过学习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交融的史事,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学习目标重点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璀璨夺目的时代,不仅是文化艺术的巅峰,也是多民族和谐共存、深入交流与广泛交融的光辉篇章。唐诗,这一时代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风貌与民族交融的盛况。据此,七年级一班的历史老师精心策划了一场以“唐诗中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一同穿越时空,领略那段历史长河中民族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情境串新知《陇西行四首·其四》陈陶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民族政策之和亲和亲指的是什么?有哪些代表性历史史事?产生了哪些影响呢?和亲: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唐朝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唐朝前期形势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2)建立:任务卡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5内容,梳理吐蕃的相关知识。时期:统一者:都城:措施: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西藏逻些(今拉萨)推广灌溉技术,创制文字,颁行法令,设置官制等《步辇图》(局部)唐朝阎立本所绘制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1.背景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请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西藏拉萨大昭寺寺内绘制有大型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门前广场上矗立的唐蕃会盟碑,表达了汉藏人民世代友好、亲如一家的情谊。2.概况: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塑像文成公主塑像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请求唐朝给予蚕种及派遣工匠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也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西藏布达拉宫,由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修建,建于631年,文成公主入藏后居住的地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他自称“甥”,称唐朝皇帝为“舅”。结合教材P26相关史事,补充继文成公主入藏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的史实 唐太宗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穆宗刻立唐蕃会盟碑民族政策之战争《凉州词二首 · 其二》王之涣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为什么唐朝君主不愿与突厥和亲呢?对于突厥,唐朝又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呢?特指突厥首领战争——突厥唐朝前期形势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突厥是6世纪中期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突厥汗国建立后,不断开拓疆土,控制了北方草原和整个西域。隋朝时,突厥汗国以阿尔泰山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势力。630年唐太宗击败东突厥汗国,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西北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唐高宗唐朝灭西突厥汗国,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唐朝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744年联合漠北回纥等出兵平定了后突厥汗国;随着汗国的消亡,突厥于8世纪中后期解体突厥解体后,在西迁过程中与当地部族融合。从此,突厥在我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突厥石人像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唐太宗设立武则天设立送渤海王子归本国温庭筠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民族政策之册封为什么诗人说唐朝与渤海属于一家?唐朝还和哪些国家有往来呢?唐朝后期形势和边疆各族分布图(820年)居住在漠北的游牧部落唐玄宗回鹘首领骨力裴罗接受册封,号怀仁可汗出兵助唐平叛安史之乱后来,回纥上表请求改名回鹘(hú),获得唐朝同意。唐朝后期,双方贸易往来频繁,唐朝多用绢帛换取回鹘的马匹。回纥——怀仁可汗大漠南北最强大的势力9世纪,回鹘部众离散,汗国灭亡。余众一部分南下融入汉人等当地民众中,其他西迁到河西走廊和西域。其中,大多数西迁到今新疆地区,逐渐与当地民众融合,成为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回鹘壁画新疆回鹘遗址唐朝后期形势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820年)粟末靺鞨于7世纪基本统一各部,建立政权。唐玄宗封大祚(zuò)荣为渤海郡王,以渤海为号。区域:靺鞨(Mòhé)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主要生活在黑龙江流域渤海——渤海郡王受封后的渤海国与唐朝经贸往来频繁,多次派遣学生到唐朝求学,经济文化发展很快,被称为“海东盛国”渤海国上京遗址鸟瞰图渤海国三彩熏炉体现了与唐朝的交流渤海上京龙泉府城遗址出土的牡丹纹方砖隋唐时期,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六个部落,称为六诏,其中最南部的部落在唐朝支持下统一了其他五诏,南诏政权建立。六诏:蒙巂(xī)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téng dǎn)诏、施浪诏、蒙舍诏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册封皮逻阁为云南王。南诏——云南王皮逻阁派孙子赴长安朝见唐玄宗。南诏崇尚儒学,多次派遣贵族大臣和子弟到成都求学,就学者多达上千人。千寻塔千寻塔位于云南大理,多数学者认为此塔建于南诏时期。位于云南大理县城西北崇圣寺内,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造型与结构是典型的唐代砖塔;塔上能见的文字资料,除佛教典籍常见的梵文外,基本全部是汉字,塔上清理出土的许多文物,如“开元通宝”,铸刻“湖州”、“成都”字样的青铜镜以及瓷器、写经、印章等,都是直接说明与中国内地经济文化密切交往的证据,也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亲战争设置机构册封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唐太宗发兵击败东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高宗时,灭西突厥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和北庭都护府(武则天)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想一想主张: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原因:①唐代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对各族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②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认同和拥戴。启示:①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②坚持民族平等团结;③加强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卷一九八这句话反映了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怎样的主张?唐朝民族交往频繁的原因是什么?对今天有何启示?材料研读唐朝疆域隋唐时期,边疆地区得到开发,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各族地区的统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西到咸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北达贝加尔湖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一带南及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版图最大、势力最强大的国家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文成公主入藏突厥渤海与南诏时间:641年课堂小结回纥影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唐太宗发兵击败东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高宗时,灭西突厥;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北达贝加尔湖,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一带,南及南海1.(2024·四川宜宾)下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使者的场景。该图可用于研究( )A. 宗教绘画的风格B. 唐与突厥的友好关系C. 民族政策的践行D. 贞观时期的中外交往C随堂练习《步辇图》(摹本)2.(2024·江苏扬州)《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盖德泽洽,四海可使如一家”。为此,他( )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 派遣张骞出使西域C.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D. 实行开明民族政策D3.(2024·山东日照节选)材料二 唐太宗强调:“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中华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2)材料二体现出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思想?并说明其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答案】思想:爱之如一(或平等对待周边民族)(2分)。影响:赢得了周边民族的尊重和爱戴;促进了民族交融。(2分,任答1点即可)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云南王.mp4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主题情境:唐诗里的民族交融)【2025春七下历史情境教学课件(2024版)】.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