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思维】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32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新思维】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32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出品人:一蓑烟雨工作室
第32讲: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2025届初三中考一轮复习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世界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平静。1929年开始,世界再次动荡起来,最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面对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而德日两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20世纪30年代,日本、意大利、德国先后发动局部战争,随之演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
目录编排
单元概述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制作时间轴,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利用地图,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史料实证:利用文字史料、图片史料等,引导学生认识希特勒既是德国人的天使又是世界的魔鬼。
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引导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法西斯的暴行,培养热爱和平、反对法西斯主义的精神。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中国
1929年
1931年
经济大危机
1945年2月
1936年
罗斯福新政开始、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
九一八事变
1941年9月
1933年
1939年9月
1942年1月
1942年7月
1943年2月
1944年
1945年5月
1945年9月2日
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
宣战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会议
德国投降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斯大林
格勒战役
1936年
1937年
1940年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百团大战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全面爆发
二战
最大规模
走向联合
转折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欧洲战事结束
二战结束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1 经济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 背景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是,繁荣的表象下潜藏巨大的危机 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工业产出和工人购买力严重不对等,导致出现生产过剩 (3)直接原因:大量资金涌入股票市场,股市动荡 时间 1929—1933年 最先爆发 美国
导火索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1 经济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 特点 (1)波及范围特别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持续时间比较长:1929—1933年
(3)破坏性特别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失业人数超过3000万
影响 (1)消极:
①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各国政局动荡;
②为转嫁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行对外扩张,引起世界局势紧张
(2)积极: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如美国罗斯福新政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1 经济大危机
开始时间 1933年3月 领导者 罗斯福
背景 (1)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目的 (1)直接目的:摆脱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2)根本目的: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特点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1 经济大危机
主要内容 项目 具体措施
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加强对工业的设计指导(中心措施)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推行“以工代赈”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1 经济大危机
影响 对美国 (1)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3)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4)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
对资本主义国家 (1)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2)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其他各国政府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局限性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计划+市场
市场+计划
计划+市场
相同点
③都把市场和计划相结合
④都注重保障民生
⑤都促进了经济发展
公有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国家干预经济
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①都是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②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都符合当时本国国情,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知识拓展:
比较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识拓展: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1.“他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
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评述的是
A.美国南北战争 B.罗斯福新政
C.“欧洲复兴计划” D.美国“新经济”
2.罗斯福1938年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
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
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其中“新应用”指的是
A.革新技术完成产品升级换代 B.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缓和危机
C.通过殖民扩张开拓海外市场 D.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B
B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3.1933年6月,美国罗斯福政府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将全国的
工业划分为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时数。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国家干预生产提高劳动效率 B.调整生产规模以稳定物价水平
C.调节生产与消费及劳资关系 D.奠定美国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
4.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俄和美国都通过改
革来应对危机,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A.都从根本上解决了危机 B.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
D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2022年课标:
考点二:
2.1 法西斯政权的侵略扩张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 政权建立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侵略扩张 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德国法西斯政权 政权建立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2022年课标:
考点二:
2.1 法西斯政权的侵略扩张
德国法西斯政权 侵略 扩张 (1)扩军备战: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2)兼并邻国: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3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日本法西斯政权 政权 建立 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侵略 扩张 (1)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接着,日本迅速占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的华北地区
(2)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认识 德国、日本、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相同点 都是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建立起法西斯专政政权;都对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德国因《凡尔赛条约》产生复仇情绪,日本因《九国公约》在华利益受到限制而不满。
不同点 德国以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日本以军部为核心建立。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后开始对外侵略扩张;日本是在发动侵略过程中建立起
法西斯政权的。
想一想,美国德国和日本在应对经济大危机时有何不同?
