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2课时 课件+素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2课时 课件+素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2课时
素养目标
1.通过揣摩品析词句和合理想象,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感悟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争做言行一致的人。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 初读课文,初识先生
任务三 精读课文,走近先生
任务四 总结拓展 传先生精神
任务五 学以致用,明确写作特色
精读课文,走近先生



1.圈画出感触最深的句子,并作好批注。
2.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形象?
1.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这两句话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好处?
结构上:开门见山,领起第一部分;
内容上:运用对比的写法,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言行一致的品格。
从学者的方面
(1-7段)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2.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列举了闻一多哪些事情,请用简洁语言概括。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写作《唐诗杂论》(3—4段)
写作《楚辞校补》
写作《古典新义》
6段
第5段 议论 过渡段(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第7段 议论,总结上文
【小结】
1—7段,总—分—总的结构,夹叙夹议手法。
介绍闻一多作为学者方面“说”和“做”的原则。
3.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可以记叙的事例很多,问什么只选这三部著作呢?
选材典型。
用典型事例,更能突出严谨治学、孜孜不倦、专注的治学精神。
写作《唐诗杂论》
写作《楚辞校补》
写作《古典新义》
4.作者在叙述过程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试分析其作用。
细节描写(第3段):总是头发凌乱;书桌零乱不堪;一个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如群蚁排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
作用:生动形象地体现出闻一多刻苦、一丝不苟、专注、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
阅读这部分内容,思考:作者写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说” 和“做”的哪些事?
从革命者的方面
(8-20段)
他对昆明青年小声的说,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对全国人民大声呼喊,反对独裁,争取民主,拼尽全力他对国民党反动派大骂,你们站出来!你们站价。
他对革命同志坚定地说,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他说得真痛快,动人芯,鼓斗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在说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发表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学者
刻苦钻研、一丝不苟、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革命家
追求自由、宣扬民主、义愤填膺、英勇无畏……
总结拓展,传先生精神



前面默不作声、只顾做学问的学者,后面是慷慨激昂的革命者。如何统一在一个人身上
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异国他乡留学,饱尝民族歧视酸苦。满腔热情回国,辗转任教多地高校。性格偏执骄傲,饱受质疑举步维艰。闭门钻探古籍,静默隐忍文化救国。
然而,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抗战爆发。当偌大一个中国连一张安静的书桌都摆不下时,“文化救国”就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因此,他变成了一个硬核的“时代的鼓手”。
“何妨一下楼主人”
“时代的鼓手”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死水》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红烛》
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贿。 ——《静夜》
从缄口不言到大声疾呼,这两者都是源于闻一多先生的家国情怀,源于他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学者做学问是为了文化救国,革命者去开会、演讲、游行,也是为了拯救国家。
由一个学者转变为一个斗士,身份虽变,但有一种精神一直流淌在闻一多血液里,那就是爱国,这也是中国文人最硬核的民族底色。
闻一多是诗人,我们也用一首散文诗,来赞颂他:
笔赞闻一多
你是卓越的学者,博大而深刻;
你是大勇的革命烈士,勇敢而无畏。
你是激情澎湃的优秀诗人,深情而炽热;
你是口的巨人,你是行的高标。
如果再为闻一多纪念馆大门上写一副对联,我想我们可以这样写:
上联:钻探典籍救济民族开文化药方;
下联:争取民主怒怼败类做革命先锋。
结语:“只做不说大先生,敢说敢做真丈夫”希望同学们学习这种崇高的精神,言行一致,潜心学习,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唱响民族振兴的高歌!
在门楣上加个横批,你想加什么?
横批:言行一致
学以致用,明确写作
特色



1.结构严谨,选材精当(举例说明)
2.语言凝练,感染力强(举例说明)
3.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写作特色
作者用“说”和“做”总领全文,前半部分写闻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作为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之间,作者用了过渡句,使文章衔接紧密,结构严谨。
选材方面,讲究典型性。如对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描写,选取了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等典型事例,把闻一多先生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充分表现出来。
1.结构严谨,选材精当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精练含蓄,感情浓烈。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等,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做学问时的认真,饱含赞美之情,极富感染力。
2.语言凝练,感染力强
本文在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
3.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样写,不但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讲]《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叙述闻一多先生言行的同时通过恰当的议论点明了主旨。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写作时,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的插入要自然。
记叙文中使用夹叙夹议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以记叙为主,议论为适当的提炼、概括和升华。
②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
议论用在文章开头或某个部分的开头,起提示、概括文章内容,表明作者思想、立场或引起下文的作用;
用在文章结尾或某个部分的结尾,起深化主题,揭示自己的思想、看法的作用。
文中在结尾段用议论“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赞扬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精神。
[例](七上·第13课)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开头第一、二句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是叙述;第三、四句是议论,高度概括了白求恩的精神,并号召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给予白求恩充分肯定和赞扬。
板书设计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学者)
写作《楚辞校补》
写作《唐诗杂论》
写作《古典新义》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务实勤奋
谦虚淡泊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革命家)
正直无畏
敢说敢做
课文主旨
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崇高品质,高度赞扬了他刻苦钻研学术的严谨态度,以及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拓展延申
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
——《韩非子》
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礼记》
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欲人不闻,莫若勿言。
——《贞观政要》
规范言行
赞颂闻一多的诗文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引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原始人有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你自己!/遗烬里爆出新中国!
——朱自清《悼一多》
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那张流传很广的木刻像(记得是个姓夏的木刻家所刻),闻先生口噙烟斗,回头凝视,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木刻像上,闻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抗战爆发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汪曾祺《修髯飘飘》
课后作业
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本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如“头发凌乱”“睡得很少”等细节,就表现了他刻苦的治学精神。请你也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一个人物。
课文在线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
(1)选取独特而典型的角度:①写肖像细节,如“凌乱的头发”“浓浓的眉毛”等;②写语言细节,如一句标志性的话语;③写动作细节,如“掖好被子”“抚摸头”等。
(2)善用修辞,增强表达效果: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让描写更形象生动。
写作实践
清晨醒来,我随手拿起闹钟看了一眼,天哪!快迟到了!我一下子从床上蹦起来,校服往身上一套,急匆匆地洗漱完,提起书包就往外冲。“早饭……”妈妈从后面追了过来,一手把鸡蛋和牛奶往我的书包里塞,一手帮我整理没来得及梳理的头发。等我出了门,还听见妈妈的声音从后面传来:“慢点儿,当心摔跤!早饭别忘了吃!”
“把鸡蛋和牛奶往我的书包里塞”“帮我整理没来得及梳理的头发”,这些动作细节表现了妈妈对“我”的关爱。
写作策略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