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 地球的运动(探究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图解】【探究】1.分别在北极和南极看地球自转,是呈顺时针方向还是呈逆时针方向 2.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照射地球,会形成昼夜现象,加之地球自转,会形成什么现象 3.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不同地点迎来日出的时间不同,故会形成什么现象 4.同一条经线上(北半球)的各点是同一时间变为白昼或黑夜吗 【巩固训练】北京市(40° N)某中学地理社团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观测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变化。右图示意某次观测场景。读图,完成1~3题。1.根据图中铅笔及其影子的位置判断,此时为 ( )A.上午,太阳位于东南 B.上午,太阳位于东北C.下午,太阳位于东北 D.下午,太阳位于西南2.同学们发现铅笔影子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C.大陆在缓慢漂移 D.天气是不断变化的3.“——”表示影子长度和方向。下图中,与该日8时至16时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变化大体一致的是 ( )A. B.C. D.【名师点拨】从不同位置看地球自转方向:1.从赤道看2.从北极上空看3.从南极上空看【易混辨析】区别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方法从运动周期方面进行区别判断。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因此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与一天有关,如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等;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因此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与一年有关,如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名师点拨】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指向北极星附近)。同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这是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现象产生的原因。(探究点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图解】图a 太阳高度的变化图b 影长的变化【进阶学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探究】1.一年中,__________(二分二至日)太阳高度最高,地面得到的热量最多;__________(二分二至日)太阳高度最低,地面得到的热量最少。 图b是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在北京(40° N,116° E)对正午树影的记录。2.同学们发现,正午树影均朝向__________。一年之中树影的长短随不同季节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四图中记录夏至日的是__________图。 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3.楼间距的设计应当参考__________季的光照情况。 4.同一开发商在北京(约40° N)和广州(约22.5° N)承建两个居民小区工程,这两地设计的楼间距有什么不同 【巩固训练】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1~2题。1.形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球形状 B.地球大小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2.下列节气中,北半球昼长夜短的是 ( )A.惊蛰、春分 B.立冬、小雪C.清明、夏至 D.立春、雨水【进阶学习】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名师点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回归线以南及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现象。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参考答案】探究点11.在北极看呈逆时针方向,在南极看呈顺时针方向。2.昼夜交替现象。3.时间的差异,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4.不是。因为地球自转时是倾斜的,大多数时间往往是越往北的点越早迎来日出或日落。巩固训练1.D 【解析】影子与太阳的方位相反,据图可知铅笔影子位于东北方向,则太阳的方位位于西南方向;由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可知,此时为下午。2.B 【解析】铅笔影子位置的变化是由太阳方位变化引起的,一天中太阳方位的变化(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3.A 【解析】太阳高度越高,物体影长越短。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高,所以正午铅笔影子最短,排除CD项。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全年正午的太阳都是位于南方,影子朝向北方,排除B项。探究点21.夏至 冬至2.北 太阳高度 B3.冬4.北京的楼间距大于广州的楼间距。巩固训练1.C 【解析】二十四节气的产生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地球公转运动导致的。2.C 【解析】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据图可知,清明、夏至位于该时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