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地理部分(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按要求涂黑。每小题2分,共10分。)
三七,与人参齐名的中药材。自古就有“补气选人参,补血选三七”的说法,更是让李时珍赐名“金不换”。历史上三七种植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省文山州。近年来,三七的需求逐渐扩大,种植区域也向云南省其他州市扩展。文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建设了全国最大的三七趁鲜产地加工中心和加工平台,聚集了以云南白药七花、云南七丹药业等为代表的59家加工企业。下图为中国道地药材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明代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记载了我国1892种中草药,我国本草种类丰富,这体现了我国的气候特点是( )
A. 高原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B.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C 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 D.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 关于三七种植主要分布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山间河谷,地势起伏大 B. 形成单一的傣族文化
C. 全年炎热多雨,气候湿热 D. 河流结冰时间较长
3. 文山州三七产业高速发展,销售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主要得益于( )
①科技水平高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③交通条件发展④商品价格低廉⑤市场潜力大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下图为长江流域局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岳阳楼记》中描写“吞长江”景象发生时,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A. 长期干旱 B. 突发地震 C. 普降暴雨 D. 寒潮频繁
5. 为提高洞庭湖的调蓄能力,达到“吞长江”的效果,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植树造林 B. 发展渔业养殖 C. 拓宽河道 D. 退田还湖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2个小题,共20分)
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再次迎来茭白和小龙虾大丰收。池上长茭白,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茭白有助于净化水质,减少小龙虾的疾病发生率。小龙虾可以帮助吃掉茭白田里的杂草减少虫害,粪便还能增肥茭白。
材料二:茭白,是一种水生蔬菜,被誉为“水中参”。茭白适宜10~25℃的温度环境,不耐寒和高温干旱,根系发达,需水多。此外,对土壤的要求也很重要,茭白适宜种植在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黏壤土中。
材料三:近年来,小龙虾养殖规模快速扩大,天猫、京东、美团、顺丰等电商巨头充分发挥物流配送能力,在大中城市设立中央厨房,建立30分钟配送圈。小龙虾主产区均可在24小时内送达全国主要消费市场,保障了小龙虾的运输存活率和品质。
材料四:图1为茭白、小龙虾两用田景观图,图2为传统小龙虾养殖大省分布图。
(1)简述安徽省发展茭白种植优势条件。
(2)与单种茭白相比,分析“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模式对资源、环境的贡献。
(3)结合材料,归纳中国交通迅速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在人与自然的抗争中,一项名为“锁边”的工程,经过40多年的努力,于2024年11月28日,顺利实现“锁边合龙”,标志着这一伟大的生态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材料二:治沙措施有: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生物治沙是通过封育和栽种植物等技术措施;工程固沙是采用物理机械方法阻挡流沙移动,降低风速,减少风沙搬运能力,一般建立沙障、铺设草方格(原料:稻草、芦苇)等;光伏治沙是一种将新能源技术与沙漠治理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材料三:2022年6月,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成为我国首条零碳沙漠公路。该工程利用光伏电站全面替代柴油机发电,对公路沿线3100多公顷生态防护林进行抽水灌溉,从而实现“油改电”零碳排放。
材料四:图1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图2为光伏治沙景观图。
(1)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广布的原因。
(2)分析塔里木可以利用光伏电站全面替代柴油机发电的原因。
(3)鉴于“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措施收效显著,有人建议可在西北大规模推广,你是否支持,并说明理由。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地理部分(30分)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按要求涂黑。每小题2分,共10分。)
【1~3题答案】
【答案】1. D 2. A 3. B
【4~5题答案】
【答案】4 C 5. D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2个小题,共20分)
【6题答案】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地处长江中下游,土壤深厚肥沃。
(2)实现了同一土地的多重利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在同一水域既种植茭白又养殖小龙虾,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净化水质,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3)交通的发展使得农产品能够快速、高效地运输,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7题答案】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地形封闭,蒸发旺盛;植被稀疏,风力强劲。
(2)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能丰富;太阳能清洁可再生;柴油释放二氧化碳,环境污染严重。
(3)支持, 西北地区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能够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风沙危害,保护土地资源。不支持,西北气候干旱,生物治沙可能会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工程治沙和光伏治沙可能会造成干扰自然环境,从而加剧土地的荒漠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