德日:强化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实施法西斯管理,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经济
危机
美国:强化国家干预。减轻危机缓和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启示:1.转危为机,居安思危;
2.国际经济关系协调极为重要;
3.适合国情的改革。
知识拓展:
德国与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有何异同点?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求解困之道。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调整了19世纪以来的自由主义经济政治,尝试发挥国家在经济与社会中的调整作用”。与此同时,日、德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体制,走上了对内独裁与对外扩张之路。人类社会面临战争成胁。
①日本法西斯;制造“九一八”事变、731细菌部队、“三光”政策。②德国法西斯;国会纵火案、德国纳粹党疯狂迫害并屠杀犹太人
③影响: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威胁世界和平
④法西斯势力是残酷的,灭绝人性的,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
①美国
措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模式
影响:罗斯福新政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范例,
②德国和日本
措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影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
通过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2022年课标:
考点二:
2.1 法西斯政权的侵略扩张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1.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B.1933年希特勒上台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2.日本法西斯不同于其他法西斯的主要特点是( )
A.对外侵略扩张        B.对内独裁统治
C.不断创造政变和兵变     D.以军部为核心力量
3.当今世界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那么,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 B.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
C.国际恐怖活动的频繁发生 D.民族复仇主义的打击报复
B
B
D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4.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是( )
A.德国、英国、日本 B.英国、法国、美国
C.苏联、日本、美国 D.德国、意大利、日本
5.2021年3月7日,王毅外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说到‘种族灭绝’,大多数人想到的是16世纪的北美印第安人,19世纪的非洲黑奴,20世纪的犹太人,
以及至今仍在坚持抗争的澳洲原住民。”20世纪,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这种反人类暴行的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6.1929年,德国总人口6000万,9月底失业人数为132万,一年以后增加到300万,1931年增加到450万,1932年前两个月超过600万。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列强矛盾激化 B.经济危机不断蔓延
C.美欧竞争日益加剧 D.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B
B
D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场,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2022年课标:
考点三:
3.1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39~1945年
爆发 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德国和日本的压制,引起了两国对国际秩序的不满
(3)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刺激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
(4)间接原因:英、法采取“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场,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2022年课标:
考点三:
3.1 第二次世界大战
进 程 序幕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电战”突袭波兰,随后,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实际上,英法两国宣而不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规模逐渐扩大 欧洲 西线战场 (1)1940年4月,德国进攻丹麦、挪威,不久,荷兰、比利时投降;
(2)德国打败法国,并空袭英国
苏德战场 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太平洋战场 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走向联合 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场,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2022年课标:
考点三:
3.1 第二次世界大战
进 程 转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联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走向胜利 意大利投降 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不久,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
结束 德国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日本投降 (1)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
(2)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3)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场,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2022年课标:
考点三:
3.1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果 胜利 影响
原因
启示 消极: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积极: 战争摧毁了法西斯称霸世界的野心 客观上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战争促使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
国与国之间应和平相处,共同迎接各种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要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
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二战性质—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合作协同—反法西斯国家实现了战时的合作协同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场,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2022年课标:
考点三:
3.2 雅尔塔会议
时间
背景
目的
参会国
主要 内容
影响 积极
消极
1945年2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盟军节节胜利
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分区占领德国。
战后成立联合国。
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进一步协调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加快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①带有大国强权主义色彩,损害了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②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为美、苏重新划分世界提供了依据,确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雏形。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爆发标志
时间
作战双方
主战役
新式武器
战争性质
战争结束
战后国际组织
战后世界格局
萨拉热窝事件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危机刺激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914-1918
1939-1945
同盟国-协约国
轴心国-反法西斯联盟
凡尔登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坦克、潜艇、飞机、毒气弹
原子弹
帝国主义间的非正义侵略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1918年11月 德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国际联盟
联合国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知识拓展:
对比两次世界大战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1.有学者认为,二战期间政治领袖们说他们可以从根本上促进人类的发展,至少是促进部分人类的发展,于是他们获得了几乎无限的权力,这就是出现大规模杀戮的主要原因。该学者旨在说明( )
A.法西斯专政是二战的祸首 B.战争源于领袖掌握权力
C.领袖并不能促进人类发展 D.希特勒是二战的发起者
2.历史表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台起来,共同应对人类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下列事件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三国协约的形成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B
A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3.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该宣言的签署标志着( )
A.国际联盟的成立 B.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两极格局的形成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4.汪锦元,江苏吴县人。他曾作为中共秘密情报员打入汪公馆,成为汪精卫的秘书。1941年9月,他在随汪精卫接见日本密使时,获悉日军将停止北进进攻苏联。之后,又发现侵华日军大量南下,海军舰艇回撤日本。他及时将情报报送延安。据此,中共中央对战局做出的判断是( )
A.亚洲战争策源地即将形成 B.德军将对苏联发动突然进攻
C.日美太平洋战争即将爆发 D.盟军将要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