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思维】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新思维】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件)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2025届初三中考一轮复习
第6讲:辽宋夏金元时期
出品人:一蓑烟雨工作室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960年到1368年,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与宋朝并立。北宋灭亡后,南宋占据江南,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文学艺术硕果累票。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各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东西方交流得到加强,对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目录编排
单元概述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1.能够了解辽、北宋、南宋、西夏、金、元时期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时空观念)
2.能够知道辽、北宋、南宋、西夏、金、元时期遗留至今的各类史料与遗存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证据,能结合语文、地理、艺术等课程的学习,初步理解古代史料的含义,尝试运用史料说明古代民族交融历史问题。(史料实证)
3.能够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形成合理想象,进行初步分析,认识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意义和影响。(历史解释)
4.能够通过辽、北宋、南宋、西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科技成就,了解生产力发展对政治、社会、文化变革的推动作用,认识在从民族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发展中的作用。(唯物史观)
5.能够通过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家国情怀)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1 北宋的建立
北宋的 建立 政权建立
局部统一 宋太祖及其后继者陆续消灭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后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注意:北宋不是一个统一了全国的王朝!,
宋太祖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2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措 施 影 响
军事方面 中央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武将领兵,文官调兵); ③经常调动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但是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积弱”
政治方面 中央 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加强了皇权,但造成了机构臃肿。“积贫”
地方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知州);各州府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对知州进行监察和分权)。 财权方面 地方 取消地方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加强了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但造成地方财政过于穷困。“积贫”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2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兵”——节度使的兵权;宋太祖采取措施控制兵权,解除节度使的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权”——节度使的行政权;宋太祖委派文官担任地方州县长官。
“钱”——节度使的财政权即收取地方税赋的权力;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的收税权,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归中央掌控,后又陆续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3 重文轻武政策
宋朝重文轻武 目的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表现 (1)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①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官统兵、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②将不杀大臣、士人、谏官定为“祖宗家法”,形成较为平和、宽缓、理性的政治氛围
(2)大力发展科举制度:①大大增加科举录取名额,使科举入仕成为宋代官员主要来源(读书人出身的文官构成国家官僚队伍的主干)。②进士授官从优,升迁迅速,受到普遍尊重,俸禄优厚
影响 (1)积极:①对巩固政权: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与发展。②对行政:宋代的文官政治(以士大夫为主体)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文化素质。③对社会发展:科举制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局面
(2)消极:形成积贫积弱的严重后果(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加重;办事效率低下;军队的战斗力减弱)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4 王安石变法
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原因 (1)北宋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 (2)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导致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财政入不敷出; (3)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措施 经济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结果 收到一些成效,如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水利得到修建;但最终被废除 败因 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C
A
1.(2024年四川省泸州市)宋代以武举来选拔武将。但据张希清先生研究,北宋武举共开科取士28榜,取士868人,还不及一榜文举取士之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 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强
C.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D.印刷术取得重大突破
2.(2024年湖北省宜昌市)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其目的在于( )
A.推动教育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B.节约军费开支,减轻百姓负担
C.防止武将跋扈,避免政局动荡 D.减少矛盾冲突,缓和民族关系
A.民族大交融 B.从分裂到统一
C.分封制盛行 D.经济重心南移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
2022年课标:
考点二:
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
政权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重大事件
辽 10世纪初 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上京 临潢府 (1)辽与北宋: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宋太宗时,数次伐辽。宋真宗时,辽与宋议和,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_____________”。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2)西夏与北宋:西夏多次进攻北宋,后来,北宋和西夏进行和谈,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北宋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开封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首领元昊 兴庆府 澶渊之盟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1.(2024·山东)12世纪初,是中国历史上风云变幻的时代,宋、辽、金、夏共同演绎盛世与乱世中的黄金时代。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展示与北宋政权并立的形势示意图的是( )
2.(2024年湖南)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说,我也从中国智慧中学到很多经验,比如1005年的澶渊之盟,交战双方提出,我们不能够打败对方,但可以商讨一个条约,形成对抗的伙伴关系,在一些领域里激烈敌对,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内结为伙伴。艾利森对澶渊之盟的叙述( )
A.比较符合历史史实 B.完全违背历史真相
C.是研究澶渊之盟的重要史料 D.属于恶意诋毁中国的言论
C
A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岳飞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2022年课标:
考点三:
3.1 金与南宋对峙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重大事件 与宋战与和

南宋 女真族
1115年
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上京(会宁)
汉族
1127年
赵构
(宋高宗)
临安(杭州)
1125年灭辽
1127年灭北宋
(靖康之变)
岳飞抗金
1140郾城大战
1141年宋金议和《绍兴和议》
宋元时期的政权更迭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岳飞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2022年课标:
考点三:
3.2 岳飞抗金、南宋偏安
岳飞抗金 (1)1127年,宋朝皇室赵构登上皇位,即为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2)南宋建立之初,南宋军民积极抗击金朝女真贵族的掠夺战争。岳飞率宋军在郾城取得抗金大捷,遏制了金军南下,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利益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关键信息:金、南宋、西夏、燕京、兴庆、临安、郾城相关事件:靖康之变、绍兴和议形成局势:金、西夏、南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南宋偏安 (1)宋高宗和权臣秦桧担心抗金力量强大,危及自身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杀害岳飞。北伐收复的土地重新落入金人手中(2)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3)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南宋统治者满足现状,偏安于江南一隅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岳飞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2022年课标:
史料分析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俘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抗元(蒙古政权)
这一时期的战争,是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但不是侵略和反侵略战争,因此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
岳飞抗金(女真族)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岳飞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2022年课标:
考点三:
3.3 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 (1)垦田面积扩大;(2)耕作技术:秧马的使用提高了耕种效率;复种技术的推广;(3)粮食生产:①北宋时,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被推广到东南地区,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②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常)熟,天下足”的谚语(4)经济作物:南方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区在南宋时期由福建、广东推进到江淮和川蜀
手工业 纺织业:①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丝织生产发达。②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2)制瓷业: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辉煌时代,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①江南地区在南宋时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煤(石炭)成为烧瓷的主要燃料。②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3)造船业:①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居于领先地位,制造的海船规模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②内地江河干流沿岸的州城,设有内河船舶工场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岳飞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2022年课标:
考点三:
3.3 宋代经济的发展
商业
(1)商业化城市: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杭州和开封人口多达百万(2)商业区:城市中店铺增加,并突破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商业区、镇市、草市(3)货币:①在繁荣的商业交易推动下,北宋前期,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出现改变了金属货币不易携带的局面。②南宋时出现“会子”,纸币成为与铜钱并用的货币
(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海外贸易
(1)宋代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著名商港有广州、泉州,泉州在南宋时期成为全国第一大港,设有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蕃坊”和外商子弟学校“蕃学”
(3)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考点三:
3.3 宋代经济的发展
宋代瓷器
《清明上河图》
秧马
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耕获图》
农业生产技术先进
宋代的陶瓷是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闻名世界。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岳飞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2022年课标:
考点三:
3.4 经济重心南移
时间 从唐中后期(安史之乱后)开始,至南宋完成
方向 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原因 (1)社会环境: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比较少,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
(2)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3)政治因素:南宋政治中心南移,加上政府的倡导与重视,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
(4)自然因素:宋代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环境保护较好
过程 (1)魏晋南北朝以来,江南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2)唐代中期以来,南方经济的发展步伐加快(3)北宋后期,南方经济呈现出全面超越北方的势头(4)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主要表现 (1)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户数已经是北方的两倍(2)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和商业贸易繁荣(3)宋朝中央政府的财赋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影响 南方尤其是东南一带,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C
B
1.(2024年甘肃)北宋时,政府宣布取消对夜市的禁令,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的限制,东京城内十字大街有所谓的“鬼市”,娱乐场所营业通宵不绝。这反映出宋代( )
A.城市布局更新 B.城市商业繁荣
C.科技文化先进 D.中外贸易发达
2.(2024年广东)宋代农书所述土壤改良方法比较系统、全面,除水利改良(修筑陂塘等)、生物改良(秸秆还田等)、耕作改良(薄耘、轮作等)外,还强调“用粪犹用药”,以使地力“常新壮”。这表明,宋代( )
A.变法成效显著 B.人力严重不足
C.农业技术先进 D.耕地面积扩大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D
B
3.(2024年四川)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其历史影响是( )
A.推动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修 B.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C.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商帮形成 D.从国外引进的作物普遍种植
4.(2024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北宋后期,东南户数已占到全国一半,加上西南则超出三分之二。至“靖康之难”,北方再遭战火蹂躏,大批人口南渡,则又一次促使南北经济差异扩大。材料旨在说明( )
A.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B.江南地区初步开发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通过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2022年课标:
考点四:
4.1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成吉思汗像
忽必烈像
蒙古 统一
元朝 建立
元朝 统一 时间
意义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迁都大都(今北京)
1276年,灭南宋
1279年,元朝统一(文天祥抗元)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P49)
易错点:
铁木真建立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忽必烈是铁木真的孙子)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通过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2022年课标:
考点四:
4.2 元朝的统治
元朝的统治 行省制度 中央 (1)行政:由 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2)军事:设 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3)监察:设 负责监察事务
地方 (1)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2)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10个行省。
(3)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影响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促进了民族交融
对边疆的管辖 目的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
措施 (1)东南地区:在澎湖岛设置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西北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3)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 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中书省
枢密院
御史台
澎湖巡检司
宣政院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识拓展: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项目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不同点 创建时期 西周 秦朝 元朝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诸侯权力、地位世袭 郡、县是中央政府的下属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作用和影响 一定时期内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但随着诸侯国的力量日益强大,到后期王权衰微,造成了分裂和诸侯混战 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同点 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识拓展:
历代王朝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C
B
1.(2024年四川)10-13世纪,经过300多年的分裂和对峙,中华大地逐渐走向大统一。这一历史进程中,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蒙古灭西夏和金朝
②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
③宋太祖和其后继者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④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
A.①②④③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2.(2024年贵州)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汉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022年课标:
考点五:
5.1 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生活
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 表现 都市发展
市民生活
杂剧
节日习俗
特点
代表性大都市: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瓦子是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里面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勾栏内有商业广告和各项娱乐活动
杂剧形成于宋代,是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杂剧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
宋时就有了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
都市繁华,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022年课标:
考点五:
5.2 宋词元曲
宋词 简介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也叫长短句,出现于唐朝,是宋代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词牌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北宋文学家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词风豪迈而飘逸,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 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 细腻 清秀,以北宋灭亡为界限,前期主要描写夫妇感情,后期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发深沉的忧患情怀(3)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具有豪放的词风和强烈的报国情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地位 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丰碑
元曲 简介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是一种融合了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的综合性艺术,从元大都逐渐扩展至全国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的《梧桐雨》、王实甫的《西厢记》。其中,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2)关汉卿的作品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对饱受压迫的底层人民寄予深切同情
社会意义 产生了不少描写现实的杰作,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情感和生活追求,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宋代蹴鞠铜镜
河南禹州送点墓葬的歌舞散乐壁画
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苏轼像
李清照像
关汉卿像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022年课标:
考点五:
5.3 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背景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但雕版印刷费工费时,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毕昇像
发展历程 (1)出现:北宋时,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泥活字),大大提升了批量印刷效率(2)发展:宋代巧匠后来发明了木活字;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做了系统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代中期,出现铜活字印刷 传播 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传入欧洲 影响 (1)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活字印刷术传到世界,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022年课标:
考点五:
5.4 指南针和火药
指南针
发展历程
(1)萌芽: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司南(2)出现:宋代出现人造磁铁,并制成多种形式的指南针(3)发展:北宋时人们将指南针与方位盘联成一体,创造出罗盘
应用
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用来导航和辨识方向;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
传播
12世纪末,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国家,随后传到欧洲
影响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美洲大陆的发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
发明
唐朝时的文献已明确记载了火药的性能及其制作方法
应用
(1)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2)宋元时期,火药广泛运用于战争,出现了大量火药武器,如火箭、火炮、突火枪、火铳等。此外,火药还用于制造爆竹、鞭炮、烟火等
传播
14世纪初,火药和烟火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影响
(1)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引起了世界军事史上的革命,宣告了热兵器时代的到来)(2)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崩溃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022年课标:
考点五:
5.5 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
中外交通 表现 陆路
海路
影响 ①中外交通要道:丝绸之路;②宋代发展:驿站;③元代发展:陆路交通范围更广
①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有很大发展,指南针普遍使用于航海;②宋代:形成多条航线;③元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P63)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毕昇像
南宋持罗盘陶俑
司南
泥活字板
元代火铳
马可波罗像
元朝交通路线图
宋代火器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1.(2024年云南)北宋时,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街道两旁商店、货摊林立,客商往来不绝,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买卖甚至通宵达旦。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 )
A.科学技术领先 B.城市商业繁荣
C.民族关系发展 D.对外交流频繁
2.(2024年湖北)为了研究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小张同学正在收集“瓦子”“蹴鞠”“勾栏”“杂剧”等相关的学习资料。据此可推知,“某一时期”应该是( )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C
B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3.(2024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岳飞、辛弃疾在各自的词中表达的共同情感是( )
A.豪迈的报国之情 B.浓郁的思乡之情
C.飘逸的山水之情 D.凄婉的惜别之情
4.(2024年黑龙江)诗词作为民族文化精粹,是中华文化极具韵味的精神和情感表达。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北宋文学家是( )
A.李白 B.苏轼 C.辛弃疾 D.关汉卿
A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